七年级生物上册 2.1.2《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第一课时教案 (新版)济南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说明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掌握叶片的结构,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重点)
3.了解叶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以及气孔开闭的原理(难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我是以师生共同探究为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以不同的两种场景形成对比,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再辅以演示、讲授和讨论;实验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观察叶片的结构是教材的重点实验,只有掌握叶片的结构,学生才能透彻理解蒸腾作用的知识,同时为讲解光合作用打下基础,也是学生了解生物的生活所必须的。
通过这一节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叶片的结构及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①教师提前一天准备“探究叶片面积与植物散失水分的关系”探究活动演示装置;
②制作“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助学的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量最好!教师巡视指导。
4.在多数同学完成后
师:现在你们自查一下切片制作的质量如何?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能看清楚叶片的内部结构?如果看不清楚请同学们分析制作过程的不足。
实验完成后,为了加深对叶片的结构的理解,解决叶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难点,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
叶片的横切面图
1)整体上看,叶片的结构包括哪三部分?2)叶的表皮细胞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表皮有什么功能?
3)叶片的主要部分是什么?该部分细胞排列有何特点?
4)叶脉有什么作用?
5)想一想,叶片的颜色为什么会呈现绿色?6)大多数植物叶片的正面绿色较深而背面绿色生动手实验练习
徒手切片。
学生看书过程中
可以合作、讨论
自己陌生的问
题,解决不了的
举手问,采取生
帮生的方式解决
回答各部分结构
名称及作用,目的
是突出重点及突
破难点。
充分的让学生参
与到学习的过程
中来,体现了学生
是“主体”的教学
思想
较浅,这是为什么?
那么植物蒸腾失水是通过叶片的哪个结构散失的呢?(引出气孔部分的讲述)
出示叶片的表皮平面图(示气孔)
甲
乙
1)保卫细胞的形状?结构特点?存在方式?2)一对保卫细胞间的间隙叫什么?其作用?指出甲、乙气孔各处于什么状态?
3)气孔分布在上下表是否完全相同?气孔张开闭合的原理?(强调:气孔的张开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是内因,为引出下一节内容做准备)
思考:气孔与蒸腾作用有什么关系?学生识图回答,
直观的认识叶片
及表皮气孔的特
点和作用
叶片是叶的主要
部分,叶不但是蒸
腾作用的主要器
官,也是光合作用
的主要器官这是
和下一节相联系
的。
知识整合迁移应用4分钟思考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2.为什么最好在阴雨天或傍晚移栽花草树木?
移栽后,思考为什么要遮阳?为什么要修剪掉
部分枝叶?
用刚学的知识加
以解释:这些方
法都是为了降低
蒸腾作用,减少
植物体内水分的
散失,提高移栽
联系实际,学以致
用。
植物的成活率。
附:课堂达标检测题(5分钟)
A类:基础部分
1.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主要原因是( )
A.大树的树冠遮挡住了阳光
B.大树有很强的蒸腾作用,带走了周围空气的热量
C.大树根系发达,使周围土壤中水分增多
D.大树能刮风,吹走了周围的热量
2.炎炎夏日,植物的叶片没有被灼伤,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的原因是()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发作用
3.叶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是()
A.表皮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B.保卫细胞含叶绿体
C.表皮细胞的形状不规则
D.保卫细胞呈半月形
4.移栽植物时,最好在阴天或者傍晚,必要时还要去掉部分枝叶,这是为了降低植物体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B类:提高部分
1.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
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分解作用
2.秋天,你会发现自然落在地上的树叶()
A.多数是叶的正面朝上
B.多数是叶的背面朝上
C.都是叶的正面朝上
D.都是是叶的背面朝上
C类:延伸部分
1.右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C、D四个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
请分析回答:
(1)A、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的是装置。
(2)C、D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装置。
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填“提高”或“降低”)大气的湿度。
(3)若C装置中,锥形瓶内的水滴有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取出枝条纵切,可发现枝条纵
切面上被染红的部分是。
2.观察右图,分析并回答
这是用来观察植物的什么作用的?哪个更合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一课时)
1.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2.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表皮、叶肉、叶脉
3.水分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部位:气孔
4.气孔的调节:
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蒸腾;失水—气孔关闭—不蒸腾。
教学反思:
蒸腾作用这节课内容主要是通过演示和探究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的蒸腾失水与其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中使生物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通过演示实验,利用学生熟知的俗语,例如“大树底下好乘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等等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利用蒸腾作用的知识,对一些生活常识加以解释,既丰富了生物学知识,又解决了一些生活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从实验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入手,使学生确信植物具有蒸腾现象,接着引导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叶片的结构等。
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掌握叶片的结构,学生才能透彻理解蒸腾作用的知识,同时为讲解光合作用打下基础。
而叶片的结构又是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充分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