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中学2018-1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命题人:
一、选择题(共36 道小题,每小题1.5 分,共54 分)
1.有学者说,西周时期的“礼”,尤其是亲亲原则,强调“任人唯亲”,它承载了重要的政治权力的分配功能。
这位学者意在强调当时的“礼”
A. 破坏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B. 体现了政治权力的宗法化
C. 阻碍了官僚体制的建立
D. 旨在维护周王至尊的地位
2.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不断变革,下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梳理,表格内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A. 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3.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4.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 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 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 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 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5.中国古代的租佃制不断发展变化,从地租这一角度来看,就经历了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分成租向定额租的转变。
这一转变反映了
A. 佃农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B. 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严重
C. 租佃关系日趋占据主导地位
D. 劳动力商品化的进程加快
6.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进一步促使
C.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 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7.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该学者得出此观点的依据不可能有
A. 宋代理学兴盛,儒学再次复兴
B. 宋代文学作品世俗化特点显著
C. 宋代科技发展显著,成果斐然
D. 宋代绘画强调个性,追求意趣
8.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上述思想
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9.据史料记载,1839 年9 月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 人,中国水师29 艘战舰几近全毁。
而林则徐报告皇帝“收军之后,获夷帽二十一……项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
”这种现象反映出
A. 中国人的封闭愚昧
B. 战争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C. 对英作战指挥失误
D. 中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
1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
这表明魏源
A. 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B. 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C. 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 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
11.1882 年轮船招商局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决定再招股 100 万两,仁和保险公司也乘势扩股1 万股,计银50 万两,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880 年公布招股章程后,认股者源源而来。
据此可知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资本的限制
B.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C. 股票在晚清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
D. 晚清股票市场已经发展成熟
12.1893 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
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
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
”这主要反映了
A. 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 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 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 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
13.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及其学说,他们希望找到既能发展资本主义,又能医治资本主义弊病的药方。
这说明当时
A. 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经济基础
B. 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资产阶级的需要
C. 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认识更深入
D.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4.孙中山说:“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广大之,且改良其缺点。
” 材料说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思想源于
A. 欧美国家的民族民主思想
B. 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思想
C. 明末以来反满的革命传统
D. 中国传统思想继承与发展
15.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A. 制定了符合国情的纲领
B. 找到了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C. 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D.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6.如图为《20 世纪编年史图鉴》中某一时期的东
亚地图,图中分别以黑、白、灰色标示了三个不同
政权。
这幅地图最有可能编印于
A. 日俄战争后辛亥革命前(1905-1911 年)
B.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 年)
C.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年)
D. 内战爆发后新中国成立前(1946-1949 年)
17.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形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还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这说明国民党
A. 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
B. 建立了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
C. 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对抗战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
18.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人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 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实践
B. 是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真实反映
C. 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体现
D. 是对国民党最后垂死挣扎有力打击
19.20 世纪50 年代末到60 年代初,上海购买香港片电影漂的“队伍冲破大门的有之,踩坏座位的有之,倒手贩卖黑市票的更有之”。
而大陆国产电影,尤其是纪录片,上座情况不佳。
这表明
A. 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B. 大陆电影的发展遭遇严重的挫折
C. 高质最电影带来的经济效益高
D. 电影成为普及性最高的传播媒介
20.1956 年的中共八大与1978 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两者的共同点是
A. 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 决定变革生产关系
C. 思想上拨乱反正
D.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2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不可动摇的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我们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当时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是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中美建交以后,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C.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 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
22.20 世纪90 年代,“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敢下海就能淘来第一桶金。
”大量公务员“下海”经商,社会上出现了“下海潮”。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正式确立
B. 国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C. 政治体制剧变引发经济变革
D.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
23.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有四次建交高峰(如图 6 所示)。
其中第四次出现于20 世纪90 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建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
A.亚洲和欧洲
B. 亚洲和北美洲
C. 非洲和欧洲
D. 非洲和亚洲
24.“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
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D.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25.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罗斯福实施“新政”,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所有这些反映了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互相学习借鉴
B.伟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D.实事求是原则无处不在
26.古罗马法学家赫尔墨杰尼安提出:“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没有使用诸如“人民”或“全体市民”等集合名词。
而是用心良苦地采用复数的“人”(uomini)的表述形式。
这体现了罗马法
A.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B.代表了特定群体的诉求
C.更关注每个个体的利益
D.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
27.古代雅典某思想家认为,“没有比政治权力分配均等更为荒谬的了,应当作为权力分配主导原则的不是一种算术的(机械的)均等,而是一种几何的(按照公民的才能来划分等级的)均等。
”这一观点旨在
A. 保障公民民主权利
B. 反对贵族把持政权
C. 鼓励公民理性思考
D. 确立民主政治基础
28.如表为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刊的材料,据此可知
A. 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
B. 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C. 罪名的虚无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公正性
D. 表决的单一性注定了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29.英国人麦考莱指出,“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
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
”这次革命的最大“收效”是
A.宫廷政变没有流血
B.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C.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D.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
30.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
”这一论点
A.反映美国的内阁没有实际作用
B.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C.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D.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
31.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或众议员在当选任期内不得出任合众国当局在此期间没置或增加薪俸的任何文官职务;在合众国属下供职者,在继续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国会任何一院的议员。
美国宪法的这一规定
A.维护了司法权的独立性
B.推行了议行合一的制度
C.
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D.确保了国家立法权的独立性
31.“总统的权力大部分受到议会的制约,他难以实行完全独立的政策。
如果参议院反对,总统无权解散众议院。
总统发布命令时,需要有一名部长副署。
部长由总统任命,但他们必须对议会负责。
”这最可能是对下列哪部法律文献的解读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 年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33.图为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德国的未来》,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
这一作品
A.体现了统一战争成果受到侵蚀破坏
B. 反映了普鲁士在联邦中的主导地位
C. 说明统一战争影响了德国历史发展
D. 表明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军队的专权
34.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
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
”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A.巴黎公社实行无产阶级的专政
B.巴黎公社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C.
巴黎公社的爆发具有一定偶然性 D.巴黎公社还称不上是真正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