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姨夫称谓由来与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姑父姨夫称谓由来与区别
为什么姑父是父亲的“父”,姨夫却是丈夫的“夫”?。
1
代表尊卑
中国是个重视亲情的国家,一个人在社会上无论混得多么有成就,都不能不认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姑姑姨妈、伯父叔父以及舅父舅妈。
如果不认了,就是六亲不认,就是大逆不道。
在六亲中,姑姑和姨妈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自己父亲的妹妹,一个是母亲的姊妹,他们都是至亲。
而姑父是姑姑的丈夫,姨夫是姨妈的老公,他们也是自己最亲的人。
所以,作为六亲的基本成员,“姑父”和“姨夫”的称谓不是现在才有,古代的时候就出现了。
我们知道孔孟之道主导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是中国历代统治者认可的的价值观。
而三纲五常,等级观念、男尊女卑是孔孟之道的精髓。
虽然姑父和姨夫都是近亲的配偶,但一个是父亲妹妹的爱人,一个是母亲姊妹的爱人;按照男尊女卑的说法和“三纲五常”中夫为妻纲的条理,父亲的亲戚应该是主要的,比如姑妈的配偶是排在前面的;同时,母亲的亲戚姨妈的配偶,就应该次之,地位稍逊之。
自古就有。
这样一来,姑的爱人用父亲的“父”,姨妈的爱人只能委屈一点用这个丈夫的“夫”了。
2
代表亲疏
心细的朋友一定知道,我们家的孩子无论姨妈对自己如何好,他们心里还是姑妈最亲。
而在古代人的眼里,同姓的亲人血缘关系更近,应该算是“宗亲”,姑姑跟自己的同姓,应该是自己人。
而跟父亲不一姓氏的人,只能算是外姓人,外亲,这样一来,亲疏立马显现出来。
姑姑和自己同姓,关系“近”点,相对来说,姑姑的丈夫就亲一点,她的爱人我们就能用“父”字;而姨妈和自己不同姓,关系“疏远”,她的丈夫就只能委屈一点用“夫”字,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封建社会造成的尊卑亲疏。
3
与时俱进
正因为“姑父”和“姨夫”的“父”、“夫”使用是陈旧观念的产物,与新时代格格不入,它是逆历史潮流,违背现代文明和价值观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切陈旧观念被扔进历史垃圾堆。
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父亲的亲戚跟母亲的亲戚也不分尊卑,更不分远近,都是最亲的人,叫法也不该有所区别。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在书写姑姑、姨妈配偶的时候,不再有所区别,有人用“姨夫”有人用“姨父”;而称呼姑姑的爱人,有人用“姑父”、也有人用“姑夫”在《辞海》中,对这两种不同叫法都是认可的。
增强背诵记忆的方法
• 勤动手指
锻炼手指功能可健脑益智,促进思维。
学做针线活,或手拿两个核桃,不停地在手中转动或练习绘画,长期坚持都会有健脑作用。
• 适当慢跑
下肢活动可刺激对侧大脑皮层的活动,起到健脑作用。
慢跑可以持续刺激大脑创造新的神经细胞生成以及脑内血管的健東运转。
• 多听音乐
听音乐能改善脑力,缓和心境,平稳情绪。
音乐可以影响听觉,进而刺激大脑皮层兴奋,保持大脑活力。
• 放开嗓子大声朗读
朗读的过程是把视觉的刺激反馈给听觉,并加以确认,还会用到唇、舌、喉等身体的各个部位。
这样一来,朗读就能充分调动身体,带给大脑的刺激比默读多得多,记忆也更加深刻。
• 多回想细节
读书或听人说话的时候,要不时停下来回想刚才读到或者听到的内容,想得越详细越好。
大脑储存这些信息时,细节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 锻炼观察力
这是防止健忘最好的方式之一。
每次去一个新地方时,在心中记下房间内10件东西摆放的位置,等你离开的时候,再仔细回想那10件东西的位置。
• 对自己说“肯定能行”
脑不会马上发生变化,不要一下子设定过高的目标。
通过把目标说出来、写下来等方法,能够强化意识,这是你激活脑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