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湖北省所有地市州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武汉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
①大学四年,我听了无数次讲座和演讲。

在所有这些演讲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创业成功者来做的演讲。

有趣的是,这些以招聘和广告为目的的演讲,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

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梦想”这个词产生了怀疑。

②现在,当我打开电视,听到最多的词也是梦想。

选秀节目的评委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台上的选手说:“唱歌给更多的人听。

”其实意思是:我想红。

成为明星是梦想,成为冠军是梦想,答对5道题目打败4个人闯过3关也是梦想。

③我们是多容易被词汇迷惑啊。

自从有了“成功人士”这个称谓,我们对于“成功”的
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作马
.......”;自从“梦想”这个词被滥用,它所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
日,“大鸣大放
....。

....”,路人皆知
④一次,我在异地看了一部电影——《世界第一麦方》,梗概是:作为主角的年轻人有着坎坷的童年,经过不断地打拼奋斗和经历挫折,终于成为世界面包冠军。

“做最好的厨子”,这是电影对年轻人的励志教育。

说实话,看了之后,我颇为我们的梦想感到自豪,他们的梦想竟然这样“不入流”。

⑤后来,我见到一个报社的社长,他说他的儿子读了当地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读了经济学,又去伯克利修了EMBA,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他的儿子对他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

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

”按照我们的猜测,他儿子应该是去创业了才对,结果,那个年轻人现在成了一名很优秀的西餐厨师。

我听完这个故事,忙不迭地对社长表示同情,他却非常诧异,他说自己非常为孩子感到自豪。

⑥“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为梦想;高学历的年轻人去做饭,他的父亲根为这种选择骄傲……这种种命题,我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能消化和理解,或许这些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

⑦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因为不得不工作,他们选择这项或那项职业,不是出于内心的热爱,生存环境才是他们选择的依据。

⑧可厌的工作、无趣的工作,仅仅因为待遇高于其他人而备受重视—一这是人类最残酷无情的磨难之一。

⑨我们长久以来受此磨难而不自知,每日万分苦闷却不知它何起何终。

⑩我们长久以来只承认一种“成功”而否定其他生活方式,同时也否定自己的内心。

我们长久以来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

我们长久以来,都陷入对他人光鲜生活的羡慕,想走他人走过的路,到达他人所在的地方。

我们长久以来都忽视的一个简单真理是:每个人选择的路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

我同意顾城的话:“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

他的内心只有一种声音,世俗的虚荣、生活的诱惑、他人的劝诫、权力的胁迫,这一切都无法入耳、入心。

当一个人有所追寻时,他只会看到它所追寻的东西。

坚定地成为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的命运。

学会爱这个世界,但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

这就是我每日对自己说的。

(原文/蒋方舟,基于命题需要有改动)
13. 请解释下面加点部分在文中的意思。

(1)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作马
.......”
(2)有朝一日,“大鸣大放
....”,路人皆知
....
14. 文章①-③段讲述了当前社会人的“梦想”,结合全文说说这一“梦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15. 关注第④-⑤段中加点的两个“自豪”,同为“自豪”,原因大不同。

请简要概括“我”和“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

“我”感到自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如何理解作者所说“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这句话?
【答案】13. (1)财富和地位(2)出名(走红)
14. (1)特点;功利的、外在的(2)原因:社会风气的影响,自己无法抵御名利的诱惑(或听信他人的劝诫,受到生活的诱惑)。

15. (1). “我”:为我们追求的梦想是远大的(或不平凡的)而自豪。

(2). “社长”:为儿子的梦想是出于内心的热爱(或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自豪。

16.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真正知道自己的梦想,不会受外部环境的各种干扰,专注而坚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解析】
13. 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

解释某句话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

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理解其深层含义。

“白玉为堂金作马”出自《红楼梦》,原句为“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形容的是贾家的富有,在这里指财富和地位。

“大鸣大放,路人皆知”出自亦舒的《流金岁月》,在这里指的是“出名”。

14. 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从“可厌的工作、无趣的工作,仅仅因为待遇高于其他人而备受重视”可知社会人的“梦想”是功利的。

分析原因时应该从社会方面和个人方面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

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15. 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自豪”的意思是:为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集体、个人所取得成就、荣誉而感到光荣、骄傲。

“我”是在看了电影《世界第一麦方》以后有所感触的,是为目标的远大感到自豪;“社长”是为儿子的选择感到自豪,他认为梦想必须遵从于内心。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

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彻底诚实”指的是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追求与目标;“黑夜中也健步如飞”是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目标坚定的人是不会受环境的影响的。

黄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鳝孔
曾庆升
①久旱不雨,村子像个火炉。

②田二闷闷地吃罢晚饭,静静地吸完一袋旱烟,又往肚里灌过半壶水,并严严地给两个儿子一番嘱咐,自己才扛上锄头去田边转悠。

③夜幕拉下,田二的两个儿子奉命拿了棍棒,在自家院子矮墙边潜下身来。

④这园子是田二和谢芳家的菜地。

早先没有矮栅,两家菜地间是一条窄窄的土沟。

苗儿不分界地长,常有田家整地不小心损了谢家的苗,谢家占了田家的沟。

于是几次脸红争执,两家积下怨来。

再后来,便垒起这矮墙。

现在田家园里种着冬瓜,谢家园里种着南瓜,瓜藤仍不分界地长。

南瓜爬到冬瓜园,冬瓜爬向南瓜园。

开始,两家都细心捡摆自家的瓜藤,不让爬过矮墙,可后来园田里工夫紧,便失去了那份细心。

瓜藤长势旺,便越过墙来,在田家园里结了两个脚盆大的鲜红的南瓜。

田二昨天上自家园子摘冬瓜时,有了这意外发现,便特地扒开杂草,让南瓜露着,他料定谢家发现后,会爬过来摘瓜,好趁机給谢家一个难堪。

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估计谢家晚上会有“行动”,特派两个儿子看守,好痛痛快快地抓次“偷瓜贼”。

⑤再说田二出了家门,使在村中樟树下的石板上呆坐着。

旱烟抽了一锅又一锅,他手里的旱烟“喇叭”,连着田里卷筒的禾叶,以及揪得疼痛的心都在一同冒烟。

⑥田二与谢芳家的稻田也紧挨着,只是田家的稻田挨着南面的山,谢家的稻田靠着北面的河。

昔日两家稻田都用山塘水灌溉,可今年大旱,山塘干涸,渠道枯竭,得各自找水。

谢家稻田靠河,得天独厚,可从河里抽水;田家精田挨山,只能靠老天。

田二抬头望望夜空,没一丝下雨的迹象。

谢芳田边抽水机“突突突”地响,白花花的河水提上岸来,滋润着谢家的禾苗,田二心里难受极了。

要救活田家禾苗,必须通过谢家稻田引河水灌溉,否则将白费一年辛劳,颗粒无收!田二去找谢芳说情吧,说不定谢芳也会给他难堪。

田二性子耿,宁愿饿一年肚皮也不受那个屈。

他坐在樟树下的石头上抽闷烟,心里抱怨说:老天爷可是要存心惩处我呀!……直到后半夜,空气爽润了许多,田二才站起身,向着自家干裂的稻田走去。

⑦田二勾着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当他来到与谢家相邻的那丘稻田时,却惊奇地发现了水!汩汩的水,穿过因埂孔道,从谢芳的田里流向他的田里。

水将砖头般干硬的泥土变得软软的,禾苗开始舒叶。

田二庆幸谢芳粗心,没把田埂上的鳝孔堵上。

他在心里高兴地喊着:流吧,流吧,给我灌上满满一丘!田二心里说着,很快又回到了橡树下的石板上----他怕撞见谢芳,说他干不光明正大的事。

约摸过了个把钟头,田二再次起身偷偷地向自家的稻田走去。

这次,田二更有新的发现:第一丘稻田流满水后,又是几道鳝孔穿过田埂,把水引向第二丘稻田。

哪来这么多鳝孔?田二是捕鳝的好手,他用手触摸孔道,发觉不像……
莫非这鳝孔…田二陷入了沉思……
⑧深夜,凉风拂过,火炉般的村子,变得凉爽起来。

朦胧雾气中,园里的藤蔓也潮润鲜活起来。

潜伏在园子中的田家兄弟忽然发现:一个黑影在园里晃动,正猫着腰,轻手轻脚地抱起那似脚盆的南瓜向谢家园子移动。

⑨“抓贼啊?”隐蔽着的田家兄弟忽地跃上去,举着棍棒大声叫喊着。

⑩“混蛋,连老子都不认识了?
⑪田家兄弟顿时傻了眼----他们听得很真切,答话者竟是自家老爸田二。

19. 梳理文章第⑥段----第⑦段田二的心理活动,在横线上填出恰当的词语。

每空限填两个字。

无法引河水灌溉,心里___________------不愿求人,心里抱怨-----发现鳝孔漏水,内心____________------有新的发现,陷入沉思,内心惭愧。

20. 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分析第④段画线文字“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这一细节在情.
节上
..的作用。

(2)请分析第④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1. 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并分析
.....田二这一人物的可贵品质。

22. 关于这篇小说,有人说,田二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说,谢芳才是小说的主人公。

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答案】19. (1). 难受 (2). 庆幸(高兴)
20. (1)①推动情节发展。

因为有了这个发现,才有了田二嘱咐两个儿子抓偷瓜贼的情节。

②铺垫,为下文田二将瓜送回谢家子作铺垫。

(2)①反映人物心理变化。

反映田二醒悟后(或答“善意被唤醒后”)的愉悦心情。

(3)②暗示情节,暗示下文田二主动将瓜送回谢家园子。

21. ①本性善良,田二虽与谢家有积怨,并一心想给谢芳难堪,但最终还是以善报善,回应了谢芳的善举。

②知错就改(勇于改错),田二虽与谢家产生积怨并设计给谢芳难堪。

但在发现谢芳的善举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送回南瓜,③为人正直。

宁可让禾苗枯死,也没想过要偷谢家的水来灌溉,④勤劳,田二晚饭后就到田里看禾苗,直到夜深。

22. (1)田二。

小说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用大量的笔墨写田二,并通过田二的行为与思想变化来表现人性善良这一主题。

(2)谢芳,小说虽然表面上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但实际上谢芳的活动始终随存在,谢芳主动用善举感染了田二,彰显了人性善良这一主题。

【解析】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情感变化过程的梳理。

要仔细阅读文章,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情感的变化,可以用文中词语概括,如果不明显,可以自己概括。

仔细阅读⑥⑦段内容,可以看出,因为无法引河水灌溉,田二心里难受;但他不愿求人,心里抱怨;当发现鳝孔漏水,内心高兴;当有了新的发现,陷入沉思,感到惭愧。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作用的分析能力。

仔细阅读文章,第④段“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一句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田二将瓜送回谢家子作铺垫。

第④段中环境描写提示了故事情节,暗示下文田二主动将瓜送回谢家园子。

21.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找依据。

结合具体情节,围绕“本性善良、知错能改、勤劳”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

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人公的判断能力。

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居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

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从田二的角度看,小说通过田二的行为与思想变化来表现人性善良这一主题;从谢芳角度看,小说谢芳主动用善举感染了田二,彰显了人性善良这一主题。

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作答即可。

十堰市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迎着风,一顶草帽
①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父亲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②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我们一家人吃过了饭,聚集到这里,一边看守麦子,一边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工夫,我就进入了梦乡。

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水溢湿了父亲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

③白天的草帽多半属于父亲,父亲要么用它来遮挡毒辣的阳光,要么用它来遮挡被风吹散的麦糠。

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那是收获的气息。

④一场活忙下来,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的那一顶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

⑤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还会禁不住手舞足蹈,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摔跤。

当然了,蒙古摔跤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那是在电视上,早已忘记了那是一档什么综艺节目,只记得我拉着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妈妈快看,那两个人在学爸爸……”妈妈扑哧一声笑了,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那是‘蒙古摔跤’!我哪里信妈妈的话,因为,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成那样夸张。

⑥“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璀璨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

爸爸一跳起这种舞蹈,仿佛从来就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累酸了,爸爸才停下来擦汗。

⑦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我擦,不知为什么,每次还都闭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
⑧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

到了来年春天也一样。

到了春天,爸爸用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让草帽飞上天。

他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
⑨现在依稀记得,那系在帽檐上的布条总是红色的,像一面细长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又多像一只金黄色的鸟,摆动着火红的尾天空遨游。

春天的旷野里,我和父亲奔跑着,翻越一个又一个田垄,直跑到村口的妈妈唤起我的名字,那是要吃饭了。

⑩那时候,我总会边吃边说,说爸爸是个发明家。

每当我这样夸奖爸爸,一旁的妈妈总会撅起嘴唇。

我一看妈妈吃醋了,忙用爸爸交给我的“招数”----妈妈,你是个美食家啊!接着,我们一家人都哄堂大笑。

⑪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景过了多少个年头。

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乡下。

前几天,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结束时,母亲突然说:“你们要个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
⑫我明白爸爸“重操旧业”的意思,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
9.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0.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我”的印象里,爸爸练习蒙古摔跤,为“我”嬉戏,伴“我”童年。

B. 文中第②段,“我”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的叙述,为下文情节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C. 文中第③段,爸爸笑起来的皱纹分明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在脸上浮动,说明爸爸为“我”跳起舞来,仿佛从来没有疲惫过。

D. 文章善于捕捉细节,语言清新隽永,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11. 草帽相撞怎会发出“哐哐”的声音?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2. 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

1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⑫段中“重操旧业”在文中的意思。

14. 分析示题“迎着风,一顶草帽“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9. 文章以“爸爸的草帽”为线索,回忆了爸爸带给自己童年的欢乐,表达了父子相爱相怜的朴素感情。

10. A
11. 草帽相撞的“声音”是父亲用自己的声音给儿子配的“音”,表明父亲疼爱儿子,希望儿子高兴。

愿意放下身份,和儿子一起天真、快乐。

12. 此句用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草帽带给自己的快乐时光,留给自己的难以抹灭的印象。

是父亲这样的陪伴,使自己快乐成长,飞向远方。

13. “重操旧业”意思再给儿子(孙子)的草帽配音;再给儿子(孙子)放飞系着红绸的草帽。

暗写了父亲对儿子的思念,和父亲老年的孤单、寂寞。

14. 题目充满画面感和动感,像一幅素描展示了一个父亲在那贫困的年代,用自己唯一的身外之物,极力给儿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题目既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也是文章展开情节的线索,还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解析】
9.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10.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A文中爸爸并没有练习蒙古摔跤,只是他的手舞足蹈像蒙古摔跤。

表现了父亲的笨拙,但为儿子高兴的努力付出。

据此,A项中的“爸爸练习蒙古摔跤”的说法是错误的。

11. 试题分析: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从文章中“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哐哐”的声音并不是草帽“撞击”发出的,而是父亲为了逗“我”开心而伴着儿子的动作发出的。

通过这一描写,写出了父亲疼爱儿子,希望儿子高兴的心理。

据此理解作答。

12. 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

(注意:在写其作用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实质意义来写,否则就会显得内容过于笼统)。

本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草帽带给自己的快乐时光,留给自己的难以抹灭的印象。

据此理解作答。

13. 试题分析: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解题时要解释词语本义,结合文章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指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分析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在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4. 试题分析:(1)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2)考查标题的作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

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

襄阳市
(三)记叙文阅读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

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

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

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

一阵风吹
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

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

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

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

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

“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

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

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

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

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

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

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

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

“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

”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

”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④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17. 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了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18. 从记叙顺序角度看,上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19. 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20. 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丁,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