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8《小狮子爱尔莎》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1n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那段美好的时光。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生字
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自主阅 读。
,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 下 文解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学生反馈。 1. 教师指导“糙”是平舌音, “恕”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8* 小狮子爱尔莎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课 板 材: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 文:28* 小狮子爱尔莎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遵循小学语文教学规律,以“简简单单教语 文,扎扎实实求发展”为基本理念。设计体现以下几方面: 1. 本课在教学中采取“以读促悟”的方式,让学生直面文本,根据文本材 料,反复诵读,读中悟情。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在读书的过程中
) )
三、写近义词。
辽阔( 抉择(
) )
欣赏( 恐惧(
) )
凝视( 焦急(
) )
四、选词填空。
1. 2. 3. 4.
筋疲力尽 聚精会神 情不自禁 小心翼翼 工人们( )地把一箱箱玻璃搬上汽车。 来到大草原,小丽( )地唱起歌来: “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运动员跑过 5000 米的终点后,已经( )了。 爸爸坐在书桌前, ( )地阅读报纸。
七、读下面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然后用一句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1.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里充满温暖。望着她那俊秀的脸颊、专注的 神情,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 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2.女孩子、男孩子,带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 堆,西一簇,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 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
3.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 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 “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八、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 公园里的花五颜六色 有红的 紫的 黄的 白的 还有黑里透红的 2. 我拉住一个额前披着短发的女孩子 笑问 你说这海棠花好看不好看
兴趣可以找来阅读,了解后来的故事。
(展示课件第七屏第一至四步骤) (二) 总结全文, 呼吁学生保护动物。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我”和小动物的日记。 板书设计: 28 * 小狮子爱尔莎
出生—成长—放回自然
4
“两弹一星”简介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 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 20 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 6 月 17 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 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
教学难点:理解“我”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保护野生
动 物,和动物友好相处。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2.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8* 小狮子爱尔莎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展示课件第一至二屏) (一)介绍本文作者。 了解作者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本课的推荐阅读环节做铺垫。 (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过渡:作者与小狮子爱尔莎 在热带原始森林度过了三年美好时光, 让我们打开时光之门,一起与作者一起 设计说明
学会生字新词。会认“肝、糙、犀、耷、恕、恋” ; 理解“扑腾 、乳牙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体会“我 ”
3. 教育学生保护野生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
垂头丧气 、九霄云外、恋恋不舍”等词语。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与小狮子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深厚的感情。
和“恋”是形近字,要注意区分。
2. 理解词语:扑腾 乳牙 垂头丧气
九霄云外
恋恋不舍
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要讲了我和 小狮子爱尔莎共同生活三年,又把它送 回大自然的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过渡: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 者与小狮子爱尔莎共同生活三年,又把 它送回大自然的事情,作者在记叙时是 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出生—成长—放 回大自然) (二)生默读课文。 (三)小组交流,汇报。
二、细读感悟(展示课件第四屏)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
表现“我”和爱尔莎有着深厚感情的 句 子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学生自读课文。 (三)交流。 ( 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 一至二) 1.出生。
1
学生在品词析句中积累语言,体会 作者文字中的思想感情。
读第一自然段。
2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 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 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 6. 他仿佛听到,在逐渐平息下来的风涛里夹杂着一种奇特的声响。( )
六、结合上下文,解释句中带点的字、词的意思。
1. 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 流 .,挤进颐和园去。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 “鱼 .”。
九、阅读短文,做后面的练习。
彩色的梦 清晨,太阳醒了,像负着重担似的爬上地平线。幼儿园醒了,小朋友争先恐
2.成长。 学生边读边悟,教师相机做指导。 第二自然段——河里洗澡,扑 腾浪花,把“我”扑倒。 ( 体会它的顽
1
皮)
2
第三自然段——勇敢搏斗, 赶出
3
很远。 ( 体会勇敢) 第四自然段——像孩子一样, 一动不动,吮吸,进入梦乡。 ( 体会温 顺)
4
第五自然段——垂头丧气,一
声不响,吮,蹭。 ( 体会驯服) 3.放回大自然。 ( 展示课件第六屏) (1)过渡:作者和小狮子爱尔莎共 同生活了三年,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深 刻的感情,为什么还要把它放回大自然 呢?(因为深爱小狮子爱尔莎,要让它
积累语言,发展语感,并能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在品词析句中体会作者与小狮
子爱尔莎的感情和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的原因。 2. 让学生认识作者乔伊·亚当逊,并引导学生阅读作者的两部作品《长在 自由地》和《永为自由魂》 , 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堂内 外有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
教学目标:
1.
五、在运用打比方写法的句子后面打上“√”。
1. 2. 3. 4.
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随着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上钓鱼。( ) 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 这小屋好似一艘在波峰浪谷颠簸的小船, 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 ) 小明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单元检测-第一单元试卷
2
此环节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让 学生在合作中获取知识。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8* 小狮子爱尔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提问:课文是怎样记叙小狮 子爱尔莎的? (二)过渡:今天我们围绕这个话 题来了解小狮子与作者之间深厚的感 情以及作者为什么要把它放回大自 然 的? 回顾全文,温故知新。抓住主要问 题,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8* 小狮子爱尔莎
自己去生活)
2 3 4
体会小狮子爱尔莎与作者的深 厚感情,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再读课文。
理解句子,体会感情。 启发学生充分认识保护野生 动物
,促进生态平衡的意义。 三、总结拓展 (一)这个故事在告别中结束了, 可是,大家知道吗?爱尔莎后来特别幸 福,它在大自然中生了三只小狮子,并 且作者把后来的事情写成两本书: 《 长 在自由地》和《永为自由魂》 。 大家有 由一篇文章做引导,将学生引向 更多文学作品的阅读,达到课堂阅读 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单元检测-第一单元试卷
单元检测
一、看拼音,写字词。
sè 羞( ) (
niǔ )扣 jù lí ) ( ) (
yòu )惑 (
jù )烈 é tóu ) ( )
cán kuì (
dǐ zhì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乞( 气(
) 释( ) 择(
) 巩( ) 恐(
) 库( ) 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