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题三十四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中国思想史 在唐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个重要转折,韩愈提出儒家“道统” 思想,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 适应,儒家“道统”思想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
4.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 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 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求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 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行合一”
德联系起来
王阳明认为社会动荡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 致,只有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破山中 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体现
贼易,破心中贼难”充分体现了其观点。 了心是万物的本原。
3.宋明理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 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 有一定的进步性。 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 ,讲求以理统 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史料二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观的变化;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摘编自《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 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 非复旧时淳朴矣。
——摘编自《梦粱录》卷十八
传统伦理思想出现混乱。韩愈 隋唐时期,佛道盛 主张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 行 ; 儒 学 受 到 冲 史料三中: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击,内部存在分歧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英雄气节的诗句,流芳百世,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理学的世俗化 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绝不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对儒家伦 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可以这样说,汉代儒学强化了君 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 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是理学家的“功劳”。
2.(2014·全国卷Ⅰ)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
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
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读懂] 朱熹认为“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三纲五常”
等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人性本来与 天理 一
致,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但容易被后天
——摘编自李伏清《柳宗元:唐宋思想转型 与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
[探究] (1)分析说明上述史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 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愈、柳宗元思想产生的 背景及影响。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史料一图片中反映了城市打破了坊市的空间限制;
理为行为规范
自省达到良知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本质
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相 同
内容
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
点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
影响 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
2.思想主张 代表
理学≠礼学
宋明理学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
以“理”为核心,但不是以“礼”为核心。
哲学观
认识论
道德观
程
二程(程 颢、程颐)
天理是宇宙万物 的本原,先有理
而后有物
提出“格物致 知”,把知识、道 德、天理联系起来
把天理和伦 理道德直接 联系起来
朱 理 学 和 陆 王 心 学
二史料探史——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史料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 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 王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王阳明说, 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摘编自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观点的不同。
训
练
设
计
发掘高考·内化高考
随堂巩固训练
一、高考题——变客观为主观,思维更广更透 1.(2014·全国卷Ⅰ)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
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 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读懂] 儒家思想自汉武帝之后就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 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 思想。虽然唐代时儒学受到 道教和 佛教 的冲击,但儒家的政治地位并未发生动摇,体现 了其 稳固 性。 [做对] 选C
(2)消极影响
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
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
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③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
之风。
颜元在批判理学脱离社会 现实时说道:“无事袖手谈 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课题三十四 宋明理学问题
把握主流 辐射多元
随堂巩 固训练
发掘高考 内化高考
课时过 关检测
复习一段 验收一段
主
干
知
识
依托教材·高于教材
理学 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天命之学,故称为 理学,又名为道学。理学是融合佛、道二教部分教义 与传统儒学的新思想体系,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 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哲学化阶段的儒学就是“理学”。
柳宗元主张以儒
开启宋学新局面
学为主体,兼采各 家所长,重新塑造 儒家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抓住史料一、二从经济角度分析儒学面临的挑战,抓住史料 三所获信息从思想角度分析儒学危机。 [提示] (1)说明: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 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 礼制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 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 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背景: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地位受到挑战,传统伦 理思想出现混乱。 影响:有力地回应了佛道的挑战,儒学得到复兴,为儒学的 发展开启了新局面。
核
心
问
题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重 难 点 宋明理学
一史料探史——宋明理学兴起的条件 史料一 城市与生活
史料二 生活与观念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摘编自《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
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 非复旧时淳朴矣。
——摘编自《梦粱录》卷十八
史料三 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他们彼此融合、 相互渗透。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 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①。一派以韩愈 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 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 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②。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 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③。 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④。
格起了积极作用
三读图明史——宋明理学对人性的扼杀
注:上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 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解读] 宋元至明清,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 常”和等级名分制度,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导致节妇 烈女人数大幅度增加。
四归纳总结——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 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 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 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的本体论、人性 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 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还是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 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 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 吸收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 的道德主张。
挑战,宋代儒者开始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运动,同时,
他们又冲破了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 义理,形成了新儒学体系— 理学 。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
要,故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 [做对] 选C
二、模拟题——抓题眼抓关键,解题更快更准 1.(2019·广西重点中学联考)宋代某理学家说:“治道亦有从本
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
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由此可知,该理学家( )
[提示] 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 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
[系统认知]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思想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不 方法论 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或“致良知”
同 点
道德观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
史料三 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他们彼此融合、 相互渗透。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 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①。一派以韩愈 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 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 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②。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 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③。 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④。
[系统认知] 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 1.适应唐末以来重建纲常伦理的需要:唐末和五代时期 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因 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 由此开始。 2.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稳定政局后,农 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尤 其是城市生活的变化以及科学文化的进步,为理学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的欲望所蒙蔽,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是一种“本善
习远”的观点。 [做对] 选D
3.(2013·全国卷Ⅰ)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读懂] 唐朝后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 佛教 和道教的
1.理学 形成的背景 (1)政治条件:经历唐末五代的分裂动荡,为巩固政治局势,
需要整顿人心;统治者重文轻武,科举制度 逐渐完善,
有利于儒学的发展。
科举制以儒学经典为命题素材,客观上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
播,但也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变革。
(2)物质条件: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科学文化 取得巨大成就。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
朱熹 陆九渊
天理就是“三纲 五常” ,是人 性的最高境界
“格物致知”的 目的在于“明道 德之善”,而非 “求科学之真”
强调“存天 理,灭人 欲”
“心”是宇宙万 物的本原 , “心”即“理”
反省内心就可得 到天理
将人心与心 外无物联系 起来
王阳明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 致 良 知 ”“ 知 将人心与道
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3)思想条件:魏晋南北朝以来,出现了儒学、佛教、道教“三
教合一 ”的局面。北宋儒学家既复兴儒学,抨击佛道,
同时又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是由道家学派 宗教化而来,于东汉末年在民间兴起。“三教 并行”体现了唐文化的兼容并包,虽冲击了儒 学地位,但并未改变其正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