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中劳动就业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中劳动就业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就业结构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与全国和中部地区大部分省份相比,江西省的就业结构仍不甚合理,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这也同时说明江西省的第三产业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具有通过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可能。
从增长因素角度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的增长存在正面互动关系,即经济增长带动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同时劳动投入增长会推动经济发展①。
本文将在分析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劳动就业增长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中劳动就业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
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1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呈加速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第三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自1980年至2002年,按当年价格计算,江西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78%,比同期江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1.56%和15.37%高出7.22和3.41个百分点。
2第三产业劳动就业加速增长
表1.1:1980—2002年江西省第三产业GDP、年末从业人员及劳动生产率
3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就业优势明显
1980—2002年,江西省劳动就业总数增加了774.3万人,从三次产业中从业人员的变化来看,第一产业由于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和城市化推进,已有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其占总从业人员的比例逐渐下降,而第二产业从98年也呈下降趋势。
4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劳动就业偏向传统产业
通过表1.2可以看出,在江西省第三产业各行业中,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和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增加值分别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5.3%和22.2%,从业人员分别占全省第三产业人员的10.42%和44.75%,两个行业合计分别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的47.5%和55.17%。
注:1.资料来源:《江西统计年鉴2003》第28,49页;2.其他行业中的从业人数包括了农林牧鱼服务业的从业人数
实证分析及检验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劳动就业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劳动就业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劳动就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贡献率越大则表明劳动就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改革开放以来(1979~1990年),随着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量的增加,其劳动投入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也一直在增长,且明显高于第一、第二产业。
这期间三大产业劳动力投入增长对总产出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16.8%、28.8%和39.8%。
⑤因此,合理有效地吸纳、利用劳动力资源是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数估计及检验
根据1980—2002年的有关统计数据(表3),用Eviews 3.1软件对方程(2.3)进行回归分析,得到:
lg(Y/L)= -0.379+0.034t+0.757lg(K/L)(2.4)表2.1:1980—2002年江西省第三产业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第三产业平均从业人员数
输出结果如下:
C -0.378638 0.578242 -0.654808 0.5201
T 0.034351 0.006374 3.264853 0.0014
LOG(K/L) 0.757410 0.269852 2.806757 0.0109
R-squared 0.969617 F-statistic 319.1330
Adjusted R-squared 0.966579 Prob(F-statistic) 0.000000
对输出结果分析如下:R2=0.97,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F=319.13、P=0.000〈0.05,即模型的线性关系显著成立,模型通过方程显著性检验。
回归分析系数中,常数项=-0.379,回归系数中β1=0.034、β2=0.757,回归系数的
标准误分别为0.006、0.270,对回归系数β1的t检验为3.265、P=0.001〈0.05,β
的t检验为2.807、P=0.01〈0.05,可认为变量T、LOG(K/L)通过显著性检2
验,常数项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那是因为江西省在技术生产要素投入总量小,导致技术对产出增长影响不显著,但在模型应用中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不能剔除变量。
由此可得到:α=0.243,方程(2.1)即为:
Y=0.418e0.078t×L0.243×K0.757
方程的经济含义
该方程有如下经济含义:江西省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与资金投入增长率和劳动力投入增长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劳动力投入弹性系数为0.243,即第三产业的劳动就业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会引起其产值增长率提高0.243个百分点。
资金投入弹性系数为0.757,即资金投入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会引起经济增长率提高0.757个百分点。
这说明江西省第三产业的增长主要依靠资金投入的增长。
劳动就业贡献率测算结果
根据劳动就业贡献率计算公式可估计出1980—2002年江西省第三产业增长
中劳动就业的贡献率:(结果见表2.2)
表2.2:1980—2002年江西省第三产业增长中劳动就业的贡献率
实证结果分析
以上估算得出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西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劳动就业贡献率的总体发展态势。
我们截取1990—2002年的数据为样本,主要观察江西省进入90年代后,第三产业劳动就业贡献率的变
动趋势。
如图2.1所示,1990—2002年间,随着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增长,相应的劳动就业贡献率在波动中呈提高态势,这是因为劳动力贡献率仅是从从业人员数量增减这一角度来考虑,而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技术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了显著提高。
从长期看,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劳动力数量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越来越弱,而教育、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不断增加。
从前文估计得出的生产函数也可以看出,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中劳动投入对产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而资本投入和技术改进的拉动作用则逐渐增强。
总的来说,江西省的第三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基本上同步于市场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的劳动就业按照市场规则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劳动力资源利用率较高,这时江西省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对策研究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就业压力较大仍然是江西省经济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根据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本文认为,在未来5年,江西省应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和支持,以加快发展重点行业为龙头,实现第三产业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作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1 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就业城乡一体化进程
2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3 以重点行业的发展为龙头,着力抓好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化大流通,
加速发展金融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
4 加快就业体制改革,促进劳动就业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