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荷花淀)教案 粤教版必修3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
教学目标
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初步形成小说鉴赏的能力
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学重点
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
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喜欢看电影吗?什么题材的?成龙轻松的武打片,甜蜜的言情片,悦目的青春偶像片还是刺激的恐怖片?战争片少人看,为什么?沉重!残酷!我们今天学习的却是一篇另类风格的战争题材的小说--《荷花淀》。
二、订正预习,梳理情节脉络
1. 作家作品
2.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明确:全文三部分的标题: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明确: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
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4.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三、研读课文
(一)夫妻话别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用笔画出"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并根据这句话揣摩水生嫂说此话时的心情,语气,甚至眼神。
2、根据这句话本身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水生嫂对水生参军的事是支持还是反对?
3、让学生阅读这句话的上文,自己去解决问题。
赏析:白洋淀夜景图("月夜编席,深情盼归")的景物描写
读: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
(借助幻灯片图景,感受诗情画意)
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手指上缠绞着苇眉子
苇眉子在她的怀里跳跃着
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
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银白的世界透明的薄雾
徐徐的清风清新的荷香
结论一:这里有美丽富饶的家园,有美好的生活,勤劳善良的水生嫂,作为中国一名普通的妇女对丈夫充满了体贴依恋之情,她是希望丈夫和自己朝夕厮守,共同操持这个家的。
4、学生快速阅读这句话的下文,验证刚才的答案是否正确。
学生根据水生嫂"你走,我不拦你"、"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是了"的对话和最后自己拿起武器英勇杀敌的情节,看出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她是支持丈夫参军的。
5、启发:单用"支持"或者"反对"来回答问题都是不全面的。
提示:一方面,水生嫂追求夫妻团聚的幸福生活,她希望丈夫永远留在身边。
在得知丈夫马上就要上阵杀敌的时候说这句话,这里既有对夫妻分别的无限依恋之情,又有对丈夫安危的担忧和体贴。
另一方面,水生嫂在国难当头的严峻时刻,她懂得保家必须卫国的道理,不打垮侵略者,就无法过安定的日子。
因此,她勇于作自我牺牲,勇于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以至于后来勇敢上阵杀敌。
所以这句话表现了真挚多情的中国劳动妇女水生嫂特有的心理,她爱丈夫,更爱家乡,爱祖国。
她义不
容辞地支持丈夫打鬼子。
爱丈夫与爱祖国的感情交织在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中。
引申:作者对水生这个抗日积极分子的褒爱之情也可以说浓缩在"你总是很积极的"一句之中,只不过是借水生嫂的口说出来而已。
(二)探夫遇敌
真挚多情,"聚散两依依"的是不是只有水生嫂一人?我们的主人公还有四位,他们是在"探夫遇敌"中出场的,是--"借故寻夫"(马庄探夫)。
1、学生分角色朗读五位妇女的对话,要读得惟妙惟肖,体现人物的含而不露的复杂感情。
2、言为心声,闻其声可辨其人。
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探究分别展示了五位妇女怎样不同的个性。
赏析: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机智伶俐。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可见她探夫心切,快人快语,有点冒冒失失。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
小结:短短几句对话,含而不露,情味隽永,耐人寻味,几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她们忸怩羞涩之态可掬,缠绵悱恻之情可鉴,充分表现了中国女性特有的那种含蓄美。
3、提示性仿作改写练习:
⑴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
⑵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她们的性格特征,还可以改写"夫妻话别"的一段对话。
⑶仿写;以上学迟到面临老师严厉批评为背景,写一段对话,展现不同人物不同性格。
示例:⑴、"你总是很积极的。
"--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
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改写比较:⑴女人说(撒娇地):"不嘛,你不要走嘛!"(小女人,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是现代概念,过去是不明大义。
)⑵女人这么说(耍泼地):"行啊!你走,我搬回我娘家!",耍泼也不行。
)⑵"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
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用了主谓倒装的句式,表现了水生嫂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而且比较急切。
改写比较: "怎么了?""你怎么了?" "就你积极。
"
(少了一份夫妻间的关怀、挂心的感觉)
⑶"水生说:不要让敌人汉奸捉活的。
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
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
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这是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忠贞。
这是全篇小说中份量最重、内涵最多的一句话。
战争年代,被敌人捉了活的,对一个年轻少妇来说,就意味着被羞辱的命运,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耻辱。
一对恩爱夫妻,他们最担心、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
因此,丈夫要求妻子去拼命,正应了那句古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此时夫妻的思想感情,一定经历了瞬间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为了个人的、民族的尊严,他们的选择只能是与敌人"拼命"。
此刻女人是流着眼泪答应丈夫的。
你看,从内心一惊,到理解丈夫,从鼻子发酸,到狠下决心,答应丈夫的嘱咐,把一个女人丰富、复杂、高洁的情感世界,表现得多么淋漓尽致而又回环曲折。
改写比较:⑴水生说:"我走了,很可能回不来,因为要打仗了。
要是我回不来,你看着办吧。
你也不要太死心眼,你看着办吧。
"⑵水生说:"要是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也不要跟他拼命,好死不如歹活。
"
⑷见幻灯片。
总结: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
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
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淡化战争气息,浓化乡土气息,达到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就是"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荷花淀》的景物描写、对话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
通过学习,要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借助环境、情节、分析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主题。
五、作业
以"风雨中的芰荷"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进一步地鉴赏《荷花淀》的内容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