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制梁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终)

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终)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箱梁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主要针对施工中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要求进行阐述,依据此指导书使沉降观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

二、适用范围三、组织机构四、工作流程1. 根据沉降变形相关要求埋设水准点及观测标。

2.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全面。

3.根据测量资料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数据分析。

五、沉降变形观测基本要求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针对空间小,尺子不能直立的情况,应在测量厂家定制短尺进行测量;也可采用倒尺的方法进行。

8.测段观测完成后数据,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

9.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

10.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如天气情况,地下水影响情况的记录,利于对结构变形特性的分析和异常数据的分析。

六、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1.沉降变形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

2.沉降观测测量时,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应相对固定,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前、后半小时内或其他不宜观测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作业;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在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以确保观测成果质量。

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武汉~广州客运专线乌龙泉至花都段XXTJ I标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T1105ZZ—012编制:审批:受控状态:(盖章受控)编制日期:中铁十一局武广客运专线XXTJ I标五公司项目部1、编制目的为规范本工区沉降观测施工作业,准确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质量,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2、编制依据2.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指南》;2.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2.3、武广客专线相关设计文件;2.4、《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系统实施细则》。

3、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项目部管段的沉降动态变形监测施工技术。

4、工程概况本管段内路基共3.67363km,7个工点。

根据沉降观测要求共需设置观测桩444个,沉降板115处,单点沉降计6个,剖面沉降管68处。

埋设位置及数量详见《中铁十一局武广客专XXTJⅠ标五公司路基沉降埋设元件统计表》。

桥梁13.9983km,7座,墩台434个,共需设置观测点1736个,涵洞9座,共需设置观测点36个。

5、路基沉降观测5.1.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5.1.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断面设置情况应会同监理及工地设计组进行,并取得设计及监理的同意。

5.1. 2.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5.1.3.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5.1.4.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修改版)

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修改版)

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修改版)为了加强中铁五局武广客专项目经理部路基工程沉降变形监测、路基边坡变形监测、桥梁墩台、涵洞、桥梁预应力张拉徐变上拱、隧道基底沉降变形管理,及时监控各项结构物的变形量,通过对变形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变形沉降、边坡变形监测、桥涵、桥梁张拉徐变上拱、隧道基底变形、过渡段变形监测值达到规定的要求。

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的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为了方便现场操作,特制定作业指导书。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为了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局经理部和各总队分别成立沉降变形监测室和沉降变形监测组。

沉降变形观测室职责:1、协调、监督、指导各总队的沉降观测工作;2、负责项目部管段《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的报告》的汇编工作。

3、负责汇总各总队管段的《区段铺设无碴轨道申请报告》(附评估报告资料),并报送公司项目部及武广公司。

沉降变形监测组职责:1、负责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和边坡变形监测工作;2、变形观测网的建立;3、埋设观测元器件,设臵沉降变形监测点,进行观测,并及时采集、观测数据并提交观测数据和相关资料;并对观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负责;4、负责观测设施的保护,确保施工过程不受扰动和破坏;5、负责各总队管段《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报告》的汇编工作,并上报项目部。

6、负责编写各自总队管段的《区段铺设无碴轨道申请报告》(附评估报告资料)报送项目部。

7、负责各自总队观测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监测工作程序根据设计图纸,结合实际地形条件,各监测组对每个工点(路基沉降观测)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数量,埋设观测元件的种类、数量,根据设计要求和《实施细则》要求由施工、监理、设计三方在现场确定,监测组制定适宜的监测方案,报经理部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各种准备工作。

监测小组在动态跟踪检测时,采集的数据经判别后,及时反馈路基稳定信息;如果出现失稳信号,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加大监测频率。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满堂支架沉降观测方案一、造成支架变形的因素分析地质钻探不够充分;验算及设计推算有误,对地基土或冻胀土的特性认识不足,对土的承载力与荷载估算不当,结构计算差错等;施工质量差,在基础处理时使用了不合格材料,含泥量过大,配合比失调,养护不当,降低了混凝土强度等;施工方法失误,大面积、深基坑开挖时尚未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软基处理不当引起地面沉降与位移,钢结构施工时未顾及日照与气温变化的影响等等。

二、沉降观测变形观测是了解变形情况最有效的方法。

沉降观测是变形观测最主要的内容,其作业简便、精度高,既能提供沉降量,又可推算出支架的倾斜与水平构件的挠度等。

沉降观测的主要方法是精密水准测量。

1、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点及工作点通常沉降观测需要测定绝对沉降量,这是相对于基准点的沉降量。

因此,需要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处埋设稳固的基准点。

假若基准点离沉降观测点过远,那么施测不便,精度也随之降低。

因此,通常又在靠近沉降观测点便于观测的稳定处设置工作点。

日常观测时从工作点出发,测定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工作点的沉降量。

沉降观测水准点及工作点的布设应考虑下列因素:a、一般基准点不少于三个,构成基准网,经常检测三点间的高差,以判断基准点的高程有无变动。

基准点应尽可能埋设在基岩上b、一般是在框架的外围布设成一条闭合的水准环形路线。

根据观测精度要求,力求布置成网形最合理、测站数最少的观测环路。

c、水准点应布设在较为明显,便于施测,通视条件良好,在全部观测期间内均可使用的地方。

d、水准点应布设在受震区域以外,易于保存点位的地方。

避免在低洼易积水处、松软填土地带以及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埋设。

e、水准点距公路与滑坡等至少5m。

f、当埋设水准点处有基岩露出时,可用水泥砂浆直接将水准标志浇灌于岩层中。

2、观测点的布置:根据现场及现浇梁支架的观测要求将观测点布置于现浇梁底板的1/2跨与1/4跨左右侧,位于底模的牢固点上。

一跨需6个观测点。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沉降及变形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我们需要对沉降及变形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沉降及变形的基本概念、监测方法以及控制措施。

一、沉降及变形的概念1.1 沉降的定义和分类沉降是指地面或建筑物由于土壤重力作用而产生的下沉现象。

根据产生原因的不同,沉降可分为自然沉降和人工沉降。

自然沉降是由于土壤重力和地下水位变化等自然因素引起的,而人工沉降则是由于建筑物施工和使用等人为因素引起的。

1.2 变形的定义和分类变形是指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和体积的改变。

根据变形特点的不同,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可恢复的形变,而塑性变形则是指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不可恢复的形变。

二、沉降及变形的监测方法2.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在建筑物或地面上设置测点,使用测量仪器对其进行测量,从而获得沉降和变形的数据。

常用的直接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和测量标志物法等。

2.2 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建筑物或地面上其他参数的变化,间接推算出沉降和变形的数据。

常用的间接测量方法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表位移监测和应变测量等。

2.3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土体的沉降和变形过程,通过数值计算得出沉降和变形的数据。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和离散元法等。

三、沉降及变形的控制措施3.1 设计控制措施在工程设计阶段,应根据土体的力学性质和预计的沉降及变形情况,采取相应的设计控制措施。

常用的设计控制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采用加固措施和设置补偿装置等。

3.2 施工控制措施在工程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及变形。

常用的施工控制措施包括合理施工顺序、控制施工荷载和采用加固措施等。

3.3 监测控制措施在工程使用阶段,应进行定期的沉降和变形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沉降和变形的情况。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沉降及变形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地基或者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荷载作用而发生的沉降和变形。

合理控制沉降及变形对于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关于沉降及变形作业的详细指导,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作业前准备1. 采集相关资料:包括工程设计图纸、土壤力学报告、地质勘察报告等。

2. 制定作业计划:根据工程需求和现场情况,制定沉降及变形作业的详细计划,包括作业时间、作业区域划分、作业人员配备等。

3. 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根据作业计划,准备测量仪器、监测设备、土方机械等。

三、沉降监测1. 安装监测点:根据设计要求,在工程区域内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监测点,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固定。

2. 测量沉降:按照监测计划,定期进行沉降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测量方法可以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

四、变形监测1. 安装变形监测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在工程结构或者地基上安装变形监测设备,如应变计、位移传感器等。

2. 进行变形监测:按照监测计划,定期进行变形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

监测数据可以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五、数据分析与评估1. 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统计指标的计算。

2. 数据评估: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判断沉降及变形是否满足要求。

3. 编制评估报告:根据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果,编制沉降及变形评估报告,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和建议措施等。

六、风险控制与应对措施1. 风险识别:在作业过程中,及时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如不可预见的地质条件变化、设备故障等。

2. 风险评估: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

3. 应对措施: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加强监测频率、增加监测点、加固结构等。

七、作业总结与改进1. 作业总结:在作业结束后,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总结,包括工作效率、数据准确性、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评估。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标题: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沉降及变形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现象,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一份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对于工程施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沉降及变形的定义、影响因素、监测方法、处理措施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匡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沉降及变形问题。

一、沉降及变形的定义1.1 沉降:指地基土体在受到荷载作用后,由于土体颗粒间的重排和土体压实等原于是发生的下沉现象。

1.2 变形:指结构或者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者尺寸的变化。

二、影响沉降及变形的因素2.1 地基土的性质:地基土的压缩性和可变形性是影响沉降及变形的重要因素。

2.2 荷载大小:荷载的大小和分布会直接影响地基土的沉降和结构的变形。

2.3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地基土体的压缩和土体颗粒间的重排,从而引起沉降和变形。

三、沉降及变形的监测方法3.1 建立监测点:在工程施工前,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地质条件,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3.2 选择监测仪器:常用的监测仪器包括沉降仪、倾斜仪、测斜仪等,根据监测要求选择适当的仪器。

3.3 定期监测:对监测点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沉降及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沉降及变形的处理措施4.1 补偿沉降:对于已发生的沉降,可以通过加固地基、加设支撑等方式进行补偿。

4.2 加固结构:对于浮现变形的结构,可以通过加固构件、加设支撑等方式进行修复。

4.3 调整荷载: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荷载的大小和分布来减小沉降和变形的影响。

五、预防沉降及变形的措施5.1 合理设计: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合理设计地基和结构,减小沉降和变形的可能性。

5.2 施工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地基处理和结构施工的监督,确保施工质量。

5.3 定期检查:工程竣工后,应定期对工程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沉降及变形问题。

沉降观测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一.任务接收
检测中心综合办公室接受任务,由项目负责人,明确任务的技术要求和作业工期,对其进行评审,能接受时,综合办公室主任下达测量任务。

二.仪器准备
1.项目组长在作业前指定专人按《城市测量规范》 CJJ 8-99 P32 3-3-1要求对水准仪、水准标尺进行校验和校正。

2.不定期检查、校正仪器,特别是i角。

3.测量人员检查水准仪整平、读数及不同标尺的刻划情况。

三.观测标志、工作基准点的设计
1.了解自然条件及变化,即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的物理性质。

由于基础的地质条件不同,有的稳定,有的不稳定,会引起建筑的不均匀沉陷,使其发生倾斜。

2. 了解与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及动荷载的作用。

3. 根据基础的地质条件,建筑结构,内部应力的分布情况,标志、工作基准点布设在最有代表性的地点,同时考虑便于观测,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连结牢靠,使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沉陷情况。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沉降及变形作业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土地基础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确保沉降及变形作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任务目的1. 确定土地基础的沉降和变形情况,评估建筑物的稳定性。

2. 提供沉降和变形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 跟踪监测沉降和变形过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任务步骤1. 前期准备a. 确定监测范围:根据工程要求确定监测的区域范围。

b. 部署监测仪器:根据监测范围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沉降仪、变形仪等监测设备,并按照要求进行安装和校准。

2. 数据采集a. 定期监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周期,定期进行沉降和变形数据的采集。

b. 数据记录:在每次采集数据时,确保监测仪器正常运行,并准确记录采集的数据,包括时间、位置、沉降和变形数值等。

3. 数据处理与分析a. 数据整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按照时间顺序和位置进行排序。

b. 数据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利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沉降和变形的趋势、速率等指标。

c. 结果评估:对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评估,判断土地基础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

4. 结果报告a. 编写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编写沉降及变形监测报告,包括监测范围、监测结果、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b. 报告呈送:将编写好的报告呈送给相关部门或工程负责人,供其参考和决策使用。

四、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 在作业过程中,应注意人身安全,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

3. 检查监测仪器的状态和运行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4. 在采集数据时,应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误差和遗漏。

5.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任务总结沉降及变形作业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土地基础的沉降和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建筑物的稳定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沉降及变形作业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建筑物或结构的沉降情况以及地基的变形情况。

准确测量和控制沉降及变形对于确保工程质量、保证结构安全至关重要。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作业指导,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正确进行沉降及变形作业。

二、作业前准备1. 资料准备在进行沉降及变形作业之前,施工人员应先准备好以下资料:- 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 地质勘察报告和地基处理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相关测量仪器的操作说明书。

2. 仪器校准在作业开始之前,应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过程应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校准结果应记录在校准报告中。

三、沉降观测作业1. 观测点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建筑物或结构的重要部位,如主体结构的角点、柱子下部等。

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每个观测点上设置明显的标志,以便后续的观测和测量。

标志可以使用钢钉、标志牌等,应牢固可靠,不易被移动或损坏。

3. 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观测的频率。

通常情况下,初次观测应在施工开始前进行,后续观测应根据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观测频率一般为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

4. 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可以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

观测时应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数据采集完成后,应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校正和筛选,排除异常值和误差;然后,计算各观测点的沉降量和变形量;最后,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四、变形观测作业1. 观测点布置变形观测点的布置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进行。

观测点应位于主要变形部位,如土质边坡、基坑周边等。

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 观测点标志在每个观测点上设置明显的标志,以便后续的观测和测量。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沉降及变形作业是在土木工程中常见的施工过程,用于控制建造物或者结构物的沉降和变形情况,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作业步骤和要求,以确保作业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二、作业前准备1. 确定作业区域: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实际情况,确定沉降及变形监测的作业区域。

2. 安装监测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沉降仪、测斜仪等监测设备,并确保其准确固定在相应的位置。

3. 校准仪器:在进行作业前,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4. 制定作业计划:根据工程进度和监测要求,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时间、人员配置等。

三、作业步骤1. 测量基准点:在作业区域内选择合适的基准点,并使用测量仪器进行精确测量,确定基准点的坐标和高程。

2. 安装监测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在作业区域内安装沉降仪、测斜仪等监测设备。

确保设备的固定坚固且位置准确。

3. 进行初始测量:在安装完监测设备后,进行初始测量,记录下各个监测点的初始沉降和变形数据。

4. 定期监测:根据作业计划,定期进行监测作业。

使用仪器测量各个监测点的沉降和变形情况,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沉降和变形的速率和累计值,并绘制相应的监测曲线和图表。

6. 制定措施: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用于控制和调整工程的沉降和变形情况。

7. 调整施工方案:根据监测结果和制定的措施,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四、作业要求1. 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2. 作业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

3. 监测设备的安装和校准应严格按照像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监测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应及时进行,确保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5. 监测结果和分析报告应及时上报给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调整施工方案。

[甘肃]桥梁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_secret

[甘肃]桥梁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_secret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xxxxxxxxxxxx沉降变形观测作业。

2 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掌握桥涵工程沉降变形作业相关内容及要求。

2.2外业技术准备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反复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 技术要求3.1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应符合下列规范和文件规定:⑴《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⑵《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⑶《客运专线基础工程沉降观测指导方案》⑷《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⑸《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⑹《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2 技术指标⑴沉降观测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测量精度不低于±1 mm,读数取位至0.1 mm。

⑵沉降观测周期为:施工期间每天观测一次,施工结束后2~3个月5d一次,3个月后7~15d一次,6个月后30d观测一次,工程移交同时移交观测记录。

⑶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应不少于2个月。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施工程序为:制作观测元件→墩台(梁体、涵洞)浇注→埋设观测元件→进行沉降观测→收集观测数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估。

5施工要求5.1桥涵变形观测标志的设置5.1.1梁桥为满足桥梁变形观测的需要,应在梁体及每个桥梁墩身上设置观测标。

观测标具体埋设原则如下:⑴墩身观测标埋设:观测点设在墩身两侧上,分别设在每个墩的墩身四角,每墩设4处,观测点距地面(水面)高度应在1m左右,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方便观测、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⑵当墩高小于等于4m或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低不便于立尺观测时,墩身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

墩身观测标埋设⑶桥台观测标埋设:观测点设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每个台设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沉降及变形作业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涉及到土地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沉降及变形作业的相关知识,并提供一份作业指导书,以帮助工程师和相关人员正确进行沉降及变形作业。

正文内容:1. 沉降及变形的概念1.1 沉降的定义和分类1.2 变形的定义和分类1.3 沉降与变形的关系2. 沉降及变形的原因2.1 土壤特性引起的沉降及变形2.2 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沉降及变形2.3 施工活动引起的沉降及变形3. 沉降及变形的测量方法3.1 直接测量法3.1.1 沉降点的设置3.1.2 沉降点的测量3.2 间接测量法3.2.1 建筑物变形的测量3.2.2 地表沉降的测量4. 沉降及变形的评价标准4.1 沉降的评价标准4.2 变形的评价标准4.3 评价标准的应用5. 沉降及变形的控制措施5.1 预防措施5.2 弥补措施5.3 监测措施6. 沉降及变形作业的实施步骤6.1 制定作业计划6.2 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6.3 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6.4 分析数据并评估沉降及变形情况6.5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总结:沉降及变形作业是土木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介绍了沉降及变形的概念、原因、测量方法、评价标准、控制措施以及作业的实施步骤。

正确进行沉降及变形作业对于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作业指导书能够对工程师和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标题: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沉降及变形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对建筑结构和地基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沉降及变形,制定一份专业的作业指导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点,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沉降及变形的原因1.1 地基土质问题:地基土质的不均匀性和承载力不足会导致沉降和变形。

1.2 结构设计问题: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质量不过关也会引起建筑物的沉降和变形。

1.3 外部因素:如地下水位变化、地震等外部因素也会对建筑物的沉降和变形产生影响。

二、沉降及变形的监测方法2.1 GPS监测:通过GPS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沉降和变形情况。

2.2 建筑物倾斜仪监测:倾斜仪可以监测建筑物的倾斜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沉降和变形。

2.3 地下水位监测: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地基沉降的可能性。

三、沉降及变形的预防措施3.1 合理设计: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沉降和变形的可能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2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质量,确保地基和结构的稳定性。

3.3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沉降和变形问题。

四、沉降及变形的处理方法4.1 加固地基: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承载力和稳定性。

4.2 结构加固: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减少沉降和变形的影响。

4.3 调整地下水位:通过调整地下水位来减少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五、沉降及变形的应急预案5.1 紧急疏散预案:建立紧急疏散预案,确保在发生严重沉降和变形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

5.2 应急处理措施: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包括如何处理沉降和变形导致的紧急情况。

5.3 专业团队支持:建立专业团队支持体系,确保在发生沉降和变形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和解决。

结语:沉降及变形是建筑工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通过科学的监测、预防和处理措施,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一问题。

沉降变形观测资料【沉降变形观测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沉降变形观测资料【沉降变形观测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沉降变形观测资料【沉降变形观测网测量作业指导书】**客专(江西段)GSJXZQ-4标沉降变形观测网测量作业指导书编制人:审核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中铁三局集团**客专4标项目经理部二○一八年三月沉降变形观测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应**客专(江西段)GSJXZQ-4标沉降变形观测网测量。

2 作业准备 2.1 资料准备图纸审核、资料收集、建立沉降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

2.2 现场核对现场核对基准点、工作基点及线下工程构筑物相对位置,明确路基、桥梁、涵洞、隧道、过渡段等构筑物观测点里程。

2.3 仪器配置 2.3.1 标称精度不低于2″、2mm+2ppmm的全站仪。

2.3.2 不低于DS05级的精密电子水准仪。

2.4 测量人员配备每4~5km设沉降变形监测网,测量小组一个,小组成员4人,其中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工3名。

2.5 测量人员培训测量人员上岗前均经过培训,主要测量人员要持有铁路建设测量工程师或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业务培训结业证书,持证上岗。

2.6 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所有测量仪器、设备均有法定计量检定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测量仪器有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均要进行检校。

3 主要技术要求 3.1 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xx]158 号) 3.2 铁建设[xx]196 号《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xx)及条文说明 3.3 《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xx]77 号文) 3.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xx) 3.5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xx) 3.6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xx) 3.7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xx]85号)。

3.8 ___相关规定。

4 测量程序及工艺流程 4.1 测量程序测量准备观测网布设观测网测量观测网复测与维护 4.2 测量工艺流程图4.2 测量工艺流程框图 5 测量要求及质量标准 5.1 测量方法 5.1.1 二等水准测量1 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见表5.1.1-1。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8页精选文档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8页精选文档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QX-ZY-2002-27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讲述了沉降变形观测点的位置、观测方法,适用于沉降变形观测的施工。

2、施工准备略3、施工操作要求3.1建筑工程的地基须承受上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荷载,或工业厂房投产以后,受到机器运转的振动或地基长期受地下水的侵蚀;或地基土不良又处理不当等,都会使地基变形,导致建筑物产生下沉现象。

特别对大型工业厂房、高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一些振动较大的设备基础更为明显。

如果沉降过大或沉降不均匀,就会使建筑物、构筑物产生倾斜、裂缝,甚至破坏,有的还可能产生滑移。

为了掌握它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技术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有必要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倾斜面、裂缝、滑移等观测。

3.2建筑物沉降观测所谓沉降观测实质是根据水准点用水准仪定期进行水准测量,逐次测定建筑物上观测点的高程,从而计算出沉降量。

具体内容是观测点和水准点的布设、观测方法及成果整理和分析等。

3.2.1观测点和水准点的布设:建筑物上应埋设观测点、点位和数量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它与建筑大小、形状、结构、荷载以及地质条件等有关。

一般观测点是均匀设置的,但在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平面形状改变处、沉降缝两侧及肯有代表性的支柱和基础上,应加设观测点。

高层建筑一般沿建筑物四周每10-30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建筑物转角、沉降缝两侧、纵横墙的连接处均应设置观测点。

工业厂房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柱基、柱身、承重墙及转角处。

地下管线设施应布置在管线设施的上方(最好应开挖暴露,直接布置其上)。

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应在其基础的对称轴线上布设观测点。

总之,观测点布置要合理,能精确地全面地反映沉降情况,并将布置方案绘制成1︰100-1︰500比例尺平面图,加经编号,以便进行观测、记录、观测点的标志形式。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就近的城市水准点进行的,如果就近城市无水准点时,可以自行埋设水准点,应从水准点的稳定、观测上的方便等方面考虑,合理地埋设一些水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部制梁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制梁场生产期间制梁台座、存梁期间存梁台座的沉降观测,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2外业技术准备
电子准仪、两米条码尺均经过相关检测部门鉴定合格。

3.技术要求
梁场建立独立的水准网,共布设6个工作基点,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若高差值之差在1mm以内,则认为工作基点稳定。

制存梁台座各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
制梁台座:如连续观测的当次沉降量小于2mm时,可判定其沉降稳定。

以后每台座每生产10片梁进行一次观测。

存梁台座:有相邻两次的沉降量均小于0.5mm,并且不均匀沉降量小于2mm,则判定沉降已稳定。

4.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
4.1梁场水准监测网的建立;
4.2制、存梁台座沉降观测标的埋设;
4.3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标的埋设;
4.4生产期间制梁台座的沉降观测;
4.5存梁期间存梁台座的沉降观测;
4.6预制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检查工作基点完好情况,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

5.2施工工艺
5.2.1水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梁场建立独立的水准网,共布设6个工作基点,定期对水准网进行复测,假如高差值之差在1mm 以内,则认为工作基点是稳定的。

5.2.2存梁台座观沉降观测
(1)观测点布设
在存梁台座设置4个观测点,台座浇筑前预埋直径18钢筋,钢筋外露混凝土面2cm 。

观测点位于横桥向台座中心线,距离存梁台座地基端部10cm 处,见图5-1。

图5-1 存梁台座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
(2)观测周期
每个存梁台座在首次存梁前进行观测并记录标高,落梁后立即观测,1h 、2h 各观测一次、第2天观测两次,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各观测一次;之后3天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汇总整理沉降观测记录。

(3)沉降评定
相邻两次的沉降量均小于0.5mm ,并且不均匀沉降量小于2mm ,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则判定沉降已稳定,可停止连续观测。

每30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5.2.3制梁台座观沉降观测
在制梁台座设置 4个观测点,台座浇筑前预埋直径18钢筋,钢筋外露混凝土面2cm 。

观测点位于横桥向台座中心线,距离制梁梁台座肋墙端部30cm ,顺桥向中心线左右各2.1M 处,见图5-2。

存梁台座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
制梁台座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
图5-2 制梁台座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
(1)观测周期
每个制梁台座在浇筑首孔箱梁前进行首次观测并记录标高,制梁后按照1d、3d、5d、7d、10d观测的频率进行观测,并整理沉降观测记录。

(2)沉降评定
如连续观测的当次沉降量小于2mm时,可判定其沉降稳定。

以后每台座每生产10片梁进行一次观测。

5.2.4双层存梁沉降观测
台座都按双层存梁的要求进行设计。

如进行双层存梁,按单层存梁的观测周期进行,直至沉降稳定后按照7天一次的频次进行观测并做好记录。

5.2.5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对前10片梁逐片观测,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进行观测,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片观测。

对进行徐变观测的梁,在梁场内严禁双层存梁。

(1)观测点布置
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详见图5-3、图5-4。

图5-3 梁部测点横向布置示意图


线
中心线
简支梁
图5-4 梁部测点横向布置示意图
(2)观测方法
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观测点1、2、3、4构成一个闭合环。

置镜两次,在四个监测点交叉处置镜(标记点,每次均固定置镜点),每两个点间按照后前前后(奇数站)或前-后-后-前(偶数站)顺序观测,单程观测,采用一把水准尺观测。

(3)观测数量
对生产的前10片梁必须作徐变监测;对原材料有变化或配合比有变化的第一片梁也必须进行徐变监测,并要对变化后的前10片梁再挑选1~2片梁进行徐变监测;对浇筑时间超标且不稳定的,要相应地加大徐变监测量。

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片观测。

当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后,按每30片梁徐变监测1片进行。

监测频次严格按细则的规定执行。

(4)观测频次
自梁体预应力张拉开始至无砟轨道铺设前,应系统观测梁体的竖向变形。

预应力张拉前为变形起始点,变形观测阶段及频次详见表
5-1。

表5-1 梁体徐变观测频次表
注:测梁体竖向徐变时,应同时记录梁体、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5)梁体徐变量计算
对于梁体的徐变变形观测,每孔梁支点之间的梁体徐变变形应以两支点的连线为基准线进行观测计算,由于下部结构沉降变形的影响,该基准线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梁体观测点至该基准线的垂直距离利用几何方法计算取得,垂直距离差值就是梁体徐变变形量。

6.劳动组织
梁场设置沉降观测组。

组长1人,测量员2人。

7.材料要求
无。

8.设备机具配置
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一台,两米条码尺一对。

9.质量控制及检验
(1)测量过程中,必须记录所有测量数据,当天的天气状况,测量中发现的问题,同时所有参与测量人员必须在记录上签名,做好测量记录的存档工作。

(2)测量记录定期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找出经常出现和偶然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各种问题均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单,并存档。

(3)现场测量之前必须要经过计算复核,测量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同时向部门主管领导汇报。

(4)如发现制梁台座有不均匀沉降量大于2mm时,要对模板的底板反拱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若沉降量过大,可采取注浆方式加固制梁台座基础。

(5)存梁台座若有不均匀沉降大于2mm时,必须把存放于台座之上的梁吊起,在台座垫石顶加垫钢板,使四个垫石顶的相对标高之差不大于2mm后,再将梁存放到台座上。

若沉降量过大,可采取注浆方式加固存梁台座基础。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须佩戴安全帽,防止碰伤。

10.2环保要求
测量时不得随意破坏梁体混凝土,测量完成后检查仪器设备完好情况,认真清点仪器数量,保持施工现场清洁卫生。

附表1. 沉降观测手簿封面
附表2. 沉降观测手簿副封面
附表3. 沉降变形观测外业情况记录表
附表4.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附表5. 梁体徐变上拱观测汇总表
附表6. 存梁台座沉降观测记录表
附表7. 制梁台座沉降观测记录表
附表8. 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附表9. 测量人员管理台帐附表
附表10. 测量仪器管理台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