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卷(42份) 人教课标版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3.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完成1~2题。
1.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 )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
B.东部沿海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
C.西南基地能源水能、天然气比重较大
D.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
答案 C
解析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故C正确。
华北地区主要的消费能源是煤炭;东部沿海消费能源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
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 )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则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缓解供需矛盾。
2014年5月21日,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30年的《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
从2018年起,俄罗斯将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如下图所示)向中国供气。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符合管道运输特点的是( )
A.占地少,灵活便捷B.成本高,效益好
C.受自然条件影响大D.安全可靠,连续性强
答案 D
解析管道运输的特点是灵活性差,投资大,运量大,耗能少,占地少,运转成本低,连续性强,运输流体安全可靠,故选D。
4.中俄天然气合作对于中国的意义表现在( )
A.加快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开发
B.消除环境污染
C.促进能源进口多元化
D.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答案 C
解析强调对中国的影响,排除A、D;可减轻环境污染但不可能消除污染,排除B;可促进我国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故选C。
引汉济渭工程是将汉水引入渭河以补充秦岭以北几个城市的给水量。
读图,回答5~6题。
5.该调水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 )
A.沿线古迹众多B.水土流失严重
C.石灰岩地貌广布D.地形起伏大
答案 D
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工程要穿越秦岭等山脉,因此复杂的地形是调水工程的最大障碍。
6.实施引汉济渭工程( )
A.缓解了兰州城市用水紧张状况
B.解决了受水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C.导致输水地区地面大面积沉陷
D.有利于受水地区地下水采补平衡
答案 D
解析引汉济渭工程不仅能缓解关中(受水)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能有效改变关中地区超采地下水的状况,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减轻城市环境地质危害。
为解决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问题,有学者提出将西藏的水调往西北地区的设想。
读藏水
北调设想线路示意图,回答7~9题。
7.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B.常发生凌汛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径流量从上游往下游递增
答案 D
解析雅鲁藏布江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以降水补给为主;由于流域内降水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该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由于所处纬度较低,故不会发生凌汛;该河流径流量从上游往下游递增,原因是不断有径流汇入。
8.设想中的藏水北调工程以雅鲁藏布江作为水源地的原因有( )
①可自流到西北②水源充足③距离较短④水质洁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以雅鲁藏布江作为水源地,是因为雅鲁藏布江水质洁净、水源充足;该工程线路经过山脉,因此水不可能自流。
所以②④正确。
9.藏水北调设想线路若建设,遇到的主要困难可能有( )
①地质条件复杂②台风灾害频繁③人口外迁量大
④跨越河流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由图可知,藏水北调设想线路经过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质条件复杂,跨越河
流多;该设想线路经过地区人口极少,不需要人口大量外迁;该线路所经区域无台风灾害。
2015年9月25日,世界首条1 000千伏同塔双回特高压交流工程——皖电东送工程正式投运2周年。
至此,国家电网“两交两直”特高压输电格局形成。
皖电东送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江苏到达上海,全长656千米。
读皖电东送线路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皖电东送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淮南资源浪费状况
B.加快当地重工业发展
C.加强区际联系
D.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答案 D
解析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而上海市对能源需求量大,安徽省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施皖电东送工程。
11.该工程有利于淮南( )
A.减轻环境污染B.促进经济发展
C.科技水平的提高D.彻底解决交通运输压力
答案 B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皖电东送有利于淮南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综合题(共2题,56分)
12.在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的交界,因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而被称为“乌金三角”。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4分)
材料一“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乌金三角”地区某城市工业结构及其变化图。
(1)“乌金三角”地区作为我国“西电东送”北线的重要电力输出地,这里建设电站的自然优势条件有哪些?(8分)
(2)实施“西电东送”工程,把“乌金三角”地区的电力调往京津唐地区会对电力输入地区带来哪些好处?(8分)
(3)根据材料二,简析该城市面临的节能减排的压力。
(8分)
答案(1)该区域有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水源丰富;地形相对平坦,适合火电站的建设。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缓解输入地电力紧张的问题;利于输入地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调整,进而改善环境质
量。
(3)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大,且煤炭、油气等工业比重呈上升趋势;能源利用中煤炭占绝对地位;这种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能耗大、排污大,使节能减排压力大。
解析第(1)题,从资源(煤炭)、水源(河流多)、地形(平坦)等方面来分析。
第(2)题,从缓解能源紧张、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等方面来阐述。
第(3)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来看,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大,且呈上升趋势;能源利用中煤炭占绝对地位,故减排压力大。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2分)
湟水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错地带,燕山运动活跃,南缘和北缘断裂发育,地势落差达3 250 m,地貌过渡性和复杂性明显,以黄土低山丘陵沟壑地为主。
湟水干流南北两岸支沟发育。
该流域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业区。
大通河是湟水的一级支流,“引大济湟”是从大通河引水进入湟水的调水工程。
下图为湟水谷地示意图。
(1)分析湟水流域主要的生态问题及其成因。
(14分)
(2)简述大通河成为“引大济湟”水源地的原因。
(6分)
(3)简述“引大济湟”工程对湟水流域生态的影响。
(12分)
答案(1)问题:水土流失。
成因:山体断裂发育,碎屑物质多,黄土土质疏松,易受流水冲刷;地形多沟壑,坡度大;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森林覆盖率低;人口增长过快,过度垦殖,过度放牧,破坏植被等。
(2)大通河是湟水的一级支流,水量较为充沛;干流流经的地区城镇稀少,工农业和城市需水量小。
(3)提高湟水自净能力,改善水质;增加地下水水量,加快区域内水循环,增加流域内的湿度和降水;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程等。
解析第(1)问,根据文字信息和示意图可判断出湟水流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降水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可从人口增长、过垦过牧等方面分析。
第(2)问,成为水源地的原因主要是水量大。
结合“大通河是湟水的一级支流”和大通河流经区域用水少进行分析即可。
第(3)问,本问的限定词是“生态”,水量增加可改善湟水的水质,改善区域小气候,增加植被覆盖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