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
2019 年第 6 卷第 19 期2019 Vol.6 No.1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张凤才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新区骨二科,云南 楚雄 675000)
【摘要】目的 研究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
观察患者手术情况、骨性愈合、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
结果 手术操作时间为(118.78±3.90)min ,出血量为(532.11±4.29)mL ,骨折愈合率为100.00%,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治疗两天后椎体前缘高度为(92.16±1.88)%,高于治疗前,Cobb 角为(4.6±0.09)°,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六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与治疗两天后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临床价值较高,利于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前缘高度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9.76.01
在脊柱中,胸腰段的活动度相对较大,也极易出现骨折,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也可能诱发诸多并发症[1]。
本文旨在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便于为临床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4~59岁,平均(39.17±2.38)岁,受伤时间(2.79±0.22)d ,男27例,女13例;其中,10例为车祸伤,12例砸伤,18例高空坠落伤。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等检查明确为胸腰段脊柱骨折;年龄≥18岁;知情同意,主动配合此次研究者。
排除标准: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全身性疾病者;精神异常或交流障碍者。
1.2 方法
采取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选择俯卧位,悬空腹部,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做一正中切口(以伤椎为中心),长度以伤椎上下一个椎体为准,将皮肤、皮下依次切开,剥离竖棘肌,确保椎板充分显露,进钉点为人字嵴顶点或关节突与横突交线中点,并在两侧依次开口、进针,损伤不严重病灶进针方向为外倾角15°或水平方向,骨质粉碎严重者,应在透视检查基础上,调整进针方向,保证螺钉进入正常骨质,之后置入定位针,明确位置后,置入合适弓根螺钉。
对合并有神经症状患者行椎管减压,探查硬脊膜、神经根,一旦出现脊髓压迫,应及时解除。
预弯连接棒,撑开、复位,咬除自体骨或人工骨植骨,术后留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情况、骨性愈合、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
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线基本消失,局部无疼痛、活动受限等异常,即为骨性愈合。
1.4 统计学方法
手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手术情况方面,操作时间为(118.78±3.90)min ,出血量为(532.11±4.29)ml ,术后随访,40例患者均骨折愈合,概率为100.00%。
在并发症方面,术中均未出现椎弓根钉置入位置错误、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意外事件,术后无感染、内固定松动等不良事件。
患者治疗两天后椎体前缘高度为(92.16±1.88)%,高于治疗前,Cobb 角为(4.6±0.09)°,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六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与治疗两天后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x ±s )
时间n 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
治疗前4055.17±4.0926.09±2.38治疗两天后4092.16±1.88 4.6±0.09治疗六个月后
40
91.50±1.95
4.5±0.12
3 讨 论
胸腰段椎体骨折是常见的脊柱损伤类型,通常以后路、前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本文采取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此方法可防止断钉、断棒等现象发生,主要通过牵拉作用(椎间盘前部、前后韧带)达到良好复位的目的,可减轻脊髓压迫,加强椎弓根系统轴向负荷力[2-3],也给病灶局部增加了固定点,防止悬吊效应以及应力集中,通过杠杆原理达到抗剪力、抗压、抗张等效果。
本文结果中,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为(118.78±3.90)min , 出血量为(532.11±4.29)mL ,均达到骨折愈合,且未出现并发症,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均有很大改善,六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均保持良好。
综上所述,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预后较佳。
参考文献
[1] 周 宇,陈 曦,刘跃红,等.分析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
内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医药前沿,2016,6(26):18-19.
[2] 王朝海.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治
疗中青年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3] 王华国.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分析
[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19(8):36-38.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