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人教八年级下册《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教案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做有正义感的人的情感。

2、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明确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⑵了解正义与非正义的含义。

理解公平与正义的区别与联系。

⑶具有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认知能力,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等方法,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验生活,学会判断是否正义行为并汲取榜样的力量,从而自觉追求正义。

教学重点:
对正义全面的认识(含义、表现及作用)。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活动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器具:
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
1、导入新课:
投影:撒贝宁与《今日说法》。

即用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引入课题。

思考:你喜欢这个节目吗?为什么?
教学目的: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围绕以下问题,自读课本P108—111内容:
(1)做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什么是正义的行为、非正义的行为?
(3)正义的要求是什么?
(4)理解制度的正义性。

(5)为什么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协进学习】
1、投影:任长霞与李真的对比照片。

教学过程:
(1)教师简要介绍案例。

(2)学生对两人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目的:通过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对邪
恶的愤恨和对正义的渴望。

2、词汇游戏:说出与正义相关的词语。

如:天理、公正、见义勇为……
学生回答:略。

3、案例分析:投影蒋庆及其事迹。

讨论:蒋庆的哪些做法表现了正义?
提到“正义”,你还会想到哪些人和事?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回归课本:P109第一段即正义与非正义的含义。

4、活动:我为维护正义出份力。

教师提问:有同学想我不是法官,也不是公安局长,我可以为正义做些什么呢?
放影:我校校运会裁判员和运动员宣誓录像。

学生讨论:
(1)校运会上裁判员和运动员是如何体现正义的?
(2)我们身边可以做的正义的事还有哪些?
教学目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体验正义就在身边,能自觉践行。

5、过渡语:正义除了体现在行为方面,还体现在制度和思想等方面。

6、
(1)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各项制度。

(2)教师引导: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

7、畅所欲言。

(1)多劳多得与交纳个人所得税矛盾吗?为什么?
(2)对一些贫穷地区实行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是正义吗?为什么?
(3)制定这些政策体现了什么追求?
小组讨论后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正义与正义制度的作用。

正义的制度与公平的关系。

【提升学习】
1、由学生进行课堂总结。

2、情感升华。

投影:马丁神父的悔恨诗。

见书中P113相关链接。

朗读并思考:这首小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略。

教师的话: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正义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希望同学们都做一个追求正义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