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案例分析—以邹舍河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案例分析—以邹舍河为例
发布时间:2022-11-30T07:31:55.720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2期作者:王肖[导读] 水体黑臭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生产环境,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是提升城市内涵品质、满足群众迫切需求的务实之举,更是响应生态赋能、实现向海发展的应有之义。

本文通过对邹舍河现状及主要污染源的分析,总结了系统性的整治思路,以期为城市黑臭河道整治提供参考与指导。

王肖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 210008
摘要:水体黑臭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生产环境,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是提升城市内涵品质、满足群众迫切需求的务实之举,更是响应生态赋能、实现向海发展的应有之义。

本文通过对邹舍河现状及主要污染源的分析,总结了系统性的整治思路,以期为城市黑臭河道整治提供参考与指导。

关键字:黑臭水体;污染源;雨污分流
1、项目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目前水污染防治及生态文明建设已纳入国家的总体布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1]文件要求,到2030年,要实现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的目标;通过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以及着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等手段,使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建城[2019]52号)[2],核心目标包含“三个基本消除”和“一个有效提升”,即通过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最终使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

邹舍河位于东台经济开发区,横跨开发区城北社区、滨河社区,东出通榆河,西联串场河,是开发区境内东西方向重要的河道,其汇水面积3.5km2,河道全长3.41km。

2、现状分析 2.1水质分析表1 2021年一季度邹舍河水质监测结果
按照黑臭污染程度指标标准,一季度河道水质氧化还原电位(ORP)偏低,邹舍河属于轻度黑臭;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河中与河东氨氮(NH3-N)高于2mg/L,水质属于劣V类。

NH3-N高+ORP低,表明一月河道有机物含量较高或还原性物质较多,河道污染主要来源于外源。

2.2主要污染源分析
邹舍河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为两侧地块的点源污染进入,分别来自周边的生活小区和工业企业。

根据现状资料分析及现场勘查,邹舍河西段周边地块性质以工厂为主,东段周边地块性质以居民区为主,邹舍河沿河排口共100个,其中雨水排口65个,污水排口33个,废弃排口2个。

(1)西片区
邹舍河两岸分布有农田、城中村、拆迁区、厂区和小区等,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西片区,项目组走访调查,梳理出了两岸44家工业企业的名单,大部分企业主要分布在纬一路与纬二路沿线、部分企业分布在振兴路。

(2)东片区
邹舍河两岸分布有农田、城中村、拆迁区、厂区和小区等,生活片区主要分布在东片区,东片区主要分布了城北花园、台城华府、城北新寓、熙悦佳园(在建)、东海国际、凯帝京都、伟嘉装饰城与中南购物城等小区与商业综合体。

2.3入河污染量计算及分析
通过对东台市主城区流域现状污染物分析,选取COD、氨氮两个主要污染物质对流域现状污染负荷入河量进行计算分析。

COD排放中,点源排放量85.41(t/a),面源6.64(t/a),内源6.08(t/a),氨氮排放中,点源排放量5.69(t/a)面源0.41(t/a),内源1.41(t/a)。

2.4水环境容量计算
水环境容量计算一般分为控制断面水质达标计算法和总体达标计算法,对于重要控制断面,采用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的方法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对于一般水体,则可采用总体水质达标的方法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

总体达标计算法计算结果和污染源位置没有关系,人为影响小,计算简单,易于操作。

但其计算结果值偏大,需进行不均匀系数值订正。

邹舍河河道无重要控制断面,因此选用总体达标计算法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

式中,W—为水环境容量,单位为kg/日;
Q0、C0—进口断面的入流流量和水质浓度;
q—旁侧入流流量;
Cs—该水体的水质标准;
V—水体体积;
K—水质降解系数;
α—不均匀系数。

根据补水方案,邹舍河引水水量0.3m3/s,引水水质根据监测数据以及相关资料分别确定为IV类,根据上述引水水量及水质计算水环境容量,结果见下表,引水工程实施后邹舍河COD水环境容量30.17 t/a,氨氮水环境容量9.41t/a。

以入河排放量为依据,计算污染物目标削减量。

经计算,邹舍河COD目标削减量为78.02(t/a),氨氮目标削减量为4.38(t/a)。

3、工程设计方案
3.1技术路线
本次工程以控源截污为主,辅以引水补水、水生态修复、滨水景观提升工程,在污染源控制的基础上,引水补水恢复河道生态基流,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人工重建水生动植物系统,修复河道生境,保证整治措施的系统性和长效性。

通过整治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邹舍河的排涝功能和生态景观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1 清淤工程
本次河道底宽较窄,清淤船无法航行,且部分河段临近民房及工厂,挖机等大型机械缺少必要的施工工作面,根据本河道现场情况,推荐采用水力冲挖进行清淤,清淤较为彻底,可以保证黑臭水体治理效果。

本次河道清淤工程设计底宽为4m,清淤坡比1:2.5,水面线以上高程边坡按1:2坡比整坡。

河口线距离房屋较近处河段,采用密打6m长松木桩支护边坡清淤。

清淤平均深度约0.5m,总清淤量约1.9万m3,
3.2 点源治理工程
生活污水直排口需根据排水规划,将沿河直排污水口接至现状污水管或新建污水管中,防止污水下河。

对于工业企业直排口,环保及相关部门责令相关企业立即整改,企业自身应根据水质类型和特征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净化后,达到接管标准后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基于管网普查的前提下,针对市政混接排放口,理清分流制系统内部不同市政管网的连接关系,将混接的管道断开,实现彻底的雨污分流。

针对街坊混接排放口,对于小区出水管与市政管道存在混接,需找到混接点,进行节点改造,避免污水通过雨水管进入河道中;对于小区内部雨污混接,近期可考虑将混接污水截流,同时实施小区雨污分流。

本工程考虑对现状100个排口中存在混接或污水直排的排口进行处理,工业片区段沿河及沿河道路布置截污管,新建1.3km截污管,建设15座截流井、3座净化槽,源头改造2处,并结合其它措施收集旱季污水,最终排至城东污水处理厂。

同时,对上游4个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3.3 生态修复工程
本工程在受损的河道生态系统基础上,根据河道现状条件及活水工程、截污工程实施后预测情况,选用不同生态净化及生态恢复模式,针对性开展河道原位生态净化与生态恢复工程,
A、设计沿河岸设置滨水植物带,降低面源污染入河风险;对于坡度较陡、不适宜种植挺水植物的河段,可沿岸线布置浮动湿地。

B、在河道雨水口(溢流口)设置小型湿地,将溢流及初期雨水与主河道分离;
C、在部分氨氮超标的河段或排口位置布置浮动湿地,河道底部铺设生态基,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对污染物降解、去除;
D、河道内利用微孔曝气提升水体溶解氧含量,进行主河道原位污染物削减,提升水质;
E、在水质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得到提升后,在河段内恢复沉水植被,构建清水生态系统;
F、对于污水直排口,暂不具备纳管条件的采用生态围隔+微孔曝气或生态围隔+临时调排方式进行处理。

4、结语
工程实施后,邹舍河黑臭现象消除,整体水环境显著提升,周边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是提升城市内涵品质、满足群众迫切需求的务实之举,更是响应生态赋能、实现向海发展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建城[2019]52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