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诗三首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还顾.望旧乡眷顾。

B.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拾取、采取。

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礼遇。

D.少无适俗韵.情趣,韵致。

解析A项,回头看;C项,问候,思念;D项,本性,气质。

答案 B
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何以能鼓.乐也
B.一去.三十年日始出时去.人近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威加海内兮归.故土
D.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会当凌绝.顶
解析A项,均为动词,弹奏,敲击。

B项,分别为动词,离开;动词,距离。

C项,分别为动词,归附;动词,回,返回。

D项,分别为动词,断绝;副词,极。

答案 A
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同心
..而离居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C.忧伤
..以终老
D.依依
..墟里烟
解析A项,这里指“感情深厚〞;B项,这里指“多少〞;D项,这里指“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答案 C
4.请根据?涉江采芙蓉?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
解析这种类型一般指对古诗名句的扩写,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对题目中所给句子进行扩写。

简单地说,就是把诗句改成散文,当然原诗句的风格、主旨、意境不能改变,要有合理丰富的联想、想象。

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围绕“还顾〞“望〞“长路〞三个关键词展开描述;②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多用修辞性语言,力求语言生动形象,能够营造出盼归焦灼的意境;③字数要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例如)艰难跋涉的旅人,停伫沉重的双足,回首遥望故土,烟云渺渺,长路漫漫,迷茫的眼里写满焦灼。

5.请根据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苏幕遮?中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形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90个字左右。

答:
答案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

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抖,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

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
二、文化传承与理解
6.以下各句中,表达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园田居(其一)?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诗〞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分,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解析“山水〞应该为“田园〞。

答案 C
7.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________________。

(3)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

(4)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5)____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

答案(1)长路漫浩浩(2)慨当以慷唯有杜康(3)海不厌深周公吐哺(4)羁鸟恋旧林(5)久在樊笼里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8.对?涉江采芙蓉?和?短歌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涉江采芙蓉?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短歌行?中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乱、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自己能找到明君良主。

解析“希望自己能找到明君良主〞错误,应该是“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答案 D
9.?归园田居(其一)?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而令人神往的农村生活图景,使人感到淡泊宁静的高洁心理。

以下说法中,对原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A.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讲归园田居的原因,第二层讲园田之美,第三层间接抒情,讲归园田居的好处。

B.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

“恋旧林〞“思故渊〞那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

C.诗人黯然辞官回归故土,诗人的归隐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然质性,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否认和唾弃。

D.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

“性本爱丘山〞“质性自然〞的诗人显然是与其格格不入的。

解析不是间接抒情,而是直抒胸臆。

答案 A
10.阅读下面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的诗,答复以下问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①。

攀条折其荣②,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①滋:繁盛。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②荣:花。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

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开头两句是以树起兴。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

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

这两句运用的是比照的手法。

D.在五、六句的根底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已流露出了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些许责备。

解析D项,并无责备之意,应是自我抚慰。

答案 D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
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11.阅读下面诗歌,答复以下问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以下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中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句子,其中的“遗篇〞就是指?龟虽寿?这首诗。

B.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C.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与整首诗的内容并无关系,而是在配乐时加上去的。

D.从这首诗看出曹操对人生的看法,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

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解析A项,“遗篇〞指的是?观沧海?这首诗。

答案 A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人生有限,要不停地奋斗拼搏,即使到了晚年,胸中也要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保持永不消沉的勃勃雄心。

②寿命长短,不能被动地让天决定;事在人为,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

这种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奋斗不息、乐观豁达的精神。

12.阅读下面诗歌,答复以下问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那么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

②纪:经营。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C.“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D.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解析A项错误,通过“农务〞“力耕〞等词,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的诗歌。

答案 A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哪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
解析本诗写诗人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的情味。

以“春秋〞发端,说明一年四季中常有生活的乐趣。

对作者来说,新迁南村,登临胜地,更觉欣慰。

除登高赋诗之乐外,更有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忙时闲聚之乐。

答案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13.【考点链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①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②沦亡后,三吴③缺乏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时机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