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俩》观后感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俩》观后感5篇
《我们俩》观后感1
《我们俩》这部电影真的不错,值得看。
尽管这部电影05年就上映了,但我一直不知道它的存在。
半个月前另外一个城市办事情,在旅社看电视,有个节目叫《推荐》,那期推荐了《我们俩》和《桃姐》两部电影。
《桃姐》早就看过了,而《我们俩》却从没听过。
回来后就下载来看。
影片一开头就很有生活气息,给人一种真真切切的真实感,仿佛就是在讲另据那个大事情。
老人和女孩为了电话而争吵的段落,女孩借冰箱的段落,看着很好笑,但是笑过之后,心里立刻升腾起莫名的感伤。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陌生的两个人渐渐融入了彼此的生活,女孩随意进出老人的房间,并强行给老人改造房间;老人用拐杖在地上敲响声叫女孩起床;女孩给老人拍电影帮老人洗头等等。
从冬天到春天,再到阳光灿烂的夏天,随着季节的更替,他们俩的越来越深刻,越来越难以割舍。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导演会不会让女孩和老人的孙子恋爱,然后一直陪在老人身边。
我一直期待这个结局,却又一直害怕这个结局。
期待,是因为不想看到女孩离开老人后老人重新回到孤独冰冷的生活;害怕,是因为这种结局太假了,太不真实了。
我甚至觉得老人的孙子根本配上女孩——女孩很漂亮,而老人的孙子却显得很猥琐。
猥琐,是的,他的确配得上这个词。
有个细节,老人的孙子经常来看老人,而男孩的父母却只有在老人病重后才来过。
影片结尾方才点明,男孩经常来,是惦记着老人的四合院。
因为男孩找到女朋友要结婚,老人就要四合院让给孙子,自己搬出。
老人一再向女孩介绍她孙子,也可以看做是她不想离开这个四合院。
但,女孩注定是要离开的。
她找到更好的地方就会搬出。
有一天,她真的搬走了。
老人再度陷入到孤独和冰冷中。
可她再也回不到从前,她病了,最后离开了。
等女孩在热闹的街头接听电话的那一刻,她哭了,我也哭了。
记得一个乡镇上的跟我讲过她的一次,有个孤寡老人,住在一个院子里。
过节了,她带着镇上工作人员慰问老人,阳光灿烂的日子,推开大门进,却感觉一阵阵寒冷。
老人痴痴地坐在门槛上,目光呆滞,整个屋子里没有一点点温暖,反而给人一种阴森森感觉。
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很多老人成了孤寡老人,孤独地生活在村子里,没人和他们说话,没人关心他们的冷暖。
他们就这样孤孤单单冷冷清清地一天天走向。
《我们俩》观后感2
端午节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端午—2023》,讲的是我在兴读书的时候寄住在一对老年夫妇家里的事情。
寻觅阳光看了推荐我看电影《我们俩》当时忙于备战六级也一直没有看,今天突然想起,在土豆观看《我们俩》。
本以为我的视点会过多的放在寄宿的学生小马身上,但是看完以后触动最大的倒不是小马,而是那个孤独的老太太。
看到好几处的时候都想流泪,想起了姥姥。
我是由姥姥、姥爷带到五岁,印象中最宠我的是姥爷,凶凶的是姥姥。
姥姥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只要我稍微不听话就打我。
姥爷却总是护着。
姥爷去世的那个晚上,我跪在院子里对着满天划过的流星许愿,结果姥爷还是走了,从此不再相信有关流星的任何传说,也不再观看流星,更不会对着流星许愿。
姥姥不久后患了偏瘫,听那些老人说姥姥干净了一辈子,要强了一辈子,临了得了不能动的病。
以前每次见到我她都对我妈说:“你看孩子那脸黄的,你们也带着去医院看看。
”可是没有人会当回事,包括我自己。
寒假回家的第二天爸爸就带我去了医院,舅舅带着姥姥去了,她见到我还是打,颤抖着手里的拐杖,眼里却又流露出伤心。
她的左手不能伸直,我撒娇的掰开她的手,慢慢的抚摸着,安慰着说没事。
我看着她拄着拐杖一跛一跛的离开病房,偷偷的流了泪。
那以后到现在就再也没有见到姥姥,我想我要是早点看《我们俩》的话一定会回家。
人年纪,总是盼望身边能有个人,虽然姥姥有六个孩子,可是却都各忙各的。
看着《我们俩》似乎看到姥姥一个人坐在自家的院门口,东看看西望望,期盼来个孩子看看,哪怕是陪着说说话……心被紧紧的揪着,这几天本来就不想呆在武汉的我越发难受。
《我们俩》观后感3
九月日上午,我校学生观看了电影《我们俩》,看后令我非常感
动,感触很深。
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相待,才能产生真挚的感情。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老奶奶独自生活在一个空荡荡的四合院,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来求学的女孩,想租老奶奶离学校很近的房子,但嫌房租太高,老奶奶坚决不降价,女孩无奈租了下来,从此两人开始争吵不休的主客生活,女孩觉得老奶奶处处算计她,心里委屈。
老奶奶也对女孩一百个不顺眼。
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两人渐渐成了彼此的依靠。
秋天来临,女孩搬走住进了楼房,老奶奶精神垮了下来。
这部电影又勾起我的回忆,我想起了我的姥爷,他家在遥远的甘肃省天水市,他一个人住在一个四合院里,时生活只有大舅妈和二舅妈照顾,其他人都在外地打工,我们不能经常陪伴在他的身边,给他更多的关心,留下了很多遗憾。
姥爷九月十七日去世后,妈妈哭的肝肠寸断,我也伤心极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思绪万千,这不是一部只关于感情的电影,它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留守弱势老年群体,他们生活的很孤独,需要全社会对他们奉献爱心。
给孤独老人更多的,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生活!《我们俩》观后感4
观看《我们俩》着这部电影让我感触颇多,其实这部电影正反映了我们社会这样的一个事实:有好多的老年人,处在孤独中。
家人很少给他们多一点的关怀。
故事讲的是一个大学生和一个老太太和叫小马的大学生小马之间的事。
小马租住老太太的四合院里的一间小房子,而老太太是一个极度固执,而且脾气很坏的老太太,她一生没有儿女,但是自己收养
儿女还有一个孙子,但是他们之间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老太太明白,她只能过一种在警惕中的生活。
在老太太和小马的对话里我们可以看的出里面始终有着金钱在里面,也许在老塌台的世界里,她收养的儿女还有孙子对她的影响太大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太太和小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实老太太是太孤独了,她很希望有个人和她说说话。
在与小马的接触中老太太的态度一直都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冷漠到最后的不舍。
我们不难看出,人时间最宝贵的就是人间的真情。
在老太太生命最后一刻她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打开了她尘封多年的爱。
而此时老太太已经不久于人世了。
整个故事情节都很鲜明,小马的真情与老太太收养儿女的无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在彼此分别的时候都能那么的不舍,而养育了这么多年的孩子却那么的无情。
让我们不仅深思在当今社会有多少老人在孤独中度过他们的一生,而他们的儿女总以为只要给老人钱就行了,而他们不明白老人需要的是关怀,是煤田和他们能说句话。
有的人甚至是不管老人,不管他们过的怎么样。
殊不知在他们老的时候如果自己的孩子也这么对自己,他们会有什么感想。
有人说养儿能防老,也许吧!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些不孝的儿女也比比皆是。
很多人说现在社会是一个金钱社会,到处充满铜臭味。
很多人为钱不惜任何代价,甚至自己的良心。
就像故事中的老太太收养的儿女和孙子,不知道知恩图报,还在老人年老体弱的时候把她住了几十年的房子也要走了。
让老人搬到一个偏僻的地方。
此时的老人
已经奄奄一息了,当小马去那个地方看她的时候,两个人紧紧的握着手不肯放开,老人泪流满面,她已经不能说话了。
在现在的社会里,人越是在乎利益和金钱就越觉得孤独。
看到很多人上网、写博客、玩游戏而不是去感受外面的风景,更说明了他们觉得外面没有他们的寄托,没有归宿感,然而越发让人觉得孤独、寂寞!人间最难得的是真情!只可惜有时候你的真情并不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因为社会太复杂,人的思想越是警惕性高,欺骗越是到出可见,你不知道该去相信谁。
因此,很难突破那条防线接受别人的爱。
这也许就是现在社会的一个共识吧!
其实谁都希望自己身边多份温情,多份爱!这样生活才不会觉得累!
《我们俩》观后感5
总有些,想说却总也说不出、说不全的情感。
总有些,想忘却总也忘不了、丢不去的过往。
春、夏、秋、冬,四季的一个轮回,也许,着一段感情的逆转。
冬,漫天雪花纷飞,始终兴奋着,走落于千家万户。
镜头前,一张年轻的脸庞,带着急促的喘息,驻足于一座破旧的四合院。
迎上她的是一张苍沧的脸,和并未被岁月磨蚀的锐利眼神。
后来,年轻的脸宠,没有随着雪花继续奔走,就在这眼神的注视中,留在了这座安静得忘了多少年的房子里。
一位"精明"的老太太,和一位"任性"的小姑娘,隔了N代的鸿沟,矛盾的立足点和理由总是合情的。
这是一场女人间的战争,一老一少
的口水之战。
临近新年,屋外的热闹和屋内的"热闹",相互交织着,创造出有些不,却别有意味的乐章。
春,温暖却又和,春节的喧闹慢慢归为淡,之前夹杂着浓烈火药味的屋子,在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如同春天的微风拂脸,有了些淡淡的温暖和特有的柔情。
老太太依然是习惯了坐在她屋前,看着小姑娘的出出进进,一句两句地搭聊着,虽然还是有些一如当初的厉声。
小姑娘也是忙碌地来回于屋里和屋外,依然是常常和老太太理论着,但显然的,有些东西已渐渐地改变。
而我们都愿意相信,那是十分美好的。
夏,热情渐渐苏醒,不管是屋里还是屋外,都同样地酷热难挡。
这曾经吵吵闹闹的一老一少,俨然祖孙俩,小姑娘已经时不时的,跑进老太太较为凉快的屋,躺着,犹如自己家一样。
任性的姑娘,还是点燃了争吵的导火线,吵闹引发的那一场热气,都比得上太阳给于盛夏的温度了,但也许是了解了老太太的性子,她随即又很好地转化了看似必会发生的"恶战",而老太太,也不是那一味地斥责,开始耐心地讲解起道理来。
感情的温度,也在悄悄地上升。
秋,丰收还是萧瑟?情感上面,她们俩都有了很大的丰收,但,有些景色,注定不属于这里的。
不管是获得还是舍去,两者,都有了。
看着小的为老的,做的这些那些的小事,老的,对小的,有意无意的关心,不免为人类感情的微妙感慨万分。
小姑娘的不辞而别,让老太太,失去了争吵,同时,也重新捡回了孤独。
破旧的四合院,从里到外,继续破旧着。
给过它短暂新鲜的那道风景,已经迅速地成为历史。
萧瑟的秋风吹着,屋子里,已经静谧得有些可怕了。
姑娘接到了邻居打的电话,老太太生病了,她马上到四合院,两人再次相遇的一瞬那,老太太已经忍不住潸然泪下,小姑娘在回去的路上,也是难忍悲伤。
冬,伴随着沉重的木门关上,年老的生命已经悄然离去,镜头的最后,布满灰尘的坐椅,能让人,回忆得起,曾经,这里发生过美好么?
有些人,很单纯;有些事,很简单;有些改变,很自然;有些生命,应该给予掌声。
《我们俩》观后感5篇扩展阅读
《我们俩》观后感5篇(扩展1)——我们俩观后感 (菁选3篇)
我们俩观后感1
九月日上午,我校学生观看了电影《我们俩》,看后令我非常感动,感触很深。
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相待,才能产生真挚的感情。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老奶奶独自生活在一个空荡荡的四合院,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来求学的女孩,想租老奶奶离学校很近的房子,但嫌房租太高,老奶奶坚决不降价,女孩无奈租了下来,从此两人开始争吵不休的主客生活,女孩觉得老奶奶处处算计她,心里委屈。
老奶奶也对女孩一百个不顺眼。
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两人渐渐成了彼此的依靠。
秋天来临,女孩搬走住进了楼房,老奶奶精神垮了下来。
这部电影又勾起我的回忆,我想起了我的姥爷,他家在遥远的甘肃省天水市,他一个人住在一个四合院里,时生活只有大舅妈和二舅妈照顾,其他人都在外地打工,我们不能经常陪伴在他的身边,给他更多的关心,留下了很多遗憾.姥爷九月十七日去世后,妈妈哭的肝肠寸断,我也伤心极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思绪万千,这不是一部只关于感情的电影,它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留守弱势老年群体,他们生活的很孤独,需要全社会对他们奉献爱心。
给孤独老人更多的爱,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生活!我们俩观后感2
《我们俩》讲述的是一段没有血缘关系的祖孙情,一个20岁租房时与房东老太太发生的一系列温情故事。
导演以时间为轴线,将开始看彼此不顺眼,相互格格不入的女孩和老人串将起来,随着四季交替,老人和女孩开始相互关心,相互关照,相依为命。
老人见证了女孩恋爱时的喜怒哀乐,女孩帮着老人一点点改变她沉闷的生活。
后来女孩离去后老人一病不起,时时念叨女孩,等女孩再去看老人时老人已说不出话来。
电影很是细腻,老人跟女孩收取电话费,因为女孩要在老人的冰箱里存东西,老人就跟女孩要鲤鱼作为报酬。
这点点滴滴似乎显得老人很是精明、很会计较、非常自私,可是我们看着却并不反感,这或许就是生活。
女孩和老人吵架,与老人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却并不
觉得女孩无礼,因为她们的争吵了透着关心和善良。
剧情虽然处处洋溢着温馨和感动,可是这却并不只是一部温情电影,它反映了时下比较普遍的现象:孤寡老人。
看到老人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的模样,特别孤单。
女孩给老人拍“老太太的一天”纪录片时,看老人打完哈欠,伸完懒腰,便问“还有什么事?”老太太回答“都快入土了,还能有什么事?”小马让她再想想还有什么事,她回答“醒了睡,睡醒了吃饱了歇会再睡”,“我闷的时候就希望来个收破烂的,收水费的,走错门的,敲门可以说说话,要不语言能力就退化了。
”老人的话让人鼻子发酸,遥想当年当过兵、骑过马、救过伤员,抽过烟,简直响当当巾帼英雄,而今年迈却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电影对比明显,一边是花季少女缤纷多彩的生活,老人见证着女孩她恋爱时的喜怒哀乐;一边是孤寡老人一沉不变的生活,女孩看着老人如夕阳般余晖一点点散尽。
或许女孩的现在就是老人拥有的曾经。
看似两个人,其实是同一个人的不同阶段,一个是日正当中,一个是夕阳西下。
我们俩观后感3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我们俩》,哭的我稀里哗啦的。
影片讲的是一个孤独的老太太,和一个在外求学的小姑娘租老太太的房子,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事情。
两个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孤独的'人,只不过一个是阅尽世事,对世间没有期待,没有憧憬,且已在年少时耗尽热情与好奇,身体已腐朽,灵魂燃烧过的孤独。
而另一个,是独自漂泊,但是还有很多憧憬
以及跌跌撞撞的无限精力可燃烧,还有活力的孤独!
但不管是哪种孤独吧!它本质上都是两个孤独的人,在一个冷清的小院,在租房与被租房的关系里。
在同样倔强的人,在一个正在活力四射与一个曾经活力满满的关系里,找到了一丝陪伴与慰藉!
后来,女孩搬走了,而老女孩似乎精神也垮了起来,倒下了!女孩还有无限以后,而老女孩似乎只有肉眼可见的末日了!
一边看一边眼泪哗哗的我,心里格外的难受!
是不是无论是年老的我们,还是年轻的我们,还是年幼的每一个我们,都是孤独的。
或者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好像都是修炼孤独的!
或者说,人从出生开始,从光溜溜的带着自己独特内核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就是基因)就是为了吸收这个世界绚烂缤纷,五光十色,形形等等。
到最后在褪去这些,只为了留下一个更饱满的内核?修炼与净化自己的魂魄?
热闹总是暂时的,大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与自己相处!就像烟花总是那么绚烂的,但那么一瞬间的绚烂之后。
留下的只是一地的孤寂与烟灰,没有人感叹,刚刚的绚烂是它燃烧自己之后带来的。
只会把它用扫把一扫丢进垃圾桶里!
有时,我觉得,既然世界有那么多的孤独。
那么是不是自己也是不孤独的,因为有无数的人在陪着自己孤独。
可是无论陪着自己孤独的这个理论看似多么的有逻辑,但每个人承受的孤独的感受却是真实与熬人的!
就像火,总是需要各种各样的物体与可燃物陪着自己,才能燃烧起来。
可是冰就不是,冰只有冷和水就足以!不要其他的!所以有个词叫孤独寂寞冷啊!形容的也是非常贴切了!
《我们俩》观后感5篇(扩展2)——电影《我们俩》观后感 (菁选3篇)
电影《我们俩》观后感1
端午节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端午—2023》,讲的是我在兴读书的时候寄住在一对老年夫妇家里的事情。
寻觅阳光看了推荐我看电影《我们俩》当时忙于备战六级也一直没有看,今天突然想起,在土豆观看《我们俩》。
本以为我的视点会过多的放在寄宿的学生小马身上,但是看完以后触动最大的倒不是小马,而是那个孤独的老太太。
看到好几处的时候都想流泪,想起了姥姥。
我是由姥姥、姥爷带到五岁,印象中最宠我的是姥爷,凶凶的是姥姥。
姥姥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只要我稍微不听话就打我。
姥爷却总是护着。
姥爷去世的那个晚上,我跪在院子里对着满天划过的流星许愿,结果姥爷还是走了,从此不再相信有关流星的任何传说,也不再观看流星,更不会对着流星许愿。
姥姥不久后患了偏瘫,听那些老人说姥姥干净了一辈子,要强了一辈子,临了得了不能动的病。
以前每次见到我她都对我妈说:“你看孩子那脸黄的,你们也带着去医院看看。
”可是没有人会当回事,包括我自己。
寒假回家的第二天爸爸就带我去了医院,舅舅带着姥姥去了,她
见到我还是打,颤抖着手里的拐杖,眼里却又流露出伤心。
她的左手不能伸直,我撒娇的掰开她的手,慢慢的抚摸着,安慰着说没事。
我看着她拄着拐杖一跛一跛的离开病房,偷偷的流了泪。
那以后到现在就再也没有见到姥姥,我想我要是早点看《我们俩》的话一定会回家。
人年纪,总是盼望身边能有个人,虽然姥姥有六个孩子,可是却都各忙各的。
看着《我们俩》似乎看到姥姥一个人坐在自家的院门口,东看看西望望,期盼来个孩子看看,哪怕是陪着说说话……心被紧紧的揪着,这几天本来就不想呆在武汉的我越发难受~~
电影《我们俩》观后感2
实在是不敢起这样的名字,因为就我这个样子的写法,基本上没两句就要跑题了,那就说一句好了。
前天晚上吧,几个人挤在看了电影频道的播的《我们俩》,曾经拿了百花的最佳女主角的片子,听说还有东京电影节的什么奖项,主演金雅琴奶奶八十多了,演技还是一流,那会儿记得看电影报道,说老奶奶哪儿都好,就是耳朵不好,经常就是导演喊停了之后,她还在那儿自己投入的演着,我们一路看的哈哈哈的笑个不停,还有就是老太太从头到尾在喊,小马小马(租房子的女孩儿),宫哲从头到位的跑,一直跑,干吗都用跑的,有年轻人的所有特点,看了之后先想到我姥姥,也是八十多岁,身体不那么好了,年纪大了都有各种老年病,都害怕寂寞,都有点无事生非蛮不讲理的性子,那是她希望别人多陪陪她,跟她说话,即使再吵再闹,心里头一样热乎。
两个主演,其余的几乎没有多余的演员,一个院子演过了春夏秋
冬四个季节,讲了一老一小这一年的故事,比较回忆深刻的一段就是小马学表演的,要排一个短片交作业,然后就拍老太太的一天,折腾够呛,烤馒头片,晒太阳,做饭,吃药,能折腾的折腾一遍,后来到了了,老太太问,电视上播么,说不,老太太就急了,直接喊了,那你折腾吗。
老太太当过兵打过仗,男人结婚第二天就走了,也没有孩子,只有一个养女。
这么一生也就这么过来了。
街坊一个年纪小点的老奶奶,经常过来照顾她,也没见养女过来看看,可怜的老太太。
后来小马搬走了,老太太就病了,说不出话,但是心里明白,然后养女的儿子结婚,她把老房子腾出来给孩子当新房,自己搬到农村去,更加憔悴,再后来老太太去世了,我的眼泪哗哗的,全擦到妹妹妹妹的衣服袖子,恩。
说不出来什么东西,看了你就知道,好看!
电影《我们俩》观后感3
影评课上看完的马俪文导演的《我们俩》,我没有想到这部只有400万的小投资电影,带给我的巨大震撼。
该片制作班底十分朴实,总共历时一年半,片中的四季轮回完全是真实场景。
该片讲述了一个简单而动人的故事,主演金雅琴老太太说,她看任何一部名著从未掉过眼泪,但是在拍片过程中她每天都在被故事里的亲情感动着。
“该片是当今一片喧嚣中的电影珍品。
”这样的评价当之无愧。
全篇的音乐是非常沧桑泛古的,来自窦唯,以季节时间转换来巧
妙地演绎剧情发展的各个分界点。
每个季节的声乐都有意引导我们深入理解和进入下一个阶段。
充斥着寂寞、孤独和冲突的氛围。
在破旧的四合院里,一切在悄悄的发生。
老太太的百般刻薄刁难让我们甚至揣测,是不是她的故意作为,而就是替其孙子找个能干的好媳妇。
喜欢预测剧情,可是越往后面看越觉得冲突、矛盾是那么的真实。
老太太就是难相处,就是精明,就是会算计,就是咄咄逼人。
小马就是不喜欢总吃亏,就是会反抗不公的待遇。
她们是那么的真实。
里面有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
比如,房东老太太和小马因为谁偷打电话花了300多元而大相争执,互相误会,老人气将小马赶走,还捣坏了所有小马为庆祝新年而高挂的灯笼。
当得知是自己的孙子爆打的电话,心生歉意,快九十岁的老人将灯笼一个个挂起来,还碎碎念,你脾气不该,你就孤独终老吧……然后,镜头拉远,向我们呈现一位老人,坐在挂满灯笼的庭院的门口正,抵着拐杖,盼啊盼啊盼……
为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带老太太出去的那一天,小马从另一位老人的口中知道了她的过去,似乎,看到了老人难处的外表下一颗善良、孤独、寂寞、简单而又害怕被人遗忘却总是被人忽略的一面。
小马心疼的看了她一眼。
我觉得她是心疼的看了老人一眼。
小马养条狗,表现的不怎么愿意的老太太,最后,在小马不在家的时候,居然主动跟这只不会说话的小东西讲起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