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节选自《左传》)(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鄙:________
②神弗福也福: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
对此,你有何评价?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吾妻之美我者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_______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
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5)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了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郡中盗贼,阁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
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
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注】①广汉: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②钧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
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
参,同“三”。
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⑤穷里:里巷极隐僻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或夜不寝至旦________
②广汉将吏到家________
③又素闻广汉名________
④即开户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②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曾子衣敝衣以耕①,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③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
(节选自《说苑·卷四》)【注】①衣敝衣以耕: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
前一个“衣”,动词,穿衣;后一个“衣”,名词,衣服。
②致邑:给一块封地。
邑,封地。
③不我骄:宾语前置句,即“不骄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
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
【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的________的高贵品质。
(4)请你从【甲】、【乙】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节选自《左传》)
【乙】
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对曰:“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
(节选自《国语》)【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间:________
②小惠未遍遍:________
③必以信信:________
④必以情断之之:________
⑤智虽弗及及: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是则可矣。
(3)【甲】【乙】两段文字在刻画人物上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
(节选自《万事莫贵于义》)(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_______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辟:________
③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________
④予子冠履冠:________
⑤不若手足之贵也不若: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3)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是()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⑤
(4)【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走送之
②礼愈至
③穷冬烈风
④媵人持汤沃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益慕圣贤之道马之千里者
B. 或遇其叱咄安陵君其许寡人
C. 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
D. 足肤皲裂而不知人不知而不愠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4)《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写自己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 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 “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 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凸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元军元帅。
②扞(hàn):同“捍”,保卫。
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
④捄:同“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
③天祥泫然出涕
④与俱入崖山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康肃笑而遣之
B. 其末有云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C. 舍生而取义者也弘范笑而置之
D. 所恶有甚于死者生于忧患
(3)给【乙】文画线句子断句。
(断三处)
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善用比喻,作者根据生活常理设喻,取义浅近,易为人接受,富于文学趣味。
B. 【甲】文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义”放在首位,要做到“舍生取义”。
C. 张弘范让文天祥叩拜,天祥拒而不拜,他又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张弘范还要强迫他,文天祥就写诗以表心态,民族气节不辱。
D. 【乙】文中“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的气节。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雨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责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
(节选自《墨子·贵义》)(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
②不若手足之贵也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所欲有甚于生者万事莫贵于义
C.故不为苟得也必不为。
何故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4)两文都很推崇“义”,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是()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
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⑤
(5)【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10.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小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袢、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B.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C.深入不毛(毛发)
D.则责攸之、神、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以其境过清
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若无兴德之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3)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②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B.选文第③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D.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1.阅读《师旷劝学》,完成小题。
师旷①劝学
晋平公②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光;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④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①师旷:晋国乐师,目盲。
②晋平公:晋国国君。
③炳烛:点燃灯烛。
④昧:昏暗,黑暗。
(1)请你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文章虽短,但说理清楚,这得益于写作技巧。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4)本文让你想起了学过的哪篇文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问题。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
年二十馀,始读书。
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
日不足,竞夜读忘寝。
举顺天乡试,为学官。
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
矩镬严,诸生步立皆有则。
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
诸生侍侧凛凛。
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日:“专治五子,毋及馀生。
”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日记数千言________ ②赵先生耻居其下________
③诸生侍侧凛凛________ ④且遗一朴________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日所诵书必与之埒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为讲说甚详恳武陵人捕鱼为业
C.以身先之全石以为底
D.书其面日其真无马邪
(3)翻译句子。
①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②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
(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
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公仪休①相鲁②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③不受。
其弟谏曰:“夫子④嗜鱼而不受者,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⑤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⑥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⑦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
【注】①公仪休:周代鲁国穆公的相。
②相鲁:做鲁国宰相。
③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
④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⑤下人: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
⑥枉:违法曲断。
⑦给:供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蹴尔而与之________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________
③公仪休相鲁而嗜鱼________
④其弟谏曰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3)【甲】文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的是什么?
(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仪休的观点?
(5)从公仪休对“受鱼”和“枉法”关系分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仓鹰击于殿上
②长跪而谢之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①,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②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③。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而议者④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⑤,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后出师表》)
【注释】①偏安:偏处一方以自安,此指蜀汉仅据益州之地,未能统一。
②惟:思量。
③并日而食:两天只吃一天的粮食。
④议者:蜀汉朝廷中议论朝政的官吏。
⑤又务于东:同年秋,吴将陆逊于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大败魏将曹休。
务:致力。
此指战事。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故托臣以讨贼也________
②然不伐贼,王业亦亡________
③臣非不自惜也________
④今贼适疲于西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②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
(3)文中提出的北伐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4)上文第一段文字指出________,第二段文字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1)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赐福,保佑
(2)当权者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3)鲁庄公的“鄙”: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
曹刿的“远谋”: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4)示例:我赞赏曹刿的做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虽然他为一介布衣,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
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1)①吾妻/之美我者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比得上;同“熟”,仔细;偏爱;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3)①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②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可得下等奖赏。
(4)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