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调研岳麓版课时作业3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3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山东潍坊模拟)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楼兰发掘出252年、265年、310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
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汉烽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
由此推知(A)
A.西汉时纸已传到西域
B.造纸技术最早发明于新疆
C.汉代造纸业十分发达
D.魏晋时新疆普遍使用麻纸
解析:根据“新疆罗布泊汉烽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和“公元前49年”可判断西汉时期纸已传到西域,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仅仅反映了纸的传播情况而不是造纸技术的发明地,故B项错误;据材料“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说明西汉是纸和竹简并用的年代,造纸并不是十分发达,故C项错误;材料“新疆楼兰发掘出252年、265年、310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并未说明整个新疆的纸使用情况因此不能说明普遍使用麻纸,故D项错误。
2.(2019·湖北黄冈质检)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
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
这主要是因为
(D)
A.社会审美观的影响B.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
C.社会需求的多样性D.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
解析:“雕版印刷术”是一种技术,与审美观无关,故A项错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主要在民间,没有上升到官方的层面,故B项错误;“一本难求”可见市场并不大,故C项错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可见其市场上用泥活字的情况不多,或者说没有为市场所接受,活字印刷并没有获得相关的利益,故D项正确。
3.(2019·安徽六校联考)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
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
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
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C)
A.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B.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
C.源于强化皇权统治的需要
D.私人无法对天文作出贡献
解析: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A项错误;天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发展,但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 项错误;通过材料可以反映出统治者对天文学的重视,古代君主将自身的权力的来源追溯至上天,因此天文学作为直接与“上天”沟通的科学必须由官方垄断,以维护君主的统治,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的
很多天文学家对天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故D项错误。
4.(2019·湖北黄石调研)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下列学术著作中属于“实学”范畴的是(D)
A.《论语集注》B.《道德经真义》
C.《孟子集注》D.《本草纲目》
解析:《论语集注》是由朱熹所著,指出了道学家追求的境界,属理学范畴,故A项错误;《道德经真义》阐释常道、丹道,明道修德,养心养气,故B项错误;朱熹《孟子集注》掺入了理学家的许多见解,注重义理阐发,故C项错误;《本草纲目》是李时珍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的全面的整理总结,故D项正确。
5.(2019·山东滨州调研)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由此推断(A)
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解析:据材料“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可以得出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证明元政府重视天文学发展,不能说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
学发展,故B项错误;据题干材料,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没有关于劳动人民推动科技发展的信息,故C项错误;据题干材料,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没有关于专制统治强化的信息,故D 项错误。
6.(2019·河南中原名校考评)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
解析:材料中包括物理学和力学、生物学在内的大量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故A项正确;从数据看,材料中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自然科学为主,故B项错误;清政府坚持夷夏观念,没有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故C项错误;这一现象只出现在明末清初政权交替时期,当政权稳定后中西方文化交流再次受阻,故D项错误。
7.(2019·山东、安徽名校联考)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
“时
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
“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
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志”“力”去标举它。
这反映了(B)
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B.儒学精神融入社会生活
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解析:道德观念依附于政治早于诗词出现,故A项错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扶摇直上九万里”等诗句体现了儒家的历史担当和进取精神,说明儒家思想已经融入诗词,融入社会生活,故B 项正确;这些诗词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不能体现经世致用,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故D项错误。
8.(2019·新疆模拟)文同是北宋著名画家,其诗、文、字、画俱佳,尤其墨竹画成就空前,开创了新的画派。
这种画派被后世称为(C) A.人物画B.风俗画
C.文人画D.宫廷画
解析:人物画着重突出人物的描绘,故A项错误;风俗画着重描绘社会风俗,故B项错误;文人画将诗、书、画、印集于一体,体现了画家高超的综合文化素质,故C项正确;宫廷画具备高雅庄重的特点,故D项错误。
9.(2019·衡水联考)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
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
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A)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解析:材料中描述的“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都属于世俗文学,这主要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故A 项正确;B项本身说法错误,故B项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通俗文学兴起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说明市民文学的兴起,并未涉及文言文体的发展,故D项错误。
10.(2019·四川绵阳模拟)下图是中国古代“教”“学”两字字形的变化,变化的字形却有不变的含义。
在此,不变的含义指(C) A.字体的笔画顺序
B.字体的结构部件
C.重视文化价值的历史传承
D.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
解析:篆书字体富于图案美,楷书方正严谨,二者笔画顺序不尽相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楷书在继承篆书的基础上演变,字体结构更加方正严谨,故B项错误;材料中楷书在继承了篆书的书写方式的
基础上演变而来,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古代中国的书法源远流长,无从了解民族精神,故D项错误。
11.(2019·石家庄高三摸底)明代文学家顾起元《客座赘语》中说:“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宴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后乃变而尽用南唱……大会则用南戏。
”这反映出(C)
A.明代戏曲中心已转移到南方
B.元杂剧最初在我国南方兴起
C.明中后期元曲发展渐趋衰落
D.明代我国戏曲逐渐走向融合
解析:“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宴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后乃变而尽用南唱……大会则用南戏”可见元代流传下来的北方散曲逐渐被明代南方兴起的“南戏”所取代,可见元曲在明代的衰落,故C项正确。
12.(2019·江西南昌模拟)“一个商业性民族,往往会在物质、艺术上产生一定的飞跃,频繁的人口迁徙导致了文字系统的正式成型,我们终于迎来了可以通过考古发现的正统王朝——商的时代。
”材料反映(A)
A.商业发展促进艺术进步B.人口迁徙导致文字形成
C.商朝开始方有考古发现D.商有专制已为考古证明
解析:商代的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根据材料“一个商业性民族,往往会在物质、艺术上产生一定的飞跃,频繁的人口迁徙导致
了文字系统的正式成型,我们终于迎来了可以通过考古发现的正统王朝——商的时代”可以得出商业发展促进艺术进步,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7分)
13.(2019·辽宁沈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北京是印刷中心。
中央政府印书事属内务府,所刊本均称“内务本”。
康熙、乾隆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到封建时代的顶峰,两帝均致力于文化事业,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武英殿设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
所刊书为“武英殿本”,简称“殿本”。
殿本书甚多,如今流传的重要古籍,如《十三经》《二十四史》《水经注》等大部分著作都有殿本。
殿本校刊、写刻、纸墨均精,为木版书中上品。
清代北京城内除了内府官刻外,还有许多书坊刻书,所刻除一般经史和八股文试卷外,还刻小说、民歌、俗曲、鼓词、字典、法律、医书及初级满文课本等。
苏州因地方经济发达,自明代以来即为出版印刷业的中心之一……后起的有广州,当地从事海外贸易的富商注重文化事业,开设书坊刻书。
佛山镇印书业是清末才兴起的,开始用木版印制,后多用石印和铅字机印刷。
佛山版多为通俗小说,这是近代市民社会的需要。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印刷术的出现有时被看作是现代世界的首次民主革命。
这种观点突出了印刷术本身具有的对权威的挑战。
任何压抑民众的政权都清楚,文字非同小可……到16世纪末期,肯定有很多欧洲王室成员和主教们希望印刷术不那么普及,因为印刷术奉献给世界的第一个奇迹的社会运动就是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宗教权威的成功挑战,其影响至今还在改变这个世界。
……确实,对许多社会学家而言,特别是对马克斯·韦伯来说,宗教改革如同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说的那样,产生了现代社会的主要精神气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摘编自玛丽·伊万丝
《社会简史·现代世界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印刷业的特点,分析清代印刷业兴盛的原因。
(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印刷术的历史作用。
(10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清代,北京是印刷中心……苏州因地方经济发达,自明代以来即为出版印刷业的中心之一……后起的有广州……佛山镇印书业是清末才兴起的”可知印刷业遍及北京、苏州、广州和佛山,得出分布广泛;根据材料一“清代北京城内除了内府官刻外,还有许多书坊刻书”可知北京的印刷业由政府主导也有私营书坊,得出形式上官办(殿本)、私办(书坊)均有;根据
材料一“清代北京……所刻除一般经史和八股文试卷外,还刻小说、民歌、俗曲、鼓词、字典、法律、医书及初级满文课本等”可知印刷题材多彩,得出印刷内容覆盖面广;根据材料一“大部分著作都有殿本。
殿本校刊、写刻、纸墨均精,为木版书中上品”和“开始用木版印制,后多用石印和铅字机印刷”可知印刷技术精良,印刷品质量高,得出印刷水平(印刷技术)高超。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两帝均致力于文化事业”可知康乾两帝注重文化事业发展,促进印刷业的繁荣,得出政府(统治者)重视;根据材料一“苏州因地方经济发达,自明代以来即为出版印刷业的中心之一”和“后起的有广州,当地从事海外贸易的富商注重文化事业,开设书坊刻书”可知苏州和广州地区印刷业与商品经济发展和海外贸易发展有关,得出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推动印刷业发展;根据材料一“佛山版多为通俗小说,这是近代市民社会的需要”可知市民阶级的文化需求刺激了小说印刷业的发展,得出市民阶层壮大与市民文化的发展需求;根据材料一“大部分著作都有殿本。
殿本校刊、写刻、纸墨均精,为木版书中上品”和“开始用木版印制,后多用石印和铅字机印刷”得出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第(2)问,结合所学印刷术西传,欧洲人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印刷效率提升,文字印刷品价格下降,促进教育的发展,得出普及文化教育;根据材料二“因为印刷术奉献给世界的第一个奇迹的社会运
动就是宗教改革”和所学知识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得出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发展(或答推动社会变革);根据材料二“观点突出了印刷术本身具有的对权威的挑战”并结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得出印刷术进步有利于解放思想(或答向权威挑战);根据所学文艺复兴推动了世俗教育的发展,宗教改革推动了翻译运动,这些借助印刷的发展,满足了世俗社会的需求,得出满足市民阶层需要(或答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要);根据材料二“产生了现代社会的主要精神气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可知印刷术推动思想解放,进步思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发展,得出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1)特点:印刷业分布广泛;形式上官办(殿本)、私办(书坊)均有;印刷内容覆盖面广;印刷水平(印刷技术)高超。
原因:政府(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推动印刷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与市民文化的发展需求;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作用:普及文化教育;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发展(或答推动社会变革);有利于解放思想(或答向权威挑战);满足市民阶层需要(或答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要);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4.(2019·武汉市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
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期,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
(12分)(说明: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但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第一小问“差异”,一是要注意题目“两个相邻的时期”,可以选择宋元和明清、明清和“文革”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二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赞同或反对均可。
第二小问“论述”,注意“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根据所选时段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说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最后对论述做一个总结。
答案:评分说明:指出差异+论述说明。
其中,“论述说明”进行分层评价,包括:论述+总结。
具体分层评价的等级如下:
示例:差异: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
论述: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
(任答两点即可) 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