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概论教学资料-6偏误分析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离合词固有的特点
离合词的“骑墙性” :兼具词和短语的特征的“中间状态 语义上:离合词重叠式具有“时短量少”的时(动)量义,还兼具“委 婉”、“尝试”、等情貌义 句法上,离合词重叠式通常不作定语,绝大多数任谓语不能后接宾语 语用上,离合词重叠式语体较低
三、教学策略
1. .“双音节动词重叠---双音节动宾短语的动词重叠---动宾 式离合词重叠式”依次讲解,区分开来教, 教材一般是先 一般动词,几阶段后离合词. 2.重视讲解顺序 .先“形式”后“内容” 。“形式”指离 合词的重叠形式(“VVO”和“V了VO”)。“内容”指离合词 重叠在语义、句法和语用方面的特点。
然.前提是不伤害学生积极性,有错必纠会造成学生回避策略
例:*I like taxi but my friends said no not that we should be late for school. *If I heard from him I will let you know.
第六讲 偏误分析
10844002
主要内容
一、偏误分析的概念 二、偏误分析的过程 三、偏误的分类 四、偏误分析与教学 五、偏误分析的发展
一、偏误分析的概念
偏误分析的提出 错误和偏误 国内偏误分析的情况
偏误分析的概念
刘珣(2000)《对外汉语教学导论》
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 中所产生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 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赛林格(Selinker)1969
介于学生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 言系统,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 统.
偏误分析的贡献与局限性
承认语际干扰之外的错误来源,语内干扰 在于它提高了错误的地位,转变了我们对 错误的看法。 以前人们认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错误是十 分有害的东西,应尽量避免。中介语和偏 误分析方面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错误是学 生第二语言获得取得进展的具体表现。
艾宾浩斯(德Ebbinghaus)遗忘曲线
我国心 理学家 陆志韦 做过相 关实验, 与此曲 线基本 一致.
再认与回忆
由于识记不巩固或不精确,原有的联系消失 或受干扰,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不能激活 记忆痕迹,只有熟悉之感,导致错认. 另一种是联系的的泛化,导致错认.如把陌生 人当成某人相认,”张冠李戴”
1.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
“容忍度”(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是成功交际而不是完美交际) “自然度”的研究 2.帮助教师更深入了解学习者偏误的来源、类 型,以便能有够针性的进行训练和纠正 3.积累的偏误素材可以成为教学重点和教材编 写的参考 4.纠正错误分清:全局性与局部性错误,严重与一般,经常与偶
error例子
Does John can sing?
外国学生离合词重叠式的偏误分析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单位, 它在意义上具有专指性,符合词的特点; 结构上具有松散性,又符合短语的特征。 离合词从结构上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动宾型(VO,如“散步”、“聊天”) 动补型(VC,如“推翻”、“提高”)。
三、偏误的分类
分类标准多样,还未有统一 意见
Corder 学习者语言系统 Dagneaux (1998)偏误出现的层次:形式、 语法、词汇语法、词汇、语域、词汇羡余/缺 失/顺序、风格。这里使用了计算机语料库的 方法 偏误出现的原因:过渡泛化、迁移、简化 Burt&Kiparsky(1974)交际角度:全局错误 (涉及句子成分之间和分句间关系的错误)、 局部错误(句子成分内部错误)对理解影响更 大的,改正后更能促进理解的是高等级错误, 更需要改正。全局错误一般高于局部错误。这 对指导教学中的纠错比较有用。
语际迁移
*萧先生是一位陌生的青年,又文嫂不要他看她和房间 *陶岚是大方和活泼 *明天我要请她跳舞一次 *萧涧秋爱陶岚,但他要结婚文嫂 *萧涧秋从陶慕侃知道了李先生的不幸 *文嫂的两个孩子是什么姓 *文嫂的态度对萧涧秋好不好 *虽然萧先生说要”永远在芙蓉镇住下去”,也不要做那里的 土著 *我们美国人开玩笑这样的人.
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
语言是一套习惯,是一个 结构系统 语言是一个转换生成的创 造系统
语言可以反复机械性操练 语言只能通过有意义的学 获得 习获得
尽量避免学生犯错 语言学习是一个为断假设, 求证的过程,错误不可避 免
偏误分析的提出
Corder( 1967)《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 1、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都使用
离合词重叠式偏误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且从初级阶段会一直延续到中、
高级阶段。
(一)重叠形式的误用 1、基本形式误用 1)*晚饭以后我想去散步散步。 2)*我们昨天去游泳了游泳。 3)*我刚才去操场跑跑步。 4)*我去那个病院看看病了。 “VVO”和“V了VO”。前者用于未然,后者用 于已然
全局性偏误:*I like take taxi bu my friend said so
not that we should be late for school
局部性偏误:*If I heard from him I will let you know
四、偏误分析与教学
例 学生:我昨天看了书整整一个晚上。 教师:天啊,你看了整整一晚上书? 学生:是啊,我看了整整一晚上书。(交谈继续)
一种特定的语言,称为“特异方言”或“过渡方言” (idiosyncratic dialect)。这种语言尽管不完全是 目的语,但有自己的系统和语法。
2、第二预言学习者的特异方言处在变化过程 中,具有不稳定性。 3、从本质上说,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错误和儿 童习得母语时出现的错误没有什么区别。(小孩糟 蹋语言,叔叔叫huhu,驴子叫驴叔叔)错误可以看成是检验假设 的手段,是一种学习策略。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4、错误代表的是学习者现有语法和目的语语 法之间的差别。学习者语言发展的顺序和步骤 是由“内在大纲”(built-in syllabus)决定的, 错误是解释学习者语言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信 息,因此,对错误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学习者的 内在大纲。
3.注重强化性的训练
偏误分析提出的背景
对比分析预测性失效,行为主义遭受质疑
Grauberg1971统计,大一德语学生193个错 误,受母语影响词错25%,语法错10%, Duly和Burt1973统计,学英语的西班牙儿童 513个错误,受母语影响占47%
乔姆斯基语言理论之后,重点由”教”转向”学” 奥苏贝尔(Ausubel)的学习理论(P第四讲) 1.包容:人脑原有一个认知结构(后天形成),新学习材料通
离合词重叠式偏误成因 (一)母语负迁移
对欧美留学生而言,由于离合词概念意义上大多相当于印欧语系语言 中的单个动词。 “游泳” 对应 “swim”.很自然会将离合词认定为母 语中的单个动词,出现“游泳游泳
(二)目的语泛化
一是将双音节动词重叠泛化到离合词重叠上 二是将一部分可重叠的离合词类推到全部的离合词上
错误和偏误
科德(Corder) 1967区分了mistake和error
错误(mistake)是零星的,没有规律,也 不代表缺乏能力,而是由于心不在焉、饥 饿或者情绪激动等原因造成的,相当于常 说德口误或笔误。出现失误后,当事人很 快就会意识到,也能采取措施加以改正。 偏误(error)则是系统的,有规律的,代 表的是语言能力的不足,学习者认为这是 自己语言系统的一部份,一般也不能改正。
国内偏误分析的情况
鲁健骥(1984)《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 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最早引进此概念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 (1987)、《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 分析》(1994)、《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 用失误》(1993) 偏误分析的关注度还在不断增长
偏误分析关注度
错误分析的理论基础:中介语理论
(二)重叠缺失 1、语义性缺失 5)*我喜欢夏天,可以游泳。 6)周末你做什么?—我常常聊天、上网。 2、句法性缺失 7)*你去哪儿了?—我跑了步。 8)*我看见老师了,我鞠了躬。
在现代汉语中,“S+V+‘了’+O”结构不是事件(event)在句 法结构上的投射,尚未满足句法成立的必要条件。若要成 句,还需借助一些能够表达离散化的、个体化的手段去补 足具体语境下的信息缺位。
I majored in Chinese literature说成 I majored in Chinese lavatory. Key chain(钥匙链)说成chey kain.
mistake例子
再如普通话测试时,因紧张,经常会出错. “作祟zuò suì”读成“zuò chóng”, “梵文fàn wén”读成“chǔ wén” “英勇”念成“英雄”,“忽然”念成“突然”, “年青”念成“青年”,“儿女”念成“女儿”, “兄弟”念成“弟兄”,
添加:(新华路)现在可干净极了 遗漏:你把句子储存 错位:到晚上十二点把功课我还没准备好 替代:同志,我买一个鸡蛋的妈妈
第三步 解释偏误的来源
语际迁移(作用比较小?) 语内迁移 课堂、教材、教师和社会等不正确引导 交际策略 文化迁移 认知角度(自然度:二语本身特点) 例:声调的学习(一、四、二、三)
方可欣《中高级水平韩国学生的教学重 点》,汉语学习,2001年第5期 30万字语料所有语法和词汇偏误 据此提出讲课重点: 时刻牢记主语的存在 谓语动词的词性(是否及物,韩语中名词、 形容词),动宾搭配条件,动词义项 强调副词位置(韩语中更灵活) 成对介词“给、对”“在、从”“对被” …… 后续的跟踪调查不够?
语内迁移
泰勒(Taylor)发现,初级阶段语际迁移占优势, 渐渐减少,语内迁移越来越多.
*我决定穿衣了回去我的房间 *我写字写得很马马虎虎 *他很朝三暮四 *家庭成员用彩灯把圣诞树装饰 *到晚上十二点把功课我还没预备完 *预习的东西比二年级的很多 *这个天大家都吃火鸡 *他们父子俩在驴子上骑 *他们没照相了 *人们的诽谤把他们痛苦
过有意义的过程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意象联系起来.
1)派生性包容:圆与弧,正方形与角,手与手指.(认知域) 2)相关性包容:时间,线性-环形-扭曲 2.区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
718354629 137628549 数学中 兀
记忆与遗忘机械学习在短时记忆中,有意义学习在长时记忆中 1)瞬时记忆0.25-1/4 2)短时记忆5-20/60 (GKB,PST,RUD,276-3) 3)长时记忆60以上 遗忘:第二阶段的包容,认知精简,
学习语境
*这次考试没考好,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请老师 不要无聊 *半天 long time *打开 open 我每天早上打开眼睛的时候…
交际策略
回避 预制模式 认知与人格特点 求助权威 语码转换
文化迁移
只用姓招呼中国人: Tim 中国学生学英语Teacher Wang
但它把目光局限在错误上.
二、偏误分析的过程
搜集、确认偏误 偏误描写 解释偏误来源
第一步 搜集、确认偏误
比较难的一个过程 辨认第二语言表达错误程序表(见课本)
第二步 错误描写
指出表层结构上的差别,如遗漏、 添加、错位、替代 总结错误出现在哪个层面,是语音, 词汇还是语法等 说明这个偏误运用了怎样的规则
3、语用性缺失 9)*我的中国朋友说:“我们去打球。” 10)*请你帮忙,好吗?
离合词由基式变为重叠式后“商量”等情
貌义。
(三)重叠冗余
11)*老师,仁准正在睡睡觉。 12)*准尤常常在教室吸吸烟。
离合词的重叠式表“时短量少”,是两端有界的(bounded);时间副 词“正在”、“常常”对后出谓词性成分均有表两端无界、表持续进 行的语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