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六中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湖南省隆回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1月月考考试试卷

湖南省隆回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1月月考考试试卷

湖南省隆回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1月月考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游乐场中,从高处A到水面B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甲、乙两小孩沿不同轨道同时从A处自由向B处,滑过B处时的速率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先到达B处B.甲通过的位移比乙通过的位移小C.甲、乙下滑的加速度大小时刻相等D.甲、乙在同一时刻总能到达同一高度2.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处于超重时,物体一定在上升B.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可能在上升C.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时,他的重力为零D.物体在完全失重时,它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3.渡河时船头始终沿垂直河岸的方向.已知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大小不变,水流的速度与船离最近的岸边的距离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定值,河的两岸平行.在水平面内,以出发点为坐标原点,沿着河岸的方向为x轴,垂直河岸方向为y轴,四位同学画出此过程中小船运动的轨迹,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B.C.D.4.一台电视机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与它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它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它对桌面的压力就是它所受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5.一小孩在地面上用玩具枪竖直向上射出初速度为比的塑料小球,若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小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1时刻球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vA.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小于02vB.小球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小于12C.小球射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到达最高点的加速度值为零D.小球的加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在下降过程中逐渐减小6.为提高生产效率,工厂用智能机械手代替工人搬运货物。

如图所示,一机械铁夹竖直夹起一个金属小球,小球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铁夹与球接触面保持竖直,则()A.铁夹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B.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小球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C.小球没有掉下,是因为摩擦力大于小球的重力D.增大铁夹对小球的压力,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变大7.如图所示,吊篮P悬挂在天花板上,与吊篮质量相等的物体Q被固定在吊篮中的轻弹簧托起,当悬挂吊篮的细绳被剪断的瞬间,吊篮P和物体Q的加速度为()A.g,g B.2g,g C.g,0 D.2g,08.如图所示,在甲图中,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在乙图中,小孩用至少10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在丙图中,小孩用大小为90N水平力推动木箱匀速运动.则()A.甲图木箱没有受到摩擦力B.乙图木箱没有受到摩擦力C.丙图木箱受到摩擦力D.上述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100N9.如图所示,有两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水平轨道,轨道上有两个物体A 和B ,它们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O 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接,物体A 以速率v A =10m/s 匀速运动,在绳与轨道成30°角时,物体B 的速度大小v B 为( )A .53m/s 3B .20 m/sC .203m/s 3D .5 m/s10.在科学研究中,可以用风力仪直接测量风力的大小,其原理如图所示,仪器中有一根轻质金属丝,悬挂着一个空心金属球,无风时金属丝竖直下垂;当受到沿水平方向吹来的风时,金属丝偏离竖直方向一个角度θ,风力仪根据偏角θ的大小指示出风力大小.若m =1kg ,θ=30°,g 取10m /s 2.则风力大小为( )A .5NB .53NC 1033ND .103N11.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B .伽利略让铜球从斜面滚下,测出了其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C .伽利略通过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 .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了路程与时间平方成正比的规律,建立了匀加速运动的概念12.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列几组力中,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 .5N 、7N 、8NB .2N 、3N 、6NC .1N 、5N 、10ND .10N 、8N 、1N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会产生弹力B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 .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14.如图所示,对贴在竖直墙面上的物块施加某水平力F 的作用,力F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F kt =,物块从0t =时刻开始释放,关于物块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物块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墙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D.墙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始终小于物块的重力15.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B.加速度为零的物体,速度一定为零C.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16.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B.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C.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7.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可知()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不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B.不受外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会发生改变,说明物体不一定有惯性C.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的运动D.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静止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C.跳高运动员到达空中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D.蹦床运动员跳离蹦床在空中上升与下降时均处于失重状态19.下列各组共点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不能使物体保持平衡的是()A.2 N、3 N、4 N B.2 N、3 N、5 NC.10 N、10 N、10 N D.3 N、4 N、10 N20.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球之间系着一根不计质量的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球紧靠竖直墙壁,今用水平力F将B球向左推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F撤去,在这瞬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B 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F m B .B 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C .A 立即离开墙壁D .在A 离开墙壁后,A 、B 两球均向右做匀速运动二、多选题2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带有挂钩的小球套在倾角为θ的细杆上,恰能沿杆匀速下滑,小球所受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若在小球下滑过程中在挂钩上加挂质量为m 的物体或改变倾角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仅增大θ(θ<90°)时,小球被释放后仍能沿杆匀速下滑B .仅增大θ(θ<90°)时,小球被释放后将沿杆加速下滑C .θ不变,仅在挂钩上加挂物体时,小球被释放后将沿杆加速下滑D .θ不变,仅在挂钩上加挂物体时,挂钩对物体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22.如图,倾角030α=的光滑斜面上甲,乙两个物块用轻弹簧连接,用平行斜面向上的拉力F 拉甲物块,使甲、乙两物块一起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两物块的质量均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拉力的大小为mgB .弹簧弹力大小为mgC .撤去拉力F 瞬间,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D .撤去拉力F 瞬间,乙的加速度为零,甲的加速度大小为g23.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的底端,另一端拴住质量不计的物块P ,Q 为质量为4kg 的重物,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600N/m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隆回六中高一物理必修二考试试题

隆回六中高一物理必修二考试试题

隆回六中高一物理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认真考试,考出水平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撤去其中某一个力而其余力的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不变,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 A .静止 B .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匀速直线运动 D .匀速圆周运动2.如图1所示,在皮带传动装置中,主动轮A 和从动轮B 半径不等,皮带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轮的角速度相等B .两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同C .两轮边缘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D .两轮转动的周期相同3.关于运动的合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合运动的位移等于分运动位移的矢量和B .合运动的时间等于分运动时间之和C .合运动的速度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分运动的速度D .合运动的速度方向与合运动的位移方向相同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变力作用,一定做曲线运动B.物体受到恒力作用,一定做曲线运动C.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不断改变时,可能做曲线运动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有夹角时,不一定做曲线运动 5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加速运动B.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少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每秒速度增量不相等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每秒内位移增量相等 6.做斜抛运动的物体,达到最高点时( )A.速度为0,加速度也为0B.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和向上的加速度C.速度不为0,加速度也不为0D.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和水平方向的位移7.下列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速度不变的运动B.周期变化的运动ABC.转速变化的运动D.角速度不变的运动8.在水平匀速转动的转盘上,有一个相对转盘静止的物体,它的运动趋势是 A .沿切线方向 B .沿半径指向圆心C .沿半径背离圆心D .因为静止,无运动趋势9.飞机在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时,飞机受到的重力与垂直于机翼向上的升力为平衡力,当飞机沿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机翼与水平面成α角倾斜,这时关于飞机受力说法正确的是( )A .飞机受到重力、升力B .飞机受到重力、升力和向心力C .飞机受到的重力和升力仍为平衡力D .飞机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10.当船速大于水速时,关于渡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船头方向斜向上游,渡河时间最短B 、船头方向垂直河岸,渡河时间最短C 、当水速变大时,渡河的最短时间变长D 、当水速变大时,渡河的最短时间变短11.一个物体以初速度υ0水平抛出,经t s 后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恰为υ0,则t 等于( )A 、υ0/gB 、 2υ0/gC 、υ0/(2g)D 、√2υ0/g12.一架飞机水平地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1s 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地前四个小球在空中的排列情况是图1-4中的哪一个?( )A. B. C. D.13.要使物体做曲线运动,需要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迫使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改变,则( )A 、 此力一定是方向不断变化的力B 、 此力一定是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变化的力C 、此力的方向一定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D 、此力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垂直14.关于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心加速度既改变线速度的大小,也改变线速度的方向B.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C.向心加速度大小方向都时刻改变D.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可以不指向圆心15.关于行星的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星离太阳最近,绕太阳运行的公转周期最小B.地球的公转周期比海王星的公转周期大C.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短,公转周期越小D.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公转周期越大16.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不是因为万有引力的约束而存在于地球表面附近υ υ υ υB.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等于月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C.万有引力只有在天体之间才存在D.由于一个苹果的质量很小,所以地球对它没有万有引力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24分。

湖南省隆回县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版

湖南省隆回县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版

湖南省隆回县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共2 4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谒.见(yè)纤.细(qiān)磐.石(pán)一椽.破屋(chuán)B.诺.言(ruò)刀俎.(zǔ)黝.黑(yǒu)河水汤汤..(shāng)C.瞋.目(chēn)落蕊.(ruǐ)涟漪.(yī)安之若素.(sù)D.颤.栗(zhàn)哽咽.(yàn)镣.铐(liáo)急不暇.择(xiá)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震惊全国的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公开审理是________公开、公正和讲原则的体现。

(2)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两页纸的__________表;实在让人咋舌。

(3)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_________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A.法制勘误心酸B.法制刊误辛酸C.法治勘误辛酸D.法治刊误心酸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方博士到场时,整个大厅都坐满了和颜悦色....的大学生,大家都为有机会聆听这位科学家的演讲而兴奋不已。

B.春秋时期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战国时的周朝天子,至多只能和宋、鲁等小国的君主相提并论....罢了。

C.今年,中国电脑领域的大哥大——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笔记本计算机制造权,在国际信息产业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D.王老师在山村小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他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纯朴的乡亲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目标大得很。

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1

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1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A.位移、时间、速度 B.速度、速率、加速度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 D.路程、时间、位移2.物理学中引入“质点”概念,从科学方法说,是属于()A.观察、实验的方法 B.逻辑推理的方法C.类比的方法D.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3.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 D.爱因斯坦4.下列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率的是()A.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C.汽车到达一电线杆时的速度是72km/hD.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m/s5.上午9时30分下课铃声响过之后,小李从教室到教师办公室去取作业本,沿直线走了60m,用了1分钟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题中的“9时30分”是指时间B.题中的“1分钟”是指时刻C.小李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m/sD.小李的平均速度大小是60m/s6.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在前2秒内的运动情况是()A.第1秒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1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第2秒内静止C.初速度大小为2m/sD.第1秒内加速度大小为0.5m/s27.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方向为负时,速度一定减小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可能不断变小8.一辆汽车以速度v行驶了全程的一半,然后匀减速行驶了一半,恰好停止,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B.C.D.9.1971年7月26日发射的阿波罗﹣15号飞船首次把一辆月球车送上月球,美国宇航员斯科特驾驶月球车行驶28公里,并做了一个落体实验:在月球上的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羽毛和铁锤,出现的现象是(月球上是真空)()A.羽毛先落地,铁锤后落地B.铁锤先落地,羽毛后落地C.铁锤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为9.8m/s2D.铁锤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落地10.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时,为了得到物体完整的运动情况,对接通电源和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先后顺序应当是()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11.甲、乙两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相同的时间内,甲的位移较大,由此可以确定()A.甲的初速度一定较大B.甲的末速度一定较大C.甲的平均速度一定较大 D.甲的加速度一定较大12.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下落开始计时,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物体在第5s内的位移为()A.10m B.125m C.45m D.80m13.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MN间距离为B.经过MN的平均速度为C.经过MN所需时间为D.经过MN中点时速度为14.甲、乙两物体朝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t=0时,乙在甲之前一定距离处,则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应是()A. B.C.D.15.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5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1m/s2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16.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所示,图中△OPQ和△OP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开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 o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S o=S1+S2,两车不会相遇B.若S o<S1,两车相遇2次C.若S o=S1,两车相遇2次D.若S o=S2,两车相遇1次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17.某同学玩皮球,让皮球从2m高处落下,与地面相碰后反弹跳起0.5m,则此过程中皮球通过的路程为m,该球经过与地面多次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m.18.一个物体从塔顶上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s内通过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则塔顶高为 m.19.汽车从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做直线运动,则汽车第5s内的平均速度为m/s.20.某同学在研究小车运动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个计时点,该同学选择ABCDEF六个计数点,对计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图中,单位是cm,(下列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则在打下C、E这两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C= m/s,v E= m/s,(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三、计算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的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1.一辆卡车初速度为10m/s,以a=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试问:(1)卡车在第6s末的速度多大?(2)卡车在前6s内的位移多大?(3)卡车在前6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4)卡车在第6s内的位移多大?22.在平直公路上以v1=6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自行车与同向行驶的汽车同时经过A点,此时汽车速度为v2=10m/s,并开始以a=1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行驶,而自行车仍然是匀速前进,求:(1)自行车何时追上汽车?此时汽车速度多大?(2)自行车从A点开始追上汽车之前两者相距最远?此时两者的距离为多少?23.2011年8月10日,改装后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中国成为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已知该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长度为L=300m,某种战斗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a=4.5m/s2,飞机速度要达到v=60m/s才能安全起飞.(1)如果航空母舰静止,战斗机被弹射装置弹出后开始加速,要保证飞机起飞安全,战斗机被弹射装置弹出时的速度至少是多大?(2)如果航空母舰匀速前进,在没有弹射装置的情况下,要保证飞机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前进的速度至少是多大?2015-2016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隆回一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A.位移、时间、速度 B.速度、速率、加速度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 D.路程、时间、位移【考点】矢量和标量.【分析】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都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如路程、时间、质量等都是标量.【解答】解:A、其中的时间是标量,所以A错误;B、其中的速率是标量,所以B错误;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都是矢量,所以C正确;D、其中的路程和时间都是标量,所以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个基础题目,就是看学生对矢量和标量的掌握.2.物理学中引入“质点”概念,从科学方法说,是属于()A.观察、实验的方法 B.逻辑推理的方法C.类比的方法D.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考点】质点的认识.【分析】物理学中引入了“质点”、“点电荷”、“电场线”等概念,都是在物理学中引入的理想化的模型,是众多的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解答】解:“质点”、“点电荷”、“电场线”等都是为了研究问题简单而引入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所以它们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理想物理模型,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理想化的模型是实际物体的简化处理.物理上研究的方法很多,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3.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 D.爱因斯坦【考点】物理学史.【专题】常规题型.【分析】亚里士多德用快慢描述物体的运动,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成就主要在量子力学,如光子说、质能方程、光电效应方程等,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解答】解:A、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的快,他用快慢描述物体的运动,故A错误.B、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故B正确.C、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故C错误.D、爱因斯坦的成就主要在量子力学,如光子说、质能方程、光电效应方程等,故D错误.故选B.【点评】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就能顺利完成此类题目.4.下列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率的是()A.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C.汽车到达一电线杆时的速度是72km/hD.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m/s【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对应的是时间和位移,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时刻与位移即可判断.【解答】解:A.子弹击中目标时的速度对应的是位置,故为瞬时速度,A错误;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是指这段过程内的速度;故为平均速度,故B 正确;C.汽车表盘上显示某时汽车速度对应的是位置,故为瞬时速度,故C错误;D.运动员在百米比赛终点时速度对应的是时刻,故为瞬时速度,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主要从平均速度对应的是时间和位移,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时刻与位移去判断,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5.上午9时30分下课铃声响过之后,小李从教室到教师办公室去取作业本,沿直线走了60m,用了1分钟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题中的“9时30分”是指时间B.题中的“1分钟”是指时刻C.小李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m/sD.小李的平均速度大小是60m/s【考点】平均速度;时间与时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解答】解:A、9时30分指的是一个时间点,是时刻,所以A错误.B、1分钟是所用的时间的长度,不是指时刻,所以B错误.C、平均速度大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位移是60m,用的时间是1分钟,即60秒,所以平均速度大小是1m/s,所以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6.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在前2秒内的运动情况是()A.第1秒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1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第2秒内静止C.初速度大小为2m/sD.第1秒内加速度大小为0.5m/s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解答】解:A、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第1秒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错误;C、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0.故C错误;D、物体在0~1s内的加速度为a=m/s2,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关键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速度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7.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方向为负时,速度一定减小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可能不断变小【考点】加速度.【专题】定性思想;归谬反证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是反应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说明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小说明速度变化越慢.【解答】解:A、加速度方向为负,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大,故A错误;B、加速度反应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故B正确;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时,速度方向可以改变,比如平抛运动,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故C错误;D、速度增加还是减小看加速度的方向,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故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也可以减小,故D正确.故选:BD【点评】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加速减速看加速度与速度方向而不是看加速度的大小变化,这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8.一辆汽车以速度v行驶了全程的一半,然后匀减速行驶了一半,恰好停止,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B.C.D.【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分别求出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运行的时间,从而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全程为s,前半程的时间t1=.后半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则后半程的运动时间t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式 v=,以及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推论 v=.9.1971年7月26日发射的阿波罗﹣15号飞船首次把一辆月球车送上月球,美国宇航员斯科特驾驶月球车行驶28公里,并做了一个落体实验:在月球上的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羽毛和铁锤,出现的现象是(月球上是真空)()A.羽毛先落地,铁锤后落地B.铁锤先落地,羽毛后落地C.铁锤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为9.8m/s2D.铁锤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落地【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在月球上没有空气,两物体不受阻力作用,由静止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h=比较时间.【解答】解:在月球上的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羽毛和铁锤,由于没有阻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但是不等于9.8m/s2,根据h=知运动时间相等,则同时落地.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以及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10.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时,为了得到物体完整的运动情况,对接通电源和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先后顺序应当是()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考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专题】实验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打点计时器的具体应用,熟悉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细节即可正确解答.【解答】解: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后释放纸带,如果先释放纸带,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小车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无法得到物体完整的运动情况,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故选A.【点评】对于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我们要在实践中去掌握理解.11.甲、乙两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相同的时间内,甲的位移较大,由此可以确定()A.甲的初速度一定较大B.甲的末速度一定较大C.甲的平均速度一定较大 D.甲的加速度一定较大【考点】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火平均速度公式分析即可.【解答】解: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位移较大,根据x=,由于加速度情况未知,故不能判断初速度情况,故A错误;B、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位移较大,根据x=,由于初速度未知,故不能判断末速度情况,故B错误;C、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位移较大,根据x=,甲的平均速度一定大,故C正确;D、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位移较大,根据x=,由于初速度情况未知,故不能判断加速度情况,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平均速度公式列式分析,基础题目.12.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下落开始计时,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物体在第5s内的位移为()A.10m B.125m C.45m D.80m【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表示出第5s内的位移,列出等式求解.【解答】解:设运动的总时间为t,则最后1s内的位移为: m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3.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MN间距离为B.经过MN的平均速度为C.经过MN所需时间为D.经过MN中点时速度为【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及速度时间公式即可解题.【解答】解:A、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可知:,解得:h=,故A正确;B、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故B正确;C、根据v=v0+gt得:t=,故C正确;D、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可知:,,解得:v=,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可以将自由落体运动看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特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处理即可.难度适中.14.甲、乙两物体朝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t=0时,乙在甲之前一定距离处,则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应是()A. 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s﹣t图象中每一点的坐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位置,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斜率表示速度.与纵坐标的交点不同说明初始位置不同.【解答】解:根据已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图象是倾斜的直线而且倾斜方向相同,由因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的倾斜度要比乙的倾斜度大,故B、D错误.又因为初始时刻乙在甲的前面,所以与纵坐标的交点应乙在上面,甲在下面,故A错误,C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位移﹣时间图象的应用,能根据图象读取信息,要明确斜率和坐标轴交点的含义,属于基础题.15.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5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1m/s2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人先做加速运动,之后是匀速运动,计算到达各个关卡的时间与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对比,得出结果【解答】解:根据v=at可得:2=2×t1,所以加速的时间为:t1=1s加速的位移为:x1=at2==1m,到达关卡2的时间为:t2=s=3.5s,所以可以通过关卡2继续运动,到达关卡3的时间为:t3=s=4s,此时关卡3也是放行的,可以通过,到达关卡4的总时间为:1+3.5+4+4=12.5s,关卡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此时关卡4是关闭的,所以最先挡住他前进的是关卡4,所以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式的考查,注意开始的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要先计算出加速运动的时间16.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所示,图中△OPQ和△OP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开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 o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S o=S1+S2,两车不会相遇B.若S o<S1,两车相遇2次C.若S o=S1,两车相遇2次D.若S o=S2,两车相遇1次【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此题考察了追击与相遇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两物体的位移关系.两物体的位移之差等于初始时的距离是两物体相遇的条件.【解答】解:由图线可知:在T时间内,甲车前进了S2,乙车前进了S1+S2;A、若S o=S1+S2,则S0+S2>S1+S2,即S0>S1,两车不会相遇,故A正确;B、若S0<S1,则S0+S2<S1+S2,即在T时刻之前,乙车会超过甲车,但甲车速度增加的快,所以甲车还会超过乙车,则两车会相遇2次,故B正确;C、若S o=S1,则S0+S2=S1+S2,两车只能相遇一次,故C错误;D、若S0=S2,由于S2>S1,故S0>S1,两车不会相遇,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点评】1、抓住速度图象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物理公式的函数表现形式,分析问题时要做到数学与物理的有机结合,数学为物理所用.2、在速度图象中,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抓住以上特征,灵活分析.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17.某同学玩皮球,让皮球从2m高处落下,与地面相碰后反弹跳起0.5m,则此过程中皮球通过的路程为 2.5 m,该球经过与地面多次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 2 m.【考点】位移与路程.【分析】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解答】解:皮球从2m高的地方落下,碰撞又反弹起0.5m,通过的路程s=2m+0.5m=2.5m;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2m,方向竖直向下.故答案为:2.5;2.【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18.一个物体从塔顶上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s内通过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则塔顶高为125 m.【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设总时间为t,塔高为h,则最后1s内落下的距离等于塔高减去前t﹣1s小球运动的位移,根据比例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s内通过的位移是整个位移为,则有,代入数据解得:t=5s,则塔的高度为:h=.故答案为:125【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位移时间关系进行求解,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9.汽车从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做直线运动,则汽车第5s内的平均速度为9 m/s.【考点】平均速度.【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汽车在第5s内的位移,结合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第5s内的平均速度.【解答】解:汽车在第5s内的位移=,则汽车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9.【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以及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并能灵活运用,本题也可以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第5s内的初末速度,结合平均速度的推论进行求解.20.某同学在研究小车运动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个计时点,该同学选择ABCDEF六个计数点,对计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图中,单位是cm,(下列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第六中学高一数学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第六中学高一数学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第六中学高一数学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函数是偶函数,且在上是单调减函数,则由小到大排列为()A、B、C、D、参考答案:A2. 已知方程x2﹣2ax+a2﹣4=0的一个实根在区间(﹣1,0)内,另一个实根大于2,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a<4 B.1<a<2 C.﹣2<a<2 D.a<﹣3或a>1参考答案:B【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与系数的关系.【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不等式.【分析】令f(x)=x2﹣2ax+a2﹣4,由已知可得,即,解得答案.【解答】解:令f(x)=x2﹣2ax+a2﹣4,∵方程x2﹣2ax+a2﹣4=0的一个实根在区间(﹣1,0)内,另一个实根大于2,∴,即,解得:1<a<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与系数的关系,难度中档.3. 若=(﹣1,2),=(1,﹣1),则=()A.(﹣2,3)B.(0,1)C.(﹣1,2)D.(2,﹣3)参考答案:D【考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分析】根据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计算即可.【解答】解: =(﹣1,2),=(1,﹣1),所以=﹣=(1+1,﹣1﹣2)=(2,﹣3).故选:D.4. 四面体中,各个面都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分别是和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等于()A B C D参考答案:C5. 三角函数式① ②③ ④其中在上的图象如图所示的函数是()A.③ B.① ② C.① ② ④ D.① ② ③ ④参考答案:B6. 在体积为15的斜三棱柱ABC-A1B1C1中,S是C1C上的一点,S-ABC的体积为3,则三棱锥S-A1B1C1的体积为A.1 B.C.2D.3参考答案:C略7. 若三点共线则的值为()A. B. C. D.参考答案:A略8. 点P(2,﹣1)为圆(x﹣1)2+y2=25的弦AB的中点,则直线AB的方程为()A.x+y﹣1=0 B.2x+y﹣3=0 C.x﹣y﹣3=0 D.2x﹣y﹣5=0参考答案:C【考点】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分析】由垂径定理,得AB中点与圆心C的连线与AB互相垂直,由此算出AB的斜率k=1,结合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列式,即可得到直线AB的方程.【解答】解:∵AB是圆(x﹣1)2+y2=25的弦,圆心为C(1,0)∴设AB的中点是P(2,﹣1)满足AB⊥CP因此,PQ的斜率k===1可得直线PQ的方程是y+1=x﹣2,化简得x﹣y﹣3=0故选:C9. 用a,b,c表示三条不同的直线,γ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b,b∥c,则a∥c;②若a⊥b,b⊥c,则a⊥c;③若a∥γ,b∥γ,则a∥b;④若a⊥γ,b⊥γ,则a∥b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参考答案:C10. 过点(0,0)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的方程是()A. x+y=0 B. x﹣y=0 C.x+y=0 D.x﹣y=0参考答案:B【考点】IB: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分析】利用点斜式即可得出.【解答】解:由题意可得直线方程为:y=xtan60°,即x﹣y=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点斜式方程,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若,,则。

高一隆回联考试卷

高一隆回联考试卷

高一隆回联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的基本结构?A. 细胞膜B. 细胞壁C. 细胞质D. 细胞核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物体的运动状态不需要力来维持D. 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3. 英语中,表示“在...之前”的词组是:A. afterB. beforeB. untilD. since4.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B. 反应物是水C. 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D. 生成物是二氧化碳5.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6. 在数学中,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α、β、γ,则以下哪个等式是正确的?A. α + β + γ = 180°B. α + β +γ = 360°C. α + β = 90°D. β + γ = 180°7. 根据生物学的分类,人类属于哪个界?A. 植物界B. 动物界C. 真菌界D. 原核生物界8. 在地理学中,赤道穿过的大洲是:A. 亚洲B. 欧洲C. 南美洲D. 非洲9. 根据物理学的电磁学,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产生:A. 电流B. 电压C. 电阻D. 电容10. 下列哪个不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A. 文件管理C. 用户界面D. 网络通信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______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12. 根据相对论,时间是相对的,即在不同的______下,时间的流逝速度是不同的。

13. 英语中,表示“无论如何”的短语是______。

14. 化学中,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是______。

15. 根据中国历史,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隆回高一统考试卷

隆回高一统考试卷

隆回高一统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B.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C.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D. 细胞质是细胞内所有物质的统称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C. 物体的质量不影响加速度的大小D. 以上都是3.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 铁B. 锌C. 钠D. 硒4.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A. 遗传B. 变异C. 自然选择D. 环境适应5. 在化学反应中,下列哪种能量变化是放热反应?A. 燃烧反应B. 光合作用C. 氧化反应D. 吸热反应6. 根据欧姆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B. 电阻是电流和电压的比值C. 电压是电流和电阻的比值D. 以上都是7.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 在地理学中,地球的自转周期是:A. 24小时B. 48小时C. 一年D. 一个月9.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的浓度增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增加压力,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C.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D. 以上都是10.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有丝分裂?A. 细胞核和细胞质同时分裂B. 细胞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分裂C. 细胞质先分裂,然后细胞核分裂D. 细胞核和细胞质不分裂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______吸收光能,将______和水转化为______和氧气的过程。

12.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______,方向______,作用在______不同的物体上。

13. 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______。

2024届湖南省隆回县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南省隆回县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南省隆回县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配制250mL0.100mol/L 的碳酸钠溶液,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用天平称取碳酸钠粉末2.650gB.用纸槽将碳酸钠粉末送入250mL 容量瓶,加适量水溶解C.将烧杯尖嘴靠紧容量瓶口,注入蒸馏水至刻度D.容量瓶中溶液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继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2、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A.一定有SO42-B.可能有SO42-或Ag+C.一定无Ag+D.还可能有CO32-3、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是4.48L,质量是14.2 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71 B.71 g•mol﹣1 C.28.4 D.28.4 g•mol﹣14、BMO(Bi2MoO6)是一种高效光催化剂,可用于光催化降解苯酚(化学式为CHQO),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②中BMO+转化为BMOB.该过程说明氧化性:BMO+比O2弱C.若有1molO2 参与反应,则总反应中有6mol 电子转移D.反应①和②中被降解的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A.2F2+2H2O═4HF+O2B.AgNO3+NaCl═AgCl↓+NaNO3C.3CO+Fe2O3 2Fe+3CO2D.MgCl2(熔融)Mg+Cl2↑6、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已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A.BCl3B.NH3C.H2O D.CCl47、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灭火的物质是( )A.湿布B.干粉灭火器(主要成分:CO2) C.煤油D.沙子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醋酸除水垢:CaCO3 + 2H+=Ca2+ + H2O + CO2↑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O32-+2H+=CO2↑+H2OC.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HCO3-+ Ca2+ + OH-= CaCO3↓+ H2OD.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H++ OH-= H2O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pH时,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相比较B.稀释浓H2SO4时,将蒸馏水沿容器内壁缓慢倒入浓H2SO4中,并及时搅拌C.称量NaOH固体时,将NaOH固体放在垫有滤纸的托盘上D.在蒸发NaCl溶液得到NaCl晶体的实验中,必须待蒸发皿中的水分全部蒸干后才能撤去酒精灯10、将30 mL 0.5mol/L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稀释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3 mol/L B.0.03 mol/L C.0.05 mol/L D.0.04 mol/L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用H++OH-=H2O表示的是A.KOH+HCl=KCl+H2OB.Ba(OH)2+2HCl=BaCl2+2H2OC.2NaOH+H2SO4=Na2SO4+2H2OD.Cu(OH)2+2HNO3=Cu(NO3)2+2H2O12、某单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为M g/mol,该气体的质量为mg,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2240/MB.该气体所含的原子总数为mN A/MC.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m/M LD.该气体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N A g13、下列物质中质量最大的是A.1mol 硫酸B.22.4L标况下的水C.44.8L标况下的O2D.12.04 1023个NH3分子14、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在实验室中取少量海水,进行如下流程的实验:粗盐中含Ca2+、Mg2+、Fe3+、SO42﹣等杂质,提纯的步骤有: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入适量盐酸;⑤溶解;⑥过滤;⑦蒸发.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①③②⑥④⑦B.⑤①②③⑥④⑦C.⑤②①③④⑥⑦D.⑤③②①⑥④⑦15、如下图所示,室温下的两个连通刚性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左室充入一定量NO,右室充入一定量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

隆回六中高中物理必修一月考试题

隆回六中高中物理必修一月考试题

隆回六中高中物理月考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有选错或不 答的得0分。

)1. 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速度变化量越大,速度变化率一定也大 B .速度越大,速度变化量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率等于零,速度一定等于零 D .速度大、速度变化率不一定大2. 在研究下列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的是( )A .研究地球的自转B .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C .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D .研究乒乓球的旋转 3.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任何物体的重心都一定在这个物体上B. 重心的位置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C.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D. 物体重心的位置一定会随物体形状改变而改变 4. 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必然有弹力存在B.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弹力C. 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D. 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 5. 如图所示为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O 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 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A.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B. 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C. 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D. 甲的路程等于乙的路程6. 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改变越快,其加速度也越大 B.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 C. 物体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 D. 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7. 敦煌曲子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是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ts t 1 O 甲乙t 2A. 船和山B. 山和船C. 地面和山D. 河岸和水流8.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的物体越难让它停止运动,故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静止的物体惯性最大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才有惯性D.行驶车辆突然转弯时,乘客向外倾倒是由于惯性造成的9.竖直升空的火箭,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6000m B.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000m C. 火箭经过120s 落回地面D. 火箭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始终是20m/s 210. 如图所示,小球A 系在坚直拉紧的细绳下端,球恰又与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A 所受的力是( )A .重力和绳对它的拉力B .重力、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C .重力和斜面对球的支持力D .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11.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一定会相遇C. 若甲、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t1时刻相遇D. 若甲、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t2时刻相遇 12. 某同学为了测出井口到井里水面的深度,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落下,经过2s 后听到石块落到水面的声音,则井口到水面的深度大约为(不考虑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 ) A.10m B.20m C.30m D.40m13.一皮球从离地面2m 高处竖直下落,与地相碰后,被反向弹回至0.9m 高处。

2019-2020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第六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第六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第六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关于某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确定有Cl-B.某黄色溶液加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可确定有I2存在C.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可确定有D.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参考答案:B2. 在标准状况下,将O2和NO2按1﹕4体积比充满干燥烧瓶,把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体逐渐上升,假设烧瓶内溶液不扩散,最终烧瓶内溶液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mol·L-1B.mol·L-1C.mol·L-1 D.mol·L-1参考答案:C解析:设烧瓶的体积为V L,又O2和NO2的体积比为1﹕4,NO2的体积为V L,由4NO2+O2+2H2O===4HNO3知,最终液体充满整个烧瓶,溶液的体积为V L,NO2的物质的量为V L÷22.4 L·mol-1=V mol,所以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V mol÷V L=mol·L-1。

3. 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有水的方法是A.加金属钠B.加入无水硫酸铜C.加热蒸馏D.加无水氯化钙参考答案:B4. 下列各物质中含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 CO2B. NaClC. CuSO4D. HNO3参考答案:C5. 下列有机物结构简式书写错误的是()A、CH3(CH2)3CH3B、CH3C(CH3)2CH2CH3C、CH3(CH2)2C(CH3)3D、CH3CH(CH3)3CH2CH3参考答案:D6. 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l L l mol·L-1食盐水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电键K与N连接,铁被保护不会腐蚀B.若电键K与N连接,正极反应式是4OH-—4e-=2H2O+O2↑C.若电键K与M连接,若在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则在石墨棒附近先出现红色D.若电键K与M连接,当两极共产生28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生成了1 mol NaOH参考答案:D略7. 甲原子与乙原子的质量比为a:b,而乙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量比为c:d,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2ac/bdB.bc/12acC.12bd/acD.ab/12bc参考答案:A略8. 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高一第一章二章月考试题

高一第一章二章月考试题

隆回六中高一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取的B、不选参考系物体也能描述物体运动C、只能选取不动的物体做为参考系D、同一个运动对不同的参考系,其观察结果一定是相同的.2.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是平均速度是()A.子弹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B.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C.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0m/s;D.在市区某段对汽车限速,不得超过60km/h。

3.某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米/秒2,在任1秒中( ) A.该秒末速度比前1秒初速度小2米/秒;B.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米/秒,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C.末速度比初速度小2米/秒,其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D.末速度比初速度小2米/秒,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4.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研究飞机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可以把飞机当作质点;B.确定轮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不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C.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D.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

5.关于位移和路程的关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的两段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等;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但位移可能为零。

6.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A.我们下午3点20分出发,不要迟到;B.我校的百米跑记录是12秒8;C.1997年7月1日零时我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世界杯足球决赛在今晚8时开始。

7.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是4m/s ,1s 后的速度大小变成了10m/s ,且速度方向不变,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A 、位移的大小为4mB 、位移的大小为10mC 、加速度的大小4m/s 2D 、加速度的大小为6m/s 28.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B .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C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表示速度变化越来越慢;D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小。

2024届隆回县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4届隆回县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4届隆回县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 .时间B .瞬时速度C .平均速率D .质量2、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 和CD 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一根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

若保持两木棍倾角不变,将两棍间的距离减小后固定不动,仍将水泥圆筒放在两木棍上部,则水泥圆筒在两木棍上将( )A .仍匀速滑下B .加速滑下C .可能静止D .一定静止3、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总有摩擦力作用B .有弹力必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C .摩擦力既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D .由f Nμ=,可知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 成正比,与正压力N 成反比 4、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 .速率B .速度C .路程D .时间5、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 的物体时,长度为L 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1.5G 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 2,则它的劲度系数是(设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A .1G LB .232G LC .()1225G L L -D .()1252G L L - 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B.小孩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C.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7、关于合力和分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B.合力与分力可以同时作用在物体上C.合力一定大于任何分力D.求几个力的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8、下列各组共点力中合力可能为零的是A.2N,3N,4NB.4N,5N,10NC.10N,12N,21ND.10N,10N,10N9、物体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6m,则A.第3 s内平均速度是6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1.2 m/s2C.前3 s内的位移是6 m D.3 s末的速度是7.2m/s10、一物体自原点开始在x轴上运动,其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加速度不断减小直至为零时,物体的()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减小B.速度和位移都不断增大C.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D.当a=0时,速度为0,位移达到最小值11、2013年11月30日,海军第十六批护航编队从青岛某军港解缆启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编队由导弹护卫舰“盐城舰”和“洛阳舰”、综合补给舰“太湖舰”组成,此次护航总航程5300海里,若三只舰艇运动速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3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位移B.“53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路程C.研究“盐城舰”从青岛到亚丁湾的路线时可把它视为质点D.以“太湖舰”为参考系,“盐城舰”和“洛阳舰”都在运动12、将已知力F分解为F1和F2两个分力,已知力F1的大小及F2与F的夹角θ,且θ<90°,则()A.当F1>F sinθ时,F2一定有两个解B.当F>F1>F sinθ时,F2一定有两个解C.当F1=F sinθ时,F2有惟一解D.当F1<F sinθ时,F2无解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3、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s内的位移是6m,则加速度是________m/s2,经过最初18m的时间是__________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下期隆回六中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英语)一、单项选择(1×20)1.The girl __________ an English song in the next room is Tom’s sister.A. who is singingB. is singingC. sangD. was singing2.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__________ I can do.A.whatB. thatC. allD. which3. ---- How do you like the book? ----- It’s quite different from _________ I read lastmonth.A. thatB. whichC. the oneD. the one what4. The teacher did not tell us _______ we should go back to school or not.A.ifB.whetherC. whatD. when5.They made an important decision ______ the end of the meeting.A.inB. byC. onD. at6.Bob used to __________ a difficult person to get along with. But _________ he has gotused to __________ with others in a friendly way.A. be … recent … workingB. be … recently … workingC. being … now … workD. being… recent … working7.Tom is a naught boy, and he likes to _______ others.A. make funB. make fun onC. make fun ofD. make funs of8.Our country ____________ great changes in the last 30 years.A.has experienced B .experienced C. experimented D. has experimented9.I love places ______the people are really friendly.A. thatB. whichC. whereD. who10.I remembered _______ the light when I left the room yesterday.A.to turn offB. to turn onC. turning offD. turning on11. —Would you mind ________ the dictionary on the floor for me? I have no hands for it.—Of course not.A.putting upB. to put upC. picking upD. to pick up12. —Hi, Tom. Will the meeting begin at 8:00 or 9:00 tomorrow morning?—At 9:00. You’d better ________.A.not to be lateB. not be lateC. don’t be lateD. not late13.The teacher asked Alice _________ yesterday.A. why she misses schoolB. why does she miss schoolC. why she missed schoolD. why did she miss school14.It was_________ weather that we decided to go for a picnic that day.A.so fineB.such fineC.so fine a dayD.such a fine15.Please wait for me _________ I come back.A.whenB.untilC.sinceD.after16.Perter is _________very tall boy.He is ________tallest boy in our school.A.a aB.a theC.an /D.a an17.Her brother spent 2 hours in________his homework.A.doB.didC.doingD.to do18.We’re talking about the piano and the pianist __________ were in the concert we attended last night.A. whichB. whomC. whoD. that19.These oranges taste ____.A. goodB. wellC. to be goodD. to be well20.John is a man of much __________ and he had a lot of interesting ______ in his life.A. experience; experienceB. experiences; experienceC. experience; experiencesD. experiences; experienced二、完形填空(2×10)Mr Smith lives in the small village, but he works in an office in a big city. He goes to work by train every morning and comes ___21___ the same way.One morning while he was ___22___ his newspaper on the train, a man __2_3___ him came up to him. M r Smith had not met him before. The man said,“ ___24___ ” to him and then ___25___ to talk to him. The man said, “Your ___26___ isn’t interesting, is it? You got on the same train at the same station at the same time ___27___ morning and you always sit in the same seat and read the same newspaper.”When Mr Smith ___28___ this, he put his newspaper down, turned around and ___29___ to the man angrily, “How do you know all that about me?”“Because I’m ___30___ sitting in the same seat behind you,” the man an swered.21. A. family B. house C. village D. home22. A. seeing B. look C. reading D. finding23. A. before B. behind C. beside D. next to24. A. Sorry B. Thanks C. Hello D. Goodbye25. A. refused B. stopped C. ordered D. began26. A. life B. work C. office D. child27. A. one B. every C. this D. yesterday28. A. heard B. listened C. found D. felt29. A. asked B. said C. told D. talked30. A. never B. hardly C. always D. sometimes三、阅读技能(35)第一节阅读理解(2×12)(A)Mr. Smith gave his wife money every Friday evening. His wife always spent it all before the next Wednesday, so that for the next three days she had no money to spend at all.One day Mr. Smith asked her," But how did you spend all that money?" She answered," I don't know. "So one Friday evening, Mr. Smith gave her money together with an exercise book and apencil. He said to his wife," Please write down how you spend the money."Next Tuesday, his wife had no money again. Mr. Smith took the exercise book to see how she had spent it." I have done what you told me," She said gladly. She had written "Friday, I got 18 pounds from Mr. Smith "on the first page, and on the second page, she wrote," Tuesday, I have spent it all."31.Mrs.Smith always spent all the money_______.A. the next dayB. in four daysC. in a weekD. on next Wednesday32.Mr.Smith gave his wife an exercise book and a pencil and asked her to ______.A. to do homeworkB. to have a lookC. to write down how she spent the moneyD. to draw a picture on it33.Mrs.Smith was _______ to do what Mr. Smith asked her to do.A. happyB. sadC. sorry D excited34.Mr.Smith gave his wife money ______ a week.A. onceB. twiceC. three timesD. four times(B)December 25 is Christmas Day(圣诞节). Christmas is an important holiday in many countries. On Christmas Day, most families get together for a big dinner. They give presents to each other and visit friends. The Christmas tre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ristmas holiday. Most families buy trees. The families decorate(装饰) the tree together. Parents usually tell their children that Father Christmas comes during the night and brings presents to good children. Of course, Father Christmas isn’t real. The parents of the children are really “Father Christmas”. They put the presents under the tree or into their children’s stocking(长统袜) after the children go to sleep.35. When is Christmas Day? __________.A. November 25B. December 25C. December 24D. December 2636. What do most families in America do on Christmas Day? __________.A. They only have a big dinner togetherB. They have a big dinner, exchange (交换) presents and visit friendsC. They just visit friends and exchange presentsD. They exchange presents only37. Who is really “Father Christmas”? ___________.A. Their parentsB. Their fatherC. Their motherD. Father Christmas38. When Christmas Day is coming, the parents __________.A. usually tell their children that Father Christmas isn’t realB.tell their children that Father Christmas comes during the night and brings presents to good childrenC.sometimes tell their children that Father Christmas comes during the dayD.often tell their children that Father Christmas gives presents to poor children(C)A friend’s grandfather came to America from Britain. He went into a cafeteria(自助餐厅)in lower Manhattan to get something to eat. He sat down at an empty table and waited for someone to take his order. Of course nobody did. At last, a woman with a plate full of food sat down in front of him and told him how a cafeteria worked. “Start out at the end,”she said, “Just go along the line and pick out what you want. At the other end they’ll tell you how much you have to pay.”“I soon learned that’s how everything works in America,”the grandfather told a friend. “Life is like a cafeteria here. You can get anything you want only if you like to pay the money. You can even get success, but you’ll never get if you wait for someone to bring to you. You have to get up and get it yourself.”39.The old man was ____________.A.English B.American C.Germany D.Canadian40.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 is true?A.There was nobody eating in the cafeteria.B.The woman was a friend of that man.C.The waiters didn’t like to serve him because he was old.D.The woman hadn’t been to a cafeteria for the first time.41.From this story, we know if you want to get success in America, you should .A.take your order B.know how a cafeteria worksC.get up again if you fail D.try to get everything by yourself42.The best title of the story is?A.From Britain to America B.Life is Like a Cafeteria in AmericaC.How a Caeteria Worked D.Eating in an American Cafeteria第二节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2×3)According to 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疾病控制预防中心),if you don’t often wash your hands, you can pick up viruses (病菌) from many places and make yourself ill. You’re at risk every time you touch your eyes, nose or mouth. In fact, one of the most common ways people catch colds is by rubbing their noses or their eyes when there are cold viruses on their hands. If you don’t often wash your hands, especially when you’re sick, you mayspread the viruses directly to others. You should wash your hands in the following situations:●After using the bathroom.●After blowing your nose or coughing.●Before eating, serving or preparing food.●After toughing pets or other animals.●After visiting anyone who is sick.●When your hands are dirty.There’s a right way to wash your hands. Follow these simple steps to keep your hands clean.●Use warm water (not cold or hot).●Wash for 15 seconds.●Rinse(冲洗)well under warm running water and dry them with a clean towel.44. What’s the way to protect against the spread of illness?45. What water shall we use to wash our hands, cold water or warm water?45. How long is needed to wash your hands?第三节摘录信息(1×5)In a classroom in any countries, the teacher teaches more than art or history or language. He or she teaches something behind the culture (文化) of the country.In a country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people with different history, culture and language join together and they pay much attention to personal ideas. Teachers try to make each student special. Students do not have to remember a lot of information. Instead, they work and find answers bythemselves. There is often discussion in the classroom. At an early age students learn to have their own ideas. Their education encourages personal thought(思想). The importance is placed on howto arrive at an answer and not only to get the correct answer.In most Asian countries, people have the same language, history and culture. Perhaps for this reason, the education ther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group goals than personal ideas.Children in China and Japan often work together and help each other on homework. In the classroom, the ways of teaching are often very traditional. The teacher says, and the students listen. There is not much discussion. Instead, the students repeat (重复) rules or information that they have been taught in order to keep them in mind.In many ways these differences come from different educational ideas. In Western countries teachers are taught to help students to learn. They make it easier for the students to learn by themselves. In some Asian countries, however, teachers often feel that their job is to pass knowledge to students.Differences in the educationIn the United States In most Asian countriesThe students work and find answers by themselves. The students have to remember46.___________________Students often arrive at an answer by4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students repeat rules they have been taught in order to keep them in mind.The teachers’job is to 4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teachers’job is to 4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 education encourages 50.____________. The educa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group goals than personal ideas五、写作技能第一节完成译文(2×5)51 我本打算来看望你的,但是我太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