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森林火灾是全球发生频率高,具有很强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它的发生与天体演变、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稍一放松警惕,常常酿成重大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为此,国家将森林防火列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大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建立了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旨在能够有效防控森林火灾,确保国土安全。

云南省是全国森林火灾多发区,文山州也是全省林火重灾区之一。

2005年4月,云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组织编制云南省滇东南6县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同年十二月组织编制工程初步设计,初步设计于次年3月获得云南省林业厅的批复,目前正在竣工验收当中。

为巩固“一期工程”建设成果,进一步扩大项目建设范围,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云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在总结“一期工程”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文山州地区重点火险区森林防火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新形势,决定续建《云南省滇东南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同时由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牵头组建了项目可行性研究组。

项目可行性研究组按照《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印发〈2010年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计建函〔2009〕181号)和《云南省林业厅关于提前开展2010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云林计财[2009]182)的要求,以《固定资产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编制指南》为指导,组织编制了《云南省滇东南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国家批准立项。

云南省滇东南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单位进行了调整。

通过调整,二期工程项目单位为8个县(市)。

原“一期工程”项目单位文山、砚山、西畴、马关、富宁、麻栗坡等6个项目县继续实施二期工程项目,广南县、丘北县为新增项目县。

通过调整,项目区全部覆盖了全州,项目的实施必将大大提高滇东南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控能力。

目录
1 总论 (1)
1.1 项目提要 (1)
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3)
1.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1.4 可行性研究结论 (7)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
2.1 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 (8)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9)
3 项目建设条件 (13)
3.1 项目区范围及行政区划 (13)
3.2 项目区自然条件 (13)
3.3 社会经济及基础设施 (16)
3.4 森林防火现状分析 (17)
4 建设目标 (20)
4.1项目建设目标 (20)
4.2指导思想与原则 (20)
4.3主要建设任务 (21)
5 项目建设方案 (22)
5.1项目建设总体布局 (22)
5.2项目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22)
5.3 项目可行性分析 (25)
6 消防、安全、卫生、节能节水措施 (26)
6.1消防 (26)
6.2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27)
6.3节能 (27)
6.4节水 (28)
7 环境影响评价 (29)
7.1生态环境现状 (29)
7.2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29)
7.3环境保护措施 (29)
7.4环境影响评价 (30)
8 招标方案 (30)
10 项目实施进度 (32)
1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3)
11.2投资估算 (33)
11.3项目资金筹措 (35)
12 综合评价 (35)
12.1项目风险评价 (35)
12.2生态效益 (36)
12.3社会效益 (36)
12.4经济效益 (37)
12.5综合评价 (38)
13 结论与建议 (39)
附表
附表1 云南省滇东南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森林防火基本情况统计表
附表2 云南省滇东南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森林火灾统计调查表
附表3 云南省滇东南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现状统计表
附表4 云南省滇东南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森林防火队伍现状统计表
附表5 云南省滇东南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火情了望监测系统现状统计表
附表6 云南省滇东南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森林防火宣教和物资储备库现状表
附表7 云南省滇东南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森林防火通信现状统计调查表
附表8 云南省滇东南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工程现状统计表
附表9 云南省滇东南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表
附件:
1、云南省林业厅文件《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对云南滇东南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云林计财[2006]23号);
2、《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印发〈2010年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计建函〔2009〕181号);
3、《云南省林业厅关于提前开展2010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云林计财[2009]182);
4、项目区各县配套资金承诺函;
5、项目区各县建设用地无偿提供承诺函;
6、项目区各县组织机构代码证。

1 总论
1.1 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云南省滇东南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建设项目
1.1.2项目区范围:滇东南文山州的文山、砚山、西畴、马关、丘北、广南、富宁、麻栗坡8个县,总面积314.56万hm2,其中火险区面积18
2.30万hm2。

1.1.3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文山州森林防火指挥部,法人代表:李魁
文山县林业局,法人代表:黄绍科
砚山县林业局,法人代表:胡庭华
西畴县林业局,法人代表:王显文
马关县林业局,法人代表:杜理昆
丘北县林业局,法人代表:张仕林
广南县林业局,法人代表:刘怀
富宁县林业局,法人代表:施永宏
麻栗坡县林业局,法人代表:杨礼城
1.1.4项目主管单位:云南省林业厅
1.1.5项目性质:续建
1.1.6项目建设目标
1.进一步完善林火信息指挥系统、林火了望监测系统、扑火机具装备建设。

2. 进一步增强和提升森林火灾的防控能力。

3. 扑火队伍专业化建设达到较高水平。

各级指挥机构能对突发的林火灾害做出快速、正确的决策,最大程度地降低林火造成的各项损失,确保或避免不发生特大森林火灾。

1.1.7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林火信息指挥系统建设:配备较先进的办公设备,建立地理信息系统1套,视频监控系统2套;购置计算机22台,打印机18台,扫描仪8台,数码摄像机9套,复印机9台,服务器4台,中继台5台,对讲机50台,地形图7套,火场信息指挥车8辆,宣传车8辆。

2.林火了望监测系统建设:购置摩托车43辆,高倍望远镜(40倍)37架,军用望远镜42架,太阳能供电系统29套(与了望台配套);新建了望台23座,修缮了望台22座,新建蓄水池、水窑23个,宣传碑94个。

3.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专业扑火队营房2400m2,防火培训基地1200 m2,物资储备库2400 m2,防火检查站990 m2。

4.扑火机具装备建设:购置中小型扑火机具2、3号工具3700套,灭火水枪400支,灭火机365台,阻燃服3800套,帐篷和睡袋1100套,兵工铲2900把,油锯224 把,割灌机73台,水泵6台,发电机34台,斧子砍刀等5000把,扑火手套2500双,军用水壶2000个,防火头盔200个。

1.1.8项目建设期:2010-2011年
1.1.9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总投资2984.64万元,其中:申请国家预算内资金2387.71万元,占80%,地方自筹596.93万元,占20%。

1.1.10项目效益: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1.1.1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营林分院
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2.1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月4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2000年1月29日;
(3)《森林防火条例》(国务院,2009年1月1日);
(3)《云南省森林消防条例》。

1.2.2相关文件及其批复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3号);
(2)《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的通知》(云政办发〔2004〕140号);
(3)《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
知》(云政办发[2004]231号);
(4) 云南省林业厅《关于云南省滇东南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林计批字[2003]244号);
(5)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印发〈2010年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计建函〔2009〕181号);
(6) 《云南省林业厅关于提前开展2010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云林计财[2009]182);
(7)《林业固定资产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编制指南》。

1.2.3相关技术标准
(1)《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127-91);
(2)《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 1063-2008);
(3)《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2-2009)
(4)《森林火情瞭望监测设施建设标准》(建标123-2009)
(5)《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6)《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7) 《林业建设项目管理文件资料汇编》(国家林业局计资司2006年10月)。

1.2.4相关规划设计报告
(1)《云南省滇东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云南省滇东南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初步设计》;
(3)《云南省森林防火基本建设“十一五”规划》;
(5)《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6)《云南省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1.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1.4 可行性研究结论
云南省滇东南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因其地理位置和生态地位的重要性,以及森林火灾的多发、高危特点,进行火险区综合治理一刻也不可懈怠。

二期工程建成后,各级指挥中心信息传输将更为便捷,随着林火阻隔网络及防火道路密度提高、专业扑火队装备改善,护林防火宣传及火源管理将更加有效;林火监测巡护盲区再度缩小,这将使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林火难于控制的概率大大减小,火险区森林防火综合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有利于保护文山州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维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工程项目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战略。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的确定,针对性强,符合客观实际需要。

实施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可立项实施。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
由于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资源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性极大,国家林业局已将我国林火多发区或森林资源丰富、保护价值高的重点林区确定为我国森林防火重点火险区进行综合治理。

2005年云南省林业厅向国家林业局上报了《云南省滇东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国家林业局给予正式批复。

随后,云南省林业厅组织并完成编制《滇东南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于2006年经省林业厅批准后一期工程得以正式实施。

一期工程中的滇东南是指文山、砚山、西畴、马关、富宁、麻栗坡6个县。

项目目前正在接受省林业厅竣工验收当中。

一期工程总投资678.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42.40万元,地方配套135.60万元。

通过项目实施,增强了这一地区预防和抗御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投资效益初步显现。

随着各级防火机构的健全和内务建设,在规范化和标准化方面有了明显改进,提高了林火管理和综合治理协调指挥能力及办事效率,为办公自动化创造了必要条件。

为巩固一期工程建设成果,扩大项目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项目效益,防范随时可能突发的森林火灾,根据项目区内基层林业部门和林区群众的要求,省林业厅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提出了建设云南省滇东南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的意见,考虑投资和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
文山州片区防火的整体性,在一期项目县的基础上增加了广南和丘北2个森林资源丰富的林业大县。

项目区生态地位极为重要,喀斯特地貌较多, 喀斯特地貌面积占全州国土总面积53.4%,生态脆弱;境内有清水江、温浏等国有集体林场,文山县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富宁县驮娘江、马关古林箐、麻栗坡老山、丘北普者黑、广南八宝等22个省市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生态价值极为重要。

通过对以上8个项目县森林防火的调查研究,编制完成了云南省滇东南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地位
项目区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东北面和东南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接壤,南面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界,西南面和西北面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相邻,北面和西北面与曲靖市师宗县相连,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项目区生态地位极为重要:云南省内陆边境线长4060公里,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其中项目区中越边境490公里,占全省边境线的12.1%,边境线长此其一;项目区各县都有喀斯特地貌分布,占国土总面积53.4%,生态极为脆弱,此其二;项目区内有大小自然保护区23个,这些保护区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此其三。

项目区集边疆、民族、贫困为一体,经济欠发达,森林防火设施
严重滞后,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严重不足,而项目区长年受大陆季风控制,林下干燥,极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加上边境线一带的少数民族延袭刀耕火种的习惯,埋下重大森林火灾隐患,因此加强文山州森林重点火险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2.2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
由于项目区地理位置特殊,与越南国境线长,大部分地段山林相连,由于边境线一带的少数民族延袭刀耕火种的习惯,近年来对我国威胁越来越大,特别是境外火源连绵不断、防不胜防。

项目区农、林、牧地犬牙交错,人为活动频繁,火源管理困难,况且林区内针叶林和稀树灌草丛面积大且集中连片,极易发生森林火灾,存在重特森林火灾隐患。

近十年来项目区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纯林,人工幼林居多,新造人工林以杉木、桉树、云南松、华山松、柏树等易燃树种为主,再加上历史余留下来的灌木林、禾本科高草地以及农户耕种的山地,相互交错分布,形成森林火险等级极高的火灾高发区。

同时由于林区山高坡陡,发生林火时不能及时到达现场,且易发生扑救人员伤亡事故。

2.2.3项目区防火基础薄弱,不能适应森林防火的客观需求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项目区干旱少雨持续增多,尤其是随着林业各项工程的广泛推进,林业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投入,项目区森林面积迅速扩大,同时林区经济日益活跃,生产生活用火频繁,火源管理难度增加,森林防火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虽然项目区各县防火基础设施备有所增加,尤其是已参加了“一期工程”的文山、砚山、西
畴、马关、富宁、麻栗坡6个县的防火基础设施设备得到了加强,但项目区防火设施设备总体上仍然满足不了森林防火的客观需求,防火基础总体上依然薄弱。

项目区内文山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文山州地区少数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林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之丰富,是我国南方丰富度最高的保护区之一,再加上省级、州级22个自然保护区,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

境内还分布有众多的岩、洞、泉、湖、瀑等自然景观,加上人文历史和民族风情,构成了特独的旅游风景名胜区、景点,如丘北普者黑风景区、广南县坝美世外桃源等。

这些独特的自然资源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若毁于林火,将很难再予难恢复并酿成重大经济损失。

由于项目区多年来专项森林防火投资少,加之受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政困难,以致防火基础设施薄弱,设备短缺、陈旧,与境内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众多旅游景点不相适应,不具备扑救森林大火的能力。

1、预测预报以及通讯网络覆盖率偏低,林火阻隔系统密度不够,了望监测率低等原因导致了难以及时发现火情并有效控制林火蔓延。

由于交通通讯设备短缺、陈旧,扑火救火战机往往被贻误。

2、按照防大灾,救大火的要求储备一定数量的森林防火物资,以确保应对突发重、特大火灾。

由于各县森林防火物资储备不足,已不适应防火、扑火的需要,亟待增加和升级。

同时,各项目县至今合乎标准的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和专职仓管人员极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急需物资的采购、调运,不利于预防和扑灭突发的重特大森林火
灾。

因此,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及其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3、各县森林防火专业扑火队伍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防大火、救大火的总体专业水平不高。

2.2.4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仍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滇东南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工程完成后,绝大部份建设项目与“国家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相比较,差距仍较大。

项目区内目前了望监测覆盖率平均为61.38%,无线通信覆盖率仍偏低,有的火警因不能及时发现和报出,延误扑救的最佳时机。

防火道路和林火阻隔网密度低,不能有效防止火势蔓延;林区道路路况差,桥涵毁坏严重,扑火队伍及物资难以快速到达火场。

严重的旱情、大风气候;植被易燃、林下枯落物载量大;地形复杂、坡陡箐深、交通不便等,是火灾发生、发展和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

相应的对策除进一步加强和落实行政管理措施外,继续实施火险区一系列综合治理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2.2.5项目区各县综合治理发展不均衡
项目区各地森林防火工作基础条件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

加之资金有限,致使项目建设顾此失彼,在薄弱地区出现漏洞,急需重点给以扶持。

通过实施火险区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全区森林防火十分严峻的局面已有很大的缓解,林火发生次数、受害面积等指标均有所下降。

但由于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涉及到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其突发性、周
期性、破坏性十分突出,在经济和生态地位都十分重要的文山州,继续巩固、扩大一期工程建设成果,建设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全面提高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3 项目建设条件
3.1 项目区范围及行政区划
项目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覆盖全州8个县,即文山县、砚山县、西畴县、马关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麻栗坡县。

项目区位于东经103°35′~106°12′,北纬22°40′~24°48′之间,东北面和东南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接壤,南面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界,西南面和西北面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相邻,北面和西北面与曲靖市师宗县相连。

东西横距255公里,南北纵距190公里。

土地总面积314.56万hm2。

作为云南省滇东南文山州行政和经济中心的屏障,项目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西部区划为滇南片区重点火险区,北部区划为曲靖市重点火险区。

各片区防火设施互相连接,互通信息,统一行动,东部与广西接壤各县施行森林防火联防机制,将大大降低林火发生概率,最大限度地减轻火灾造成的损失。

3.2 项目区自然条件
3.2.1地形地貌及河流水系
项目区属红河和珠江(南盘江)水系。

整个地形是东西狭长,南北宽阔,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991.2米(文山县薄竹山),最低海拔107米(麻栗坡县船头),相对高差2884m,一般海拔在1000~1800米之间。

境内喀斯特地貌居多,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53.4%,地表渗漏严重,地下溶洞、暗河多,林区地形复杂,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林地干燥,枯枝落叶较多,火险等级高,森林防火及林火扑救难度很大。

3.2.2气候条件
项目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由于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冬季受干燥的大陆季风控制,夏季盛行湿润的海洋季风,属低伟度高原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5.8℃~19.3℃,具有冬春暖和干燥少雨,夏季降雨集中湿热,干湿季分明的特点。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天晴少雨,空气湿度低,林内枯枝落物大量堆积,极易引起森林火灾,如扑救不及时,往往酿成重大灾情。

冬春长时间连续干旱,是这一地区诱发森林火灾的主要自然因素,尤其是2010年1~2月份包括项目区在内的全省气象持续干旱已达到了红色级别,大风蓝色预警频繁,给森林防火带来严重的挑战。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根据云贵桂川藏五省的气象干旱情况发布了森林火险红色警报并不断提高火险级别。

3.2.3土壤、植被
境内森林植被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人工杉木林为主,局部河谷地区多分布稀树灌草丛。

由于大面积连片分布
有易燃性的云南松林、人工杉木林和桉树林,有重特大森林火灾隐患。

境内分布有暗棕壤、棕壤、黄棕壤、黄壤、红壤、砖红壤等10类土壤,其中红壤分布最广泛,占75%左右。

3.2.4林地资源现状
项目区林业用地面积182.30万hm2,生态公益林65.22万hm2,其中:有林地94.47万hm2,疏林地1.02万hm2,灌木林地面积58.05万hm2,未成林造林地6.31万hm2,无立木林地3.51万hm2,宜林地18.91万hm2;国家生态公益林47.99万hm2,地方生态公益林17.23万hm2。

详见表3-1。

项目区林业用地现状统计表
表3-1 单位:hm2
项目区内有大大小小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文山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马关老君山、马关古林箐、丘北普者黑、广南八
宝等6个省自然保护区,西畴县莲花塘乡鸡冠梁子、马关县达豹箐、马西箐、倮洒大箐、獐子岩大箐、马洒箐等16个州级自然保护区。

项目区森林资源丰富,主要树种杉木、云南松、华山松等,珍稀树种有华盖木、樟、楠、红椿、香木莲等76科300多种,野生动物有豹、野猪、狼、鹿、麂、猴、岩羊、蛤蚧、穿山甲、蛇、蟒、猫头鹰、长尾雉、野鸡、鹦鹉等40多种。

3.3 社会经济及基础设施
项目区8个县总人口34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6.7万人,占89.94%。

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布依、傣、白、蒙古、仡佬等11民族,在重点林区则以少数民族为主。

项目区内农牧用地与林地交错分布,生产生活用火极易引发森林火灾。

项目区生产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生产以采矿、电力、建材生产为主,集中在文山等县。

丘北、砚山、文山、广南等县旅游资源较丰富,旅游业潜力较大。

在平坝区交通较为方便,昆明到南宁的高速公路穿越全境,路网密度较高,但众多的风景名胜区,游客较多,人蓄活动频繁,对森林火灾具有很大的威胁。

在东南部山区马关县、麻栗坡,林区内交通闭塞,坡陡箐深,山高谷深,通讯设施滞后,农户居住分散,农林交错混作,存在很大的森林火灾隐患,森林防火及林火扑救难度较大。

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部署,将这一片区列为重点火险区,加大力度进行综合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