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9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8章 实验8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对应学生用书第143页)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
1.螺旋测微器:
(1)构造:如图实-8-1所示,螺旋测微器的测砧A和固定刻度B固定在尺
架C上,可动刻度E、旋钮D、微调旋钮D′是与测微螺杆F连在一起的,通过精密螺纹套在B上.
图实-8-1
(2)原理: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则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
(3)读数.
①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半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不足半毫米部分由可
动刻度读出.
②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
度数(估读一位)×0.01(mm).
③如图实-8-2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mm,而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
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
图实-8-2
2.游标卡尺:
(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
标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实-8-3所示).
图实-8-3
(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
(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
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的总长度少 1 mm.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格的、20格的、50格的,其精确度见下表:
主尺上某一刻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示为(x+K×精确度)mm.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种卡尺,K值均不需要估读.
(5)如图实-8-4所示,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 mm,游标上有
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的长度,图示的读数为104 mm+
0.05×0 mm=104.00 mm.
图实-8-4 3.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的比较.
(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x =U
I ,电路原理如图实-8-5所示.
图实-8-5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 ,算出横截面积S =πd 2
4.
(3)根据电阻定律R =ρl S ,得金属丝电阻率ρ=πd 2U
4lI . 三、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滑动变
阻器(50 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四、实验过程
1.直径测定:用螺旋测微器(或游标卡尺)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
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计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πd2 4.
2.电路连接:按如图实-8-6所示的电路原理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图实-8-6
3.长度测量: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4.U、I测量: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I和U的值,填入表格中,断开开关S.
五、数据处理
1.求R x:
(1)计算法:用R x=U
I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图象法:画出U-I图象,U-I图象的斜率等于R x.
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U、I、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式
ρ=R x S
l=
πd2U
4lI.
六、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
(1)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
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2)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
差.
2.偶然误差:
(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到的,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
的主要来源之一.
(2)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均会带来偶然误差.
七、注意事项
1.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1)测量前应校对零点:使测砧A与测微螺杆P并拢,观察可动刻度零刻
线与固定刻度的轴向线是否重合,以及可动刻度的边缘与固定刻度的零刻线是否重合.
图实-8-7
(2)测量时,当测微螺杆P将要接触被测物体时,要停止使用旋钮K,改
用微调旋钮K′,当听到“咔、咔”声时,停止转动,以避免P和被测物体间产生过大的压力.
(3)螺旋测微器应估读一位,即以mm作单位,读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2.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待测导线长度,
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
(2)闭合开关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有效阻值最大的位
置.
(3)电流不宜太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金属
丝温度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对应学生用书第145页)
考点一| 测量仪器、仪表的读数
(1)如图实-8-8所示的两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从左至右分
别为9 mm长10等分、19 mm长20等分,它们的读数依次为________mm,________mm.
图实-8-8
(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两个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实-8-9所示,则图(a)、
(b)金属丝的直径分别为________mm,________mm.
图实-8-9
(3)①图实-8-10甲用0.6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表针的示数是________A;当使用3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A.
图实-8-10
②图实-8-10乙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图中指针的示数为________V,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图中表针指示的是________V.
[答案](1)17.723.85(2)2.1500.048(3)①0.020.440.1 2.20②0.1 1.700.58.5
电流表量程一般有两种——0~0.6 A,0~3 A;电压表量程一般有两
种——0~3 V,0~15 V.如图实-8-11所示:
图实-8-11
(1)接0~3 V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_V.
(2)接0~15 V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_V.
(3)接0~3 A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_A.
(4)接0~0.6 A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_A.
[答案](1)1.88(2)9.4(3)0.80(4)0.16
考点二| 实验原理与实物连图
的阻值.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5 Ω的电阻R
(1)现有电源(4 V,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5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电表:
A.电流表(0~3 A,内阻约0.025 Ω)
B.电流表(0~0.6 A,内阻约0.125 Ω)
C.电压表(0~3 V,内阻约3 kΩ)
D.电压表(0~15 V,内阻约15 kΩ)
为减小测量误差,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选填器材前的字母);实验电路应采用图实-8-12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
图实-8-12
(2)图实-8-13是测量R 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在(1)问中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
图实-8-13 (3)接通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并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 、电压表示数U .某次电表示数如图实-8-14所示,可得该电阻的测量值R x =U
I =________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图实-8-14 (4)若在(1)问中选用甲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若在(1)问中选用乙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导学号:84370321】
A .电流表测量值小于流经R x 的电流值
B .电流表测量值大于流经R x 的电流值
C .电压表测量值小于R x 两端的电压值
D .电压表测量值大于R x 两端的电压值
[解析] (1)由于电源电压4V ,所以电压表应选3V 量程,R x 约为5Ω,则电路中电流最大为0.8A ,为减小测量误差,电流表应选0.6A 量程.又因为R x <R A R V ,因此采用电流表外接,故电流表应选用B ,电压表应选用C ,实验电路应采用图中的甲图. (2)
(3)由题图可得该电阻的测量值R x =U I =2.60 V
0.50 A =5.2 Ω.
(4)若在(1)问中选用甲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电流表测量值大于流经R x 的电流值;若在(1)问中选用乙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电压表测量值大于R x 两端的电压值.
[答案](1)B C 甲 (2)如图所示 (3)5.2 (4)B D
要测量一段阻值大约有几欧姆的金属丝的电阻率,请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实验.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长度为L =80.00 cm ,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d =________mm.
(2)请在如图所示实物连接图中,用笔画线,完成测量电路.
(3)实验中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的位置,得到多组实验数据,以电压表读数U 为纵轴、电流表读数I 为横轴,在U -I 坐标系中描点如图所示.请作出图象并根据图象________求出被测金属丝的电阻R =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根据以上测量结果,得出被测金属丝的电阻率ρ=________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其示数为 1.5 mm +10.0×0.01 mm =1.600 mm.
(2)电源电动势大约为3 V ,所以电压表使用0~3 V 量程.由于金属丝电阻很小,电流表应外接.由实验数据可知滑动变阻器应为分压接法.连线如图所示.
(3)图象斜率等于电阻R ,由图象可知,阻值为R =6.0 Ω.
(4)由电阻定律R =ρL S =ρL
π⎝ ⎛⎭
⎪⎫d 22可得,电阻率
ρ=πRd 24L =3.14×6×(1.600×10-3)2
4×0.800
Ω·m ≈1.5×10-5 Ω·m. [答案](1)1.600
(2)
(3)
斜率 6.0(5.8~6.3均可)(4)1.5×10-5
考点三| 实验拓展与创新
视角1:实验原理的创新
教材中实验是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可以采用教材实验的原理测定导线的长度或导线的电阻.
视角2:实验器材的创新
(1)实验中若没有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可将电阻丝紧密的缠绕在
圆柱形铅笔上30~50匝,测总长度,然后求出直径.
(2)还可以把电压表、电流表更换为电压、电流传感器.
视角3:测量对象的创新,可以将测金属丝的电阻率,改为测圆柱体金属、圆桶形薄片、电解液等的电阻率.
视角4:测量方法的创新,测量电阻时还可应用等效替代法、半偏法、多用电表、电桥法、双电流表法、双电压表法等.
创新点1测量铅笔芯的电阻率
1.(2018·山东潍坊统考)一探究小组要测量2B铅笔芯的电阻率,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电源E(9 V),铅笔芯(最大阻值约6 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 Ω),
电流表A(量程为0.3 A,内阻约为0.5 Ω),电压表V(量程为3 V,内阻约为1 000 Ω),开关S.
(1)将虚线框内测量铅笔芯电阻的实验电路图补充完整.
(2)实验中,改变连入电路的铅笔芯长度L,测出对应的电阻值R,测得的
4组实验数据已描点在如图实-8-15甲所示的R-L坐标系中,请画出R-L 图线.
图实-8-15
(3)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铅笔芯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mm.
(4)根据画出的R-L图线及测得的铅笔芯的直径,可求得铅笔芯的电阻率
为________Ω·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于待测电阻R x<R A R V,所以电流表应该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
(3)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1 mm+20.0×0.01 mm=1.200 mm.
(4)由电阻定律得R=ρL
S=ρ
4L
πd2,R-L图线的斜率k=
4ρ
πd2,解得ρ=3.77×10
-5Ω·m.
[答案](1)如图1所示(2)如图2所示
(3)1.200(4)3.77×10-5
创新点2测量金属管线的电阻率
2.有一根细长且均匀的空心金属管线,长约30 cm,电阻约为5 Ω,已知这种金属的电阻率为ρ,现在要尽可能精确测定它的内径d.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管线外径D时刻度的位置如图实-8-16甲所示,从图中读出外径为________mm,应用________(选填“厘米刻度尺”或“毫米刻度尺”)测金属管线的长度L.
图实-8-16
(2)测量金属管线的电阻R,为此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开关和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
A.电压表0~3 V,内阻约10 kΩ
B.电压表0~15 V,内阻约50 kΩ
C.电流表0~0.6 A,内阻约0.05 Ω
D.电流表0~3 A,内阻约0.01 Ω
E.滑动变阻器,0~10 Ω
F.滑动变阻器,0~100 Ω
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电压表应选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序号)
(3)实验中他的实物接线如图实-8-16乙所示,请指出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已知的物理常数和应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均用符号表示),推导出计算金属管线内径的表达式d=________.
(5)在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使电流表读数明显,应使电流尽可能大些
B.为操作方便,中间过程可保持开关S一直处于闭合状态
C.千分尺的精确度是千分之一毫米
D.用千分尺测量直径时必须估读一位
[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D=5 mm+20.0×0.01 mm=5.200 mm;
测量30 cm金属管长度时应用毫米刻度尺来测量.
(2)由于两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为3 V,所以电压表应选A;由于通过金属管
的最大电流为I m=U
R x=3
5A=0.6 A,所以电流表应选C;为了较准确地
测出其阻值,滑动变阻器应选E.
(3)由于待测金属管阻值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所以电流表应用外接法,连线图中的两处明显错误分别是:
错误1:导线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
错误2:采用了电流表内接法.
(4)设金属管线内径为d,根据电阻定律应有:
R=
ρL
1
4πD2-
1
4πd2
,
又R=U I,
联立可得:d=D2-4ρIL πU.
(5)由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知,通过待测金属管线的电流不能太大,所以A错误;为减小温度的影响,中间过程应断开开关,所
以B错误;千分尺的精确度是0.01 mm,即应精确到
1
100毫米,所以C错
误;千分尺读数时必须估读一位,即估读到0.001 mm,所以D正确.[答案](1)5.200毫米刻度尺(2)A C E
(3)导线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采用了电流表内接法
(4)D 2-4ρIL πU (5)D 创新点3 测量导电液体的电阻率
3.如图实-8-17所示是一同学测量某导电液体电阻率的实物连线图.图中均匀的
长直玻璃管内径为d ,里面充满待测导电液体,玻璃管两端各装有一电极,电极距离为L .
图实-
8-17
(1)根据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其中导电液体用电阻R x 表示.
(2)在接通电路前,为保证器材安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移到最________端(填“左”或“右”).在电路调试时,该同学发现:闭合开关S 1后,单刀双掷开关S 2接到a 接点时电压表示数为4.5 V 、电流表示数为180 μA ;单刀双掷开关S 2接到b 接点时电压表示数为4.6 V 、电流表示数为164 μA.正式测量时,为减小实验误差,单刀双掷开关S 2应接到________点(选填“a ”或“b ”).
(3)该同学正确完成实验,测得该段液体的电阻R 0,则该导电液体的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用R 0、L 、d 等表示).
【导学号:84370322】
[解析](1)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
(2)接通电路前为保证电路的安全,应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即滑片应移到最右端.分别使用内接法和外接法时电流表示数变化大,电压表示数变化小,说明电流表对示数影响较小,即电流表内阻远小于被测电阻,为减小误差应当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故接b 点.
(3)根据欧姆定律R =U I 、电阻定律ρ=RS L 及S =π(d 2)2可得电阻率ρ=πR 0d 2
4L .
[答案](1)如图所示
(2)右 b (3)πR 0d 2
4L
[随堂训练]
1.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 x 约为200 Ω,电压表○V 的内阻约为
2 kΩ,电流表Ⓐ的内阻约为10 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实-
7-18(a)或图实-
7-18(b)所示,结果由公式R x =U I 计算得出,式中U 与I 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若将图(a)和图(b)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 x 1和R x 2,则________(填“R x 1”或“R x 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R x 1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R x 2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a) (b)
图实-
7-18
[解析] R x R A =20,R V R x =10,因R x 属于大电阻,用电流表内接法时测量值
更接近真实值,即R x 1更接近真实值;因此R x 1=U I =R x +R A ,故R x 1>R x ,
R x 2=U I =R 并(即R x 与R V 的并联值),故R x 2<R x .
[答案] R x 1 大于 小于
2.实验室新购进一捆长度为100 m 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此铜导线的
电阻率ρ,如图实-
8-19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图实-
8-19 (1)首先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d .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与被测铜导线将要接触时,应转动部件________(选填“A ”“B ”或“C ”),当听到“喀喀”声时,从图甲中读出合金丝的直径d =________mm.
(2)在测量铜导线的电阻R x 时,该同学用9根导线将器材连接如图乙.电路中所有元器件都完好,且电压表和电流表已调零,保护电阻R 0=3.00 Ω. ①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________(选填“左”“右”或“中间位置”)端;
②闭合开关后,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不能调为零.若只有一根导线断路,则这根导线是________;(填数字代号) ③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35 V 时,电流表
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A.
(3)由以上数据可求得ρ=________Ω·m.(保留2位有效数字)
【导学号:84370323】
[解析](1)在测砧和测微螺杆与被测铜导线将要接触时,为防止被测铜导线被挤压变形而出现较大的测量误差,应转动微调旋钮C .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1 mm ,可动刻度读数为13.0×0.01 mm =0.130 mm ,则铜导线的直径d =1 mm +0.130 mm =1.130 mm(1.128~1.132 mm 均可);(2)①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中,闭合开关前,应使被测电路部分处于短接状态,即电流为0,故将滑片移至最左端;②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能控制电路,说明电路是完好的,而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不能调为零,说明将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接成了限流接法,故是导线3断路;③量程为0.6 A 的电流表最小分度为0.02 A ,读数应估读到0.01 A ,故电流表的读
数为0.50 A ;(3)根据器材连接图,由欧姆定律R x +R 0=U I =2.350.50 Ω=4.70
Ω,故铜导线的电阻R x =1.70 Ω,由电阻定律可得R x =ρL S ,S =14πd 2,故
铜导线的电阻率ρ=R x πd 2
4L ,代入数据解得ρ=1.7×10-8 Ω·m.
[答案](1)C 1.130(1.128~1.132)
(2)①左 ②3 ③0.50(0.49~0.51) (3)1.7×10-8
3.一细而均匀的导电材料,截面为圆柱体,如图实-8-20甲所示,此材料长约5
cm ,电阻约为100 Ω,欲测量这种材料的电阻率ρ.现提供以下实验器材:
A .20分度的游标卡尺;
B .螺旋测微器;
C .电流表A 1(量程50 mA ,内阻r 1=100 Ω);
D .电流表A 2(量程100 mA ,内阻r 2约为40 Ω);
E .电压表V 2(量程15 V ,内阻约为3 000 Ω);
F .滑动变阻器R 1(0~10 Ω,额定电流2 A);
G .直流电源E (电动势为3 V ,内阻很小);
H .上述导电材料R 2(长约为5 cm ,电阻约为100 Ω);
I .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请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尽可能精确地测量该样品电阻率ρ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用游标卡尺测得该样品的长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L =________cm ,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直径如图丙所示,其示数D =________mm.
甲 乙 丙
图实-
8-20 (2)在所给的方框中画出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并标明所选择器材的物理量符号.
ρ=________.
[解析](1)游标卡尺读数为L =50 mm +3×0.05 mm =5.015 cm ;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径:D =4.5 mm +20.0×0.01 mm =4.700 mm.
(2)因没有合适的电压表,又知电流表A 1内阻已知,故用其与待测电阻并联,测量待测电压;如图所示;
(3)由欧姆定律:R 2=I 1r 1I 2-I 1
,又由电阻定律:R 2=ρL S 及S =πD 2
4,解得ρ=
πI 1r 1D 2
4(I 2-I 1)L .
[答案](1)5.015 4.700 (2)如图所示;
(3)πI 1r 1D 2
4(I 2-I 1)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