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拔节孕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拔节孕穗期病虫发生与防治意见
近期我区水稻已进入拔节孕穗阶段,随着田间郁闭程度增大及雷阵雨天气的频繁出现,纹枯病将进入快速扩展蔓延期,稻纵卷叶螟8月6日以后田间蛾量又有所上升,部分田块虫卵量较高,一旦防治稍有疏忽,将对水稻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为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各镇要认真做好以纹枯病、纵卷叶螟等为主的防治工作。

一、病虫发生趋势
1、纵卷叶螟
(1)田间蛾量:三代纵卷叶螟自7月24日左右开始出现明显发蛾高峰,蛾峰持续时间较长,川沙点7月24日平均亩蛾量上升至630头,7月26日最高,平均亩蛾量达1213.3头,最高田块1850头,之后亩蛾量维持在400头以上,8月1~5日蛾量稍有下降,8月6日开始蛾量又有所上升,平均亩蛾量升至656.7头,8月8日升至913.3头,最高田块1100头,8月12日以后蛾量降至200头以下。

惠南点7月23日平均亩蛾量上升至143.3头,7月27日最高,平均亩蛾量达660头,最高田块730头,之后亩蛾量维持在300头以上,8月3~5日蛾量稍有下降,8月6日平均亩蛾量升至460头,8月7日533.3头,最高田块620头, 8月8日383.3头。

(2)田间虫卵量:据区植保科8月13日调查,田间卵量每亩平均为0.88万粒,最高田块1.6万粒,其中一级卵占45.46%,二级卵占27.27%,三级卵占27.27%;田间虫量每亩平均为1.6万头,最高田块2.4万头,其中二龄占10%,三龄占15%,四龄占45%,五龄占
30%。

(3)灯下蛾量:据区测报点灯下系统监测,至8月15日止累计诱蛾量为645头, 蛾量低于前3年,去年同期6372头,2016年同期5420头,2015年同期2421头。

今年 7月23日开始有蛾峰出现,8月1日开始蛾量较高,8月1~11日有明显峰次,期间累计蛾量为491头,其中8月3日最高为84头,其次为8月6日75头,8月5日60头,8月4日54头,8月8日46头。

2、纹枯病
今年纹枯病于7月16日左右始见,始见期早于前三年。

由于近期受台风天气及雷阵雨天气较多等因素影响,田间小气候对纹枯病的发生蔓延十分有利,田间纹枯病发生较普遍,田块之间发生程度差异性较大,个别密度较高田块及防治不到位田块发生较重。

如惠南一田块,病株率达40%以上。

据区植保科7月30日系统调查,纹枯病病株率平均为2.37%,最高田块病株率8.43%,病情指数平均为0.66,最高田块2.61。

8月6日系统调查,纹枯病发病较上次增加明显,病株率平均为5.22%,最高田块病株率达21.19%,病情指数平均为1.83,最高田块7.92。

8月13日系统调查,纹枯病病株率平均为6.63%,最高田块病株率21.49%,病情指数平均为2.57,最高田块8.51。

随着田间郁闭程度增大及雷阵雨天气的频繁出现,纹枯病将进入快速扩展蔓延期,因此必须做好纹枯病的防治工作。

3、螟虫
据区测报点灯下系统监测,至8月15日止,二化螟灯下累计蛾量为2715头,高于去年同期2021头和2016年同期1164头。

近期7月20日至8月15日累计蛾量为182头,8月3日开始有一小峰,8月3日至8月15日累计为145头,其中8月10日最高为32头,其次为8月9日21头、8月8日16头、8月15日12头、8月3日11头、8月13日11头。

大螟灯下累计蛾量为417头,低于去年同期828头和2016年同期824头。

近期7月20日至8月15日累计蛾量为127头,8月3~10日有一峰次,期间累计蛾量为94头,其中8月10日最高为21头,其次为8月9日16头,8月4日13头,8月8日11头,8月3日10头,8月6日9头。

另据区植保科8月6~9日在惠南、老港、祝桥、张江等镇田间剥查,大螟共36头,其中4龄占8.33%,5龄占25.0%,6龄占38.89%,蛹占27.78%。

二化螟共33头,其中1龄占6.06%,2龄占36.36%,3龄占18.18%,4龄占12.12%,5龄占21.22%,蛹占6.06%。

根据幼虫发育进度结合灯下蛾量推算,预计大螟在8月20日左右将进入卵孵化始盛期,孵化盛期将在8月26日左右。

4、稻飞虱
当前田间稻飞虱虫卵量较少。

据区植保科8月13日系统调查,灰飞虱平均亩虫量为0.94万头,最高田块1.59万头,其中成虫占21.16%,低龄若虫占30.44%,高龄若虫占48.40%;田间卵量每亩平均为4.6万粒,最高田块为10万粒。

白背飞虱亩虫量平均为0.15万
头,最高田块0.29万头,其中成虫占34.69%,低龄若虫占16.33%,高龄若虫占48.98%;田间卵量每亩平均为1万粒,最高田块为5万粒。

褐飞虱零星发生。

另据区测报点灯下系统监测,至8月15日止,白背飞虱灯下虫量累计为37头,低于去年同期55头、2016年同期1520头和2015
年同期1933头,近期灯下零星发生,无明显峰次出现;灰飞虱灯下虫量累计为7头,低于去年同期104头、2016年同期24头和2015
年同期14头,近期灯下零星发生,无明显峰次出现。

褐飞虱灯下虫量未查见。

二、防治意见
防治对象田:全部水稻
防治对象:主治纹枯病、纵卷叶螟,兼治螟虫、稻曲病等。

防治时间:8月20~22日
防治药剂:每亩用
30%噻呋戊唑醇悬浮剂20毫升(或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23毫升)+0.1%阿维苏云菌可湿性粉剂100克(或30%茚虫威水分散粒剂8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

三、注意事项
1、用药后应避免将田水直接排入鱼、虾、蟹塘,污染水生环境,造成鱼虾死亡。

2、施药时应避开雨天,若施药后5~6小时内遇到雷阵雨,必须及时补防。

3、施药时做好自我保护措施,早晚用药,防止中暑、中毒事故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