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紧急救援
(一)中央银行提供低利贷款 (二)存款保险机构的紧急援助 (三)中央银行组织下的联合救助 (四)由政府出面援助
四、金融监管的主要手段与方法
(一)依法实施金融监管 中央银行实施金融监管的依据是国家法律和 法规,中央银行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 实行外部监督、稽核、检查和对违法者进行处 罚。 这是由金融业的特殊地位和对经济的重大所 影响决定的。金融机构必须接受国家金融管理 当局的监管,金融监管必须依法进行,这是金 融监管的基本点。

分业监管体制是指一国按照不同的监管对象, 由不同的监管当局行使监管职能的一种监管制 度。 通常与分业经营体制对应
分业经营体制是指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 金融机构只能经营本行业的业务,不能兼营其 他行业业务的一种经营制度。

二、分业监管体制
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的 业务范围一般有严格限制,主要包括: 1.禁止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2.禁止证券经营机构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3.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 互相兼任
巴塞尔委员会于1997年9月公布了《有效银行 监管的核心原则》(以下简称《核心原则》) 之后,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基本上都将其作为银 行业监管的指导原则

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一)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
(二)依法监管原则
(三)“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
(四)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
(五)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一)随着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 发展,促使分业监管体制逐渐向统一监 管体制过渡 (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双重 职能由分离发展又开始呈现出对中央银 行承担金融监管职能的强化 (三)对混业经营趋势的“伞式监管”体 制的建设与反思
四、机构监管与功能性监管
机构监管:是只根据金融机构性质 而不论其从事何种业务,分别实施监管。 功能性监管:是依据金融体系基本 功能而设计的监管。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一、集中监管体制
二、分业监管体制
三、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
一、集中监管体制

集中监管体制是指由相对统一的监管当局行使 监管职能的一种监管制度。
通常与混业经营体制对应


混业经营体制是指金融机构可以经营银行、证 券、保险和信托在内的全方位金融业务的一种 经营体制。
二、集中监管体制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一、预防性管理
二、存款保险制度
三、紧急救援
四、国际金融监管的变革与发展
一、预防性管理
(一)市场准入 (二)资本充足性 (三)流动性管理 (四)业务范围限制 (五)贷款风险的控制 (六)准备金管理 (七)管理评价
二、存款保险制度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二)存款保险制度的局限性
二、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五)经济监管论

经济监管论又叫监管经济学,它提出了可检验 的假设和一系列合乎逻辑的推理。 该理论为:存在监管的需求,是因为企业可以 在国家监管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地位的改善。企 业可以从政府监管那里获得至少四个方面的利 益:直接的货币补贴、控制竞争者的进入、获 得影响替代品和互补品的能力及定价能力。而 监管的供给则来自于那些千方百计谋求当选的 政治家,他们需要选票和资源。监管就是在这 种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产品。
本章结束
Thank You!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一、金融监管的内涵及发展
二、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三、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四、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及其发展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 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 (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 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三、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一)金融业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对其监管 的必然性。 (二)金融业的高风险特性需要金融监管 的有效防控。 (三)金融监管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保 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 (四)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 控的保障。
四、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一)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一致性和相 互支持 (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差异与冲突

一、金融监管的目标
金融监管的具体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二)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其他社会 公众的利益; (三)促进金融体系公平、有效竞争, 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
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金融监管的原则就是金融监管操作的基本规范, 这是进行有效的金融监管的前提条件。
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 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及其发展
中央银行监管的历史发展: (一)早期阶段(20世纪30年代之前) (二)完善阶段(20世纪30-70年代) (三)强调效率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 (四)强化监管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二、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一)社会利益论

社会利益论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 该理论为: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 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正、不公平和无效率 或低效率的一种回应。监管被看成是政府用来 改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手段。
二、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社会利益论认为,造成市场价格扭曲的原因通 常来自三个方面: 1.垄断 2.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经济行为 给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影响。 3.信息不对称信息 (1)逆向选择 (2)道德风险
二、分业监管体制
优点: 能较好地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 防止金融权力过分集中,因地制宜地选择监管 部门 有利于金融监管专业化,提高对金融业务服务 的能力 缺点: 管理机构交叉重叠,容易造成重复检查和监督 金融法规不统一,加剧金融领域的矛盾和混乱 降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效率
三、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第十二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学习目标: 了解金融监管的涵义及金融监管的发展 掌握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掌握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掌握金融监管体制中的两个主要模式 了解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了解金融兼顾的主要内容 了解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二、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四)社会选择论


社会选择论也叫公共选择理论,是从公共选择 的角度来解释政府管制的。 该理论为:当市场不能够在完全竞争状态下运 行,或者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不为社会所需要 时,就会发生市场失灵、监管是政策提供的为 满足公共需要、用来纠正市场失灵的—种手段, 通过监管能够增加公共利益。
二、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二)金融风险论
金融风险论是从金融风险的角度来解释金 融监管的。 这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金融业是一个特 殊的高风险行业,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国家特别 需要对该行业进行监管。
二、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三)保护债权论
这是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来讨论金融监 管的。
这种理论认为,为了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需要进行金融监管。
四、金融监管的主要手段与方法
(二)运用金融稽核手段实施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的一般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事先检查筛选法 定期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现场检查法 自我监督管理法 内、外部稽核结合法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法 紧急援助和制裁手段
第五节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历史上的金融监管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 变革与发展 三、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金融监 管


混业经营体制有两种表现形式 (1)全能银行,即银行可以直接经营银行、 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 (2)银行通过投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持有股份或控股,间接地从事非银行业务。 优点:有利于金融体系的集中统一和监管效率 的提高;成本优势。 缺点:需要各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和 配合。
二、分业监管体制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监管的目标
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Leabharlann 一、金融监管的目标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总体目标是,通过 对金融业的监管维持一个稳定、健全、 高效的金融体系,保证金融机构和金融 市场健康发展,从而保护金融活动各方 特别是存款人的利益,推动经济和金融 发展 这是由金融业在社会经济中举足轻重的 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