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湖南平江工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及法人代表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天元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咨询资格等级:甲级
工程咨询资格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法定代表人:李促进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版);
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6年第三版);
3、国土资发2008(24)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
4、国土资发2009(56)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关于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的通知;
6、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7、项目调研收集的相关资料。
1.4报告编制的内容
本报告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市场需
求、项目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项目建设方案、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节约资源、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力资源配置、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分析等。
1.5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项目实施单位为湖南平江工业园区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平江县人民政府于2001年11月15日授权平江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投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
公司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
法人实体,注册资金2000万元,经营范围为平江工业区建设项目投资、园林绿化、市政工程开发与管理,中国移动通信代办业务等。
截止至2009年底止,公司总资产为24067万元,净资产为00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00%。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下设行政办公部、综合部、财务部、工程部四个科室,其运行机制较为完善;公司现有员工1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8人,且全部具有大专以上的文化学历。
截止目前,公司累计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6亿元,园区首期开发的2.5平方公里区域基础设施得以配套完善。
1.6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平江伍市工业园内,东靠华龙食品、西至严家铺路、南至平伍公路。
项目占地52.88亩,场地为浅丘林地,地势起伏不大,无其他建筑设施,无需拆迁。
该址距京珠高速公路3公里,距107国道10公里,紧贴省道S207线和S308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非常便利。
平江伍市工业园区成立于2002年,经过近8年的建设开发,目前区内市政给排水管网、市政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基本成形,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已逐步完善。
1.7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伍市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发展定位和项目功能要求,并考虑项目资金能力和建设场地等多种因素,及项目未来市场需求,平江工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占地52.88亩,总建筑面积47837.22平方米,容积率1.36。
主要建设内容具体包括:新建标准厂房建筑面积31214.02平方米,办公楼建筑面积3960平方米,员工宿舍建筑面积10911.2平方米,食堂建筑面积936平方米,活动中心建筑面积816平方米。
1.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4474.2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345.71万元,其他费用783.05万元,预备费用167.29万元,建设
期利息178.2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公司自有资本金和银行贷款,其中公司自有资本金投入1474.24万元,占总投资的32.95%;银行贷款3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7.05%。
1.9项目经济评价
经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该项目投资利润率为13.19%,投资利税率为17.59%;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0.80%,当i=10%时,项目财务净现值为150.43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21年,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0.52年。
通过上述分析表明,项目具备一定盈利能力,且项目内部收益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水平,满足于行业基准收益率要求,因此,实施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1.10研究结论
项目实施是落实平江伍市工业园总体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园区良好的招商引资平台,提升园区项目承载能力的的具体体现;是大力扶助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承接产业转移,活跃区域经济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园区产业规范化、集约化、规模化、合理化,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是促进园区经济增长和实现土地资源集约使用的有效途径。
经研究表明,本项目承办单位作为政府类企业,在企业入园、产业引导上具备政策优势。
项目的实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符合园区发展战略要求,项目建设依据充分,外部建设条件具备,因此,项目的实施是必要和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实施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1.1工业园区概况
湖南平江工业园成立于2002年,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与国家发改委审核的省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发展控制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
平江工业园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市(长株潭经济圈)和沿江开放口岸岳阳市的结合部——伍市镇,东邻江西修水,南接长沙,西靠汩罗、湘阴,北连湖北武汉,是长沙、汩罗、岳阳、平江四市县和湘、鄂、赣三省的商品集散地,长株潭经济圈和沿江开放带的交汇点,国
家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工程的过渡带。
其工业发展战略优势地位显著,具体表现为:
1、园区交通便捷。
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S308省道和汩罗江纵横交错,在园区形成交汇点,京广铁路擦边而过,距长沙市66km、岳阳市70km、平江县城38km,具有“一江四路”的交通优势。
距京广线、武广高铁线长沙火车站66km,岳阳火车站70km,汩罗火车站10km,全封闭高速公路直达,驱车50分钟即可抵达。
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62km,全封闭高速公路直达,驱车40分钟即可抵达。
距长沙港70km,距长江城陵矶港76km。
区内有300吨汩罗江内河航道连接洞庭湖、湘江、长江,可直达长沙港、岳阳港、武汉港。
优越的交通优势可为企业降低5%—10%的运输成本。
2、劳动力资源丰富。
全县总人口达100万以上,其中受过中、初级教育的适龄劳动人口众多,有近20万人在沿海打工;同时这里又是全国重点职业教育中心,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
一般高级管理人员2000元/月;一般技术员工1500元/月;一般熟练工人1000元/月,最低薪资600元/月。
3、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
土地开发成本价为10万元/亩,为长沙城区工业用地价格三分之一。
建设成本为500—700元/平方米,低于省会长沙300—500元/平方米。
4、园区产业特色鲜明。
目前,园区已形成以机械电子、有色金属深加工、食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态势。
机械电子产业方面入园落户的企业有湖南恒信、平江正也机械、宏邦净化和上市公司天一科技等;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方面入园落户的企业有中国黄金科技集团投资的中南黄金冶炼,浙江久立集团投资的鑫立合钢,冶炼深加工企业长城铜业、玉峰铜业、长益铜业、永昊铜业等;食品深加工产业方面有华龙方便面、今麦郎粉丝、果之然食品、翔宇食品等。
5、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纵横交错的循环路网格局、变电站、自来水厂、燃气站、医院、学校、通讯、银行、邮政等共同构成运转高效,功能齐全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网络,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投资
环境。
6、园区功能分区明确。
工业生产区,产业服务区、政务服务区、生活居住区等分区明确,规划合理,充分展示著园区科学的建设理念、和谐的创业文化及广阔的发展空间。
7、园区经济发展迅速。
至今园区共引进工业项目56家,正式投产企业38家,2009年园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创税3220万元。
2.1.2园区发展规划
1、园区发展总体规划
平江伍市工业园区规划范围为:北抵平伍公路,西达京珠高速公路,东、南两侧至主要山体,规划总用地面积为9.72平方公里。
园区规划总体目标是:紧抓“中部崛起”和泛珠三角、长株潭经济圈发展和区域合作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
引资力度,通过努力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实现开发管理市场化;通过努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产业配置集中化;通过努力提升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实现用地控制弹性化;通过努力提升生态环境和企业环保发展水平,实现园区环境生态化,最终建成功能分区明确、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工业景观和生态景观融合的省内一流的省级开发区。
园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园区的主要路网建设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为园区的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设施的建设,到2015年,力争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8亿元,引进利用省内境内资金达到38亿元以上,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00亿元,高新技术产值达到15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年利税达到12亿元。
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企业达到5-10家,超1亿元的企业20-30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100家。
基本达到总体发展目标,力争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00亿元,引进利用省内境外资金达到80亿元,利用外资达到3亿美元,技工贸总收入达到300亿元,高新技术产值达到25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年利税达到30亿元,年税收总额超过15亿元,出口创汇总额
达到2亿美元。
远景目标:同时考虑到园区的发展需要,远景沿京珠高速公路向南扩展约3.5平方公里用地,进一步满足园区远景发展的需求。
2、产业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以“夯实基础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引进发展有潜力产业”为战略方针,以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全省产业集群的产业转移,以长株潭经济圈作为工业园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以岳阳产业经济带作为工业园产业配套与产业互动,以平江县域及周边区域的资源为依据,以县域内已有的技术、市场和优势企业为支持,围绕平江工业园区及平江县拥有的金属冶炼与深加工、食品加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与竹木加工及轻工产业五大主要产业,通过整合、强化在工业园产业链上的各项资源,运用“发展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的产业梯队配置方式,对不同的产业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实施不同的产业政策;通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改变产品形态、延伸产业链、配套输出、经济循环五项方针,强化工业园区现有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基础产业,挖掘具有外部对接能力的和潜在优势的培育型产业,建设具有“特质”的国内工业园区和新型发展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发展壮大食品加工产业与金属冶炼深加工产业,至2015年底,园区食品加工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金属冶炼深加工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
积极培育机械电子、建材与竹木加工与轻工产业,至2015年底,机械电子产业产值达到44亿元,新型建材产业产值达到6亿元,轻工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
形成金属冶炼深加工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产业组团,以华龙食品为龙头的方便食品为特点的农副加工产业组团,以恒信电子等电子生产制造企业和天一泵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产业组团,以新型建材和竹木加工为主体的建材与竹木加工产业组团和以塑料、塑胶、制鞋为主体的轻工业产业组团。
重点产业发转方向:
(1)金属冶炼深加工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矿产与回收金属两种资源,加快有色金属深加工及配套产品的发展,培育有国际
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具体发展方向为:一是要坚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品,提高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
二是走规模膨胀与产业延伸并举的路子,产业发展前端向资源延伸,形成稳定的原料来源;产业链后端积极开发下游产品,拓展有色金属新材料领域,提高深加工产品比例。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产业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盈利能力,同时也要争取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良好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氛围。
(2)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通过技术革新提升质量标准,提高产品档次,实现产业结构内部战略性调整;把发展工业园的食品加工作为带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通过食品加工产业的集中发展,企业的集团发展,以此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从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培育出若干个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并形成支柱产业。
实施名牌战略,力争做到一个行业一个龙头,一类产品一个品牌。
(3)机械电子产业。
增强产业配套功能,延伸产业链。
重点抓好产业规划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搭建机械制造加工产业发展平台。
加强对外合作,拓展市场空间。
重点加强沿海地区电子科技企业的合作与引进招商,尝试与长株潭的湘火炬、南方摩托、吉利汽车以及西门子、雅马哈、大宇等国际强势企业的全面、深层次合作,加快与国际经济的融合与接轨。
充分利用宫外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步伐。
鼓励本地制造企业积极参与到本产业来,利用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与市场优势进行产业发展。
(4)建材与竹木加工产业。
突出培育重点企业,扩大产业经营规模。
规划期内,重点引进新型建材制造技术与制造企业,实质做大做强,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和限制性政策,转化产业中一般性企业,使之成为大型企业集团的配套和关联性企业,增强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促进主体的多元化。
大力支持引进外来资金接盘竹木加工业。
鼓励本土竹木加工企业向新工艺设计、新产品品种发展。
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产
业的盈利结构和运行机制。
集中制造,规模生产。
通过县域产业结构调整,运用企业联合、市场集中开发等方式,吸引分布于县级格的的建材企业向工业园集中,通过共同努力,做大做强建材业。
(5)轻工业。
以彩星鞋业为典范,针对珠三角地区和国家东部沿海地区的轻工企业,通过平江县的劳动力资源和成本优势,以及土地、能源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重点在塑料、塑胶产品的加工制造项目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通过政策主动招商,奖励“以商招商”的方式,吸引更多的轻工企业入园,在规划期内,主要加强对彩星鞋业的发展扶助。
同时,帮助东聚科技等大型轻工企业引入民营资本,通过政策引导其实施业务改造,将其塑料等轻工业务独立出来,通过企业的业务发展分裂来提高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加快轻工产业的发展壮大。
(6)物流产业。
立足京珠高速的交通优势,构建较为完备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和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系统。
在平江县现有的物流网基础上,配套建立物流中心、工商企业、物流企业、物流节点、商检服务、行政管理服务等六大信息系统;立足平江,面向京珠高速贯穿的城市,辐射全国,实现物流信息共享、物流资源优化整合。
2.1.3产业布局
按照《湖南平江工业园产业战略发展规划》,园区将形成金属冶炼深加工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产业组团、农副加工产业组团、机械电子产业组团、建材与竹木加工产业组团和轻工产业组团等五大工业组团。
综合考虑园区的用地布局和现状条件,进行园区的产业布局规划。
1、金属冶炼深加工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产业组团
布局在园区的东部,总用地面积为144.6公顷。
主要安排金属冶炼和深加工黄金、铅锌等矿产深加工类企业。
2、农副加工产业组团
布局在园区的中部和北部,总用地面积为123.9公顷。
主要安排面粉、粮油、酒类、熟食和其他副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类企业。
3、机械电子产业组团
布局在园区的中部和北部,总用地面积为78.4公顷。
主要安排泵
业机械制造、新型电子电器、电子配件、电子产品、交通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配套业和机电配套制造加工类企业。
4、建材与竹木加工产业组团
布局在园区的南部,总用地面积为72.9公顷。
主要安排水泥添加剂、复合水泥制品及技术输出、运用冶炼等产业废渣制造的新型建材和新型竹木制品加工类企业。
5、轻工产业组团
布局在园区的西部,总用地面积为50公顷。
主要安排塑料、塑胶、鞋业及生物制药类企业。
2.1.4项目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以其先天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及较好的工业产业基础,引领着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潮流,并实现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土地供应的趋紧,原材料价格和人工工资的上涨,环保费用的增加等,东部地区工业发展的各项优势正在逐步消失。
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优势突出,原材料和土地供应充足,劳动力成本低廉,“十一五”期间国家又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逐步解决了中西部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落后的问题,为中西部地区工业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顺应工业经济发展的趋势,中西部地区近年较好地承接东部产业的转移,实现了自身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低廉的生产成本和较高的性价比,众多内地工业园区企业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一现象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
但中西部地区由于起步低、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快、时间短,导致承载的工业园区建设滞后,配套的硬件设施跟不上,缺乏与大型龙头企业配套的中小型企业,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现有进园的中小企业没有合理布局、没有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原来进园企业划地多,用地少,形成大量荒地;更为突出的是现有更多的中小型和创业型企业由于资金问题不能在园区买地自建厂房,而园区又不能提供其生产经营的场所,其发展壮大受到极大制约。
但中小企业
又是活跃区域经济,增加地方就业岗位和地方财政税收的重要力量。
鉴于此,各省、市、县纷纷出台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文件,鼓励和加快园区标准化厂房的建设,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问题。
如湖南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已经启动5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现已完成31万平方米,竣工厂房已有15家企业进驻;南宁市已新建标准厂房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入驻率达到了70%。
项目建设地平江伍市工业园东邻江西,南接长沙,西靠洞庭湖,北连武汉,是四市县和三省的商品集散地,长株潭经济圈和沿江开放带的交汇点。
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很好地承接了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充分接受长沙、武汉等中部特大城市的辐射。
目前,长株潭经济圈工业基础雄厚,龙头企业众多,产生了一批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远大空调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为其配套的机械电子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巨大。
平江县及周边地区黄金、锰、铅锌矿产资源丰富,黄金洞是我国大型高品位金矿;省内有在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上市的大型有色金属开采、加工企业——湖南有色,有利于发展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再生资源加工产业,通过技术延伸其产业链的中小企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平江县及周边地区属鱼米之乡,农副产品丰富、劳动力低廉,是培育和发展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的沃土。
在此基础上,平江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新增企业数量多,发展速度快,市场适应能力强,吸收就业人员多,平江县区域经济近年快速增长,但该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同样面临着资金与用地的瓶颈问题。
与此同时,伍市工业园也面临着硬件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致使入驻的企业不能形成产业集群和产生协同效应,也不能有效吸纳中小企业的入驻。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问题,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壮大,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优化园区的结构布局,集约节约用地,经园区管委会的研究决定并一致通过,在园区实施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
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525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837.22平方米。
2.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中小企业的创业初期,资金是制约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资金,集中研发产品与拓展市场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而租赁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将成为缓解其资金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
从目前已上和拟上创业板的公司来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都是通过租赁园区标准化厂房进行生产经营的,由此可见标准厂房建设的重要性。
另外,企业就是在资本充足的情况下自建厂区,从建设到投产至少需要1-2年的时间,这对一般企业来讲,并不利于产品市场的抢先占有。
由此,标准厂房的建设及租赁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与客观
要求。
2、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
由于内地土地、劳动力资源及成本相对沿海发达地区较为低廉,因此,发达地区企业纷纷内迁。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在我国政策的引领下,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及发展将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给内地工业园区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对园区平台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标准化厂房的建设将为承接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落地条件,有利于保持企业在产品转移投资地连续性和市场拓展的延续性。
因此,标准化厂房的建设是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必然要求。
3、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优化规划园区功能布局的需要
目前,国内很多省、市级工业园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致使引进的中小企业布局散乱、不能形成集聚、协同效应,削弱了园区企业的竞争力。
湖南伍市工业园标准化厂房是按“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土地集约”的总体要求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集中配套、分块实施”的开发建设原则,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下,结合平江经济和产业特色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项目的实施,可以避免单独引进中小企业而造成的零星布局和散、乱现象的存在,真正形成企业协同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园区企业的竞争力,优化园区的结构布局,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