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远离禁区——猝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爱生命,远离“猝死”禁区
——让我难忘的一堂健康教育课
——工管1404 李如心20140997 谈到《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严厉又不失幽默的胡玉明老师,胡玉明老师讲授的第一节课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

“猝死”!两个看似离我们那样遥远的汉字,在上过一节课后深深印入了脑海。

其实,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它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带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那么,“猝死”是什么,致病原因有哪些,一旦发生时我们要怎么办呢?接下来就这些问题我将以现有的知识作简要阐述。

首先,“猝死”是指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且为自然发生,与外界因素无关的一种死亡现象(但现在也有很多专家认为发病时间应界定为1小时之内),时间暂且不论,从定义就可轻易看出它的可怕之处。

而且通过各种途径我们都可以了解到,“猝死”已经越来越向低龄人扩展,它不再是老年人的警钟。

说到此,我们必然要问,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它的发病机理。

猝死主要是冠心病、心脏衰竭和遗传性心脏病等心脏功能异常导致的。

患者病发时会心率不正,心脏突然跳得过快、收缩过速,而导致输出血液不足,令脑部和其他身体器官缺氧,心脏同时因停顿而死亡。

所以说这种现象出现在老年人身上十分常见,老年人脏器衰退,心脏的负荷不断加大,再加上老年人普遍存在心脑血管等疾病,这就为“猝死”埋下了伏笔。

从小住在外婆家,今天还看见这个老爷爷在楼下乘凉,几日不见,就听说前几天已经走了。

高中那三年更经常听到外婆回到家谈及前院后楼XXX走了,特突然;XXX打牌一激动,直接过去了;XXX累一天到家“咚咚咚”喝瓶水一下就不行了等等。

当时听到这些我不禁感慨,生命怎么这么脆弱,打牌喝水还能死人?!而且还有气死的?!这怎么可能!而如今,我已经接受了这些看似离奇的事件。

现今的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过快,又不注意休息,致使身体的各种隐患越来越多。

就比如现在的我们,常常是后半夜才睡觉,早上不吃饭,白天瞎忙活,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当身体不堪重负时,一旦经受一点刺激,就极易像引燃了爆竹的导火索,“砰”!一切的一切又都有什么用,终归都化为了一缕青烟、一捧尘土,带不来什么,亦带不走什么。

这么可怕的事情如果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又能做点什么来为那些无辜的生命争取一些宝贵的时间呢?答案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CPR,即心肺复苏术,但是具体操作相信熟知的人并不多。

即使理论流程:清理呼吸道,抬高下颌,人工呼吸,双手下压胸口5cm等看似简单,但毕竟还是个技术活,也不是我们随意就能伸手支援的,所以对于此类急救术,应该呼吁社会加强普及力度。

发生在我身边最近的例子就是我的外公,他本身是心衰患者,某次深夜起夜时突然就倒了下去,当时我刚好没有睡,听到外婆的呼救叫了妈妈过去,因为当时缺乏急救意识,费了半天劲把外公抬上了床,喂了两粒救心丸,幸好人救了回来。

现在想起来确实后怕,缺乏急救意识的我们在遭遇突发情况时确实会十分慌乱,极有可能错过最佳抢救时机酿成惨剧,过后后悔为时已晚。

到此,关于“猝死”的内容大体总结了这么多。

珍爱生命,放下徒劳的包袱,还自己一个明朗的心情;放下所谓的压力,还自己一个健康的体魄;放下硬撑的面子,还自己一个轻松的生活;放下不属于自己的强势,还自己一个悠然的心态、平和的人生。

远离猝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阳光;加强防御,让我们的未来更加宽广。

宣传急救意识,普及急救操作,给鲜活的生命多一份希望,多一份未来!
2014年12月1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