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教学设计(3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教学设计(3课时)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七课,主题是“亲情之爱”。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
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爱护家人,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体会亲情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对家人的关爱。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独立,对家庭和亲情的认识可能存在一
定的片面性。

他们可能认为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而忽视了家人的付出。

同时,由于学业压力和社交活动的增加,学生可能会对家庭关系产生一定的疏离感。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通过案例和故事来感受亲情的力量,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认识到家人的付出和关爱,
学会珍惜家庭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
维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家庭责任感,更加关爱家人,积极营
造和谐家庭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认识到家人的付出和关爱。

2.难点:学生能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增强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体会亲情
的伟大。

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情感引导法:通过故事和情感引导,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对家人
的关爱。

六. 教学准备
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教学素材:相关案例、故事、问题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
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a.家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b.家人之间的关爱是如何体现的?
c.你认为家人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吗?为什么?
3.操练(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并选出代表进行分享。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4.巩固(5分钟)
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亲情的重要性,强调家人之间的关爱和付出。

5.拓展(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家庭关系,如何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或提出建议。

6.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亲情的重要性,要求学生珍惜家庭关系,关爱家人。

7.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人的作文,题目为《我最尊敬的人》。

8.板书(5分钟)
板书课题:“亲情之爱”。

以上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授课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本课主题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学生对于亲情之爱
的理解程度不一。

在导入环节,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引发了学生的共鸣,但部分学生对于家庭的认识似乎还停留在表面,未能充分体会到亲情的深厚。

在呈现案例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表现出对家人付出的忽视,对于家庭责任的认知不够清晰。

在巩固和拓展环节,我尽力引导学生反思和表达,但部分学生仍然显得被动和疏离。

小结环节,我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能够真正珍视亲情。

作业布置环节,学生们对于写作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家人的感情表达较为害羞。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学生对于家庭亲情缺乏深入理解:解决办法是在呈现案例环节,加入
更多具体的亲情故事和生活实例,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感受到亲情的存在和价值。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被动参与:解决办法是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
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同时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参与讨论。

3.学生对于家庭责任的认识不够清晰:解决办法是在巩固环节,通过具
体的例子和情境,让学生模拟家庭角色,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责任。

4.学生对于情感表达感到害羞:解决办法是在拓展环节,提供一些简单
的情感表达方式,如画画、写信等,让学生能够在匿名的情况下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情。

5.增加情境模拟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模拟活动,如
家庭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家庭关系和亲情之爱。

6.引入家庭故事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中的温馨故事,这样可以
增加学生对于家庭亲情的共鸣,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7.增设情感表达练习:在课堂中,可以设置一些情感表达的练习,如写
一封给家人的信,让学生在文字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8.家庭作业个性化:对于家庭作业,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表
达方式,如写作、绘画、摄影等,以此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总的来说,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亲情之爱,增强家庭责任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家庭亲情的理解还有待深入,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采取更多的互动和体验式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深入思考和情感表达。

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指导和支持,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获得成长和启发。

1.写作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人的作文,题目为《我最尊敬的人》。

要求学生在作文中描述家人的特点、表达对家人的尊敬之情,以及家人之间的亲情故事。

通过这个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2.绘画作业:请学生绘制一幅家庭画像,可以包括家庭成员的合影或者
各自的形象。

要求学生在画中表达出家庭的特点和亲情之爱。

通过这个作业,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并让他们更加关注家庭的重要性。

3.调查作业:请学生设计一份关于家庭成员兴趣爱好、愿望和期望的调
查问卷,并亲自向家人进行调查。

要求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一份关于家人愿望和期望的报告,并提出自己能够为家人做些什么的建议。

通过这个作业,让学生了解家人的需求和期望,增强家庭责任感。

4.写作作业:专家认为这个作业设计很好,能够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
己对家人的感情。

建议在作文评分标准中,除了内容完整、语言流畅等方面,还可以考虑学生的情感真挚程度和个人思考深度,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作业。

5.绘画作业:专家对这幅家庭画像的作业设计给予了肯定。

他们认为这
样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建议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除了技巧和美观程度,还可以关注学生对家庭主题的理解和表达,以及作品中体现出的亲情之爱。

6.调查作业:专家认为这个作业设计很有意义,能够让学生主动了解家
人的需求和期望。

他们建议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家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

此外,专家还建议在评价学生的调查报告时,除了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还可以考虑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增加作业设计,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
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表达对家人的亲情之爱。

专家的点评也为作业设计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专家的建议,进一步完善作业设计,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