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编码体系设计的三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科目编码体系设计的三种方法我跟你说啊,会计科目编码体系设计这事儿可折磨我好久了,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不过现在我总算摸到点门道了,我来给你说说我知道的三种方法吧。
第一种方法呢,就是按照科目性质分类编码。
比如说啊,资产类科目编为一个大的类别,就像1开头,负债类科目就用2开头,权益类是3开头,成本类是4开头,损益类用5开头。
你知道的,就像给一群人按照男女来分类,男的站左边,女的站右边一样,这种方法很直观。
我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想着这样分类肯定很清晰,但是到后面发现了一个问题,要是科目特别多或者又有细分的小类的时候就乱套了。
比如说在资产类里面像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它们还有自己的小分类,这时候只靠这样简单的编码就不够用了。
第二种方法是数字分层编码。
我觉得这种可能会好一点,它是按级别依次编码的。
我举个例子啊,就好比一个家族的族谱一样,爷爷辈是一层编码,比如1000,爸爸辈是在爷爷的基础上细分一层,像1100,到儿子辈就是1110这种。
把会计科目也这么分,一级科目是第一层编码,比较宽泛,然后二级科目在一级的基础上延伸,编码位数增加,这样就体现出层次关系了。
但是呢,这个方法也不是完美的,我在做的时候就容易把编码位数设计得不合理,有时候想再细分一个科目的时候就发现位数不够了。
再就是第三种方法啦,混合编码法。
这个方法结合了前面两种的优点。
我尝试这个方法的时候是这样想的,我先把科目按照大的性质分类,就像第一种方法那样,然后在这个大分类里面再用数字分层法来弄。
比如说资产类底下的固定资产,先确定是1开头代表资产类,然后在这个1开头的后面按照分层去确定固定资产的编码,如1101,这种。
感觉比前面两种单一的方法要全面一些。
不过刚开始用也有不适应的地方,比如这个度要把握好,哪些按照性质划分,哪些按照分层来就得仔细权衡。
反正这三种方法各有优劣,我也是折腾了好久才有点感悟。
要是你在做会计科目编码体系设计,你可得根据实际的业务情况和将来可能有的科目扩展谨慎选择合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