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说课稿
寺头中学郭向峰各位同仁大家好!
非常荣幸今天能有机会与各位同仁进行交流、学习。
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
其中有不当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谈一谈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学习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教材更加突出过程与方法,更加注重学习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及认识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大胆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评估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电流表测电流,会根据问题的提出设计实验,并会选择器材进行实验,从而掌握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节课教材的作用和地位,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我从以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
2、能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及教材学生的分析,我认为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是: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是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和学生实验操作。
(为什么这两点是难点,原因有二:1、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想的不是很周密、完整,需教师引导着去设计;2、学生在连接电路时,可能出现的故障等不能及时的排除。
)
四、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一下两种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和谈话教学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究法和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流程:
旧知互查——问题猜想——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在得到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并联电路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相关规律——最后是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的说课我主要说三点内容:如何引课,如何处理重难点,如何发挥学案的作用。
一、如何引课——旧知互查
上一节学生已经了解了电流大小对电路的影响,这一节就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串联电路中通过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流有什么关系呢?说说你这样猜想的依据是什么?把你的猜想和依据写在学案上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经过交流可能会有如下的猜想:1、猜想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因为串联电路中灯泡一样亮。
2、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越来越小。
电流每经过一个灯泡,就消耗一部分电流,回到负极时就更小了。
3、猜想电流有时大有时小,灯泡亮,它需要的电流大,灯泡暗,需要的电流就小。
4、串联电路电
流靠近电源正极的比较大。
因为靠近电源正极的灯泡比较亮。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来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暴露学生原有认知的问题。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有助于培养学生有根据,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猜想,而不是瞎猜。
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不倾向任何一名学生的观点,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进行交流,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营造一个民族的课堂气氛。
有助于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间接与别人进行交流。
二、如何处理重难点
在前面的学生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串并联电路,会连接串并联电路,会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所以这个地方的实验操作不是我处理的重点。
由于这节课是电学中的第一节探究课,所以我把体验整个探究过程是这节课的重点,其中设计实验及学生操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学生在经过猜想环节之后,会感到要想验证猜想必须测电流,但是测哪的电流,这是学生感到比较疑惑的地方。
在教材中是在电路图中直接给出了三点,让学生直接进行测量。
但是这三点却不能验证所有学生的猜想,此时,在串联实验设计我采取了“放”的思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来确定我要选择那几个点来测量,也就是说只要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认为可以,那就多选几个点,应该是没有关系的。
确定好实验方案后,学生就开始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老师巡视辅导,同时提示学生测量哪一点的电流就把哪一条导线断开,串入电流表;串入电流表时,注意电流正进负出;通过试触确定量程。
学生实验后测得的数据要求写在记录表格中,也不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表格。
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形象直观的内容印象比较深刻,学生在试验之后,把实验数据标在实验电路图上。
非常清晰的就能看出来,在一条路径上电流是处处相等的。
做完实验后各组将数
据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交流。
得出了串联电路电流规律之后,我们再来分析并联电路。
先让同学设计实验画出电路图。
关键的还是如何选点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要想验证自己的猜想我选择那几个点进行测量比较合理,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就会得出这样的认识,并联电路中并联的部分相当于一个用电器,干路上的电流应该处处相等,所以只选择一点就可以了。
在支路上,灯前灯后都一样,只要选一点就可以了。
同样在下一条支路中只选择一点就可以了。
在实验环节设计上,由易到难,突破难点。
在这个过程中注重知识和技术的迁移。
学习后使学生在注意到学习前我们设计和学习后我们的收获之间的反差。
通过对比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重要性。
三、如何发挥学案的作用
在本节设计中,我引用了学案作为辅助,引入学案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的自学有一定的方向性。
二是学生设计完实验时,会有一些难度性,这个时候就用实验指导语的形式让学生有据可依。
比如说这样一条指导语:你认为验证你的猜想需要测量什么?如何测量这个实验指导语区别于我们传统的实验报告,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活动空间。
我想通过电学一系列的实验练习,学生的实验能力就会有所提高,我们所需要的实验的指导语就会越来越少。
在学案中,为了降低学生实验的难度,让学生先进行对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