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29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项?
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览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妈祖信俗、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呼麦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加上此前已入选的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蒙古长调4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已有29个项目列入该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1、中国篆刻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2、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
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
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3、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
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4、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_3000字
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_3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宣布,批准中国珠算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成为中国第30个入选该名录的项目。
珠算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此前已经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教科文组织在其网站上介绍说,中国的珠算是一套历史悠久的、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方法。
珠算通过传统的口述和自学等方式世代传承,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并且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
而珠算申遗成功之后,相关专家表示说,此举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在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加深对珠算的了解,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来。
下面,小编将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盘点如下:2001年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
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
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
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2005年1、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
2.古琴艺术入选时间:2003年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时间:2005年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4.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时间:2005年凝聚了蒙古族人民智慧的音乐艺术形式。
5.中国篆刻入选时间:2009年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
6.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开创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
7.中国书法入选时间:2009年持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
8.中国剪纸入选时间:2009年表达了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
9.中国传统木营造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
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
11.端午节入选时间:2009年具有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
12.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入选时间:2009年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
13.《格萨尔》史诗入选时间:2009年一个关于古老的藏族民族格萨尔的神圣成就的宏大叙事。
14.侗族大歌入选时间:2009年传递一个民族的文化信息。
15.甘肃花儿入选时间:2009年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特殊价值。
16.新疆《玛纳斯》史诗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三大史诗之一。
17.妈祖信俗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
18.蒙古族呼麦入选时间:2009年蒙古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
19.福建南音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
20.热贡艺术入选时间:2009年唐代、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
21.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
22.藏戏入选时间:2009年反映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23.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多产、技艺精湛、富有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
24.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中国48处世界世界遗产、至2014年6月,中国已有47处自然文化遗址与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使我国世界遗产增加至47处,位于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50个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1、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4、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 2004、7 文化遗产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12 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 文化遗产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994、12 文化遗产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景观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文化遗产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20、北京天坛1998、11 文化遗产21、北京颐与园1998、11 文化遗产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遗产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 文化遗产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 2000、11、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 2003、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2004、7 文化遗产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 文化遗产27、四川青城山与都江堰2000、11 文化遗产28、云冈石窟2001、12 文化遗产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7 自然遗产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 文化遗产31、澳门历史城区2005 文化遗产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 自然遗产33、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 文化遗产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遗产(2014、、6、23增补二期)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遗产36、福建土楼2008、7、7 文化遗产37、江西三清山2008、7、8 自然遗产38、山西五台山2009、6、26 文化景观39、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2010、7、30文化遗产40、“中国丹霞”2010、8、1 自然遗产41、杭州西湖文化景观2011、6、24文化景观42、元上都遗址2012、6、29文化遗产43、澄江化石地2012、7、1自然遗产44、新疆天山2013、6、15自然遗产45、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2013、6、15文化景观46、中国大运河2014、6、22文化遗产47、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2014、6、22文化遗产48、土司遗址2015、7、4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共计153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30项)
二、传统音乐(共计15项)
三、传统舞蹈(共计20项)
登嘎甘(熊猫舞)
四、传统戏剧(共计4项)
五、曲艺(共计13项)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12项)
七、传统美术(共计13项)
八、传统技艺(共计29项)
九、传统医药(共计2项)
十、民俗(共计15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共计153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7项)
二、传统音乐(共计19项)
三、传统舞蹈(共计16项)
四、传统戏剧(共计15项)
五、曲艺(共计4项)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6项)
七、传统美术(共计23项)
。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以下是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在琴艺表演和制作方面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 京剧:京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表演形式而闻名于世。
3. 昆曲:昆曲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4.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
5. 传统手工艺技艺,如中国的剪纸、陶瓷、丝绸、刺绣等,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传统技艺和文化。
6. 中国国画:中国国画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而闻名,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7. 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国人对茶叶的
热爱和独特的品茗礼仪。
8. 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
文化俗。
以上是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部分,展示了中国
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全名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包含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2001年5月起加设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补充。
中国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自198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会议批准中国的故宫等6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2013年6月22日,中国已有 45项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31项(其中含文化景观4项),自然遗产10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总数列意大利(48项)之后,超过西班牙(43项),居世界第二位)。
此外,至2010年11月,我国有世界非物质遗产28项。
源远流长的历史使中国继承了一份十分宝贵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它们是人类的共同瑰宝。
以列入时间为序倒排,它们是:45、云南哈尼梯田 2013.6.22 文化景观44、新疆天山 2013.6.21自然遗产43、云南澄江县帽天山化石地 2012.7.1 自然遗产42、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 2012.6.29 文化遗产41、杭州西湖 2011.6.24 文化景观40、“中国丹霞”(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 2010.8.2自然遗产39、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2010.8.1 文化遗产38、山西五台山 2009.6.26 文化景观37、江西三清山 2008.7 自然遗产36、中国福建土楼 2008.7 文化遗产35、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 2007.6 文化遗产34、“中国喀斯特”(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2007.6 自然遗产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006.7 自然遗产30、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7 文化遗产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怒江、澜沧江、金沙江) 2003.7 自然遗产28、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2001.12 文化遗产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遗产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00.11 文化遗产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鄂钟祥市)、清东陵(冀遵化市)、清西陵(冀易县)2000.11明十三陵(北京) 明孝陵(南京)2003.7盛京三陵(辽宁)2004.7文化遗产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2000.11 文化遗产22、福建武夷山 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0、北京天坛 1998.11 文化遗产18、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 文化景观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4、西藏布达拉宫 1994.12 文化遗产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遗产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10、四川九寨沟 1992.12 自然遗产9、湖南武陵源 1992.12 自然遗产 (即张家界)8、四川黄龙 1992.12 自然遗产7、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1987.12 沈阳故宫2004.7文化遗产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4、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3、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1、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注: 意大利以48项世界遗产列世界第一位,中国以45项居世界第二位,西班牙以43处世界遗产、排世界第三位。
世界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
1、中国昆曲:起源于明代,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2、中国篆刻:一种雕刻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
3、中国书法:是一种文字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国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5、《格萨尔》史诗:是中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
6、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7、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是一种传统的丝织技艺,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8、南京锦织造技艺:是一种传统织锦技艺,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世界非遗项目中国名录
世界非遗项目中国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技艺传承、语言和表演艺术等方面的传统知识和实践,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非遗项目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在世界非遗项目中名列前茅。
下面将介绍一些世界非遗项目中国名录中的项目。
1. 昆曲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元代。
它以音乐、表演和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表演技巧和唱腔音律。
昆曲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形象,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西楼记》中的杨贵妃等。
昆曲的表演形式独特,演员们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其独特的表演技巧和唱腔。
2. 京剧京剧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清朝。
它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音乐、舞蹈、戏曲和戏剧元素。
京剧有着丰富的剧目,包括《红楼梦》、《白蛇传》、《长生殿》等。
京剧的表演风格独特,演员们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掌握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表演技巧。
3.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中国。
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针具,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中医针灸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针灸的技术要求高,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4.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技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中国。
它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榫卯结构和斗拱技术,构建出富有特色和独特韵味的建筑。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被广泛应用于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中。
5.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中国。
它包括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食材搭配和餐桌礼仪等方面。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口味和营养价值,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不仅注重食物的口感和营养,还强调饮食的文化内涵和社交意义。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
1、中国世界遗产名录(1)文化遗产(26项)长城1987明清故宫1987,2004莫高窟1987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198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1994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区1994-2000-2001曲阜孔庙、孔林、孔府1994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平遥古城1997苏州古典园林1997-2000丽江古城1997北京皇家祭坛-天坛1998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1998大足石刻1999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龙门石窟2000青城山-都江堰2000明清皇家陵寝2000, 2003,2004云冈石窟200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澳门历史城区2005殷墟2006开平碉楼与村落2007福建土楼2008河南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10(2)自然遗产(8项)九寨沟风景名胜区1992黄龙风景名胜区1992武陵源风景名胜1992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2003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2007(云南石林、重庆武隆、贵州荔波)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2008中国丹霞地貌2010(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3)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项)泰山1987黄山1990峨眉山-乐山大佛1996武夷山1999(4)文化景观(2项)•庐山1996•山西五台山2009(5)非物质文化遗产(29项)•昆曲2001•古琴200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蒙古族长调民歌2005 2009年列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中国篆刻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端午节南音热贡艺术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格萨(斯)尔》侗族大歌花儿《玛纳斯》妈祖信俗呼麦藏戏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粤剧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弥勒内院看门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
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在第32届大会闭幕前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对语言、歌曲、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了必要规定。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它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根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它方式口头相传”,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它艺术。
《公约》特别要求对各国和各地区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清点,列出急需抢救的重点和有重要代表意义的遗产项目,并要求建立一个由专家和各会员代表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协调有关工作。
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等26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昆曲(2001.5)2.古琴艺术(2003.11)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11)4.蒙古族长调民歌(2005.11与蒙古国联合申报)5.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2009.10)6.南音(2009.10)7.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10)8.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10)9.侗族大歌(2009.10)10.粤剧(2009.10)11.格萨(斯)尔(2009.10)12.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2009.10)13.热贡艺术(2009.10)14.藏戏(2009.10)15.玛纳斯(2009.10)16.花儿(2009.10)17.西安鼓乐(2009.10)1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2009.10)19.中国书法(2009.10)20.中国篆刻(2009.10)21.中国剪纸(2009.10)22.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2009.10)23.端午节(2009.10)24.妈祖信俗(2009.10)25.中国雕版印刷技艺(2009.10)26.呼麦(2009.10)27.羌年(2009.10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8.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9.10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9.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2009.10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非遗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非遗文化遗产名录1. 介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非遗,是指人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等非物质的文化表达形式。
这些非遗项目在世界各地被认为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需要被保护和传承。
2. 世界非遗名录2.1 传统表演艺术传统表演艺术是世界非遗名录中最为丰富多样的一项。
它包括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舞蹈、戏剧、音乐、杂技等表演形式,展现了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2.1.1 中国: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始于清代。
它以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为特点,包括唱腔、念白、表情、动作、格调等要素。
京剧表演精湛,剧目丰富多样,传承了中国古典戏曲的精华。
2.1.2 印度:印度古典舞印度古典舞是印度传统表演艺术的代表。
它分为几个主要流派,如卡塔克舞、印度舞、马尼普尔舞等。
印度古典舞结合了动作、手势和面部表情,以及音乐和唱腔的表演,展现了印度文化的深厚底蕴。
2.2 口头传统与表述口头传统与表述是指人们通过口头传递和表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故事、神话、谚语、语言等。
2.2.1 芬兰:卡勒瓦拉史诗卡勒瓦拉史诗是芬兰国家史诗,它以卡勒瓦拉作为主要人物,讲述了芬兰古代的英雄故事。
这一史诗传承了芬兰文化的精华,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一代代传递下来。
2.2.2 塞内加尔:瓦敏史诗瓦敏史诗是塞内加尔传统的口头文学形式,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传统的宗教和历史故事。
瓦敏史诗是塞内加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被保留下来。
2.3 社会实践、仪式和节日社会实践、仪式和节日是人们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表达形式,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关系等。
2.3.1 墨西哥:迈哈拉节迈哈拉节是墨西哥的传统节日,用来纪念和尊重已故亲人的灵魂。
人们会在家中摆放祖先的照片和纪念品,还会准备特殊的食物和饮品,以供祖先的灵魂享用。
2.3.2 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是巴西最有名的节日之一,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游客。
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传统技艺、节庆习俗和表演形式,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部分,这些遗产为世界所瞩目,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卓越贡献。
1. 京剧:京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形式之一,起源于北京,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以唱、念、做、打为特点,融合了唐宋元明时期的各种表演形式和音乐艺术,被誉为中国戏曲的“国粹”。
2. 古琴: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七弦弹拨乐器之一,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文人雅士们最钟爱的乐器之一,被称为“乐中之王”,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
3. 昆曲:昆曲是中国戏曲四大剧种之一,源于江苏苏州,有600多年的历史。
昆曲以其细腻的表演技巧和悠扬的唱腔著称,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瑰宝。
4. 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利用兽皮或纸张制作的影子来进行表演的戏曲形式。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
皮影戏通过灯光和影子的变化,讲述了各种传统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四川川剧:川剧是中国四川地区的一种戏曲形式,具有300多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变脸技法和激情四溢的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
6. 南京金陵文化:金陵文化是中国江苏南京地区的传统文化,涵盖了南京方言、文学、音乐、绘画等多个方面。
它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代表着中国南方地区悠久的文化传统。
7. 中国传统中医药:中医药是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它包括中草药、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并为世界各地提供了重要的医疗保健方式。
这些仅仅是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小部分。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人民不仅在历史和文化上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也使得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这些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包括政府的支持、学者的研究和民众的参与,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瑰宝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2016最新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1.羌年(2009年10月,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2.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9年10月,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33.麦西热甫(2009年10月,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4.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2009年10月,急需保护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35.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2010年11月,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36. 中国活字印刷术(2010年11月,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37.赫哲族伊玛堪说唱(2011年11月,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6.妈祖信仰 ,2009年10月 17.蒙古族呼麦 ,2009年10月 18.中国南音 ,2009年10月 19.青海热贡艺术 ,2009年10月 20.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 ,2009年10月 21.藏戏 ,2009年10月 22.浙江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2009年10月 23.安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10月 24.西安鼓乐,2009年10月 25.广东粤剧 ,2009年10月 26.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2010年11月 27.中医针灸,2010年11月 28.京剧, 2010年11月 29.中国皮影戏, 2011年11月 30.中国珠算, 2013年12月
1.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已经增 加至37项,根据最新资料修订)
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昆曲,2001年5月 2.中国古琴艺术 ,2003年11月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005年11月 4.蒙古族长调民歌 ,2005年11月 5.中国篆刻 ,2009年10月 6.中国书法 ,2009年10月 7.中国剪纸艺术 ,2009年10月 8.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2009年10月 9.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年10月 10.中国端午节,2009年10月 11.朝鲜族农乐舞 ,2009年10月 12.《格萨尔》史诗,2009年10月 13.贵州侗族大歌 ,2009年10月 14.甘肃花儿 ,2009年10月 15.新疆《玛纳斯》 ,2009年10月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全球世界自然遗产名单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全球世界自然遗产名单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48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48处世界文化遗产(31处)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2甘肃敦煌莫高窟,3长城,4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5北京故宫,6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7曲阜孔庙、孔林、孔府,8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10苏州古典园林,11山西平遥古城,12云南丽江古城,13北京天坛,14北京颐和园,15重庆大足石刻,16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17明清皇家陵寝,18河南洛阳龙门石窟,19四川青城山、20都江堰,21大同云冈石窟,22高句丽王城、23王陵及贵族墓葬,24澳门历史城区,殷墟,25开平碉楼与村落,26福建土楼,27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28元上都遗址,29云南红河哈尼梯田,30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31中国土司遗址世界自然遗产(10处)1四川九寨沟,2四川黄龙,3湖南武陵源,4云南三江并流,5四川大熊猫栖息地,6中国南方喀斯特(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7江西三清山,8中国丹霞,9中国云南澄江化石地,10中国新疆天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处)1 山东泰山,2安徽黄山,3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4福建武夷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3处)1 江西庐山,2山西五台山,3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其他形式的世界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29处)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羌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忆遗产】(5处)传统音乐录音档案(1997,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清朝内阁秘本档(199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大金榜(20XX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纳西东巴古籍文献(20XX年,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案(20XX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等)。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技艺和表达形式,代代相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展示着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京剧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自明朝中期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它综合了唱、念、做、打、舞五种表演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京剧的表演形式高度规范,角色化妆繁复,服装绚丽多彩,配以优美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京剧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体系,以及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维护和传承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更是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
三、传统手工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包括陶瓷、织锦、刺绣、剪纸、剪艺等多种形式。
这些手工艺是中国千百年来的积淀和沉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大潮中,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它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财富。
四、传统节庆活动中国的传统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每个节庆都有其独特的民俗和习俗。
这些节庆活动不仅是中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传统节庆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勤劳,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五、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代表着中国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人文情怀。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艺表演、茶道礼仪、茶具制作等多个领域的传统技艺,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表达。
茶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寄托,传承和弘扬茶文化,对于维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至关重要。
总之,中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代相传,传承不息。
2023年中国各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年我国各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是具有历史、传统、创新等特点的文化遗产。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自古以来就积淀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我国自2006年起开始编制并公布了各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2023年,我国各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十分完善,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个层级,每一层级均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高级别,包括了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对于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各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京剧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代表之一,它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珍贵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研究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还包括了诸如昆曲、土家大歌、传统木版年画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个省份均有属于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各省独特的民俗文化,也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和工艺。
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了湘剧、湘绣、岳阳楞子鼓等具有湖南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湖南省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
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各地市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保护和传承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市纷纷编制和公布了属于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也有沉淀了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和手工技艺。
了解学习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了解学习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到2011年,中国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29项: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蒙古长调、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京剧、针灸、皮影。
进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7项: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麦西热甫、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有29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项?我们知道,昆曲是首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
“入遗”也为保护和传承昆曲带来了极其关键的推动作用。
那截至目前,到底有哪些中国项目入选这一国际认证的“非遗名录”呢?小编给您一一数来。
第二批古琴古琴,又称琴、瑶琴等,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
在周代确定的按照乐器材质分类的“八音”中,古琴属于“丝”类。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
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
第三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在维吾尔人的特定文化语境中,“木卡姆”已经成为包容文学、音乐、舞蹈、说唱、戏剧乃至民族认同、宗教信仰等各种艺术成份和文化意义的词语。
其歌唱内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先知告诫、民间故事等,是反映维吾尔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
歌曲体裁既有叙咏歌,又有叙事歌;演唱方式既有合唱,又有齐唱、独唱;唱词格律与押韵方式,复杂多样。
除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十二木卡姆》外,还流传着《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
《世界遗产在中国之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蒙古长调女王Norovbanzad第四批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其表现形式是依附于汉字的艺术,而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笔划的组合变化多端,与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更富于造形性。
加上汉字书法不仅有一套完整的笔法(点、横、撇、竖、鈎等),更加有一套成熟的审美体系。
依循汉字的结体规律,变化组合,就可以表现出千姿百态的书法艺术,创造出不同面貌和情趣的美感。
篆刻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
从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高度的艺术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优良的基础。
所以篆刻艺术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
中国剪纸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至少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
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剪纸,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剪纸的前身可追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
早期的剪纸多见于丧葬、祭祀等仪式中,大约跟道家的灵媒神务有关。
时致今日,苗人后裔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门楣之上的巫术习俗,西南山区的集市上多有由专门的剪纸作坊批量生产的神符备售,各家各户的灶台楼阁细处也是每年一换。
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印制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现存于大英博物馆)。
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
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
然后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画上的或写上的原稿,大师级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到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时才交给比较没有才能的工匠。
木板然后刷上墨,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
雕版印刷也指的是书法的一种类型。
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主的建筑体系,以土、木、砖、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
营造的专业分工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画作、搭材作、裱糊作等,其中以大木作为诸“作”之首,在营造中占主导地位。
中国匠师在几千年的营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艺经验,在材料的合理选用、结构方式的确定、模数尺寸的权衡与计算、构件的加工与制作、节点及细部处理和施工安装等方面都有独特与系统的方法或技艺,并有相关的禁忌和操作仪式。
这种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延承至今。
妈祖信俗妈祖是以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为中心、包括东亚(琉球、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海洋地区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圣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
妈祖的影响力由福建湄洲传播开来,历经千百年,对于东亚海洋文化及中国沿海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被学者们称为妈祖文化。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蚕桑丝织是汉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蚕桑丝织包括:杭罗、绫绢、丝绵、蜀锦、宋锦等织造技艺及轧蚕花、扫蚕花地等丝绸生产习俗。
汉族劳动人民是首先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使用丝绸的民族,其制作的丝绸制品更是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
福建南音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
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泉州南音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这与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
南音曲目有器乐曲和声乐曲两千余首,蕴含了晋清商乐、唐大曲、法曲、燕乐和佛教音乐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等内容。
南音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
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
南曲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
南京云锦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
南京云锦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一。
南京云锦是用传统的大花楼木织机、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相互配合,通过手工操作织造出来的。
这种操作劳动强度大、工艺水平高,老艺人有“一抡、二揿、三抄、四会、五提、六捧、七拽、八掏、九撒”的拽花字诀,织手要做到足踏开口、手甩梭管、嘴念口诀、脑中配色、眼观六路、全身配合。
云锦主要品种有织金、库锦、库缎和妆花四大类,前三类已可用现代机器生产,惟妆花的“挖花盘织”、“逐花异色”至今仍只能用手工完成。
安徽宣纸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起于唐代,历代相沿。
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
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
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
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
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宣纸的种类繁多,按料比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有几十个品种、规格,另有品种繁多的加工纸(熟宣)以及宣纸制品如册页、扇面等。
贵州侗族大歌侗族大歌,侗族称为“嘎老”。
“嘎”即歌,“老”既含有大之意,也含有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
“嘎老”是一种由众多人参与的歌队集体演唱的古老歌种,故译为大歌。
侗族大歌是在侗族地区流传的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
其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巧,文化内涵等等方面都属举世罕见。
她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梅林第126届侗族大歌节多耶广东粤剧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嘉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
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
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
《格萨尔》史诗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格萨尔》史诗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蒙、土、裕固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亦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
同时《格萨尔》说唱艺人是史诗最直接的创造者、传承者和传播者,并在各民族区域内担任讲述历史、传播知识、规范行为等角色。
浙江龙泉青瓷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
龙泉窑始于西晋,北宋时已初具规模,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梅子青、粉青釉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
青瓷烧制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也是一种艺术。
上乘青瓷青翠滋润、莹澈剔透,富于韵味,有“类玉”之美,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青海热贡艺术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族地区,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
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
热贡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独有的原材料和独有的传承习惯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藏戏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
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新疆《玛纳斯》《玛纳斯》是在柯尔克孜族民间流传千年的口头文学。
全诗共有8部,约23万余行,在民间流传和各种变体达40多种。
史诗以口头形式、诗的语言颂扬了柯尔克孜民族英雄玛纳斯祖孙八代为民族的团结进步、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事迹。
蒙古族呼麦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
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