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一个中国式的非常商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宗庆后:一个中国式的非常商人
对于公众而言,宗庆后的形象从未如此鲜明,但也从未如此模糊。
他身上凝聚着超凡的个人魅力,他的下属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位民族英雄,至少在经济上,他取得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成功;但是他又表现出了能够让人攻击
日出版
的偷漏税传闻仍然让很多人津津乐道:即使没有之前达能和娃哈哈的争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偷税和漏税也能激起民众的热烈反应;更何况,宗庆后随后又把矛头直指达能,“这件事肯定和达能有关,举报人就是达能的人,是秦鹏。
”——秦鹏是
达能的中国区总裁,在达能和娃哈哈长达十余年的合作和随后的翻脸中,都是一个关键却又尴尬的角色。
当身着藏青色西服、脚蹬白底黑面布鞋的宗庆后走出杭州市地税局大门时,不知道他是否会想起达能亚太区总裁曾对媒体放言的威胁之词,“我要让他的余生在诉讼中度过”。
于1945
政府身居要职,他在各次社会运动中会面临何等的境遇并不难想象。
但是当命运加诸其身的枷锁开始显现松动的迹象时,他没有丝毫犹豫,一把抓住机会,虽然这个机会来临得稍微有些晚。
那是1987年,他已42岁,他被任命为杭州市上城区教育
局校办企业经销部经理。
那一年,和他同龄、并且同居杭州的鲁冠球已经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民企业家。
宗庆后此后的经历是一部经济的成功史。
他表现出的企业家精神和中国商人的谋略让人叹为观止。
他创立的营销模式几乎战无不克。
在中国大陆饮用品的竞技台上,他能够让最强悍的对手都心生怯意。
毫无疑问,经历了建国之后所有社会运动
如顾雏军;也能让老将挥泪解甲,比如李经纬。
即使那些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的企业家,也要时刻警惕着针对所谓“原罪”的讯问。
宗庆后也不例外。
通过让人眼花缭乱的运作,宗庆后试图获得对娃哈哈的部分所有权,并且为他的伙伴们赢得股权激励。
这些尝试中最显着的一例是娃哈哈美食
城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
他甚至几乎把这家公司送到国内资本市场公开上市,但最后关头却功亏一篑。
如果娃哈哈美食城在1995年上市成功(这一年,并不长袖善舞的宗庆后为美食城拿到一个上市名额),这就一举解决了产权和融资问题。
宗庆后和娃哈哈或许就不会再考虑引入一个新的投资者,来分享娃哈哈的收益,或者,更重要的是,分享
1997
11年
到佐证,光明乳液的董事长王佳芬回忆自己1992年第一次参观达能时说,自己完全被震撼了,“工厂如此艺术化,工业如此规划化,真把我们给看傻了”,“正是那次法国之旅影响了我的一生……达能成了我的一个目标和榜样”。
控制权争夺
随后,和大部分中国公司一样,伴随着合资公司的兴旺,宗庆后和他的合作者
开始了一场控制权之争。
像一位建立了自己王国的帝王,宗庆后并不会因为自己接受了外来者的帮助,
就认为自己应该将王国的控制权拱手相让。
在合资之初,宗庆后就一再强调自己要
掌控对合资公司的控制权。
这几乎是所有企业的创立者或者实际经营者最珍贵的东
云散了”。
董事会中坐满了全世界最知名商人的阿里巴巴,其创始人马云也在控制权上表
现出了少有的强硬。
“无论是孙正义还是杨致远,或者别的什么人,投资入股可以,
要想控制阿里巴巴绝对不行。
如果你真觉得自己很牛,那你自己另外做一个去。
”在一次聊天中,马云说这是他寸步不让的原则。
但是,宗庆后的例子与众不同,因为他在股权结构上已经出让了控制权。
51%的绝对控股让达能在合资公司的董事会中能够剥夺宗庆后对娃哈哈的经营权,尽管达能长达11年都没有行使这项权利。
8%
责,而宗庆后则以诉诸民族主义的激烈言辞进行反驳——数位采访过他的记者都提到,他对人们批评自己缺乏契约精神最为在意;最终达能和宗庆后法庭相见;沉寂数月之后,又爆出宗庆后偷漏税的说法;宗庆后称,是达能和秦鹏举报了他。
阴谋与手段
宗庆后有理由怀疑,这是不是又一次的阴谋。
即使他本人从未使用过甚至从未经历过,但他不可能不知道,在中国,从道德上质疑某人,一向是击倒这个人的最有效方式,尤其是这种道德上的质疑和此人之前的形象正好相反——宗庆后曾经声称自己是中国最廉价的CEO,宣称自己“做光明正大的中国人,为中国人创造财富”,那么,他的巨额偷漏税无疑是对他此前说
63
感想?
采取何种态度。
更多的分析集中在宗庆后反击时所采用的手法上,人们认为这是宗庆后携带的时代烙印。
首先,他习惯于求助政府,他希望通过内参影响政府高层,从而悄无声息改变整个局势;其次,当事情被公开时,他又诉诸于大众的情绪,让自己占领道
德的制高点;然后,他喜欢借助于所谓群众的力量,让示威者出现在达能高层出现的场所,或者,让经销商和他的下属对媒体表达对他的臣服和依赖。
宗庆后从未将他和达能之间的冲突想象成一桩单纯的商业事件,因为,他从未经历过一桩单纯的商业事件。
在他营建自己商业王国的过程中,可以想象,他必定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几乎动辄得咎,他要巧妙地在政府、大众情绪和媒体之间
在
全球
祖先的阴影
但是几乎所有被他邀请的记者都承认,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他。
即使后来到了聚光灯下,宗庆后的形象仍然晦暗。
“没有人真正了解他在想什么。
我们只是知道,他是毛泽东的崇拜者。
”两位记者后来在《出轨》一书中说。
宗庆后能够熟练引用毛泽东语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这本书中还提到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有天早晨,等待宗庆后签字报销的人在宗的办公室门口排起长队,他们听到宗在办公室内训斥说:“什么,买了8把扫帚还不去批发?”
他能迅速捕捉到舆论的风向,主动到某做公开访谈,掀起了对达能的进攻。
两会期间,娃哈哈和宗庆后选择在几个媒体上发表一望而知的宣传稿,却不愿安排对他坦率的访问。
“他的情绪含而不露,他是孤独的。
他的个性能激起人毫不掺假的忠心。
他是冷峻果敢与无限宽容的结合;眼光远大与学究似的注意细节的结合;坚定的意志与极端的敏感;外在的超凡魅力与内在谋略的结合。
”
这一段话,摘自菲利普·肖的《毛泽东传》。
按照公开资料对宗庆后的描述,他同这个形象非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