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联考试卷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联考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9高二上·双鸭山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专家指出,到2025年,中国将因肺癌病人达100万而成为世界第一癌症大国,这个消息让人噤若寒蝉。
②他苦心孤诣地寻求国画艺术的发展道路,多方探索,力求变化创新,在挥毫泼墨中抒发画家丰富的思想感情。
③这次义诊活动,退休的王医生也报名参加了,他亲自为病人量体温,测血压,甚至和患者谈心,真是无所不为,许多患者很受感动。
④天灾人祸已然让人痛心,而随后一些不良媒体或别有用心之人制造出的耸人听闻的谣言,更是让人愤怒。
⑤读书要有心,有心者能在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持之以恒,学识就会由此登堂入室,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⑥初春的校园里,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A . ①②④
B . ②④⑤
C . ③④⑥
D . ①③⑤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水平的高低、作用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宪法和法律赋予职权的作用的发挥,影响到会议效果的好坏。
B . 莫言的作品综合性强,要把它翻译为外文,就要求译者要熟知中国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必须具有相当的翻译水平才能胜任。
C . 今年是国务院确定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后的第一个春节假日,长、短途自驾游客大量增加,出现了第一轮的旅游高潮。
D . 新一届领导集体从中国现实出发,将保障和尊重人权作为治国原则写入宪法,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3. (2分) (2017高一下·会宁期末)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 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 . 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 . 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 . 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4. (6分)(2016·金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法国文学批评家、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在他的著作《S/Z》中以慢镜头拍摄的方式对巴尔扎克的中篇小说《萨拉辛》进行文本分析,将《萨拉辛》全文(中文译本有两万多字)分解为五百六十一个语段单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五百六十一帧画面),之所以划分得如此细密,巴特是想告诉读者,文本是怎样一帧一帧地编织而成的。
如果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来分析作品,那么一部作品是由情节、性格、言语、思想、形象等几大要素构成的,批评家要从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剧作思想的设置等方面来讨论作品,如果以形式主义方法来读解,则要关注文本的语言学层面,转喻和暗喻,或者陌生化效果等,这些都不是他想要达成的目的。
当然作为结构主义大师的巴特,也不想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解文本,他发明了诸多语码,来缝合这一文本,因此这五百六十一个单位尽管长短不一(一个单位既可以是一个词语或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段对话,或者是长长的段落),但是每个单位至少包含着一个或多个语码。
巴特将这些语码总共归纳为五种:意素语码、文化语码、象征语码、阐释语码和选择行为语码(或者称之为情节语码),并逐词、逐句或逐段来阐释这些语码在文本中各自的功能。
那什么是语码?语码不同于语义,所谓语码可以看成对语义的诱导和归类,詹明信认为,罗兰•巴特的“语码”是从信息理论中借用来的术语,即我们可理解为一种语码基本对应某一种信息的类型,如文化语码“有点像格言式的智慧或对普遍的行为、事件和生活的常识的仓房,当需要某个具体细节的时候,它就会被说出来”。
而意素语码(即人的语码)则指向人物的性格特征。
罗兰•巴特的意思是,文学文本之所以能产生意义,不是因为读者通过文本读到了现实生活,而是文本中的那些语码作用于我们的理解习惯,使读者以为自己把握了现实生活。
由此,詹明信解释道,现实主义的叙述并非是话语天生具有的结构,而是某种视觉上的幻象,是由某些作为“符号”在起作用的细节产生出来的所谓真实效果。
联想到现代小说,詹明信认为:“现代文学对情节的抛弃被更好地理解为对旧的叙述组成结构的抛弃。
”
其实这种语码划分方式既能解析《萨拉辛》,也能解析其他小说,或者其他非虚构作品。
詹明信既然称之为“文本的意识形态”,也就意味着这种解析方式不仅可以应用于文学,对文学以外的文本,如历史的、新闻的或社会学的文本均可适用,进一步可适用于一切叙事文本。
(1)
下列对文中“语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萨拉辛》中的五百六十一个单位尽管长短不一,但是每个单位至少包含着一个或多个语码。
B . 语码与语义不同,可以看成是对语义的诱导和归类,文化语码说出来时,往往以具体的某个细节呈现。
C . 语码是从信息理论中借用来的术语,一种语码基本对应某一种信息的类型。
D . 文化语码有点像格言式的智慧或对普遍的行为、事件和生活的常识的仓房,意素语码则指向人物的性格特征。
(2)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文学批评家用现实主义的方法来分析作品,则要关注文本的语言学层面,转喻和暗喻,或者陌生化效果等。
B . 以形式主义方法来读解文学作品,要从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剧作思想的设置等方面来讨论作品。
C . 现实主义的叙述是某种视觉上的幻象,是由某些作为“符号”在起作用的细节产生出来的所谓真实效果。
D . 语码划分方式既能解析《萨拉辛》,也能解析其他小说,或者其他非虚构作品,但不可适用于一切叙事文本。
(3)
请根据上文概括罗兰•巴特对巴尔扎克的中篇小说《萨拉辛》文本做语码分析的意图。
5. (12分) (2017高三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乌镇
木心
坐长途公车从上海到乌镇,要在桐乡换车,这时车中大抵是乌镇人了。
五十年不闻乡音,听来乖异而悦耳,麻痒痒的亲切。
“这里刚刚落呀,乌镇是雪白雪白了。
”高亢清亮,中年妇女的嗓音,她从乌镇来。
车上不会有人在乎这句话,像是专向我报讯的。
到站,一下车便贪婪地东张西望。
在故乡,食则饭店,宿则旅馆。
半夜为寒气逼醒,再也不能入睡。
窗帘的缝间,透露楼下的小运河,岸上人家的灯火映落在黝黑的河水里,波光微微闪动,周围是浓重的夜色,雪已经停了。
五十年无祭奠无飨供,祖先们再有英灵也难以继存,魂魄的绝灭,才是最后的死。
我,是这个古老大家族的末代苗裔,我之后,根就断了,傲固不足资傲,谦亦何以为谦?生活之网在空中飘,一无着点。
我肩背小包,手提相机,单身走在故乡陌生的街上。
寒风中冒出热气的是点心店,照例是中年的店主,照例笑呵呵,照例豆浆粽子,我食不知味地吃完了,天色曦明,我得赶程“回家”。
过望佛桥,走一阵,居然就是观音桥,我有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
当年的东大街两边全是店铺,行人摩肩接踵,货物庶盛繁缛,充满了炒锅声、锯刨声、打铁声、弹棉絮声、碗盏相击声、小孩叫声、妇女骂声,现在是一片雪后的严静。
这是一条死街,要构成这样肃穆阴森的氛围是不容易的,这是一种成熟的绝望的仪式,使我不以为是目击的现实,倒像是落在噩梦中,步履虚浮地往前走。
我来乌镇前调理好的老成持重的心境,至此骤尔渍乱了。
原本正门开在高墙之下,白石铺地,绿槐遮荫,坚木的门包以厚铁皮,布满网格的铜馒头,两个狮首衔住铜环,围墙顶端作马鞍形的起伏,故称马头墙。
现实的矮墙居中有两扇板门,推之,开了。
大片瓦砖场,显得很空旷,尽头巍巍然一座三开间的高屋,栋柱梁椽撑架着大屋顶,墙壁全已圮毁。
厅后应是左右退堂,中间通道,而今也只见碎砖蒿莱。
我神思恍惚,就像我是个使者,衔命前来凭吊,要将所得的印象回去禀告主人,这主人是谁呢?
东厢,一排落地长窗,朝西八扇,朝南是六扇,都紧闭着。
这些细棂花格的长窗应是褐色的、玻璃通明的,而今长窗的上部蚀成了铁锈般的污红,下部被霉苔浸腐为烛绿,这样的凄红惨绿是地狱的色相。
我向来厌恶文学技法中的物我对话,矫揉造作,伤感滥调。
而此刻,我实地省知这个废弃的少年时的书房,在与我对视,它坚称它曾是我青春的精神岛屿。
这样僵持了一瞬又一瞬,整个天井昏昏沉沉,我站着不动,轻轻呼吸。
我认了,我爱悦于我的软弱。
我渐渐变得会从悲惨的事物中,翻拨出罗曼蒂克的因子来。
别人的悲惨,我尊重,无言:而自身的悲惨,是悲惨,但也很罗曼蒂克。
此一念,诚不失为化愁苦为愉悦的良方,或许称得上是最便捷的红尘救赎,自己要适时地拉自己一把呵。
茶馆,江南水乡的特色,我点燃纸烟,斜倚在小桥的石栏上。
阳光淡淡地从彤云间射下,街面亮了些,茶馆内堂很暗,对面又是一条较宽的河,反映着纯白的天光。
烟蒂烧及手指,我一惊而醒。
走下石桥,桥堍有石级及水面,运河的水是淡绿、含混的,芸芸众庶几百年几百年地饮用过来。
儿时,我站在河埠头,呆看淡绿的河水慢慢流过,一圆片一圆片地拍着岸滩,微有声音,不起水花。
现在我又看到了,与儿时所见完全一样,我愕然心喜,这岂非类似我惯用的文体吗?况且我还将这样微有声息不起水花地一圆片一圆片地写下去。
(本文有删节)
(1)五十年后重返故乡乌镇,“我”的心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
(3)面对废弃的少时书房,如何理解作者的“软弱”与“爱悦”?
(4)联系全文,说说“回家”和“童年”二个词语的深刻含义
6. (9分)(2018·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业、教育业广义知识付费的概念,本文中的“知识付费”主要指将知识信息加工为产品、服务并将其通过互联网售卖的行为(即狭义的知识付费)。
互联网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采集、被发布、被传播,消费者面对的信息数量呈几何级增长。
但是,面对海量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还远未达到能够自如接收的程度,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紧张心理,被称为“知识焦虑症”。
同时,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都会加强这种焦虑感,而这种焦虑往往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学习意愿。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量碎片化的时间需要被有效利用以获取知识信息。
目前知识付费领域主要分为内容平台与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
前者提供专业生产或用户生产的内容供消费者购买。
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普通用户也能够以自身掌握的知识实现变现。
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则是为内容平台或有变现需求的自媒体人提供技术支持。
相比传统的出版业与教育业,移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知识付费领域因其参与方减少,制作周期大幅缩短,因此内容生产者的获利周期也随之缩短。
此外,知识付费能够为内容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助其扩大收入规模。
(摘编自《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二:
据有关教据,某知名知识付费产品在2016年10月单月收入超过1800万元,达到峰值。
有观点认为,知识付费实则是在满足人“好像是在获取知识”的虚荣。
有用户认为,买了一门课之后,才发现这门课的内容没什么深度。
报道显示,上述知名知识付费产品除在2017年3月和下半年开学季成绩有回升外,其他时段的单月参与人数和单月收入都在下滑。
(摘编自胡宁、张均斌《知识付费,2018年将是怎样的姿势》)
材料三:
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呈火爆趋势。
2017年8月,知识付费用户超过5000万,但据了解,当下,消费过知识
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持续学习和付费的用户少之又少。
在知识需求方面,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持续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有待形成;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学一次就不想再学了。
在互联网刚刚普及之时,多数内容是免费的,付费内容似乎天方夜谭。
而现在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按服务使用来收费。
其实,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高级的业态。
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
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
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中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
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
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给用户提供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如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摘编自姜奇平《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知识付费内容平台不仅可以让提供专业知识的特殊用户获得收益,也可让普通用户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获得收益。
B . 2016年,某知名知识付费产品在知识付费方面的收益有突出表现,但2017年,单月参与人数和单月收入总体上呈现下滑趋势。
C . 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能持续下去的人不多,关键在于消费者自身建设不足,如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
D . 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的业态,知识服务收费是高级的业态,在我国,前者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知识产品业态发展不够充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狭义知识付费项目的完成,既需要知识内容的制造者,也需要知识付费的消费用户,还需要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提供服务。
B . 与传统意义上出版业、教育业的知识付费的概念不同,狭义的知识付费,主要指通过线上或线下售卖加工过的知识信息产品、服务。
C . 网民在课外、工作外的学习,对音频类、视频类知识付费产品的兴趣呈增长趋势,而对文字类知识付费产
品和线下论坛讲座的兴趣不高。
D . 知识付费的发展方向是向知识服务业发展,帮助用户解决问题,通过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等,使客户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
E . 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的发展,让人们因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量碎片化的时间需要得到有效利用以获取知识信息成为可能。
(3)知识付费火热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7高二上·扬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傅良,字君举,温州瑞安人。
初患科举程文之弊,思出其说为文章,自成一家,人争传诵,从者云合,由是其文擅当世。
及入太学,与广汉张栻、东莱吕祖谦友善。
祖谦为言本朝文献相承条序,而主敬集义之功得于栻为多。
自是四方受业者愈众。
登进士甲科,教授泰州。
参知政事龚茂良才之,荐于朝,改太学录,出通判福州。
丞相梁克家领帅事,委成于傅良,傅良平一府曲直,壹以义。
强御者不得售其私,阴结言官论罢之。
傅良为学,自三代、秦、汉以下靡不研究,一事一物必稽于极而后已。
而于太祖开创本原,尤为潜心。
及是,因轮对,言曰:“太祖皇帝垂裕后人,以爱惜民力为本。
熙宁以来,用事者始取太祖约束,一切纷更之。
州县无以供,则豪夺于民,而民困极矣。
方今之患,何但四夷?盖天命之永不永,在民力之宽不宽耳,岂不甚可畏哉。
陛下宜以救民穷为己任,推行太祖未泯之泽,以为万世无疆之休。
”
绍熙三年,除起居舍人。
明年,兼权中书舍人。
初,光宗之妃黄氏有宠,李皇后妒而杀之。
光宗既闻之,而复因郊祀大风雨,遂震惧得心疾,自是视章疏不时。
于是傅良奏以利害。
帝悟,会疾亦稍平,过重华宫①。
而明年重明节② ,复以疾不往,丞相以下至于太学生皆力谏,不听。
傅良上疏曰:“陛下之不过宫者,特误有所疑而积忧成疾,以至此尔。
臣尝即陛下之心反覆论之,窃自谓深切,陛下亦既许之矣。
未几中变,以误为实,而开无端之衅;以疑为真,而成不疗之疾。
是陛下自贻祸也。
”书奏,帝将从之,百官班立,以俟帝出。
至御屏,皇后挽帝回,傅良遂趋上引裾,后叱之。
傅良哭于庭,后益怒,傅良下殿径行。
诏改秘阁修撰仍兼赞读,不受。
后授集英殿修撰,进宝谟阁待制。
终于家,年六十七。
谥文节。
(《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有删节)
【注】①宋代宫殿名。
宋孝宗赵眘传位给宋光宗赵惇后所居。
光宗与其父长期猜疑失和,故不愿意去重华宫探望。
②农历九月四日,宋光宗赵惇生日。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强御者不得售其私售:谋取
B . 一事一物必稽于极而后已稽:考查
C . 用事者始取太祖约束取:采取
D . 以为万世无疆之休休:福祉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学: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在宋代仍为最高学府,隶属于国子监。
B . 主敬:理学家程颐主张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
理学又名为道学,是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
C .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探花,第三名是榜眼。
D . 四夷:古时中原汉族对四方各少数名族的统称,分别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州县无以供,则豪夺于民,而民困极矣。
②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4)文中哪些事件体现了陈傅良的刚正,请简要概括。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 (7分) (2017高二上·天水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②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根茎长在泥里,可食。
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②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③柘(zhè):一种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一,二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诗人颂扬村民勤劳智慧之意俱在其中。
B . 四两句诗描绘了美好和谐的农家生活,寄托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
C . 后四句塑造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种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可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 . 此诗给人清新健美之感,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本诗可谓独树一帜。
E . 诗中第六句孩童的形象特点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儿童形象特点是一致的。
(2)牧童和山翁各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9. (3分) (2017高一下·新化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杜甫的《登高》中,诗人表现个人潦倒困苦、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自己因国难家愁而悲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2)
《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
与老子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样,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也借“行路”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4)
《过秦论》中叙述秦始皇遣精兵良将镇守四方重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10. (1分)汉字是彪柄千秋的美丽魔方。
古代“说文解字”是解析汉字领悟其美的一种形式,汉字新说也是我们理解汉字的一种形式。
请参照例子,从“悟”“诱”“企”“厌”“春”“臭”“毛”字中任选两个进行解说。
例句:思----勤耕心上田,思想才有丰收的果实。
忌----心里只有自己的人,能不为人所忌恨么?
11. (1分) (2017高一下·吉林期中) 吕思勉曾就中国历史的研究从主要对象和方法两方面做过论述,请把这个研究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9高三上·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人类衣食来源皆赖自然所赐。
近代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开启了系统记录生物多样性、探求自然秩序的进程,博物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学科相继确立,人类也得以更好地认识自身。
孟德尔从豌豆杂交中读出了遗传的奥秘,袁隆平从野生稻中研发出超级水稻,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这里面闪耀着人类的智慧,但自然乃是一切发现的前提。
人,永远无法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4-1、
4-2、
4-3、
5-1、
5-2、
5-3、
5-4、
6-1、
6-2、
6-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7-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1、
8-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9-1、
9-2、
9-3、
9-4、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10-1、
11-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