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一)》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一)》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一)》这一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了除法的基
本概念和简单的计算方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除法的基本含义,掌握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章节中,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
例题和练习的设计,既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
认识。
但是,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以及对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需要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用乘法口诀计
算除法的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
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那些除法计算结
果不是整数的情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和掌握除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问题,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介绍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进行除法计算的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计
算的规律。
4.应用拓展: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
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展示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可以通过
图示、列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方面进行。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九. 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
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知识点儿整理:
1.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表示将一个数分成若干
等份的过程。
被除数是要被分成的数,除数是分成的份数,商是每份的大小。
2.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竖式计算,一种是
口算计算。
竖式计算是将被除数和除数写成竖式,然后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计算。
口算计算是利用乘法口诀,将被除数和除数相乘,然后找到最接近被除数的乘法结果,再进行计算。
3.除法的性质:除法具有分配律、结合律和交换律等性质。
分配律指的
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除以这两个数的商;结合律指的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数相除,可以任意改变它们的顺序而不改变结果;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相除,交换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4.除法的应用:除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计算平均数、
比例、折扣等。
例如,将12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3个苹果,这里就用到了除法。
5.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法的计算法则包括整数除法法则、小数除法法则
和分数除法法则。
整数除法法则指的是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商和余数;小数除法法则指的是将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10的整数次幂,使除数成为整数,然后按照整数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分数除法法则指的是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即乘以倒数。
6.除法的计算工具:除法的计算工具有计算器和计算机等。
计算器可以
快速准确地完成除法计算,计算机则可以进行更复杂的除法运算,如多项式除法、矩阵除法等。
7.除法的相关问题:除法的相关问题包括除不尽的问题、除法悖论等。
除不尽的问题指的是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这时可以得到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或分数的结果;除法悖论则是指某些看似矛盾的除法现象,如0除以0的结
果等。
8.除法的扩展知识:除法的扩展知识包括除法的起源、除法在其他文化
中的表现等。
除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分数和比例计算,除法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概念,如印度的占星术中的除法运算等。
9.除法与其他运算的关系:除法与其他运算有密切的关系,如与乘法、
加法、减法等。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即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除法与加法、减法也有类似的关系,如加法的逆运算是减法,减法的逆运算是加法等。
以上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可以掌握
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步作业练习题:
1.选择题:
a)24 ÷ 4 = ?
A) 6 B) 8 C) 12 D) 2
b)36 ÷ 6 = ?
A) 6 B) 9 C) 12 D) 4
c)48 ÷ 8 = ?
A) 6 B) 12 C) 18 D) 3
d)54 ÷ 6 = ?
A) 6 B) 9 C) 12 D) 7
2.填空题:
a)25 ÷ 5 = _______
b)40 ÷ 8 = _______
c)63 ÷ 9 = _______
d)80 ÷ 10 = _______
3.判断题:
a)21 ÷ 3 = 7,正确/错误
b)32 ÷ 4 = 8,正确/错误
c)45 ÷ 5 = 9,正确/错误
d)56 ÷ 7 = 8,正确/错误
4.应用题:
a)小明有20个糖果,他想将它们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
能分到几个糖果?
b)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4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c)一桶水有36升,如果每天喝掉一半,5天后桶里还剩多少升
水?
d)小华买了3千克苹果,每千克苹果5元,小华一共花了多少
钱?
5.选择题:
B)12
6.填空题:
7.判断题:
8.应用题:
a)每个朋友能分到5个糖果。
b)长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
c)5天后桶里还剩4升水。
d)小华一共花了15元。
以上是本节课的同步作业练习题及答案,通过这些练习题的完成,学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除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