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数字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人对数字也有忌讳,他们最讨厌数字“13”,谈话与行车时也尽量避免用到这个数字。
但大部分中国人对13并无忌讳,反而有人还颇欢迎,因为有人认为中文“福禄寿”三个吉祥字就是13划,这有何不好呢?
西方人也避谈星期五,如果星期五出了事,就归罪于这是个黑色星期五。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受到西方影响,也有人开始忌讳“黑色星期五”。
西方音乐界及作曲界则忌讳“9”,因为贝多芬创作了举世闻名的9大交响曲后辞世。
此后舒伯特、德沃夏克、威廉斯等名作曲家也都在写完9首交响曲后与世长辞。
有趣的是,奥地利作曲家马勒在写完八首交响乐,并为之编号后有意继续写,但又想逃过“9”字,就写了一首不编号的交响曲,果然安然无恙,但后来他又创作了一首交响乐,将之编号为9,不幸在尚未编写十号交响乐前就死了。
13"这个数字被西方的一些国家和民族视为不吉利的凶数,事事处处... 据说它源于宗教典故:出卖耶稣的犹大是耶稣的...
西方人忌讳“13”,要是“13日”正赶上“星期五”被认为更不吉利。
分析家认为,问题不在这两个日子有什么魔法,而是忌讳这两个数字的人心理在作怪。
“13日”再加上“星期五”是最“险恶”的日子,其由来要追溯到远古。
据传说,犹太教以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为休息日,称为安息日。
按照迷信的说法,每到这天,12个巫婆(witch)都要举行狂欢夜会,第13
个魔鬼(monster)是在夜会高潮时出现的撒旦(Satan)。
圣经的一些解释者认定,亚当和夏娃就是在这个日子偷尝了禁果,亚当和夏娃的儿子该隐也是在“黑色星期五”杀死了他的弟弟亚伯。
不仅普通人,名人也惧怕“13日”和“星期五”。
每当这时,歌德总是睡大觉,拿破仑绝不用兵,俾斯麦不签署任何条约,即使是不触动任何人根本利益的文件他也不愿签字。
美国前总统胡佛·罗斯福也很迷信,有人还记得,每月“13日”罗斯福都不出行,尽管并非每个13日都赶上“星期五”。
其实,并非所有“13”都是不祥之兆,有的欧洲人就很喜欢13。
不错,以色列曾被分成13部分,可救世主恰恰就是13日降临的。
欧洲神秘的占卜术中有许多13,比如说,有13眼天泉、13座天门、信奉上帝的人希望得到13种神药。
而在古埃及,在玛雅人(印第安民族群)的心目中,13象征着上帝的青睐。
有人认为13不仅不晦气,而且会给人带来运气。
第一位飞越大西洋的驾驶员林德伯格就是第13次飞越时获得成功的———前12次都以失败告终…… 长期以来,人们为克服迷信(superstition)、崇尚科学做了许多工作。
例如,1791年,英国一家造船厂准备造一条大船,厂家特意选择“13”号开工,这一天正是“星期五”,而且这条船的名字也叫“星期五”,大船第一次下水航行的日子还是“星期五”。
对猫(cat)的迷信
对西方人来说,猫是一种让人喜欢让人忧的动物.西方人喜欢猫,视猫狗为最亲密的
动物之一.翻开猫的档案就可以知道,人类大约在9000年前开始养猫的.以前养猫是因为
老鼠太多,现在的猫专门吃宠物食品,如今衣食无忧的猫见了老鼠也懒得捉.有的猫自出
生之日起竟没有见过老鼠,以至见到老鼠吓得跑,"宠"的老鼠不知如何是好!见此情形,
乐得大鼻子的西方人连连夸奖:这个可爱的小娇娇.西方人喜欢猫喜欢得不得了,但是有
一种猫西方人见了就害怕,那就是黑猫(black cat).黑猫之所以令人生畏,是因为它交
友不慎,黑猫总是喜欢和可怕的巫婆(witch)在一起狼狈为奸.西洋巫婆头戴黑尖帽,身
披黑斗篷,眼冒妖光,面目可憎.她常常骑一把破扫帚,身边跟着一只黑猫,喜欢在月明星
稀之夜去干坏事.也许是黑猫和巫婆在一起的时间太长了,西方人认为猫能未卜先知.
不仅如此,黑猫还能和魔鬼撒旦(Satan Devil)说话,撒旦也常常变成黑猫去干坏事.
于是只要你见到了黑猫,那无疑是见到了魔鬼,不过也有人喜欢黑猫,那就是海员的妻子.
英国约克郡的人认为海员的妻子养一只猫,那么出海的丈夫就不会遇到危险.最手船员喜
欢的是三色猫和黑猫.如果船上有一只猫,那是吉祥之兆.如果把猫赶走灾难就会降临.所
以当船要沉没的时候,船员们会想方法让猫逃走.
在英语里有to see how the cat jumps 或to wait for the cat jumps 的表达方
式意思是"见风使舵;随机应变;观望形式然后行动"eg :There is nothing for it but
to wait and see how the cat jumps .(眼前只有静待,看看事态如何发展)
西方迷信猫有9命(A cat has nine lives),A cat has nine lives也表示一个人生
命力强.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Act III,sc,1)第
三幕第一场里有这样的台词:
Tybalt:What wouldst thou have with me?
Mercutio:Good king of cats,nothing but one of your nine lives;that I mean to
make bold withal,and,as you shall use me hereafter, dry-beat the rest of the
eight.
泰:你要我更你干嘛?
迈:好猫精,听说你有9命,我只要你一条,留下另外8条,等以后在找你算帐.
数字与人生
数字与人生,不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且时常被人们赋予生活文化的内涵,比如人们用十年洪福来形容童年时光,用一枝花来形容十七八岁的姑娘,等等。
孔子用数字容纳贯穿了他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逻辑上说,人类的文化是精神世界的哲学诠释,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文化符号之间似乎自然而然地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这种联系有时候还是很紧密。
比如,英文字母貌似和汉语文化毫无关联,然而看到它就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看到字母A 就容易联想到金字塔,看到BB就容易联想到宝宝或人的耳朵,看到字母C 就要想到维生素或一张张开的大口,等等。
我们知道,古人把不同数字年龄的人赋予了不同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称谓,如人之初生称作婴儿,不满周岁称为襁褓,2至3岁称做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的幼童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姑娘18岁称花样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
男子20岁称弱冠之年,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天命之年,60 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 岁称合鲐背之年或称耄耄之年,100岁称作期颐之年,也称人瑞,等等。
人类的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数字化时代。
生活中,人们运用数字的范围超乎了过去的想象,人类对数字的理解甚至有点神异化,有的干脆和人生的生命机理扯上了直接的关系,比如人们在选择和生活实用相关联的数字时总喜欢选择一些音似、形似吉祥,幸运的阿拉伯字母,比如“6”或“8”,与此同时又把一些形音类似的数字视作不吉利的象征,甚至与生活中自自然然的祸福生死联系起来,比如人们喜欢把“3” 视同散,把“4”看同死,“7”视同气,还有一些地方把一些特定的日子与生活的喜乐哀愁,生命的生老病死相联系,以至习惯成自然的发展成一定的风俗习惯,等等。
生活中,一些人对于数字的玩味和信仰甚至到了迷信和冥顽不化的地步。
号称自由文明的西方人,也普遍忌讳数字“13”,要是13日正赶上星期五,更被认为不吉利。
起因是犹太教以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为休息日,称为安息日。
传说,每逢此日,12个巫婆都要举行狂欢夜会,恶魔撒旦就是在夜会高潮时出现的第13个魔鬼,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就是在这个日子偷尝了禁果的,他们的儿子该隐也是在“黑色星期五”杀死了他的弟弟亚伯。
在西方,不仅普通人,就连名人也忌讳“13日”和“星期五”。
每逢此时,歌德总是全天睡大觉,拿破仑绝不用兵,俾斯麦不签署任何条约,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甚至每个月的13日都不出行。
现代中国,最早把数字奉若圭臬的应该是南方人,在广州的高楼里,4这个数字是没有落脚之地的,高楼的第4层被称作“3H”,14层称作“13 H”,依此类推。
网络上的新新人类,更是把数字运用得活灵活现,他们把10个阿拉伯数字赋予了生活话语的内含,作为一种隐语
运用于他们的生活中,如,用“88”代替再见,用“521” 隐喻“我爱你”,“511”就是“我要你”,“741”就是“气死你”,“566”就是“我溜了”,“393”就是“散就散”,“080”就是“冷不冷”等等,乍看之下,有点象过去的特务在对暗号。
一些为官的政客对数字也是情有独钟,许多人甚至是奉若神明,他们生活中凡是需要用到数字的地方,比如车牌、手机、电话、门牌、房号等,一律都喜欢择取他们认为代表吉祥的数字,有的人甚至认为这些冰冷的数字可以使他们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由于人们有了对数字的间接理解和心理暗示,数字成了人们生活中神秘莫测的东西。
数字也变得如同商品,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数字相关连的买卖运作。
网络有了专门用数字测算吉凶的网站,手机上有了用数字测人生前程的信息平台,每个人生日的那一串数字的组合也被赋予了星座、前程、运势之类的定义,就连中国电信、移动这样的大公司也把所谓的6和8
之类吉祥数字的组合用心拼凑起来,用做赚取额外钱财的工具。
事实上,数字仅只是数字而已,充其量就是测量、计量、计算、标识、排序、等应用领域的记录、归纳、演绎、推理等抽象或逻辑的实用功用,哪里有那么多神奇的功能呢?数字与人的吉凶、命运、前程、贫富一点也扯不上关系,它的这些神异外延只是人类凭想象力一厢情愿添加的愿望而已。
即使银行存折,信用卡号码全部是8的人也不一定就会发财,车辆牌照全部是6的人也不见得就不出事故。
贪官李真肮脏的一生对数字奉若神明,“大师”说他的吉祥数字是“38”,推演测算他38岁时能当“封疆大吏”,而他却在38岁时,因贪污受贿事发被处以极刑了。
可见,生活离不开数字,但要把它用在该用的地方,切不可把数字神异化、迷信化,从而歪曲了数字本身的意义,自寻烦恼,甚至遗祸终身。
冷眼看待短暂的生命,数字与人生之间所有内在或外在的联系,都只能是哲学的外延与推演,我们可以把从0到9的一串阿拉伯字母赋予生命意义上的的承合和蕴分,但终究逃不离唯物的、形象的、理性的、哲理的、阳光的、文化的内涵。
如此,我们可以站在生命的高度来想象数字与人生之间的现实含义,也算是对人生的笑看,数字的戏说。
所谓人生,草活一季,人活一生,从生到死,从起点到终点,就是一个大大的圆圈。
“0”乃天原始端,万物空灵,也则是人之初,性本善。
艺术论有所谓的空框结构,0 也象征一个人来到世界之初的混沌未开,天地之间的空旷无垠,生命的一无所有。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时点了一出戏,曲子叫《寄生草》,其中唱词:“漫揾英雄泪,相离士家。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生命到来的这个阶段,是性格、品性等人性素质成长的起点,也是要从原始的零点培植人的感恩、包容、忍耐、宽阔、涵养天地之心,零的疆界做到多大,其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零可以填纳吞吐的精神和物质容量就有多少,包含着道德的融合力越是深厚,一个人则越是高尚,越可以宁静致远。
再说1,道生一,一生万物,可以说一是颐养美好天性的起点,在0的时空间里充分的收纳、积累的基础上,慢慢知会生命的宽容厚重,精神的美好,仁爱,承接生命所有美丽的本源,为后来人生的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培植顽强的精神内涵和生命基本的元素。
依次类推,2就是生命的春天,天地阴阳两合,在1的基础上求学、创新、发展,修身蕴性,养精育锐,培育智慧的根基,维养道德的温床,修身养性,为三十而立做好精神、智慧、身心上的准备,打好人生坚实的基础。
3 者修身齐家,耕耘努力,三十而立,经受生命必要的,也则是反复的挫折、磨难、坎坷,用失败淬火,磨取成功的刀锋,收获精神的坚韧,蕴育秋天的收成,人生的这个阶段,最贴切的几句话就是: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
失败是成功之母,阳光总在风雨后。
4 者,四十而不惑是也。
人生的这个阶段宛如正午的阳光,成熟,热情,睿智,理性,但也需要适当的回望与展望,盘旋与思考,认真的总结路途上的经验和教训,积累生命美好的情感,理性的归并梳理精神世界的垃圾和杂草,种植一片属于自己的既春意盎然又枫红万里的生命田园,四十岁的人要经受得了人生的桃花雪和倒春寒。
在健硕的身心,丰厚的精神基础上,要考虑齐家,治国,平天下。
5 者,知天命之年,经历了春天的烂漫,夏日的炽烈,此时当为流水落花春去也,生死富贵两由之的豁达,从生命继承的角度看,多已儿孙满堂,从
人生事业的角度想,也则是桃李芬芳,自己当已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了。
6、人的生命达到60岁的光景,健康生命的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生的功过是非,都已是身外之物,风雨人生及格与否,早已情怀淡定,尘埃落定,纵然世间弱水三千,也只是取一瓢饮。
此时,生命的精华已积淀为情感、思想、道德、智慧的种子储藏在生命的秋天里,得失早已置之度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
不要说千秋功过,单就一个人一生的是非得失,成败毁誉来看,六十岁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段落,无论是生活、工作、事业,还是爱情、婚姻、家庭,人至六十,也算是尘埃落定的了。
7、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生命的年轮越是往上,往往有两个相反的极端,一方面,从心理经验角度上,越来越人情练达,轻车熟路;另一方面从生理精力的角度上,则越来越不堪疲惫,越来越需要精心的养护维持。
假如人的寿命可以活到一百多岁,世间之人,大多数都把七十当做一个关隘的,正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
其实,一个人寿命的长短,在自然、生理、遗传可以承受的极限之内,很大程度上是由他自己决定的,他的生活方式、工作习惯、饮食起居、文化环境、性格禀赋、胸襟意志、心灵修养、思想境界等内在的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综合决定了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潜移默化之间进行的。
8、随着社会生活、医疗、科技水平的的进步,人的平均寿命也在逐渐的增加。
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八十岁的人生,都算得上是得道归隐,修养成熟的了。
如果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那么八十岁的人当为世人之师,不管他一生是否治国平天下,还是平平凡凡修身养性,都会有很多情感、道德、存世、养生的经验值得后人学取,当为子孙仿效,八十岁的人生,宛如臻于纯净的森林,硕果的芳香,如火的枫红,鸟语花香,必然是生命一片灿烂美丽的风景。
9、虽然世间大多数人都难以达到九十岁以上的高龄,但九十岁也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绝世沟坎,世间也有许多高龄长寿的老人,人至九十,依然健康硕乐,体格硬朗。
这里姑且不去讨论他们的养身修心之道,但历经九十年的风雨人生,社会风云变迁,世事浮沉,依然健康安乐,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人们之所以把百岁老人称作期颐之年,也称人瑞,谓之德高望重受人敬重,孙希旦集解:“《论语》:期谓百年已周,颐谓当养而已。
”指百岁老人应当有人照料护理。
万物一统,自我归化,得道成仙。
0 、人活百岁,瑞气盈门,乃自然修化之因,物我和谐融和之果,返本归原,返朴归真,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