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如何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发布时间:2022-12-02T02:03:33.705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2期作者:雷显荣
[导读]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大环境下,一些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仍不容乐观。
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树立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大力推进风险分级管控,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机制。
通过开展风险分级管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双预防机制建设,对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仅供参考。
雷显荣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 361000
摘要: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大环境下,一些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仍不容乐观。
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树立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大力推进风险分级管控,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机制。
通过开展风险分级管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双预防机制建设,对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机制
当前,企业员工的安全问题、职业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还比较薄弱;企业滞后的工艺,技术、装备与产能仍然大量涌现,各种事故隐患与安全风险相互交织,相互叠加。
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未落实到位,安全生产基础差,安全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在当前新常态下,安全生产压力加大,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更高要求。
为此,构建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是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最核心的部分,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责任要求,是消除事故的有效途径和根本举措。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的思路
通过增强安全发展的观念,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强化源头管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正确地分析掌握安全生产特点、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实现关口前移,全面实现事故预防的科学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达到将风险控制到隐患的形成之前的目的、将隐患消除于意外之前,为遏制重特大事故奠定坚实基础,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1]。
(二)工作任务
要做好评估风险等级,必须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及管理体系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识别。
将识别出来的安全风险归类梳理,并参考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充分考虑起因,导致事故发生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和伤害方式来确定安全风险的分类[2]。
(三)科学管控风险
进行风险辨识、评价,确定风险点时,需要针对风险等级、风险类型等信息,制定“一图两单”(“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点图,风险管控责任表、风险管控措施表),并进行风险公示与分级管控。
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多元主体共同推进机制,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监管模式。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健全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提升应急能力水平[3]。
二、实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建设
(一)明确风险等级
每个车间都要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综合识别检查,对于检查出来的风险点首先要进行风险类别的识别(如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坍塌、坠落等危险因素,高温、粉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环境与安全的影响);其次根据危险程度与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拟定的安全风险分级标准,将风险从轻到重分为四级,绘制了“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电子分布图。
(二)明确控制的措施
对于风险的类别与级别,把风险点一一理清管控层级,必须制定“两个清单”:一是管控责任清单,明确管控责任层级(车间、班组、岗位),履行具体职责,负责人;二是安全生产目标清单,确定各项指标要求及完成时间节点,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评价。
管控措施清
单则制订具体管控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含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等)、物理工程措施等,以及管理办法(含应急管理)、教育措施与个体防护[4]。
(三)发布风险公告
在公司内部建立起全员参与、全过程监督、全方位监控的安全管理体系。
通过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落实各层次人员责任,加强宣传教育。
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可以通过制作告知卡来进行事故预防或采取应急措施,并设立相应的报告电话;对于可能引发事故的工作场所和工作岗位要安装报警装置并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及撤离通道。
(四)消除安全隐患
每个车间都应制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分级及排查治理标准,构建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对内部所有部门、所有岗位、所有设备设施的排查范围及要求进行界定,构建全员参与,岗位覆盖,全程联动的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机制,使隐患自查自改报告工作程序化、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常态化[5]。
各级安监机构要加强与属地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本地区、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定期组织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并对排查治理工作中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出具整改通知单。
(五)强化应急管理
根据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并衔接公司相关应急预案。
在发生事故时,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组建专(兼)职及相应数量的应急救援队伍和专职救援队等,签订救援协议,对重要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建立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及自救互救,避险逃生等技能培训并定期进行评估。
(六)防控职业病危害
对于有潜在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要放在它显眼的地方,设立警示标识,提供警示说明,明示潜在职业病危害类型、结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要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作业现场应当安装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定期进行检查更新。
应按照国家规定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记录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情况及其他相关信息。
应当依法向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防护器具,并对从业人员的正确穿着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要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应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定期组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现状评价工作,有效维护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6]。
结语:
总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机制旨在实现事故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是“以风险为基础”的过程安全管理理念在事故中的具体践行以及实现“纵深预防”“关口前移”的有效途径。
企业安全风险通过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等方式进行预防,从而达到控制和减少安全生产中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目的。
能够为各个企业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克军.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新实践[J].矿业装备,2022(04):168-169.
[2]仇广德.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2022,20(12):85-87.
[3]熊茂平.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与信息化的融合[J].质量与认证,2022(06):70-72.
[4]孙忠明.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J].劳动保护,2022(06):104-105.
[5]张杰,李志龙.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研究[J].商业文化,2022(15):34-35.
[6]嵇旭,叶俊,王佳成,李仕,郭王莹.化工企业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1,11(02):137-138.
作者介绍:雷显荣(1990.4.4),性别:男;籍贯:福建长汀;民族:汉;学历:研究生、硕士;职称:中级工程师;职务:安全督查中级师;研究方向:安全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