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考点深化与探究 第10讲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与美国宪法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讲: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与美国1787年宪法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主题1:“光荣革命”的原因、实质、意义
(1)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主要原因是复辟的王朝施政措施损及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既得利益。
(2)实质: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的妥协。
(3)意义:确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及资本主义发展;破坏了世袭继承规则,为限制王权奠定了基础。
主题2:《权利法案》的内容、意义
史料: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3)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4)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某某。
(5)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6)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从史料中体现的主要内容是:限制了国王立法、税收、军事、司法及其独裁专制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法律原则。
从而使英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奠定了君主立宪的法律基础,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
主题3:英国议会选举权的演变
史料: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
1836
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
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英国选举权的变化历程具有曲折性、长期性和斗争性的特点,这一变化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①1832年议会改革后,选民人数增加,但工人阶级仍没有选举权。
②历经两次议会改革后到1885年,成年男子取得普选权。
③二战前夕,实现了全民普选。
主题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
(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
(3)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由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
(4)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
(5)实行分权原则。
史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开导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英国国王詹姆士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
——上述史料反映出王权由专制独裁到受到种种限制,体现了立法权由国王向议会的转移。
史料二:英国某议员话语:“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史料表明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国王统而不治。
史料三:英国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会可罢免首相,二者互相牵制,只要能保住议会多数党的地位,首相可连任。
——史料表明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对议会负责。
史料四:我时常感到可爱滑稽,人间万事是这样离奇:降临到人世间的每个活生生的男孩和女孩,要么是一个小自由党人,要么是一名“小托利”。
——英国歌剧《劳兰斯》
——史料反映出人民取得普选权、政党政治完善,某某生活广泛。
二.美国某某某某制的确立
主题1: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内容、基本原则
(1)背景:独立后建立的邦联体制无力保护本国工业及海外商业的发展与利益;不能征税无力偿还国内外债务;不能维持常备军无力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安全威胁;加强中央集权成为当务之急。
(2)图示内容:
(3)1787年宪法内容中体现的原则:
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美国是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某某国,总统拥有极广泛的权力。
②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是各州中央政府,地方各州在行政上拥有部分自主权。
③分权制衡原则: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④某某原则:总统、议员均由某某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并对选民负责。
主题2:美国1787年宪法的不足
史料:经过资产阶级某某派的长期坚决斗争,1791年,美国国会批准生效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美国公民享有某某信仰、言论、出版、请愿等自由。
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注:黑人)。
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由史料可看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不足之处:(1)宪法没有规定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后经人民斗争才补充。
(2)承认黑人奴隶制及黑人贸易;留有种族歧视与压迫的烙印;剥夺了妇女、黑人、印第安人、奴隶的选举权。
主题3:美国两党制的雏形(图示)
三.英美两国政体的比较
政体英国议会制
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某某某某制
政府首脑首相总统
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国王;世袭总统;间接选举,有任期国家元首地位国家象征,“统而不治”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军权权力中心议会总统
政府产生方式选举总统任命,议会通过
国家元首、议会、政府之间的
关系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不
对元首负责
政府(内阁)对总统负责,内阁、总统不对议会负责,
行政与立法相互制约与监督
例1:(2011•某某高考)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这一国家应是
A.美国B.德国C.日本
D.俄国
【答案】A
审题突破:从材料信息“须各官合议”,“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可以判断该国制度有两个议会,并实行地方分权,这种情况符合美国的政治制度,故选A项。
例2:(2011•大纲全国高考)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某某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答案】C
审题突破:材料中华盛顿城国会大厦、白宫、联邦最高法院三座建筑,紧密构筑在一起,体现了政体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也反映出建筑群的协调、美观。
故选C项。
A项“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与华盛顿城的建造有一定关联,但不能体现政治文化特点;B项“议会中心”不符合美国政体结构;D项与材料无关。
例3:(2011•高考)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姐妹革命”。
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人权宣言》是两个重要文献。
指出这两个文献包含的资产阶级国家建设的基本原则,分析它们在资产阶级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1)原则: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
(2)作用:否定了君权神授和批判君主专制;奠定了资产阶级某某制度的基础。
审题突破:熟练应用所学知识是关键,回答时不要照搬教材原文,要有高度概括性,即灵活应用所学,善于概括、归纳。
例4:(2012年文综历史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
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
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
【答案】D
例5:(2012年某某卷历史1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答案】C
例6:(2012年某某文综历史21)费城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
”这表明他主X
A.维护邦联制B.加强中央权力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的权利
【答案】B
例7:(2012年某某历史15)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某某党候选人布什和某某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X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
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
这段材料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
关
【答案】A
例8:(2012年某某卷历史12)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某某党人便是某某党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
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答案】B
例9:(2012年某某历史3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某某》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
……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
”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B.中央政府与地方分权而治 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答案】B
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美国分权制衡体制在现实中的体现
1.2011年6月17日,美国众议院10名议员因奥巴马未经国会批准出兵利比亚,耗资达7.16亿美元,而向联邦法院递交诉状控告总统某某。
由材料不能得出
A.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B.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C.联邦法院有审判违宪总统的司法权D.体现了美国分权与制衡的政治原则
题点: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2.2011年8月,英国伦敦暴动时,反对派批评首相卡梅伦滥用权力,英国首相的权力主要
有
①提名内阁成员组阁②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行政大权③通过议会掌握立法创议权④任命议会成员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
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英美政治制度比较
3.2012年3月,青年政治干部学院邀请一学者做学术报告,下列不可能出现在通告海报“内容”一栏的是
海报
主题:美英政治制度评析
时间:2012年3月25日
地点:学术报告厅
内容:……
A.英国国家元首首相与美国国家元首总统所拥有政治权力的异同
B.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统治方式的变化
C.美国分权制衡如何有效预防专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发展
题点:政党政治
4.2011年9月,被严峻的财政债务形势弄得焦头烂额的奥巴马指责
困难肇因于前总统留下的1万亿美元赤字,引发了国内政党间的口水
争执。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①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某某政体的一大特色②某某党和某某党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③两党本质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④两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新史观——文明史观
5.从人类文明的进步视角看,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文明构成元素进行概括,下列说法不够准确的是
A.从君主立宪制到总统某某制B.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某某
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论
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西方代议制的确立
6.2010年5月11日起,卡梅伦成为英国第53任首相,也是英国自1812
年以来最年轻的首相。
2011年8月同法国、美国等北约国家出兵推翻
了利比亚卡扎菲政权,2011年9月又和法国一起组建“利比亚”之友,
参与利比亚战后重建工作。
问题:
(1)卡梅伦成为英国首相应具备什么条件?
(2)卡梅伦派兵利比亚,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3)如现任英王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出兵,卡梅伦是否会撤兵?为什么?
(4)如果英国议会大多数议员极力反对出兵,结果又会如何?
参考答案:
1.A 2.D 3.A 4.B 5.A
6.(1)条件:卡梅伦是所在党派领袖;党派在议会大选中获胜成为第一大党;通过女王任命。
(2)赞成。
英国责任内阁对国家事务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3)不会。
首相对议会而非对国王负责。
(4)两种结果:要么内阁下台,要么首相请求解散议会,重新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