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在工作时间应着装整齐。
操作时戴好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规程。
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穿工作服,不得进入食堂、宿舍及院外环境。
二、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
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
所有接触皮肤和粘膜的器械和
物品必须消毒。
4、提取液放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打开静脉输液的无菌溶液必须在2
小时内使用,各种溶剂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打开时间。
原则是现在就准备并使用它。
特殊情况下,按本须知执行。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容器每周灭菌2次。
无菌器械保存液及容器每周更换2次。
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六、特殊区域:如治疗室、更衣室、废物处理室、医疗废物临时储存室、门诊注射室、产房、堕胎室等,每天对消毒湿巾表面和地面消毒两次,每天对空气消毒1-2次。
七、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消毒剂、消毒用品每季度一次生物监测,有记录。
八、使用的清洁工具(拖把、扫帚、抹布等)应清楚标记,单独清洁,定点放置,
定期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九、病床湿式清扫,每天一次,一床一套(巾),保持病床干净整洁;床头柜湿抹
(一柜一巾),使用后浸泡消毒。
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床单位进行
终末消毒。
十、被不明原因传染病、朊病毒、气性坏疽等特殊病原体感染的衣物被子和特殊传
染服应与其他衣物分开,用双层口袋分别密封,标明疾病名称,运至指定地点,并移交给
洗涤公司。
不允许清点病房或走廊内的床上用品。
更换后的床上用品和床单上有脓、血和
体液,应放入土袋中,明确标记,并运至指定地点。
十一、化验报告单实行远端打印方式或消毒后定点放置。
1二、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单独隔离在一个房间内,患者的排泄物和使用过的物品应按照传染病管理的要求进行处理。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一、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
注射器、针灸针和针头由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接触皮肤和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二、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一)对于耐高温、耐潮湿的物品和设备,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玻璃设备、
油和干粉可通过干热灭菌。
(二)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消毒、灭菌。
(三)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原则上需达到灭菌水平的器械禁
止采用化学灭菌剂浸泡消毒灭菌)
(四)在选择表面消毒方法时,应考虑表面特性。
对于光滑表面,可选用紫外线消
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的表面可以喷雾消毒。
三、选择使用经卫生部批准、具有批准文号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
方法使用。
四、消毒剂的使用,应当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进行,说明书应有批准文号、有效成分及其含量、配制方法、应用范围、使用浓度、作用时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等。
五、熟悉消毒性能、特点、制备方法、稀释方法、配伍禁忌、使用禁忌、可能影响
消毒效果的因素,熟悉消毒效果监测的基本技术,定期监测医院使用的消毒剂。
六、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一)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
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二)中度危险品应采用中、高级消毒方法。
例如,胃肠镜、纤维支气管镜等必须
达到高消毒水平。
温度计(口腔和肛门)应采用中或高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温度计(腋窝)应采用中或低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三)低度危险物性品(如床单、被套、墙壁、地面、家具等),一般用清洁或中低
水平消毒方法处理,但在特殊情况下,作特殊的消毒处理。
如在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
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七、应根据物品上受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和灭菌方法。
(1)对受细菌孢子、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血液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艾滋病毒)污染的物质进行高水平的消毒或灭菌。
(二)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
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三)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
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
(四)对含有较多有机物的物品进行消毒时,应增加消毒剂用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
时间。
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布局合理,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设置专用消毒间,并设置明显标志;每个工
作区配备移动水、非手触式洗手设备和洗手消毒用品。
术后及时洗手消毒。
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需配备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设备;对源
于病人的原始标本如痰液等进行涂片或接种平板等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生物安
全柜安置位置符合要求。
设置门禁开关,入口处有生物危险标志,限制与试验无关人员进入。
三、超清洁桌子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和消毒两次。
超净台紫外线消毒灯每3-6
个月监测一次有效强度,并按要求记录。
四、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规程。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
进行保洁处理,湿式清扫,遇有污染时立即消毒、清洗,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五、具有国家资质的一次性检验用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使用后,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无害化处理。
棉签、棉球、纱布等无菌物品及其容器
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打开后的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使用后的废弃物必须按医疗废
弃物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六、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如过氧乙酸、含氯制剂等每
日监测);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七、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洁;各类废弃物标本应按规定分类处理(焚烧、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八、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
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玻片);报告单实行远端微机打印或经消毒处理后定点放置。
九、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无菌物品包装外贴说明书标签,注明灭菌日期、有效期、操作人员姓名、无菌包装名称。
十、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菌种、毒种保存液等,必须就地消毒灭菌,按医疗废物管
理的有关规定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置。
治疗室、更衣室、处置室消毒隔离系统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二、
进入室内时应衣帽整洁,带口罩,操作前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三、器械物
品放在固定位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防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四、无菌物品必须由一人消毒,一人使用,一人消毒。
五、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
液体须注名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六、碘酊、碘伏和酒精应密闭储存,每周更换两次,容器每周消毒两次。
无菌敷料
罐应每天更换和消毒;一旦打开放置在无菌储罐中的无菌物品,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七、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
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八、遵守日常清洁和消毒制度。
室内空气消毒每天两次,有记录。
每次处理后,随
时清洁,湿洗地面,并使用专用清洁工具。
除工作人员和患者外,其他人员不得留在室内
门、急诊消毒隔离制度(院内现占无门、急诊)
门诊、急诊、更衣室除做好相关部位的消毒隔离系统外,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到指定隔离诊室疹治,并及
时消毒。
2.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及时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的手要随时流水清洗和消毒。
4.急诊室、平板车、轮椅、会诊床每天定期消毒。
被血液和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
5.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