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降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日较差小。学科网
⑤海拔高度,高海拔日较差大,低海拔日较 差小。 ⑥下垫面,海洋日较差小,大陆日较差大。
2、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2)气温的年变化
北半球大陆最热月7月,海洋8月;最冷 月大陆1月,海洋2月;南半球则反之。
气温年较差主要受到以下四个因子影响: ①纬度,高纬度年较差大,低纬度年较差小; ②距海远近,近海年较差小,远海年较差大; ③海拔高度与地形,高海拔比低海拔年较差 小,凸地比凹地年较差小;④云和降水,雨 季年较差小,干季年较差大。
3、降水的类型及特点
①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②锋面雨: 冷锋降雨:锋后及附近降水,影响我国的 锋面主要是冷锋。 暧锋降雨:降水多在锋前,多连续性降水。 准静止锋降水:多阴雨连绵天气。
③地形雨: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雨影效应、焚风效应)。
④台风雨:强度大、狂风暴雨、历时短。
类别 对流雨
5、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2)大气环流因素
——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季风 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 降水稀少,如江淮7~8月伏旱,回归线附 近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 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
5、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3)天气系统因素
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 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 多,如夏季江淮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 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 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 江淮7—8月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如我 国东南沿海夏秋台风。
2、近地气层的凝结物:当近地气层的温 度降到零点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 滴或凝华成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乳白状, 使人的视远能力不到1000m的现象,称雾。
雾对生产的影响:有利——“高山云雾 出浓茶,生姜长在瓜棚下”。有弊——湿度 大,有利病虫害发生发展,减弱植物光合作 用,大雾还影响交通,城市中的雾有毒,刺 激呼吸道。
1. E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形影响 C.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D. 人为活动
例1、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 况。读图完成1~2题。
1. E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A )
A. 地形影响 B. 大气环流 C. 太阳辐射 D. 人为活动
例1、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 况。读图完成1~2题。
第三节 大气环境
一、气温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 纬度位置、太阳高度。
(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大气透 明度、大气物质多少)——主要分析大 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大小和对地面 保温作用的强弱。
一、气温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3)地面状况(海陆差异、洋流、 地形)——影响太阳辐射的吸收、地面 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学科网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影响因素:受地形的影响
(3)判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判断气温的影响因素
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 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 →
冬季大陆
-4℃

-2℃


0℃
海洋
(3)判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判断气温的影响因素
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 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 → 冬季大陆
冬季大陆
-4℃
5、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4)洋流因素 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
经区降水少。
(5)地形地势 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
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例3、焚风效应是由于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 垂直递减率不同而造成的背风坡干热的现象。读图 回答下题。
1、在气流过山时,在②至③处成云致雨,气温垂
直递减率与山地背风坡相比的变化及成因 (
)
A. 变大,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B. 变大,水汽凝结消耗热量
C. 变小,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D. 变小,水汽凝结消耗热量
例3、焚风效应是由于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 垂直递减率不同而造成的背风坡干热的现象。读图 回答下题。
1、在气流过山时,在②至③处成云致雨,气温垂
一、气温
2、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3)对流层的逆温现象:晴天白天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称逆温。气温 随高度递增的空气层称逆温层。逆温层 的存在,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水 汽、烟雾集中在对流层底部,能见度变 低,大气的污染更严重。
一、气温
3、气温的空间变化
(1)垂直变化学科网
大气垂直分层中气温随高度变化的 一般规律——对流层地势每升高1000米, 气温下降6℃。
副热带 少雨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少、大陆东岸多 下沉气流为主 (受夏季风、台
风影响)
温带
西风带和
多雨带 副极地低压带
多锋面 多、锋面雨与气 气旋活动 旋雨
极地 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5、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1)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 水多(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 控制,而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和 台风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 陆地区降水少(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少, 水汽难以到达)。
平原
➢等温线封闭
全年冷中心:山地
0℃
2℃
➢等温线封闭
全年冷中心:山地
0℃
2℃
夏季热中心,冬季
暖中心:盆地
18℃
10℃
➢等温线封闭 全年冷中心:山地 夏季热中心,冬季 暖中心:盆地
城市热岛效应:
0℃ 2℃
18℃ 10℃
25℃ 20℃
例1、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 况。读图完成1~2题。
2. 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
分)不可能为 (
)
A. 山峰 B. 盆地 C. 湖泊 D. 城市
例1、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 况。读图完成1~2题。
2. 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
分)不可能为 ( A )
A. 山峰 B. 盆地 C. 湖泊 D. 城市
(4)判断等温线的疏密 ➢冬季密集、夏季稀疏 ➢温带密集、热带稀疏 ➢陆地密集、海洋稀疏
直递减率与山地背风坡相比的变化及成因 ( C )
A. 变大,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B. 变大,水汽凝结消耗热量 C. 变小,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D. 变小,水汽凝结消耗热量
例3、焚风效应是由于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 垂直递减率不同而造成的背风坡干热的现象。读图 回答下题。
2、空气过山后按干绝热变化,④处气温比①处
大致高 (
)
A. 6℃ B. 8℃ C. 10℃ D. 12℃
例3、焚风效应是由于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 垂直递减率不同而造成的背风坡干热的现象。读图 回答下题。
2、空气过山后按干绝热变化,④处气温比①处
大致高 ( C )
A. 6℃ B. 8℃ C. 10℃ D. 12℃
6、等降水量线的判读与应用
F
00 00
-100
00 100
A
200
C
300
B
D
200
H
100 00
E
-100
G
-200
-400
-500 -300
(3)B处气温比同纬度偏低,说明其 形成原因。
F
00 00
-100
00 100
A
200
C
300
B
D
200
H
100 00
E
-100
G
-200
-400
-500 -300
(4)C、D两处等温线弯曲的共同特点 是什么?共同原因是什么?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 → 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 → 南半球
北半球
18 16 14
南半球
(2)判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
判断气温的影响因素
(2)判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
判断气温的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基本一致
(2)判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
判断气温的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二、降水
水汽 凝结核 上升冷却
降水形成 的条件
降水的地区 分布规律
赤道多雨带
副热带少雨带
温带多雨带 极地少雨带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大气降水 降水类型 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 天气系统
洋流 地形地势
二、降水
1、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一要水汽达 到饱和,二要有吸湿性凝结核存在。
山地的迎风坡降 水多,背风坡降 水稀少
持续时间 长,范围 广,强度小
强度很大, 多为暴雨, 且伴有狂 风、雷电
赤道地区常年 分布 发生,中低纬
地区夏季午后
山地迎风坡
多分布于 中纬地带
热带洋面上
4、降水量地区分布规律
受控气压 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 与类型
赤道 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气流为主
多对流雨为主
3、气温的空间变化
(2)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纬度因素)
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气温存在差异(海 陆热力性质差异)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20°N~30°N的沙 漠地区,最冷的地方在南极大陆,北半 球的寒冷中心在西伯利亚
3、气温的空间变化
(3)中国的气温分布
①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 越低——北方纬度高,太阳高度比南方 小,且白昼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加剧了寒冷;南 方地区受到层层山岭的阻拦,冬季风影 响小一些。
海洋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 该地气温较同一 纬度低 → 寒流经过
寒 气流 温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 10℃ 12℃
海洋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 该地气温较同一 纬度低 →
山地
气 温 低
8℃ 10℃ 12℃
平原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 该地气温较同一 纬度低 → 地势较高
山地
气 温 低
8℃ 10℃ 12℃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成因
近地面空气强 烈受热,湿热 空气上升,水 汽凝结,形成 降水
暖湿空气前进途 中,遇到地形阻 挡,被迫迎风爬 升,水汽凝结形 成降水
暖湿空气在 锋面上抬 升,水汽冷 却凝结形成 降水
暖湿空气绕 台风中心旋 转上升时, 水汽凝结形 成降水
特点
强度大,历时 短,范围小, 常伴有暴风、 雷电
3、气温的空间变化
(3)中国的气温分布
②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北方太阳 高度虽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长,获得 的太阳辐射量与南方相差不大。
4、等温线的判读和应用
(1)判断等温线的分布大势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 → 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 → 南半球
18 16 14
(1)判断等温线的分布大势
F
00 00
-100
00 100
A
200
C
300
B
D
200
H
100 00
E
-100
G
-200
-400
-500 -300
(1)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 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F
00 00
-100
00 100
A
200
C
300
B
D
200
H
100 00
E
-100
G
-200
-400
-500 -300
(2)A处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分布 处,说明气温高形成的原因。
(2)判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
判断气温的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基本一致 纬度因素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因素 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1)人们根据降水量的观测纪录,把 降水量相等的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 叫做等降水量线。
(2)疏密——反映降水量的变化 稀疏——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别小; 密集——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大。
6、等降水量线的判读与应用
(3)走向——反映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 向。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 量自沿海向内陆递减——海陆分布因素和洋 流的影响;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 与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地势影响——迎 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我国东部等降水 量线与纬线平行——降水自南向北递减—— 受雨带移动因素的影响。
(4)人类活动——森林、水库、城 市等影响大气和下垫面。
一、气温
2、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最高值一般出现在 每天的午后两点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 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主要受到以下因子的影响: ①纬度,高纬度日较差大,低纬度日较差小。 ②天气,晴天日较差大,阴雨天日较差小。 ③云量,多云日较差小,少云日较差大。 ④地形,凸地(脊地)日较差大,凹地(谷

-2℃


0℃
海洋
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 该地气温较同一 纬度低 →
夏季海洋
气 温 低
8℃ 10℃ 12℃
大陆
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 该地气温较同一 纬度低 → 夏季海洋
夏季海洋
气 温 低
8℃ 10℃ 12℃
大陆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 该地气温较同一 纬度低 →
寒 气流 温经


8℃ 10℃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