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教探索·ZhiJiaoTanSuo 王 强
在数学教学中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华峰初级中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教育中重点课程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几乎一生受用。

因此,在数学教学应契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独立、合作、探索的学习精神,通过建设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产生主动学习数学动力,引发其思维的碰撞以提高辩证逻辑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助力与引导。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积极动力的先决条件之一,在任何学科、学习过程之中,兴趣都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乐趣成为首要任务。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中,常常会强制学生学习,强硬灌输知识内容,导致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慢慢消磨。

尤其在学生进入青春期产生逆反心理时,会直接导致学生强烈的厌学情绪。

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应改变传统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悦感,发挥数学独有的逻辑性、辩证性等特点,通过设置数学悬念问题、动态教学、生活示例问题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数学本身内容的关注和兴趣,将数学中枯燥无味的冰冷数字、公式、图形等变得鲜活有趣、“平易近人”,让学生自主产生探索数学之美的想法。

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知识时,教师可提出假设A班级与B班级各派出10名学生进行竞技比赛,这20名学生为表示友好需要在赛前互相握手表示友好,那么如果要求A与B每两个同学要握一次手,两个班级之间总共要握手多少次;如果增加C班十人,同样不同班级每两个同学要握一次手,又要总共握多少次。

教师可将学生分为4-6人小组进行演练与讨论,调动学生参与兴趣,进一步加深排列组合的认知理解。

二、逻辑碰撞
在学生对数学产生探索想法后,教师即可通过引导学生产生质疑精神,对于所学、所得的知识建立辩证关系,让数学特有的逻辑思维与学生渐渐萌生的逻辑思维相互碰撞、探索。

在这样的逻辑碰撞中探索数学的真理,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还可建立学生勇敢质疑、建立逻辑、亲身辩证的良性循环。

37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1·02
在最终辩证失败与成功之中,建设数学学习自信与发散逻辑思维,对于日后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例如,在教师讲解平均数时,举例甲同学三次不同的数学模拟考试为78、96、81,乙同学则为89、84、86,现在学校要举行数学竞赛,要求在甲同学与乙同学之中挑选一个参加数学竞赛。

假设,班级同学和甲同学、乙同学是同班同学,老师要求以投票的形式推选出结果,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真实投票,并选派代表展开小组间辩论,应选择甲、乙哪位学生参加竞赛。

这道题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求学生得出具体结论,而是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思维来真实辩论、验证自己的想法,形成良性思维逻辑的交锋与碰撞,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的特点,建立辩证逻辑。

三、创造思维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应重视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可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某种、某个方法,而是应给予一定的创造空间,鼓励学生的创造、辩证思维。

数学学习是从联想、猜测到辩证、解决的一个过程,教师应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多角度看待数学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创造等堵塞想法给予支持,帮助学生主动探究。

创造性思维应用与数学教学中可以分为归纳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三大培养板块。

归纳思维培养即教师通过对于数学概念、题目的讲解,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对比、分析,让学生自行理解深化数学之中的基础,主动归纳总结概念之中的普遍、独特之处;逆向思维是教师在归纳思维基础上,通过教学素材、教学环境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中不同的互逆关系、互逆原因;求异思维则是让学生从一个条件出发,通过多种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辩证,最终引导学生得出同样结果,提高学生思维广度、深度与灵活性,运用一体多解、一法多用等方式,促进学生归纳总结知识,与归纳思维接轨,形成完整思维连接。

四、环境营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营造数学实践活动、数学人文环境、合作探索等情景,加深学生对于学习的探究想法与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应用数学。

这样不仅是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思维,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性与心理建设。

例如,教师可引用著名的丢番图墓志铭数学题,让学生自行推算丢番图的年龄。

在讲解开始时,可从丢番图生平、背景等方面,结合数学人文环境,将学生带入丢番图的世界。

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学生父母的年龄,设计出类似的题目。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自己设计自己的问题,再交由其他小组成员解答问题,最后总结归纳这道题的不同算法。

通过展示数学人文历史、结合现实生活、合作探索解决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创造探索氛围,通过实践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合来说,我国课堂多少还在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在对学生的思想培养方面较为薄弱。

但应用科学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与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对数学的探究与思考,在学习中建立数学思维,在实践中升华数学思维,摆脱传统理念束缚,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