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预防医学的特点有哪些?
2、环境要素有哪些?
3、简述人与环境关系?
4、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5、常见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方式有哪些?
6、简述环境污染物来源?
7、简述影响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因素?
8、简述环境污染的特点?
9、简述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损害?
10、简述环境污染的防制措施?
1、预防医学:
2、三级预防:
3、第一级预防:
4、第二级预防:
5、第三级预防:
6、环境:
7、原生环境:
8、次生环境:
9、生态系统:
10、生态平衡:
11、健康:
12、亚健康:
13、环境污染:
14、公害:
15、一次污染物:
16、二次污染物:
17、生物转化作用:
18、生物富集作用:
19、蓄积:
1、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
A、病人
B、健康人
C、个体
D、确定人群
E、个体或确定的人群
2、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A、分析疾病的分布与健康水平的动态变化
B、分析疾病的分布并制定治疗方案
C、研究与制定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
D、探讨卫生保健与疾病防治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E、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3、预防医学的特点有()
A、工作对象侧重于病人
B、工作方法侧重于微观研究
C、采取的对策更利于治愈疾病
D、侧重疾病发生后的康复
E、采取的对策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4、临床预防服务,不包括()
A、个体健康危险评价
B、制定健康维护计划
C、药物治疗
D、化学预防
E、定期健康体检
5、既属于第一级预防也属于第二级预防的是()
A、治理环境污染
B、禁止在公共场所内吸烟
C、体力活动促进
D、高血压病管理
E、脑卒中病人的康复训练
6、属于第二级预防的是()
A、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提高防病知识和自我保健
B、做好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
C、做好婚前检查和优生优育工作
D、切断疾病传播途径
E、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7、疾病类型不同,三级预防措施不同。

下列疾病在采取第一级预防的同时,还应兼顾第二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
A、细菌性痢疾
B、恶性肿瘤
C、食物中毒
D、职业中毒
E、营养缺乏病
8、根据环境污染物的性质可以将环境污染分为()
A、物理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污染
B、生物污染、放射污染、化学污染
C、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致癌性污染
D、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E、致癌性污染、致畸性污染、致突变性污染
9、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错误的是()
A、影响人群范围大
B、污染物种类多
C、作用时间长
D、污染物溶度低
E、治理容易
10、水俣病与下列哪项有关()
A、镉
B、铬
C、甲基汞
D、砷
E、铅
11、痛痛病与下列哪项有关()
A、汞
B、铅
C、镉
D、亚硝酸盐
E、氟
1、总体:
2、样本:
3、参数:
4、统计量:
5、概率:
6、小概率事件:
7、抽样误差:
8、均数的抽样误差:
9、计量资料:
10、计数资料
11、等级资料
12、中位数:
13、医学参考值范围:
14、标准误
15、均数的标准误:
16、可信区间:
17、95%的可信区间:
18、率:
19、构成比:
20、相对比:
K型题
K型题(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④ E ①+②+③+④)
1、两样本均数比较,得P<0.05,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①两样本来自同一总体②两样本来自不同总体
③差异是抽样误差引起的④差异可能不是抽样误差引起的
2、关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正确的是:
①位置固定②形态固定③曲线下的面积分布规律性固定④位置随着均数的变化而变化
3、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
①平均数法②百分位数法③标准差法④正态分布法
4、标准误的大小取决于:
①标准差②均数③样本含量④变异系数
5、统计资料可以分为:
①计量资料②计数资料③等级资料④频数表资料
6、显著性水准α表示:
①判断结果出现假阳性的概率②判断结果出现假阴性的概率
③是原来无差别而判断有差别的概率④是原来有差别而判断无差别的概率
7、t分布曲线的特点有:
①两侧对称②曲线的形状与样本自由度有关③自由度无限增大时,t分布就趋近标准正态分布④曲线的最高点比正态分布的高
8、关于住院患者中几种主要疾病的构成资料可用:
①直条图②百分条图③直方图④圆图
9、为反映某一事物发生的强度应选用:
①均数②构成比③相对比④率
10、关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值(绝对值),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①与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之差的绝对值成正比②与标准误成反比
③当自由度较小时,对应相同的P值,t值大于u值④t值愈大,P值愈小
K型题
K型题(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④ E ①+②+③+④)
1、两样本均数比较,得P<0.05,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①两样本来自同一总体②两样本来自不同总体
③差异是抽样误差引起的④差异可能不是抽样误差引起的
2、关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正确的是:
①位置固定②形态固定③曲线下的面积分布规律性固定④位置随着均数的变化而变化
3、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
①平均数法②百分位数法③标准差法④正态分布法
4、标准误的大小取决于:
①标准差②均数③样本含量④变异系数
5、统计资料可以分为:
①计量资料②计数资料③等级资料④频数表资料
6、显著性水准α表示:
①判断结果出现假阳性的概率②判断结果出现假阴性的概率
③是原来无差别而判断有差别的概率④是原来有差别而判断无差别的概率
7、t分布曲线的特点有:
①两侧对称②曲线的形状与样本自由度有关③自由度无限增大时,t分布就趋近标准正态分布④曲线的最高点比正态分布的高
8、关于住院患者中几种主要疾病的构成资料可用:
①直条图②百分条图③直方图④圆图
9、为反映某一事物发生的强度应选用:
①均数②构成比③相对比④率
10、关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值(绝对值),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①与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之差的绝对值成正比②与标准误成反比
③当自由度较小时,对应相同的P值,t值大于u值④t值愈大,P值愈小
填空题
1、统计资料的类型分为、和。

2、误差分为、和。

3、统计工作的步骤分为、、和。

4、分析资料包括和。

5、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和。

6、描述集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有、和。

7、变异系数常用于和。

8、决定个体值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是指和。

9、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常用方法有和。

10、统计推断包括和。

11、参数估计的方法包括和。

12、常用相对数指标有、和。

1.某市1982年110名7岁男童的身高,已知:x = 119.95cm, s = 4.72cm.
试问:
(1) 估计该地7岁男童身高在110cm以下者占该地7岁男童的百分比。

(2) 估计该地7岁男童身高在130cm以上者占该地7岁男童的百分比。

(3) 估计该地7岁男童身高在107.77cm到132.13cm之间的占该地7岁男童的百分比。

2.随机抽取某市健康成年女子100名,检查其血清总蛋白含量(g%)得均数为7.4,标准差为0.7
(1)现有一该市成年女子血清总蛋白含量为9.0g%,如何评价?
(2)估计该市健康成年女子血清总蛋白含量均数在什么范围?
(3)另外一城市随机抽取健康成年女子100名,检查同一指标得均数为7.0,标准差为0.4,问两地健康成年女子血清总蛋白含量是否相同?
3.某地随机抽取了20岁组健康男性25名,测得其空腹血糖均数为
4.5mmol/L,标准差为0.6mmol/L,试估计该地20岁组健康男性空腹血糖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和99%可信区间。

4.某市某年抽样调查了市区100名16岁健康男孩的身高,得均数为162.28cm,标准差为5cm,试求该地16岁健康男孩身高总体均数的95%的可信区间。

5.一般成年健康女子舒张压为10.66kPa,现测得某乡村25名健康女子平均舒张压为10.0kPa,标准差为1.54kPa,问能否认为某乡村健康成年女子舒张压较一般成年健康女子为低?
6.测得贫血儿童治疗一个疗程前后血红蛋白(g/L)含量,资料见表7-21,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含量有无差别?
表一贫血儿童治疗一个疗程前后血红蛋白(g/L)含量
治疗前 一个疗程后
98
128 102 136
83
114 101 129
96 131
94
134
113 130
81 119
74 121
83 116
6.为了研究冠心病与血总胆固醇有无关系,某医师随机收集得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总胆固醇(
mmol/L )数据如下,问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总胆固醇有无差别?
表7-22 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总胆固醇
7.某院康复科用共鸣火花治疗癔症患者56例,有效者42例;心理辅导法治疗癔症患者40例,有效者21例。

问两种疗法治疗癔症的有效率有无差别?
8.用两种方法检查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20名。

甲法的检出率为60%,乙法的检出率为50%,甲、乙两法的一致检出率为35%,试问两种方法何者为优? 单项选择题 1.参数是指:
A.参与个体数
B.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样本的总和
2.对某地200名16岁中学生口腔检查,发现患龋齿的人数为54人,该资料属于: A.计量资料 B.计数资料
C.等级资料
D.经变量转换也可作为计量资料 3.当各观察值呈倍数变化(等比关系)时,平均数宜用:
A.算术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四分位数 4.偏态分布资料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宜采用:
A.方差
B.中位数
C.均数
D.四分位数间距 5.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宜选择:
A.标准差
B.变异系数
C.四分位数间距
D.极差
6.比较7岁男童与17岁青年身高的变异程度,宜用:
A.极差
B.四分位数间距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7.均数和标准差的关系是:
A. 均数愈大,标准差愈大
B. 标准差愈大,均数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愈好
C. 均数愈大,标准差愈小
D. 标准差愈小,均数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愈好
8.横轴上,正态曲线下从–∞到μ+1.96σ的面积为:
A.95%
B.45%
C.97.5%
D.47.5%
9.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
A.0与1
B.1与0
C.0与0
D.1与1
10.若X服从以μ, σ2为均数和方差的正态分布,则X的第5百分数即:
A.μ-1.64σ
B.μ-1.96σ
C.μ+1.96σ
D.μ+1.64σ
11.()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CV
B. S
C. 标准误
D.R
12.双侧t0.05,50与下列哪个t值相等?
A.单侧t0.025,50 B.单侧t0.025,25 C.双侧t0.10,50 D.双侧t0.025,25
13.在抽样研究中,当样本例数逐渐增多时:
A.标准误逐渐加大
B.标准差逐渐加大
C.标准差逐渐减小
D.标准误逐渐减小
14.要评价某市一名8岁女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
A.用该市8岁女孩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作身高均数的95%或99%可信区间来评价
C.作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D.不能作评价
15.总本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主要用于:
A.估计“正常人群”某指标95%观察值所在范围
B.反映总体均数有95%的可能在某范围内
C.反映某指标的观察值波动范围
D.反映95%的样本均数在此范围内
16.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多个样本,用样本估计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则估计精密度高的是:
A.均数小的样本
B.标准差小的样本
C.标准误大的样本
D.标准误小的样本
17.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
A.随总体均数而变化
B.不随总体均数而变化
C.是一个固定区间
D.随样本不同而变化
18.同样性质的两项研究工作,都作为两样本均数差别的t检验,P值越小,则: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说两样本均数不相等
D.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不相等
19.在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时,若n=25,t=1.96,则:
A.P >0.05
B.P =0.05
C.P <0.05
D.P值无法确定
20.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检验假设是:
A.两样本均数差别无统计意义
B.两样本均数差别有统计意义
C.两总体均数相等
D.两样本均数相等
21.Ⅱ型错误的概念是:
A.H1是对的,检验结果接受H0
B.H0是对的,检验结果拒绝H0
C.H0是对的,检验结果接受H0
D.H1是对的,检验结果拒绝H0
22.两样本均数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其中犯Ⅱ型错误概率最小的为:
A.α=0.05
B.α=0.01
C.α=0.10
D.α=0.20
23.两样本均数比较,P<0.01,可认为两总体均数:
A.差别非常大
B.有差别
C.无差别
D.差别较大
24.某调查中显示,某病患者100人,其中男性80人,女性20人,分别占80%和20%,则结论为:
A.该病男性易得
B.该病女性易得
C.该病男女患病程度相等
D.尚不能得出有关患病情况的结论
25.甲地冠心病粗死亡率比乙地高,按年龄构成标化后,甲地冠心病标化死亡率比乙地低,因此可认为:
A.甲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
B.乙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
C.甲地冠心病的诊断较乙地准确
D.甲地年轻人患冠心病较乙地多
26.四格表的自由度:
A.不一定等于1
B.一定等于1
C.等于行数×列数
D.样本含量减1
27.四格表中如有一个实际数为0:
A.就不能作X2检验
B.就必须用校正X2检验
C.还不能决定是否可作X2检验
D.肯定可作校正X2检验
28. 四个样本率作比较,有一个理论数小于5大于1,其他都大于5,则:
A.只能作校正X2检验
B.不能作X2检验
C.作X2检验不必校正
D.必须先作合理的合并
29.四个样本率的差别作统计检验,X2> X20.05,3,可认为:
A.四个总体率各不相等
B.四个总体率不等或不全等
C.四个样本率各不相等
D.四个样本率不等或不全等
30.要表示某地区2003年SARS患者的职业构成,可以绘制:
A.条图
B.百分条图
C.线图
D.直方图
一、名词解释:
1、总体:
2、样本:
3、参数:
4、统计量:
5、概率:
6、小概率事件:
7、抽样误差:
8、均数的抽样误差:
9、计量资料:
10、计数资料
11、等级资料
12、中位数:
13、医学参考值范围:
14、标准误
15、均数的标准误:
16、可信区间:
17、95%的可信区间:
18、率:
19、构成比:
20、相对比:
1、室内建筑材料中砖块、石块可产生的致癌性气体是()
A、氦
B、氡
C、氖
D、氩
E、氙
2、我国饮水消毒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A、煮沸消毒
B、臭氧消毒
C、氯化消毒
D、紫外线消毒
E、碘消毒
3、引起介水传播的传染病发生的污染是()
A、物理性污染
B、化学性污染
C、生物性污染
D、热污染
E、放射性污染
4、饮用水净化中混凝沉淀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水的浑浊度
B、调节水温
C、调节酸碱度
D、杀灭病原菌
E、去除有害物质
5、饮用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
A、杀灭病原菌
B、使水质达到细菌学检验项目的限值
C、去除水中有害物质
D、使水质达到卫生学要求
E、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颗粒和细菌等
6、酒中甲醇具有激烈的()作用
A、肝脏毒
B、肾脏毒
C、神经毒
D、致癌
E、血液毒
7、亚硝酸盐引起中毒机制是()
A、巯基酶失活
B、胆碱酯酶活性被抑制
C、溶血作用
D、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
E、毛细血管扩张
8、下列属于嗜盐弧菌的是()
A、副溶血弧菌
B、沙门氏菌
C、肉毒梭菌
D、变形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9、引起肉毒毒素中毒的食品,我国最多见的是()
A、肉制品
B、鱼制品
C、自制发酵类食品
D、豆制品
E、罐头类食品
10、河豚毒素最主要的毒作用是()
A、引起脑神经核损害
B、引起中毒性休克
C、引起随意肌进行性麻痹
D、引起呼吸中枢兴奋
E、引起声音嘶哑、复视
11、确诊食物中毒的依据是()
A、多数人集体发病
B、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
C、所吃食物检测出有毒有害物质
D、流行病学特点,并尽可能从可疑食物中检测出有毒有害物质
E、流行病学特点,或尽可能从可疑食物中检测出有毒有害物质
12、毒蕈中毒的4种类型中,不包括()
A、胃肠毒型
B、神经精神毒型
C、麻痹型
D、溶血型
E、脏器损害型
13、机体通过氧化能够产生能量的营养素是()
A、维生素
B、无机盐
C、脂类
D、膳食纤维
E、微量元素
14、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主要取决于()
A、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真消化率
B、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生物学价值
C、氨基酸组成、蛋白质互补作用
D、蛋白质消化率、生物学价值、化学成分
E、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与机体的吸收利用程度
15、蛋白质生物学价值高低主要取决于()
A、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
B、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
C、各种非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
D、各种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
E、限制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
16、有利于肠道钙吸收的因素有()
A、氨基酸、乳糖、维生素D
B、脂肪酸、氨基酸、乳糖
C、抗酸药、乳糖、钙磷比
D、草酸、维生素D、乳糖
E、乳糖、青霉素、抗酸药
17、味觉减退或有异食癖,可能缺乏的矿物质是()
A、锌
B、铁
C、硒
D、钙
E、铬
18、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包括()
A、硫、铁、氯
B、碘、镁、氟
C、铁、铬、钴
D、钙、锌、碘
E、钙、氟、铁
19、关于铁的良好食物来源,应排除的是()
A、猪肝
B、牛奶
C、猪血
D、羊肉
E、鲫鱼
20、下列食物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是()
A、鸡肝
B、猪肉
C、玉米
D、马铃薯
E、牛肉
21、夜盲症患者可能缺乏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C
D、核黄素
E、硫胺素
22、下列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是()
A、硫胺素
B、核黄素
C、视黄醇
D、抗坏血酸
E、尼克酸
23、判断机体肥胖最常用且最简便的指标是()
A、理想体重
B、BMI
C、皮褶厚度
D、体脂含量
E、瘦体重
1、简述空气污染的来源?
2、简述空气污染对健康有哪些危害?
3、简述空气污染的卫生防护措施?
4、简述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5、饮用水污染对健康有哪些影响?
6、影响饮用水氯化消毒的因素?
7、简述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8、简述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9、简述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危害?
10、各种营养素的功能、缺乏症及来源?
11、蛋白质、脂类的营养价值评价内容?
12、常用膳食调查方法有哪些?
13、各种食物中毒的特点?
14、各种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
15、食品污染有哪些危害?
16、如何控制食品污染?
1、游离性余氯:
2、混凝沉淀:
3、营养:
4、营养素:
5、蛋白质互补作用:
6、营养调查:
7、膳食调查:
8、食物中毒:
9、食品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