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历受兴趣的有效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 神 、实践能力已成为广大 中 小学教师的共识 。历史学科 以它广博的内容和充分 的借鉴价值 , 为这种培养提供 了可能。 笔者在 日常教 学 中引导学生进行课 内外的结合 :如某一制度政策 的演变轨迹 , 封建 中央集权制度 , 重农抑商政策 等 , 让学生讨论 , 上 网查 阅资料 , 并撰写历史小论 文 ; 推 荐带有研究性 的历史小读物 , 如《 上下五千年》 《 中华 历史名人传》 《 秦汉 史话 》 等, 让学生 阅读 , 并摘抄读 书笔 记 ; 让 学 生 自己 出一 期 历 史 板报 , 组 织 兴 趣小 组 进行辩论 , 制作剪报 , 了解新的考古发现 , 如新教材 上的三星堆文化 ,学生都非 常感兴趣 ,通过小组合 作, 收集 了大量资料。这样既巩固强化 了课 内知识 , 又 对 学 生 未来 的独 立 研 究 , 成 长 发展 受 益 匪 浅 。
0
教 学 参 考
培养学生学习 历 兴 趣白 1 ) 有效方法
一
m
毒
-靳 国 蓉 一 …◇
l
当代教学改革 的主题 是强调学生 的主体 作用 , 突 出学生的 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 。实施 新课 程 以来 , 通 过 培 训 和历 史 课 堂 教 学 实践 , 笔 者个 人认 为 :新课程标准 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要服务于学生 终生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 者喜欢学习 , 学会如何学 习。而要达到这一 目的, 首 先必须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 兴趣 , 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 向。 根 据兴趣 的倾 向性 , 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 根据 维持时间的长短 , 分 为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 。 对学生 学习兴趣 的培养 , 笔者谈一 点 自己在教学工作 中的 体会 :
六、 情景再现 。 努 力 运 用 多媒 体 教 学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 , 对于学生来说 , 感觉 距离 比较遥远 。 人的认知是从感性开始的 , 直观形象 的材料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 储存。努力创造条件 , 恰 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 可 以再现历史情景 , 打破时 三、 进 行 审美 化 教 学 。 培 养 直 接 兴趣 空界 限, 缩短历史与学 生的距离 。因此 , 在课 堂上适 新版的历史教材 , 增加 了精美的图片 , 形象的地 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 给学生 以直接的感官刺激 , 有 图, 准确的史料 , 精彩的故事性导人 , 在客观上 提供 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 总之 , 培 养 中学 生 学 习历 史 兴 趣 的 方 法很 多 。 在 了引发学生兴趣 的素材 。作为教师 ,关键是如何运 用。 目前 有些教师 出于应试的需要 , 完全放弃对形象 教学实践 中,我们不但要使学生能够解决个别的具 还要逐步培养学生观察 问题 、 分析问题的思 性材料 的处理 , 让学生死记硬背抽象的概念 , 几十遍 体问题 , 的抄写人物名词 ,这样不仅会泯灭扼杀学生 的学习 维能力 , 使其能够举一反三解决学习 中的疑难 问题 , 学会历史 ” 转 为“ 会学历史 ” 。 这样 , 才能极大地 兴趣 , 而且会影 响学生的学习习惯 , 形 成恶性循环 。 从而“ 使他们 由“ 要我学 ” 笔者认为 , 我们应紧紧把握新课程 的理念 , 引导学生 调动和培养学生历史学 习兴趣 , 主动探究 , 营造师生和谐的教学气氛 , 创造优美 的教 变 为 “ 我要学” 。
一
让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 , 易于同老师形成互动。 这样 让 学 生 在历 史 的空 间 中 自由翱 翔 ,学 生 得 到 的是 美 的享 受 和人 文 关 怀 。
四、 设置问题情境。 引起 探 究兴 趣
、
明确 学 习 目的 。 培 养 间 接 兴趣
在趣 ,尤其是历 史这 门课 , 部分同学接触 到大量的时间 、 人物 、 事件后 , 觉 得难学难记 , 枯燥烦琐 , 于是产生厌学情绪 , 进 而完 全失去学习的信心 。 针对这种情况 , 笔者主要从学习
历 史 的 目的上 去 引导 ,让 他们 认 识 到 学 好 历 史 的 重 要性 , 如 了解历史王朝 的兴衰 , 可以提供建设祖国的 经验教训 ; 学习英雄 人物 的光辉事迹 , 可 以指导我们 如何做人 ; 通过分析比较不 同的历史事件 , 可以提高
许多优秀的教师在教学 中,设疑导学已成 为普 遍的激发兴趣 的手段。有的已形成一种系统 的教学 模式 , 可见大家对“ 问题” 的重视。的确 , 一个好 的问 题, 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 也 可 以启迪无限丰 富的联想 , 形成创见性 的观点 ; 还可 以 引起学生强烈 的求知欲 , 在探索中体会发现的快乐 。 设问 的方法有许 多 , 可层层递进式 的提 问 : 如 问“ 是 什么 ” —— “ 怎么样” —— “ 为什么” , 步步深入 ; 也可 逆 向提问 , 如中国历史第一册中的《 伐无道 , 诛暴秦》 课, 笔者把问题设 问为 : “ 若不下雨 , 秦末农 民战争 还会爆发 吗?”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 也可代历史人 物发问 : “ 如果你是商鞅 , 你将如何实施变法?” 这样 可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 , 增强主体意识 。 渲染历史情 境。 总之 , 问 题要 设 在 关 键 处 , 设 在 重 难点 上 , 要在 平 淡 中激 起 波 澜 , 要注意课堂需要 , 不 可 盲 目设 疑 , 也 不能连珠炮式 的发问 , 这样没有思考 的余地 , 效果反
一
而不佳。
五、 开拓学生视野。 深 化 研 究兴 趣
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 经过这样的思想教育 , 使学生
增 强 了 求知 欲 。
二、 用新颖 、 生动、 富 有 启 发 的 导 语 引起 学 生 的
兴 趣
“ 好 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 要有一个引人人胜的开端 , 它担负着学 生集 中精力 、 渴望求知的任务 。精彩的课 堂开头一下子吸引住学 生, 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 促使教学任务的顺 利完成 。 所 以, 教 师要 根 据 教 材 内容 和学 生 的心 理 特 征巧设导语 , 诱发学生强烈 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 及早 进入最佳状态 。 如讲授《 长征》 这一课时 , 我先用录音 机播放 《 过雪 山草 地》 和《 四渡赤 水》 这两 首革命 歌 曲, 让学生朗读《 长征》 这首词 。提出问题 : 红军为什 么 要 进 行长 征 ? 长 征 途 中遇 到 哪 些 困难 ? 长 征 途 中 召 开的决 定红 军生死攸关的会议是什么?红军长征过 程是如何冲破敌人 的封锁等一连串的问题连成强烈 的悬念 。 然后 , 再结合课文插图 , 用生动的语 言讲述 , 使学生身临其境 , 从 而达 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