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模型探究【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模型探究
[摘要]素质模型,也称胜任素质模型,指相关行业人员在从业中胜任本职工作所应具备的素质框架,是当前企业管理中广为流行的人力资源开发工具。
素质模型的构成要素包括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发展能力、综合职业素养等。
素质模型对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素质模型
引言
安全工程专业是我国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摇篮,在矿山、机械电气、危化品、交通运输、特种设备等行业的人才输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相关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持续提升。
[1]而从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重知识、轻素质,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严重制约了人才的培养效果。
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流,而素质模型的构建则是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的客观需要。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践的工具,
素质模型能够为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明确的方案。
因此,安全工程专业需要从知识、技术、能力、素养等维度,构建应用型人才的素质模型。
一、安全管理知识
安全工程专业以复合型人才为培养任务,而安全生产管理则是复合型人才最为基本的素养,因此,安全管理知识自然也就成为应用型人才素质模型的基石,脱离了安全管理知识,素质模型将无所立足。
安全管理知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涵盖与安全管理相关的各项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法律知识。
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立法也日益完善,学生需要掌握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了解我国安全工程领域的法律制度、法律责任;第二,安全生产知识。
为保障安全生产的顺利推进,政府部门乃至行业、企业出台了大量的规章制度,学生需要熟悉安全生产的基本规章制度,了解安全生产体系管理的主要内容,如组织机制、教育培训、检查制度等;第三,应急管理知识。
安全工程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性,每年均有多起安全事故发生。
学生要具备相应的应急管理知识,能够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及时地采取措施,制定应急管理预案,同时,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也有深入的了解;[2]第四,事故分析。
根据海恩法则,每一
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学生要具备事故分析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方法,能够研判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从而提高从业素质。
二、安全生产技术
对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安全管理知识为基础,而安全生产技术则是核心。
是否具备熟练的安全生产技术,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工作表现与职业前景。
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全生产技术是应用型人才模型最为关键的内容。
安全工程专业的从业范围非常广泛,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有一定的差别,并且,基于安全工程的特性,各行业安全生产技术要求也有相似的地方,以矿山工程为例,安全生产技术主要有三点:首先,矿山安全技术。
矿山作业安全风险具有广泛性、客观性、危害性等特点,学生需要对矿山、钻井、修井作业中的安全风险有清楚的认知,并且对常见事故的发生因素以及控制措施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对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警,并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地采取措施,降低事故的危害;[3]其次,安全人机工程。
机械设备是安全工程的物质基础,学生要熟悉各种机械设备,把握人机系统故障的诊断技术,能够准确分析、识别故障的发生
因素,并对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进行分析;最后,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安全工程领域的工作多有一定的职业危害,如矿山开采中的粉尘危害,危化品管理中危害,学生要对各类危害的安全控制技术有深入的把握,能够最大限度降低职业的危害性,保护自身安全。
三、创新发展能力
随着煤炭、石油、核电、特种设备等相关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的单一技能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行业需求,紧扣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因此,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素质模型需要包括创新发展能力,使传统人才向学习性、复合型人才转变。
首先,学习品质。
安全工程处于动态化的发展状态中,而受教材编写等因素的影响,安全工程教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换言之,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发展慢半拍。
因此,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把握安全工程的发展前沿,以自主学习弥补专业教学的不足;其次,整合能力。
在各行业交叉融合发展的今天,安全工程领域相关岗位的工作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特征,从业者既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也要对于工作岗位相关的其他内容,如政策、法律、管理等有一定的
基础。
因而,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要具备整合能力,以岗位为中心,整合各学科的知识;最后,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作为新时期的应用型人才,安全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具有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岗位工作的内容以及要求创新技术、方法乃至管理机制,推动岗位工作乃至行业的发展。
[4]
四、综合职业素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为首要目标,因此,在培养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基础与实践能力,更要重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生而言,其综合职业素养既有一般职业的共性,也有安全工程专业的特性,是应用型人才素质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工程专业综合职业素养的构成比较复杂,撮要而言,有以下三点:第一,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个人在安全工程领域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也是从业生涯中奋斗的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与激励作用。
安全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崇高的职业理想,将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与行业乃至国家的发展紧密的融合起来。
第二,职业道德。
任何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对职业有高度的认同感以及责任心,并具备为国家安全工程事业
的奉献精神。
安全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安全意识不仅是自我保护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第三,团队意识。
安全工程工作具有很强的团队性,作为个体的学生要有专业的职业技能,而作为团体中的一分子,学生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具有团队归属感、荣誉感,善于与他人沟通,在团结互助中高质量完成岗位工作。
唯有如此,学生培育才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五、结语
素质模型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工具,根据素质模型,从业者是否胜任某项工作,可以用素质模型来衡量,具备了素质模型的各个要素,从业者则能胜任某项工作。
素质模型对当前的高等教育同样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参照。
安全工程专业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要以素质模型为基础,从社会需求出发,为学生构建相应的素质模型,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朋震,孙敏.素质模型理论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劳动,2004(03):32-33.
[2]孔寒冰,邱秧琼.工程师资历框架与能力标准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6):33.
[3]邵安.安全工程人才的能力框架及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5):87-91.
[4]郑培兴.基于开采模式变化的煤矿采掘工程师素质拓展之思考[J].中国煤炭,2012,38(8):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