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赋》全文注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虚赋》全文注释、赏析
子虚赋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侨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

楚使子虚1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田2。

田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3,亡是公在焉。

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田乐乎?”子虚曰:“乐。

”“获多乎?”曰:“少。

”“然则何乐?”对曰:“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

”曰:“可得闻乎?”
子虚曰:“可。

王车驾千乘,选徒万骑,田于海滨。

列卒满泽,罘罔弥山4,掩兔辚鹿5,射麇脚麟6。

骛于盐浦7,割鲜染轮8。

射中获多,矜而自功9。

顾谓仆曰:‘楚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乐若此者乎?楚王之猎孰与寡人乎10?’仆下车对曰:‘臣,楚国之鄙人也11,幸得宿卫十有余年,时从出游,游于后园,览于有无,然犹未能遍睹也,又焉足以言其外泽者乎!’齐王曰:‘虽然,略以子之所闻见而言之。


“仆对曰:‘唯唯12。

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

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耳者13,名曰云梦。

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

其山则盘纡茀郁14,隆崇嵂崒15;岑崟参差16,日月蔽亏17;交错纠纷18,上干青云19;罢池陂陀20,下属江河21。

其土则丹青赭垩22,雌黄白坿23,锡碧金银24,众色炫耀25,照烂龙鳞26。

其石则赤玉玫瑰27,琳瑉琨吾28,瑊玏玄厉29,碝石碔玞30。

其东则有蕙圃31:衡兰芷若32,芎藭昌蒲33,茳蓠麋芜34,诸柘巴苴35。

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36,案衍坛曼37。

缘以大江38,限以巫山39。

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40,薛莎青薠41。

其卑湿则生藏莨蒹葭42,东蔷雕胡43,莲藕觚卢44、菴闾轩于45,众物居之46,不可胜图47。

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48,外发芙蓉菱华49,内隐钜石白沙50。

其中则有神龟蛟鼍51,瑇瑁鳖鼋52。

其北则有阴
林53:其树楩柟豫章54,桂椒木兰55,蘖离朱杨56,樝梨梬栗57,橘柚芬芳58;其上则有鹓雏孔鸾59,腾远射干60;其下则有白虎玄豹,蟃蜒貙犴61。

‘于是乃使剸诸之伦62,手格此兽63。

楚王乃驾驯驳之驷64,乘雕玉之舆65。

靡鱼须之桡旃66,曳明月之珠旗67。

建干将之雄戟68,左乌号之雕弓69,右夏服之劲箭70。

阳子骖乘71,纤阿为御72,案节未舒73,即陵狡兽74。

蹴蛩蛩75,辚距虚76,轶野马,轊陶駼77,乘遗风,射游骐78。

倏眒倩浰79,雷动猋至80,星流霆击81。

弓不虚发,中必决眦82,洞胸达腋83,绝乎心系84。

获若雨兽,揜草蔽地85。

于是楚王乃弭节俳徊86,翱翔容与。

览乎阴林,观壮士之暴怒,与猛兽之恐惧。

徼郄受诎87,殚睹众物之变态88。

‘于是郑女曼姬89,被阿緆90,揄紵缟91,杂纤罗92,垂雾縠93。

襞积褰绉94,郁桡溪谷95。

衯衯裶裶96,扬袘戌削97,蜚纤垂髾98。

扶与猗靡99,噏呷萃蔡100。

下摩兰蕙101,上拂羽盖102。

错翡翠之威蕤103,缪绕玉绥104。

眇眇忽忽105,若神仙之仿佛106。

‘于是乃相与獠于蕙圃107,媻珊郣窣,上乎金堤108。

揜翡翠,射鵕鸃109。

微矰出,孅缴施110。

弋白鹄,连鴐鹅111。

双鸧下,玄鹤加112。

怠而后发,游于清池113。

浮文鹢,扬旌栧114。

张翠帷,建羽盖115。

罔瑇瑁,钩紫贝116。

摐金鼓,吹鸣籁117。

榜人歌,声流喝118。

水虫骇,波鸿沸119。

涌泉起,奔扬会120。

礧石相击121,硠硠礚礚122,若雷霆之声,闻乎数百里之外。

将息獠者,击灵鼓123,起烽燧124。

车按行,骑就队125。

纚乎淫淫126,般乎裔裔127。

‘于是楚王乃登云阳之台128,怕乎无为129,澹乎自持130,勺药之和,具而后御之131。

不若大王终日驰骋,曾不下舆,脟割轮焠132,自以为娱。

臣窃观之,齐殆不如133。

’于是齐王默然无以应仆也。


乌有先生曰:“是何言之过也!足下不远千里,来贶齐国134,王悉发境内之士,而备车
骑之众,与使者出畋,乃欲勠力致获135,以娱左右,何名为夸
哉!问楚地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136,先生之余论也。

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137,窃为足下不取也。

必若所言,固非楚国之美也。

无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138。

章君恶、伤私义,二者无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轻于齐而累于楚矣139。

且齐东陼钜海140,南有琅邪141;观乎成山142,射乎之罘143;浮勃澥144,游孟诸145;邪与肃慎为邻146,右以汤谷为界147。

秋田乎青丘148,彷徨乎海外。

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149。

若乃俶傥瑰伟150,异方殊类151,珍怪鸟兽,万端鳞崪充牣其中152,不可胜记。

禹不能名153,卨不能计154。

然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生又见客155,是以王辞不复,何为无以应哉156!”
【作品注释】
1.子虚:与乌有先生都是赋中虚构的人物。

《子虚赋》不同传本文字出入较大,这里是依李善注《文选》卷七。

2.悉:全,皆。

士:兵。

备:齐全。

田:通“畋”,打猎。

3.过:拜访。

奼:通“托“,夸耀。

4.罘(fú):捕兔的网。

罔:捕鱼的网。

弥(mí):满。

5.掩:覆盖、罩住。

辚:用车轮辗压。

6.麇:麇鹿。

脚:本指动物的小腿,此用为动词,捉住小腿之意。

麟:雄鹿,非指古人作为祥瑞之物的麟。

7.骛:纵横奔驰。

盐浦:海边盐滩。

8.鲜:指鸟兽的生肉。

染轮:血染车轮。

此句言猎获之物甚多。

9.矜:骄矜、夸耀。

自功:自我夸功。

10.何与:何如,比起来怎么样。

11.鄙人:见识浅陋的人。

12.唯唯:应答的声音。

13.特:只。

14.盘纡:迂回曲折。

茀郁:山势曲折的样子。

15.隆崇:高耸之状。

嵂萃(lǜzú):山势高峻险要的样子。

16.岑崟(yín):《方言》释为“峻貌”,即山势高峻的样子。

参差:形容山岭高低不齐的样子。

17.蔽:全遮住。

亏:半缺。

18.交错纠纷:形容山岭交错重叠,杂乱无序。

19.干:接触。

按:《文选》李善注引孔安国《尚书传》曰:“干,犯也。


20.罢(pí)池:山坡倾斜的样子。

下文“陂陀”亦此意。

21.属:连接。

22.丹:朱砂。

青:石青,可制染料。

赭(zhě):赤土。

垩(è):白土。

23.雌黄:一种矿物名,即石黄,可制橙黄色染料。

白坿:石灰。

24.碧:青色的玉石。

25.众色:指各种矿石闪现出的不同光彩。

炫耀:光辉夺目的样子。

26.照:照耀。

烂:灿烂。

这句说各种矿石光彩照耀,有如龙鳞般的灿烂辉煌。

27.赤玉:赤色的玉石。

玫瑰:一种紫色的宝石。

28.琳瑉:一种比玉稍次的石。

琨吾:同“琨珸”,即“琨”,《说文》:“琨,石之美者。


29.瑊玏(jiānlè):次于玉的一种石名。

玄厉:一种黑色的石头,可以磨刀。

30.碝(ruǎn)石:一种次于玉的石头,“白者如冰,半有赤色”(见《文选》李善注)。

娬玞:一种次于玉的美石,质地赤色而有白色斑纹。

31.蕙圃:蕙草之园。

蕙与兰皆为香草,外貌相似。

蕙:比兰高,叶狭长,一茎可开花数朵;兰:一茎一花。

32.衡:杜衡,香草名,“其状若葵,其臭如蘼芜。

”(见《文选》李善注)兰:兰草。

芷:白芷,或称“药”,香草名。

若:杜若,香草名。

33.芎藭:今通常叫作“川芎”,香草名,其根可以入药,有活血等作用。

昌蒲:水草名,根可入药,气香。

34.茳蓠(lí):水生香草名。

蘪(mí)芜:水生香草名,《文选》
李善注引张揖曰:“似蛇床而香。

”按:蛇床,其子入药,名蛇床子,可壮阳。

35.诸柘:即甘蔗。

巴苴(jū):即芭蕉。

36.登降:此言地势高低不平,或登上或降下。

陁靡:山坡倾斜绵延的样子。

37.案衍:地势低下。

坛曼:地势平坦。

38.缘:沿、循。

大江:指长江。

39.限:界限。

巫山:指云梦泽中的阳台山,在今湖北境内,非为今四川巫山。

40.高燥:高而干燥之地。

葴:马蓝,草名。

菥:一种像燕麦的草。

苞:草名。

按:即《左传》讲到的楚国的特产苞茅,可湑酒、编席织鞋等。

荔:草名,其根可制刷。

41.薛:蒿的一种。

莎(suō):一种蒿类植物名。

青薠:一种形似莎而比莎大的植物名。

42.卑:低。

藏莨(zāngláng):即狗尾巴草,也称狼尾草。

43.东蔷:草名,状如蓬草,结实如葵子,可以吃。

雕胡:即蒋,或称菰,俗称茭白。

44.觚(gū)卢:《文选》李善注引张晏说即葫芦。

45.菴(ān)闾:蒿类植物名,子可入药。

轩于:即莸(yóu)草,一种生于水中或湿地里的草。

46.众物:指众多的草木。

居:此指生长。

47.图:计算。

48.涌泉:奔涌的泉水。

推移:浪涛翻滚向前。

49.外:指池水表面之上。

发:开放。

芙蓉:即荷花。

菱华:即菱花,开小白花。

50.内:指池水下面。

隐:藏。

51.中:指池水中。

蛟:古代传说中能发水的一种龙。

鼍(tuó):即今之扬子鳄,俗名猪婆龙。

52.瑇瑁:玳瑁,龟类动物,其有花纹的甲壳可做装饰品。

鼋:大鳖。

53.阴林:背阳面的树林。

54.楩(pián):树名,即黄楩木。

柟(nán):树名,即楠木,树质甚佳。

豫章:树名,即樟木。

55.椒:花椒树。

木兰:树名,高大乔木,开白花。

56.蘖(bò):即黄蘖树。

其高数丈,其皮外白里黄,入药清热燥湿。

离:通“樆(lí)”,即山梨树。

朱杨:生于水边的树名,即赤茎柳。

57.樝(zhā)梨:即山楂。

梬(yǐng)栗:梬枣,似柿而小。

58.橘柚:芸香科植物,俗称橘子、柚子。

59.鹓雏(yuānchú):凤凰。

孔:孔雀。

鸾:鸾鸟,传说中似凤凰的鸟名。

60.腾远:疑为“腾猿”之误字,猿善腾跃。

射(yè)干:似狐而小的动物,能上树。

61.蟃蜒:应作“獌狿”,一种似狸的大兽。

貙豻(qūhàn):一种似狸而大的猛兽。

62.剸诸:即专诸,春秋时代的吴国勇士,曾替吴公子光刺杀吴王僚。

此指像剸诸一样的勇士。

伦:类。

63.格:击杀。

64.驯:被驯服。

驳:毛色不纯的马。

驷(sì):古代四匹马驾一车称驷,此泛指马。

65.雕玉之舆:用雕刻的玉石装饰的车,言车之高贵。

66.靡:通“麾”,挥动。

鱼须:海中大鱼之须,用来做旗子的穗饰。

桡旃(náozhān):曲柄的旗。

67.曳:摇动。

明月之珠旗:画有明月装饰有珠子的旗。

68.建:举起。

干将:本为春秋时代吴国的著名制剑工匠,此指利刃。

雄戟:有刃的戟。

69.乌号:古代良弓名,相传为黄帝所用。

雕弓:雕刻花纹的弓。

70.夏服:通“夏箙(fú)”,盛箭的袋子。

相传善射的夏后羿有良弓繁弱,还有良箭,装在箭袋之中,此箭袋即称夏服。

71.阳子:即孙阳,字伯乐,秦穆公之臣,以善相马著称。

骖乘:
陪乘的人。

古时乘车,驾车者居中,尊者居左,右边一人陪乘,以御意外,称骖乘。

72.纤阿(ē):传说是为月神驾车的仙女,后人泛称善驾车者为纤阿。

73.案节:马走得缓慢而有节奏。

此言马未急行。

未舒:指马足尚未尽情奔驰。

74.陵:侵凌,此指践踏。

狡兽:强健的猛兽。

按《广雅》:“狡,健也。


75.蹴:践踏。

蛩蛩(qióng):传说中的怪兽,其状如马,善奔驰。

76.辚:用车轮辗压。

距虚:一种善于奔走的野兽名,其状如驴。

77.轶:超过。

轊(wèi):车轴顶端。

这里是以撞击之意。

騊駼(táotú):北方野马名;一说即野马。

78.遗风:千里马名。

骐:野兽名,似马。

79.倏眒(shūshēn):迅速的样子。

倏,通“跾(shū)”,疾速。

倩浰(lì):迅疾的样子。

80.雷动:像惊雷那样震动。

猋(biāo):即飙风,迅疾的大风。

81.星流:流星飞坠。

霆:疾雷。

82.决:射裂。

眦(zì):眼眶。

83.洞:洞穿。

掖:同“腋”。

84.绝:断裂。

心系:连接心脏的组织。

85.雨(yù):下雨。

这里指把猎物丢下来像落雨一样,夸耀多。

揜(yǎn):掩盖。

86.弭节:停鞭缓行。

87.徼(jiǎo):拦截。

郄(jù):极度疲倦。

诎:穷尽,指精疲力竭。

88.殚(dān):尽。

89.郑女:古代郑国多美女。

曼姬:美女。

曼,皮肤细腻柔美。

90.被:通“披”。

此指穿衣。

阿:轻细的丝织品。

緆(xì):细布。

91.揄:牵曳。

紵:麻布。

缟:白绸布。

92.纤罗:纤细的有花纹的丝绸。

按:凡言纤言细都是指的丝绸质量好,质量好才做得到轻薄。

93.雾縠(hú):轻柔的细纱。

94.襞bì积:形容女子腰间裙褶重重叠叠。

褰(qiān)绉:褶皱。

95.郁桡:深曲的样子。

96.衯(fēn)衯裶(fēi)裶:衣服长长的样子。

97.扬:抬起。

袘(yì):裙子下端边缘。

戌削:形容裙缘整齐的样子。

98.蜚:通“飞”。

纤:妇女上衣上的飘带。

髾(shāo):本指妇女燕尾形的发髻,此指衣服的燕尾形的下端。

99.扶与猗靡:形容衣服合身,体态婀娜的样子。

100.噏呷(xīxiá)、萃蔡:皆为人走路时衣服摩擦所发出的响声的象声词。

102.拂:拂拭。

羽盖:插饰羽毛的车盖。

103.错:间杂。

翡、翠:皆为鸟名,前者羽毛红色,后者羽毛绿色。

威蕤(ruí):指作装饰的羽毛发亮。

按:威蕤,同“葳(wēi)蕤”,也作“萎蕤”,就是植物玉竹,玉竹因为叶面有光泽,晶莹可爱,所以也用来指有光泽的东西。

104.缪绕:缭绕。

玉绥:用玉装饰的帽带。

105.眇眇:缥缈。

忽忽:飘忽不定的样子。

106.仿佛:似有似无。

107.獠:夜间打猎。

108.媻姗:同“蹒跚”,走路缓慢的样子。

郣窣(bósū):缓缓前行的样子。

金堤:堤名,堤同“堤”。

109.鵕鸃(jùnyí):锦鸡,野鸡一类。

110.孅:同“纤”。

缴(zhuó):系在射鸟的箭上的绳线。

施:射出。

111.弋(yì):用带丝线的箭射飞禽。

白鹄:白天鹅。

连:牵连。

此指用带丝线的箭射中驾鹅。

鴐(jiā)鹅:野鹅。

112.鸧(cāng):鸟名,即鸧鸹(guā),形似雁,黑色。

玄鹤:黑鹅。

加:箭加其身,即射中之意。

113.怠:疲倦。

发:指开船。

游:泛舟。

清池:指云梦西边的涌泉清池。

114.浮:漂浮。

文:花纹。

鹢(yì):水鸟名,此指船头绘有鹢的图案的画船。

扬:举起。

旌:旗。

栧(yì):船浆。

115.张:挂起。

翠帷:画有翡翠鸟图案的帷帐。

建:树起。

羽盖:用鸟毛装饰的伞盖。

116.罔:通“网”,用网捕取。

117.摐(chuāng):撞击。

金鼓:形如铜锣的古乐器,即钲。

籁:管乐器,即排箫。

118.榜人:划船的人。

按:“榜人”即“舫人”,《说文》:“舫人,习水者。

”流喝:声音悲凉嘶哑。

119.水虫:指水中的鱼虾之类。

鸿:洪大。

沸:指波涛翻滚。

120.奔扬:指波涛。

会:汇合。

121.礧(léi):通“磊”。

122.硠(láng)硠、礚(kē)礚:皆为水石相撞击的声音。

123.灵鼓:神鼓。

124.起:点燃。

烽燧:烽火。

125.行:行列。

就队:归队。

126.纚(xǐ):接续不断的样子。

淫淫:渐进的样子。

指队伍缓缓前行。

127.班(pán)乎:犹“班然”,依次相连的样子。

裔裔:络绎不绝地向前行进的样子。

128.云阳之台:楚国台榭之名,在云梦南部的巫山下。

129.怕:通“泊”,安静无为的样子。

按:《文选》李善注引《说文》:“怕,无为也。

”说明《子虚赋》用的是怕的本义。

130.澹乎:憺泊,安静无为的样子。

131.勺药:即芍药。

和:调和。

具:通“俱”,齐备。

御:用。

132.脟(luán):通“脔”,把肉切成小块。

焠(cùi):用火烤。

按:轮焠,转着烤。

133.殆:恐怕。

134.贶:惠赐。

135.勠力:齐心合力。

致获:获得禽兽。

136.风:风范。

烈:功业。

138.害:损害,减少。

信:诚信。

139.轻:受人轻视。

累:受人牵累。

140.陼(zhǔ):水边,此处用作动词。

钜:巨。

141.琅邪(yé):或写作“琅琊”,山名,在今山东诸城东南海边。

142.成山:山名,在今山东荣城东北。

143.之罘:也作“芝罘”,在今山东烟台市。

144.浮:行船。

勃澥:也作“渤澥”,即今之渤海。

145.孟诸:古代大泽名,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北,已淤塞消失。

146.邪:同“斜”,指侧翼方向。

肃慎:古代国名,在今东北三省境内。

147.右:《文选》李善注以为此“右”字当是“左”字之误。

按:李善注应是正确的,今出土汉代地图,好几种都是上南下北,自然也就是左东右西了;《子虚赋》的姊妹篇《上林赋》也说“左苍梧,右西极”,明左东右西。

汤谷:或写作“晹谷”,神话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148.青丘:国名,相传在大海之东三百里。

149.曾:竟。

蒂芥:指极小的东西。

150.俶傥:通“倜傥”,卓越非凡。

瑰伟:奇伟,卓异。

151.异方:不同地区。

殊类:别样物类。

152.鳞崒:像鱼鳞般地聚集在一起。

崒:同“萃”,会聚。

牣:满。

充牣:充满。

153.名:叫出名字来。

154.卨(xiè):古“契(xiè)”字,应是指的商代的始祖契,传说做过舜臣,时代上正好在禹之后。

155.见客:被当做客人对待。

156.王辞不复:齐王没有回话。

这两句的意思是齐王没有回话,不是没有话回。

【作品分析】
《子虚赋》作于司马相如早期客游梁孝王之时。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

因病免,客游梁。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此赋《子虚赋》八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前三段写云梦泽的地理风貌和自然富有,中间四段写楚王游猎云梦之乐,最后一段写乌有先生对子虚的批判,归结讽谏主题。

前两个部分列述奢侈淫游的种种表现,后一部分揭示淫逸奢侈的危害。

此赋的作品内容展开和人物对话中的冲突,深刻地展现出不同时代、不同人群间的思想冲突,通过子虚、乌有二人的对话,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使命意识。

【思考与练习】
1.谈谈文中“子虚”“乌有”两人的人物形象。

2.赋中的表现手法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3.此赋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链接】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

故空借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

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

刘歆《西京杂记》
司马长卿赋,时人皆称典而丽,虽诗人之作不能加也。

扬子云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之所至邪!”子云学相如为赋而弗逮,故雅服焉。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七
《子虚》之赋,乃游梁时作,当是侈梁王田猎之事而为言耳。

后更为楚称齐难,而归之天子,则非当日之本文矣。

若但如今所载子虚之言,不成一篇结构。

马积高《赋史》
《子虚》、《上林》的结构都比较简单:首段用带议论的散文领起,中间几段韵文铺叙,后面用一段带议论的散文结束。

这种形式容易流于呆板,但是读这两篇赋却基本上没有这种感觉,其奥妙全在于气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