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要点总结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4f385e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4.png)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要点总结中考物理是所有中学生必须面对的一道关卡,而在物理考试中,也有一些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我们熟练掌握。
下面,我将就中考物理的必考知识要点进行一份总结。
第一、物理基础知识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支,其研究的是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重要的基础知识点包括:物质的量、密度、压强、功、能量等。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指物体中所含有的基本粒子的数量,单位为“摩尔”,常用符号为“n”,一般用化学式中的“mol”表示。
2. 密度密度是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表示物体的紧密程度,通常用“ρ”表示,单位为“千克/立方米”或“克/立方厘米”。
3. 压强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可以表示物体对于周围环境的作用力。
常用“P”表示,单位为“帕斯卡”(Pa),即“牛顿/平方米”。
4. 功功是指力对物体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移动或形变),通常用“W”表示,单位为“焦耳”(J)。
5. 能量能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通常用“E”表示,单位同为“焦耳”(J)。
第二、热力学热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物体或物质的热与功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能量转化过程提供了基础。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对于任意一个孤立系统,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等于系统所受的总热量与功之和,即ΔE = Q - W。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一切物理过程都要满足一个简单的规则——热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自发地传播,而不能从低温物体自发地传向高温物体。
从而引申出了热机理论与热力学循环等概念。
3. 热传递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质传递到低温物质的过程,常用的传热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
第三、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其中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力的作用、动量守恒、万有引力和机械能等。
1. 力的作用力是物理世界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可以看作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来源,常用的力可以分为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2. 动量守恒动量守恒是指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物体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不变,即m1v1 + m2v2 = m1v1' + m2v2'。
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沪科版(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沪科版(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a5e763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9.png)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 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 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 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沪科版(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全
八年级新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 1mm=103µm;1µ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 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 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 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cm等。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s)”。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µs)”等。它们
(完整版)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397ad03968011ca30091ef.png)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声现象知识归纳。
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三、光现象知识归纳。
四、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五、物体的运动知识对那。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七、力的知识归纳。
八、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九、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十、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十一、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十二、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十三、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十四、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十五、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十六、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一、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
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f7a9c5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4.png)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中考物理主要包括五大板块的知识点,分别为力学、光学、热学、电学和声学。
下面将对每个板块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力学1.物体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2.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导致物体加速度产生变化)、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作用在不同物体之间)。
3.重力:重力的大小和方向、自由落体的特点、竖直上抛运动。
4.动能和势能:动能的计算、势能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
5.力和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和斜面运动。
6.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的过程和规律、能量损失与能量转化效率。
7.物体的平衡: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式。
二、光学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2.光的成像: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光学仪器的应用。
3.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和色散、原色与复色的关系。
4.光的反射:像的位置、放大率、像的性质、像的特点。
5.光的折射:透镜成像的特点、透镜成像的规律、透镜成像的应用。
三、热学1.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测量、热平衡和热传递、热量的计算。
2.热传递:导热、对流、辐射。
3.热膨胀:热胀冷缩的规律、热胀冷缩的应用。
4.物质的状态变化:冰的熔化、水的沸腾、固体的汽化。
5.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的变化和传递、功的计算、功的转化。
四、电学1.电荷和电流:带电物体的性质、电流的方向、伏安特性。
2.电路中的元件: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灯、开关的作用。
3.简单直流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阻的概念和计算。
4.静电场:电场的产生和性质、静电场中电荷的运动规律。
5.磁场:磁力线的性质、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电磁感应。
6.电磁感应:安培定律、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五、声学2.声音的特性:音高、音量、音质的区分和计算。
3.声的反射和折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声音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物理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物理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3c8497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3.png)
物理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的科学,中考物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重力: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5.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运动学1.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矢量。
2.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也是矢量。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能量和功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4.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移动一定距离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热学基础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3. 热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4.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电学基础1.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3. 电压:推动电荷流动的电势差。
4.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5.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磁学1. 磁场: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的力场。
2.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从而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3.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周围会产生磁场。
光学基础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3.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4. 透镜成像: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形成实像或虚像。
七年级物理万唯中考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万唯中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da2da7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e.png)
七年级物理万唯中考知识点物理作为中学自然科学之一,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亦是中考的必备科目。
在七年级学习中考物理知识点是必须的。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介绍七年级物理万唯中考知识点。
一、物理基本概念1. 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和能量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指可以用数值表示的物理现象或物质的特征,如长度、质量、速度等,其单位则是表示该物理量的标准。
例如,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秒等。
二、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上随时间不断发生的变化。
2. 运动的基本性质运动具有方向、速度和加速度三个基本性质。
方向指物体运动的方向,速度指单位时间内物体走过的路程,加速度指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三、力的基本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作用物理量。
2.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接触力是物体之间的物理接触所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重力等;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不需要物理接触所产生的力,如电磁力、引力等。
四、能量的基本概念1. 能量的定义能量是物体因位置、状态和运动而具有的物理量。
2. 能量的分类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
动能是物体克服阻力后运动速度所具有的能量,势能则是物体因处于某种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五、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一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大小或点的作用的装置。
2. 简单机械的分类简单机械主要分为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四种类型。
杠杆是一种可以改变力点和力的方向和大小的装置;轮轴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轮轴和轮子的组合可以用来提高作用力的效率;滑轮也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同时也可以提高作用力的效率;斜面可以用来减小需要施加的力。
以上就是七年级物理万唯中考知识点的总结。
当然,在实际学习中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希望本文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4455c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7.png)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热学一、热现象:(一.)温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 ℃ )。
3.测量工具:温度计;4.温度计(1)制作原理:利用液体的胀热冷缩。
(2)常用种类:实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寒暑表(测量范围:-30℃~50℃)。
(3)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时-------5.体温计的特殊结构:(1)三棱形的柱体(起放大液体的作用,容易观察液面的位置);(2)缩口——液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部分(作用:上升到毛细管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在缩口处被切断)。
6.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先向下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
(二)物态变化: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2.凝固:液变固,放热。
3.汽化:液变气,吸热。
(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
(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B .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液化:气变液,放热。
(1)液化方法:A.降温 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
液化气。
二、热和能: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
物体间只要有温度差存在就有热传递发生。
中考物理手抄报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手抄报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4ea108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5.png)
中考物理手抄报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中考物理手抄报的知识点归纳:力学部分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
3.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4.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力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5.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计算公式为\[ P = \frac{F}{A} \]。
6. 浮力:物体浸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相等。
热学部分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常用摄氏温度和开尔文温度表示。
2.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单位是焦耳。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4.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光学部分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沿入射方向返回的现象。
3.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4. 色散:不同波长的光通过介质时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的分散。
电学部分1.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
3. 电压:单位电荷通过导体时所做的功,单位是伏特。
4.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是欧姆。
5.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公式为\[ I =\frac{V}{R} \]。
6.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的闭合电路。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知识点归纳,我们可以看到中考物理涉及的内容丰富而广泛。
掌握这些基础概念和原理,对于提高物理学科的理解和解题能力至关重要。
希望这份手抄报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中考物理。
福州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
![福州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b877db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d.png)
福州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的自然科学,对于中考的物理部分,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福州地区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归纳:
1. 力学基础:包括力的概念、重力、摩擦力、弹力等基本概念,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等基本规律。
2. 运动学:涉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运动规律。
3. 能量守恒: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概念,以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的应用。
4. 热学:涉及温度、热量、热传递等概念,以及热膨胀、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基本规律。
5. 电学基础:包括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的规律。
6. 电磁学:涉及磁场、电磁感应、电流的磁效应等概念,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定律等基本规律。
7. 光学基础: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以及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等规律。
8. 原子物理:涉及原子结构、核能、放射性等概念,以及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衰变规律。
9. 物理实验:包括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分析方法,以及实验误差的来源和处理。
10. 物理思维: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分析和论证等科学方法。
结束语:
福州中考物理的知识点覆盖面广泛,考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以上的归纳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中考物理,取得理想的成绩。
2024中考物理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2024中考物理知识点双向细目表](https://img.taocdn.com/s3/m/4fda963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7.png)
内 知识
分项细目
容点
1.熔化和凝固现象
2.晶体、非晶体熔化和
凝固的区别
熔化 3.晶体的熔点
热 和凝 4.熔化过程中吸热及其
现 固 应用
象
5.凝固过程中放热及其
应用
6.查熔点表
汽化 1.蒸发现象 和液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
√ √
√
√
√ √ √
√ √ √
√
√
√
√
√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A B C D 12345678
测量 4.测量误差,误差和错
误的区别
5.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
位组成
内 知识
分项细目
容点
机械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 2.参照物
3.机械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
匀速 概念
运 直线 3.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
动 运动 算
和
4.用匀速直线运动公式
力
进行简单计算
变速 1.平均速度的意义 运动 2.用刻度尺和钟表测平
√
度
2.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换
√
算
3.水的密度
√
密度 4.查密度表 5.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
关问题
√ √
6.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
√
的密度
力的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 √ 概念 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 √ 互的
3.力的单位
√
4.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
5.力的三要素
√
6.画力的示意图
√
7.力的作用效果
√
1.重力、重力的施力物 √
√
能量 1.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pdf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pdf](https://img.taocdn.com/s3/m/8589e95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6.png)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pdf第一章物理学科基础知识1. 系统、客体、物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2. 科学研究、自然科学和物理学3. 实验、观测、数据和物理学研究方法4. 物理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的关系第二章基本物理量和相应的单位1. 基本物理量及其相应的单位(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热量、物质的量、光强度)2. 密度的物理意义及单位3. 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测量物理量1. 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和步骤2. 误差及误差的类型3. 误差分析的方法第四章计算物理量1. 计算物理量的方法和步骤2.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3. 各种类型的物理量的计算第五章物质量、质量和体积1. 质量、质量和体积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密度及其计算3. 密度和相对密度第六章物质的变化1. 物质的分子结构2. 物质的物态变化和化学反应3. 物质的热学变化第七章运动的基础知识1. 运动的基本概念2. 微元位移和瞬时速度3.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4.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第八章物体运动规律1. 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2. 物体的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3. 物体在曲线运动中的描述4. 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第九章物体受力分析1. 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2. 物体受多个力的合成3. 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第十章质点系的平衡1. 质点系平衡的条件2. 平衡力的特点和分析第十一章力与运动1.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2. 物体的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3. 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应用第十二章力的工作和能量1. 力的功和功率2. 力的机械能和非机械能3.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第十三章力的叠加原理1. 等效力的概念2. 分解力的概念3. 叠加力的规律第十四章热学基础知识1. 温度的物理概念2. 热量的物理概念3. 内能的概念和计算第十五章热力学1. 理想气体和状态方程2. 理想气体的等温变化和等容变化3. 理想气体的绝热变化和等压变化第十六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 熵的概念2. 卡诺循环和热机效率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第十七章电学基础知识1. 电荷的基本性质2. 电阻的基本性质3. 法拉第电磁感应和自感现象第十八章电流和电路1. 电流的基本概念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 电流的测量和计算第十九章电场和电势1.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2. 电场力和电场线3. 电势的概念和计算第二十章电场中的静电作用1. 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2. 均匀电场中的电荷受力分析3. 非均匀电场中的电荷受力分析第二十一章电场中的电容器1. 电容器的基本性质2. 电容器的等效电容和串并联3. 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第二十二章电流的磁场作用1. 安培力的概念和规律2. 安培环路定理和安培法则3. 电流的磁场效应和磁场线第二十三章磁场中的电流作用1. 磁场中的导线受力2. 磁场中的螺线管现象3. 磁感应强度的计算第二十四章电磁感应1.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2. 发电和电动机原理3. 互感与自感现象第二十五章电磁波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2.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3. 电磁波的应用和危害第二十六章光学1. 光的自然和光学基本概念2. 光的反射和折射3. 光的干涉和衍射第二十七章元素和化合物1.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的分类3. 化合物的性质和分类第二十八章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类型2. 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规律3. 化学反应的热学和平衡第二十九章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 物质的物理分离和提纯方法2. 物质的化学分离和提纯方法3. 物质的分析和鉴别第三十章化学能量1. 燃烧和燃烧热2. 一级和二级反应的化学能变化3. 化学能量的转化和应用第三十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物质的分子和离子结构2. 物质的性质和结构关系3. 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第三十二章物质的物理性质1. 物质的物理状态和性质2. 物质的密度和相对密度3. 物质的比热和热传导第三十三章物质的化学性质1. 化学物质的腐蚀和稳定性2. 化学物质的反应类型3. 化学物质的用途和应用以上是中学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知识点: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中考物理知识点:物体与物质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aa9fa393e2bd960591c67737.png)
中考物理知识点: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中考物理知识点: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关物,而物质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
一个物体可以由多种物质组成,同种物质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体,如铁球、铁锅都是物体,而它们都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例1,天平的每一个砝码都有一定的质量,它们的质量任下述情况下会发生改变的是()
A.生锈了
B.放在月球上
C.掉在干净的水泥地上碰了一下
D.气温升高
解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质量的大小只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府)没有关系,故B.C.D错误;砝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这一过程中有新物
质产生,砝码的质量会增加,故A正确。
答案A
练习1,在下列各种情况下,物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把菜刀用了两年
B.进入太空中的字航员所戴的手表
C.钢水浇铸成车轮
D.铁块锻打成铁件
答案A
点拨:看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应看它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否有变化,宇航员所戴的手表在宇航员进入太空中时没有任何改变,钢水浇铸成车轮、铁块锻打成铁件,只是形态变化了,其含有物质的多少都没有改变,因此,质量也就不变.对于一接把菜刀,使用中由于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它含有物质的多少是会改变的,则其质量也就改变。
2019年中考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点
![2019年中考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6a296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e.png)
【导语】世上的事,只要肯⽤⼼去学,没有⼀件是太晚的。
你只要记住你的今天⽐昨天进步了⼀点,那么你离你的梦想也就更近了⼀步。
既然选择了中考,就要朝着它勇敢向前,每天进步⼀点点,基础扎实⼀点点,通过考试也就会更容易⼀点点。
⽆忧考整理2019年中考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点,今天你复习了吗?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改变。
4.质量测量⼯具:实验室常⽤天平测质量。
常⽤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1)把天平放在⽔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镊⼦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称量;(2)加减砝码要⽤镊⼦,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ρ表⽰密度,m表⽰质量,V表⽰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3,(还有:克/厘⽶3),1克/厘⽶3=1000千克/⽶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3。
8.密度是物质的⼀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般不同。
9.⽔的密度ρ=1.0×103千克/⽶3 10.密度知识的应⽤:(1)鉴别物质:⽤天平测出质量m和⽤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中考物理知识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
![中考物理知识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https://img.taocdn.com/s3/m/41323c8db14e852459fb573c.png)
中考物理知识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考物理知识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
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了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减小了多少。
2、比热容
不同种类的物质,在质量及温度变化相同时,所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这是由物质本身性质及状态决定的。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比热容的单位是:焦/,符号:J/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容是:c=×103焦/,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103焦耳。
4、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②Q放=cm,③Q吸=Q 放。
点击查看更多信息
新初三快扫码关注
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学习技巧,学科知识点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物理学中物体的定义
![物理学中物体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2a1ee18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1.png)
物理学中物体的定义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而物体则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对象之一。
物体可以是有形的实体,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它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之一。
在物理学中,物体的定义是指具有质量和体积的物质实体。
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量度,也是物体惯性的度量。
质量是物体对外力的抵抗能力,也是物体受力后产生加速度的度量。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之一。
物体的体积是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是物体包含的容积。
体积的单位可以是立方米(m³),也可以是升(L)。
体积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体积。
物体的状态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
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体是另一种状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
气体是物质的第三种状态,具有可变的体积和形状,可以自由地膨胀和收缩。
物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分类。
一种分类方式是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来进行分类,如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等。
另一种分类方式是根据物体的性质和用途来进行分类,如金属、非金属、有机物等。
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物理学通过研究物体的性质和行为来揭示宇宙的奥秘。
物体在物理学中是研究的基本单位,通过对物体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规律。
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了物体的惯性、密度和形状等性质。
物理学家通过实验和观测来研究不同物体的行为,从而推导出普适的物理定律和规律。
物体是物理学中研究的基本单位,它具有质量和体积,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物体的研究揭示了物质的运动规律和性质,是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物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的现象,推动科学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物理学中物体的定义
![物理学中物体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c533c44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8.png)
物理学中物体的定义物理学中,物体是指占据空间并具有质量的实体。
它可以是一个微小的粒子,也可以是一个巨大的星球。
物体的定义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它帮助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和运行方式。
物体具有质量。
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和引力的量度。
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即越难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物体的质量也决定了它所受到的引力的大小。
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太阳系中的星球受到太阳的引力。
质量是物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的重要属性。
物体占据空间。
这意味着物体具有形状和体积。
形状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如球形、立方体、圆柱体等。
而体积则是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决定了它与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方式。
比如,一个球体可以滚动,而一个立方体则可以堆叠。
物体还具有位置和运动状态。
物体的位置可以用空间坐标来描述,比如三维坐标系中的(x, y, z)。
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位置的量度,而加速度则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速度的量度。
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可以通过物理学中的运动学来研究和描述。
物体的属性还包括密度、硬度、弹性等。
密度是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描述了物体的致密程度。
硬度是物体抵抗形变的能力,而弹性是物体恢复原状的能力。
这些属性决定了物体在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时的行为和性质。
物体的研究不仅限于宏观物体,也包括微观粒子。
微观物体,如原子和分子,也具有质量、形状和运动状态。
它们的运动方式受到量子力学的影响,具有微观世界特有的规律和行为。
物理学中的物体是指占据空间并具有质量的实体。
它们具有质量、形状、体积、位置和运动状态等属性,可以通过物理学的研究来理解和描述。
物体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宇宙的本质和运行方式,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对物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自然界的资源,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
物体的研究也为我们探索更深层次的宇宙奥秘提供了基础。
物理学中物体的定义
![物理学中物体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81ab426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f.png)
物理学中物体的定义物理学中,物体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质量和形状的实体。
物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它们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桌子、椅子、手机,还是水、空气,都属于物体的范畴。
固体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物体形态之一。
固体的分子或原子密集排列,呈现出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
例如,我们的家具、建筑物、石头等都是固体物体。
固体的形状比较稳定,不容易改变,因为其分子或原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吸引力,使得固体保持着相对固定的结构。
液体是另一种常见的物体形态。
液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吸引力比固体要弱,因此液体没有固体那样明确的形状,而是呈现出流动性。
水、饮料、油等都是液体物体的例子。
液体可以适应容器的形状,可以流动,但仍具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气体是物体的第三种形态。
气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吸引力非常弱,使得气体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可压缩性。
空气就是最典型的气体物体,我们无时无刻不与之接触。
气体填充在容器中时,会扩散填满整个容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除了这三种常见的物体形态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物体,如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是一种由带电粒子组成的物质状态,它具有高度的电导性和热导性。
等离子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太阳、闪电等都是等离子体的表现。
物体在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是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基本对象。
物体的性质和运动状态可以通过物理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描述,如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学科都与物体的性质和运动密切相关。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运动方程描述,如牛顿定律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热力学定律可以描述物体的热学性质,电磁场理论可以描述物体的电磁性质。
总的来说,物体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它们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和性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单位。
通过对物体的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人类生活。
物体的定义和研究将继续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将为人类认识世界、探索未知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知识点: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中考物理知识点: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关物,而物质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
一个物体可以由多种物质组成,同种物质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体,如铁球、铁锅都是物体,而它们都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例1,天平的每一个砝码都有一定的质量,它们的质量任下述情况下会发生改变的是()
A.生锈了
B.放在月球上
C.掉在干净的水泥地上碰了一下
D.气温升高
解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质量的大小只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府)没有关系,故B.C.D错误;砝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这一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砝码的质量会增加,故A正确。
答案A
练习1,在下列各种情况下,物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把菜刀用了两年
B.进入太空中的字航员所戴的手表
C.钢水浇铸成车轮
D.铁块锻打成铁件
答案A
点拨:看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应看它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否有变化,宇航员所戴的手表在宇航员进入太空中时没有任何改变,钢水浇铸成车轮、铁块锻打成铁件,只是形态变化了,其含有物质的多少都没有改变,因此,质量也就不变.对于一接把菜刀,使用中由于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它含有物质的多少是会改变的,则其质量也就改变。
相关推荐:中考物理知识点:一些物体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