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文)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文)试题
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甲城市最具发展优势的工业是
A.棉纺织工业
B.冶金工业
C.电子工业
D.机械制造工业
2.图中乙地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条件是
A.灌溉不便
B.地形起伏大
C.土地盐碱化
D.光照少
3.对湖泊面积与数量及时监测并分析其变化趋
势,最便捷的途径是
A.RS+GPS
B.GPS+GIS
C.RS+GIS
D.实地考察
4.用户在智能手机上运行打车软件,输入目的地即可将信息发送给离他最近的若干出租车。

打车软件运用的核心技术是
A.数字地球(DE)
B.遥感技术(R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全球定位系统(GPS)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
条件是
A.光照强
B.气温年较差大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6.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7.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8~9题。

8.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9.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气温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1.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13题。

12.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①增加木材产量②改善生态环境③增加农民收入④调整农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甘肃省敦煌市是全国最早提出大规模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城市之一。

按照国家能源局批复实施的《敦煌新能源城市发展规划》,到2015年,光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到2020年,光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及热电联供装机63.5万千瓦,累计新能源的装机容量将达到936.5万千瓦,借力打造千万千瓦级的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基地。

据此回答14-15题。

14.敦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有利条件是
A.科技发达
B.能源缺口大
C.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
D.基础设施完善
15.敦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①解除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③增加能源供应,彻底改变能源消费结构④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完成16-17题。

16.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原料
D.交通
17.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清江是长江中游南岸的重要支流,流域面积近1 700多平方千米,流经鄂西山地,总落差1 500米。

历史上多洪涝灾害,现在清江上已建有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垭等水利工程,对流域内的开发建设有积极意义。

完成18-19题。

18.清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支流少,流域面积广
B.降水多,季节变化大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落差大,多曲流
19.清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A.实行梯级开发,实现全流域通航
B.修建水利工程,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C.扩大灌溉面积,发展河谷农业
D.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下图示意我国的三个农业区域。

读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制约甲、丙两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甲—土壤
B.甲—水源
C.丙—水源
D.丙—热量
21.与四川盆地相比,乙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光照强
C.水源丰富
D.土壤肥沃
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养羊业“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生产模式。

读图,回答22-23题。

22.该生产模式
A.主要是依靠降水发展种植业
B.既发
展种植业也发展畜牧业
C.农业区夏季向牧区提供牧草
D.畜产
品由牧区直接进入市场
23.随着该模式的推广
①农牧业形成良性发展②草原载畜量极大提
高③城市人口大量迁入④牧区抵御灾害能力增强⑤农业生产更适应市场变化
⑥吸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
下图为“我国三省区甘蔗种植面积与产糖量变动状况图”。

读图,完成24-25题。

24.导致广东省甘蔗种植面积与产糖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低温霜冻
B.产业结构调整
C.干旱洪涝
D.市场需求
25.与广东相比,云南制糖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是
A.技术
B.工业基础
C.交通
D.劳动力
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聚集效应的关系。

读图,完成第26题。

26.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增强
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聚集效应
C.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大城市聚集效应减弱
D.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读西欧某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27-28题。

27.下列有关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
述,正确的是
A.工业化与城市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属于发展中国家
D.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28.第三阶段该国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是
A.能源主导型产业
B.劳动力主导产业
C.技术主导型产业
D.原料主导型产业
读“某市1997-2010年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用水量的变化图”,完成29-30题。

29.由图可知
A.该市供水总量呈上升趋势
B.生产用水量一直小于生活用水量
C.用水量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
D.该市供水充足
30.该市生产用水量不断降低,对此
不合理的解释是
A.严控新建耗水量大的企业
B.经济陷于衰退
C.节水政策实施
D.企业配置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
15-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地理试卷(文科)答题卷
试室:□□试室座号:□□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红壤是重要的土壤资源。

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北起长江沿岸,南到海南,东到台湾,西到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占全国总面积的22.7%。

红壤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现有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3.33%,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果、林、茶及水产生产基地。

材料二有人在裸露的红黏土上进行人工降雨试验,不同坡度与土壤冲刷量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8分)
(2)结合试验数据,任选一个坡度范围的红壤分布区域,说出其合理利用的方式。

(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9分)
材料一:建设历时35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四期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647万公顷,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282.4万公顷,各类经济林369万公顷,薪炭林107万公顷,营造灌木饲料500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5.05%提高到12.4%。

“三北”工程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显著成就。

材料二:我国生态工程森林分布示意图。

(1)写出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A
是;B
是;
C是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

(2分)
(2)图中字母D表示的是我国的“三北”防护林生
态工程,试根据材料总结其作用。

(3分)
(3)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有什么影响?(4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1分)
材料一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

W国曾是前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

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1)说出甲河流域的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

(3分)
(2)与新疆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

(4分)
(3)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4分)
34.读珠江流域图和北海市某地“养殖—沼气—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简述红水河流域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

(3
分)
(2)红水河流域的梯级开发是我国西
电东送工程的一部分。

试分析西电东
送工程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

(3
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地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的积极意义。

(4分)
15-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地理试卷(文科)答案
1-5 BCCCA 6-10 BCACB 11-15 ADCCD 16-20 CBBDC 21-25 BBDBD 26-30 CDCDB
31答案 (1)水土流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或一定的坡度);热带、亚热带
季风气候,夏季雨水集中(或多暴雨);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流水侵蚀严重,导致水土
流失发生。

(8分)
(2)坡度在18°以下(或坡度较小)的地区,修建梯田,作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
用地。

或答18°-24°(或坡度较大)的地区,退耕还林、还牧,作为林木业用地。

或答坡度在24°以上的地区,禁止人类活动,以防崩塌和滑坡。

(2分)
32答案:(1)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横断山区(2分)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满足当地对能源的需求;创造经济效益。

(3分)
(3)对径流量的影响:使径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季节变化小)。

对水质的影响:森林具
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使入河泥沙量减少,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

(4分)
33(1)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依据: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

(3分)
(2)与新疆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水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少;工农
业基础好;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

(4分)
(3)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改善河
流通航条件,利于农产品运输;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

(4分)
34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流域内地形起伏大,河流水能丰富;支流多,水
量丰富(水能充足);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3分)
(2)提供清洁廉价的水电(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经济优势进一步发挥;改善大气
质量。

(3分)
(3)实现废弃物的再循环应用,有利于减少污染(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减少植被破坏),保
护生态环境;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就业机会,实
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