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制作技巧分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备受关注,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如何制作出好的心理健康课教案,也成为了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但是,教案制作并非易事,仅有备课把握要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独到的设计理念、精准的目标设定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

以下几点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制作技巧分享,或许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教案目标设定要精准
在制定心理健康课教案前,教师要先具备对于课程目标的认知。

课程目标是指教师希望通过这堂课程帮助学生取得的实质成果。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中,目标设定不能过于模糊,要将所涉及的内容、所需学习的技能以及预期的结果尽可能的具体化。

比如说,你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压力的问题,目标设定就不能简单的说“让学生认识到压力的存在与影响”,而是要更具体一些,比如“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正常的压力、如何分辨有害的压力以及如何减缓压力对身心的负面影响等。


二、教案内容设计要因材施教
心理健康课程在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群体中,会面临着许多不同的问题和挑战。

在制作心理健康课教案时,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等因素纳入考虑范畴,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包装成学生所能接受和理解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轻松互动的氛围中,充分享受课堂乐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授课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采用的有效手段。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学方法应该着眼于学生,不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根据不同课程内容、教育目标和学生反馈等要素进行灵活应对。

比如说,有些学生喜欢听故事,那么在教育自我管理时,就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自我管理的技巧;有些学生喜欢讨论,那么在引导学生处理情绪时,就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教案评估要及时、科学
制作教案不仅要重视教学质量,更要考虑教学效果。

为了保证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质量,教师应当在教学前、中和后的每一个阶段都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记录。

在教学前,通过鉴定学生的学科先修、心理状态和与主题相关的现实社会情况等因素以确定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在教学中,通过反馈、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及时掌握和反馈学习成果。

在教学后,通过教育效果评估或其他方法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进入教室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张白纸,他们期望老师能够为他们填充知识、引领他们迈步向前。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领域,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更需要教师有一颗敏锐且有爱心的心,以及精心制定的教案。

希望以上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制作技巧分享,能够帮助广大教师们更好的构思和设计心理健康课教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和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