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秦晋殽之战》有感(精选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秦晋殽之战》有感(精选5篇)
第一篇:读《秦晋殽之战》有感
我觉得,读了古文之后,首要任务就是要读懂,即会翻译。
通过阅读注释,查找工具书,我得知:《秦晋殽之战》讲述了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
当时晋文公郑文公相继去世,秦穆公为了争霸,不听老臣蹇叔的意见,悍然出兵袭郑。
郑爱国商人弦高知道后,一方面犒劳秦师,暗示郑国已有准备,一方面送信回郑,致使秦军无功而返,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发生了晋人截击秦军的殽之战。
读了这篇文言文,我最深的感悟就是:君主一定要重视贤臣的进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秦穆公为了树立秦国的霸权地位,不顾蹇叔的劝阻而出征,结果不但没有收到成效,还劳民伤财,使普通的百姓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这种事例在历史上并不算少见。
比如在我曾经学过的《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对蔡桓公进行了3次劝告:“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但是蔡桓公并没有理会他,居然还把他的忠诚进谏说成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结果最后他感到不适的时候,疾病已经深入骨髓,不久就死去了。
从这些事例中,我感到古代部分君主的昏庸无知。
他们不听忠臣的进谏,一意孤行,最后吃到了苦果子。
同时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汲取古人的教训,对别人的意见一定要认真考虑,正确的意见要采纳,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足,才能不让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顺利。
第二篇:秦晋殽之战原文及翻译
导语:文章记述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的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
城濮之战后,晋国一举奠定了它的霸主地位。
秦国不甘心株守于西北一隅,趁着晋文公去世,就出兵越过晋境去远袭郑国,结果被晋国在殽地出击打败。
本篇整地记叙了这次战役中秦、晋、郑三方的一些重大史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晋殽之战原文及翻译。
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者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
”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
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
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
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译文】
冬季,晋文公去世了。
十二月十二日,准备把灵柩送往曲沃停放。
刚走出绛城,棺材里发出声音像牛叫一般。
卜偃让大夫们都向着棺材跪拜,说:“君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拦击它,一定大获全胜。
”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我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地派军队前来,他们的国都都是可以到手的。
”秦穆公向蹇叔请教。
蹇叔说:“让军队辛辛苦苦去偷袭远方的国家,这是我没有听说过的。
军队辛苦劳累而气力衰竭,远国的君主又有了防范,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也一定知道。
军队辛辛苦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产生怨恨的念头。
而且行军千里,谁还不知道?”秦穆公拒绝蹇叔的意见。
穆公召见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
蹇叔哭着对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可是看不到他们回来了!”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懂得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队伍,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抵御我军一定是在殽这个地方,这里有两座大山。
它南面的大山,是夏王皋的陵墓;它北面的大山,是周文王躲避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的中间,我在那里收捡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就此向东进发。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国军队经过周王城的北门。
战车上左右两边的士兵脱去头盔下车,但马上又跳上车去的共有三百辆战车的士兵。
王孙满年纪还小,看到了这种情形,对周天子说:“秦军轻狂而无礼,一定要打败仗。
轻狂就缺少谋略,无礼就粗心大意。
深入险地却粗心大意,又不会出谋划策,能不失败吗?”
秦军到了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正要到周地去做买卖,遇到了秦军。
他先送去四张熟牛皮,要用十二头犒劳秦军,说:“我们的国君听说大夫们将要行军来到敝国,让我冒昧犒劳您的部下。
不富裕的敝国,作为您部下的久留之地,要是住下来,我们就准备一天的食用给养;要是离开,我们就准备一夜的安全保卫。
”一面又派了接力快马向郑国报告消息。
郑穆公叫人侦察杞子等人住的宾馆,原来他们已经捆扎行装,磨利兵器,喂饮战马。
穆公派皇武子请他们离开,说:“各位大夫在敝国逗留久了,因此敝国的干肉、粮食、鲜肉和牲口也耗尽了。
各位大夫将要离开了,郑国有个猎场苑囿,正像秦国有个猎场具囿一样,各位大夫猎取那里的麋鹿,也好让敝国休息休息,怎么样?”这样,杞子就逃往齐国,逢孙和扬孙逃往宋国。
孟明说:“郑国已经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了。
攻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援,我们还是回去吧。
”就灭了滑国回去。
晋国的先轸说:“秦国不听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心而让百姓劳累,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机会。
机会不能失去,敌人不能放走。
放走敌人,就会生出祸患,违背天意,就会不吉利。
一定要攻打秦兵。
”栾枝说:“还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反而去打他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先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国丧而哀伤,反而攻打我们的同姓国家,秦国就是自己无礼,还有什么恩惠可言呢?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一旦放走敌人,就是几代人的祸患。
’我们为后世子孙着想,可以有理由对先君说了吧?”于是发布了起兵的命令,并迅速动员了姜戎的兵力。
晋襄公染黑了丧服出征,梁弘替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
夏季四月十三日,晋军在殽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回到晋国。
于是染黑了丧服来安葬晋文公。
晋国从这
时候开始使用黑色的丧服。
文嬴请求释放孟明等三位大将,说:“他们正是挑拨离间秦晋两国国君的人,我们国君如果把他们抓住,吃他们的肉也不解恨,您何必屈尊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接受刑戮,使我们国君的心愿得到满足,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
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囚徒。
襄公说:“母亲替他们求情,我把他们放了!”先轸非常愤怒,说:“将士出死力才在战场上捉到他们,一个女人匆忙之间就从国都里把他们放走,断送了我们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亡国要不了几天了!”头也不回就吐唾沫。
襄公派了阳处父追赶孟明他们,追到黄河边上,孟明几个已经在船上了。
阳处父解下战车左边的马,用晋襄公的名义送给孟明。
孟明叩首说:“承蒙国君的恩惠,不拿我这被俘之臣来取血祭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接受刑罚。
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处死,死了也能永垂后世。
倘若遵从晋君的好意而赦免我们,三年之后,我将会来拜谢晋君的恩赏。
”
秦穆公穿了白色的丧服在郊处等待着,向回来的秦国军队哭着说:“我不听蹇叔的劝告,使各位受到屈辱,这是我的罪过呀!”穆公不撤掉孟明的宫,并且说:“这是我的过错,各位大夫有什么罪呢?况且我也不能因为一次小过失而埋没了你们的大功劳啊!”
【赏读】
作者将战争的胜负与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密切联系起来,写得纵横开阖,波澜壮阔。
文章并没有着力记述正面的军事冲突,而是通过仆偃托言、蹇叔哭师、王孙满论战等场面及其中的人物活动,写出了双方的谋划部署,力量的消长变化,从侧面渲染战争气氛,预示战争结局,用笔不凡,其中“蹇叔哭师”是贯穿全篇的主线。
蹇叔是秦国富有经验的老臣,他预见到秦军千里远征,必然失败;而秦穆公不仅听从他劝告,反而加以折辱、嘲骂,他只好哭送出征的军队。
并明白指出晋军必在殽山二陵之间设伏体现了蹇叔高度的预见才能。
在人物描写上,作者善于捕捉重要的细节,模拟人物性格化的口吻,用极其简单的笔墨,把人物刻画得生动传神,如秦伯的利令智昏、蹇叔
的老谋深算、弦高的机智灵活、先轸的粗豪暴躁等,无不栩栩如生。
文中还记叙了几段外交辞令,或委婉中出锋芒,或幽默中透着严肃。
这一切都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第三篇:秦晋肴之战
作品译文
冬天,晋文公去世了。
庚辰这一天,晋国要把晋文公的棺材停放在曲沃择日安葬。
护送棺柩的队伍刚走出绛城,棺材里就响起了像牛叫一样的声音。
卜偃让大夫们行跪拜礼,说:“君王命令我们准备打仗,将有西方的军队经过我国领土。
我军攻击他们,必定能取得重大胜利。
”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的国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蹇叔说:“使军队劳累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
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明,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你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
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崤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
崤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
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
(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刚下车又一跃而上。
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
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
就纪律不严。
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
(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
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
”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
(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没了。
你们也该要走了吧。
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
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
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
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
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原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
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
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
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崤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
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开始形成穿着黑色孝服的习俗。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
秦穆公如果得到
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满足,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
先轸上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
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
”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顷刻之间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
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
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
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虽然死了,也将不磨灭。
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君的恩赐!”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
没有废弃孟明,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
第四篇:秦晋肴之战
秦晋殽之战
秦晋殽之战[1] 【原文】
冬,晋文公卒[2]。
庚辰,将殡于曲沃[3]。
出绛,柩有声如牛[4]。
卜偃使大夫拜[5]。
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6];击之,必大捷焉。
”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7]:“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8],若潜师以来[9],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10]。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11],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12]?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1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14],召孟明、西乞、白乙[15],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16],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17]?中寿,
尔墓之木拱矣[18]!”
蹇叔之子与师[19]。
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20]。
殽有二陵焉[21]: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22]。
必死是间[23],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24]。
三十三春,秦师过周北门[25],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26]。
王孙满尚幼[27],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28],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29]?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30],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31],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32],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33],敢犒从者[34]。
不腆敝邑[35],为从者之淹[36],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37]。
”且使遽告于郑[38]。
郑穆公使视客馆[39],则束载、厉兵、秣马矣[40]。
使皇武子辞焉[41],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42]。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43],犹秦之有具囿也[44],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45],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46]。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47],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48]:“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49]。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50],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51],其为死君乎[52]?”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53],秦则无礼,何施之为[54]!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55]?”遂发命,遽兴姜戎[56]。
子墨衰绖[57],梁弘御戎[58],莱驹为右[59]。
夏四月辛巳[60],败秦师于殽。
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61]。
文赢请三帅[62],曰“彼实构吾二君[6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64],君何辱讨焉[65]?使归就戮于秦[66],以逞寡君之志[67],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68],问秦囚。
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69]。
”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70],堕军实而长寇雠[71],
亡无日矣!”不顾而唾[72]。
公使阳处父追之[73],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74],孟明稽首曰[7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76],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77];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78]。
”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79]:“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80],孤之罪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81]。
” [ 注释 ] [ 1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主要叙述在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谏,举兵袭郑。
郑人商人弦高机智救国,秦无功回师,晋、秦两国战于殽地。
秦兵大败,秦穆公知错能改。
殽(xiáo):同“崤”,山名,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地势险要。
[ 2 ]卒:逝世。
晋文公逝世。
[ 3 ]庚辰:十二月十日。
殡:埋葬。
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北,晋君祖坟所在地,故停柩于此。
[ 4 ]绛:晋都城,故城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
柩:棺木。
[ 5 ]卜偃:晋卜筮官,姓郭名偃。
太卜郭偃让诸大夫跪拜(接受君命)。
[ 6 ]君:晋文公。
命:命令。
大事:指战事。
西师:指秦师。
过轶:指越境而过。
轶,超前跃过。
[ 7 ]杞子:秦大夫。
鲁僖公三十年(前630年),他和另外两位秦大夫逢孙、扬孙受穆公指派,戍守于郑。
[ 8 ]管:钥匙。
掌管:掌管郑国北门。
[ 9 ]潜师:秘密派遣部队。
[ 10 ]访:询问。
诸:之于。
蹇叔:秦国的老臣。
[ 11]劳师以袭远:使军队劳累去袭击远方的国家。
[12 ]无乃:大概。
[ 13 ]勤而无所:劳苦而无所得。
悖心:叛离怨恨之心。
[ 14 ]辞:推辞,谢绝。
[ 15 ]孟明:秦贤相百里奚之子,名视,字孟明。
西乞:复姓,名术。
白乙:复姓,名丙。
三人均为秦将。
[ 16 ]孟子:孟明视。
[ 17 ]何知:知何?宾语前置。
[ 18 ]木:树。
拱:两手合抱。
[ 19 ]与(yù):参预。
[ 20 ]御师:阻击秦国的军队。
御。
抵抗。
[ 21]二陵:崤山的两座
主蜂。
南陵即西崤山,北陵即东崤山,其间相距35里。
[ 22 ]文王:周文王。
辟:同“避”。
[ 23 ]是间:这中间。
[ 24 ]遂:就。
东:东进。
[ 25 ]周北门:周都洛邑的北门。
[ 26 ]左右:战车左右的武士。
免胄:摘下头盔,下车步行,以示对周王的尊重。
超乘:一跃而登车。
刚一下车就又跳上去,这是轻狂无礼的举动。
[ 27 ]王孙满:周襄王的孙子。
[ 28 ]轻而无礼:轻慢而没有礼貌。
轻指“超乘”的行为,无礼指“免胄”的行为。
按礼的规定。
过天子之门应卷甲束兵,收起武装。
[ 29 ]脱:粗略,随便,粗心大意,意为军纪涣散。
[ 30 ]滑:姬姓小国,在今河南省滑县。
[ 31 ]市:做买卖。
市于周:到周的都城做买卖。
[ 32 ]乘(shèng)韦:四张牛皮。
古代一辆兵车叫一乘,每乘四匹马驾车,所以乘代指四。
韦,熟牛皮。
先送去四张熟牛皮,随后送去十二头牛。
古人送礼,先轻后重。
[ 33 ]步师:行军。
出于敞邑:经过我国,郑商人弦高的自谦之词。
[ 34 ]从者:随从之人,这里指秦军,尊敬之说,敢不犒劳您的军队。
[ 35 ]腆:丰厚。
[ 36 ]淹:停留。
[ 37 ]居:居留郑地。
具:准备。
积:指每天食用的东西。
卫:保卫。
[ 38 ]遽:原指传车,驿马,引申为立即,马上。
[ 39 ]郑穆公:名兰。
客馆:招待外宾的住所。
[ 40 ]束载:捆束行装。
厉兵:磨砺兵器。
秣马:喂饱战马。
[ 41 ]皇武子:郑大夫。
辞:辞谢,指要杞子等人离开。
[ 42 ]脯:干肉。
资:通粢,粮。
饩(xì):鲜肉。
牵:活着的牛羊等牲畜。
竭:尽。
[ 43 ]原圃:郑国的猎苑名,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北。
[ 44 ]具囿:秦国的猎苑名,在今陕西风翔县。
[ 45 ]吾子:你们。
闲:闲暇、休息。
你们可随意到那里去打猎,让我国得以歇息,怎么样? [ 46 ]不可冀矣:不能再存有侵占郑国的希望了。
[ 47 ]克:攻克,战胜。
围:包围。
继:后继之师,增援的军队。
[ 48 ]原轸:即先轸,晋大夫。
因采邑于原,所以又称原轸。
[ 49 ]以贪勤民:因为贪于得到郑国以致劳苦百姓。
奉:给予,福佑。
[ 50 ]纵敌患生:放走了敌人会生出无穷的后患。
不祥:不善,不吉。
[ 51 ]栾枝:晋大夫。
秦施:秦国的恩惠。
指晋文公出亡时,由秦资助回国之事。
伐其师:攻打秦国的军队。
[ 52 ]死君:指忘掉先君。
君,指晋文公。
[ 53 ]哀吾丧:这时晋文公刚死不久,还没有下葬。
同姓:指滑国。
滑、郑与晋都是姬姓国,所以这样说。
[ 54 ]何施之为:还讲什么恩惠呢? [ 55 ]可谓死君乎:可以说这是忘掉了先君吗? [ 56 ]遽:骤然。
姜戎:晋国北境的小部族,一向为秦所逐,所以愿为晋出力。
[ 57 ]子:指晋文公之子襄公,因文公未葬,故称子。
衰(cuī):白色表服。
绖(dié):穿孝服时系麻的麻腰带。
行军时穿孝服显得不吉利,于是把丧服染成黑色。
[ 58 ]粱弘:晋大夫。
御戎:驾战车。
[ 59 ]莱驹:晋大夫,为右:为车右。
[ 60 ]辛已:十三日。
[ 61 ]“遂墨”二句:于是穿着染黑的孝服为晋文公举行了葬礼,晋国从此开始丧服用黑色。
[ 62 ]文赢:晋文公的夫人,秦穆公的女儿,晋襄公的嫡母。
请三帅:请求释放被俘的秦国三帅。
[ 63 ]构:结怨。
二君:秦君和晋君。
[ 64 ]寡君:称秦穆公。
不厌:不满足。
[ 65 ]君:您,指晋襄公。
您何必委屈自己亲自处罚他们呢? [ 66 ]戮:杀。
放他们回国被秦杀死。
[ 67 ]呈:满足。
[ 68 ]朝:臣子见君主。
[ 69 ]舍:同赦,放了他们。
[ 70]原:战场。
暂:仓促之间。
免:赦免。
意思是: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力获得他们,妇人几句话就赦免他们回了国。
[ 71 ]堕:同隳(huī),毁坏。
军实:军队的战果。
长:助长。
冠雠:指秦。
[ 72 ]不顾而唾:不顾襄公在面前而向地上吐唾沫,此极写先轸因爱国愤怒而失礼之状。
[ 73 ]阳处父:晋大夫,又称阳子。
[ 74 ]释:解开。
左骖:车子左边的马。
公命:晋襄公的名义。
阳处父假托晋襄公之命赠马。
想骗孟明等回岸受马而擒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