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
修一)
【学习要点】
1.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2.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3.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橘()子漫()江百舸()争流怅寥廓()岁月稠()峥嵘()方遒()浪遏()飞舟万户侯() 2.根据拼音写汉字。

màn()山遍野无比chóu()怅jié()石qìn()人心脾
轻歌màn()舞未雨chóu()缪jì()子分mì()物
wàn藤()一chóu()莫展è()止bì()阳县
3.辨词填空。

(1)寥廓辽阔()的天空()的山川
(2)峥嵘狰狞()岁月面目()
(3)激扬激昂()士气群情()
(4)意气义气()风发讲究()
(5)独立独力()经营经济()
4.相关诗词的知识(知识积累)
(1)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徐徐跟音乐离散,为诗的一种,以
是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
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
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由于格式是固定的,以是写词叫“填词”。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
“长沙”是标题。

(2)沁园春是词牌名。

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做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

此处词牌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

(3)意象是我们学习诗词首先要掌握的一个概念。

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
观物象。

意象就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
人感情的载体。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
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千
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不是简单
的事物,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反馈矫正】
1.qìnjúmàngěchàngliáokuòchóuzhēngróngqiúèhóu
2.(1)漫曼蔓(2)惆绸筹(3)碣偈遏(4)沁泌泌
3.(1)寥廓、辽阔(2)峥嵘、狰狞(3)激扬、激昂(4)意气、义气(5)独力、独立解析:(1)“寥廓”和“辽阔”都是形容词。

“寥廓”的意思是高远空旷,侧重于立体
的范围。

如:视野寥廓、寥廓的天空。

“辽阔”的意思是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侧重于指平面
的范围。

如:辽阔的土地、辽阔的山川、幅员辽阔。

(2)“峥嵘”和“狰狞”都是形容词。

“峥嵘”的意思是:①高峻。

如:山势峥嵘。

②比喻才气、品格等超出寻常,不平凡。

如:头角峥嵘、峥嵘岁月。

“狰狞”的意思是面目凶恶。

如:面目狰狞。

(3)“激扬”可作动词,也可作形容词,意思是:①激浊扬清。

如:激扬文字。

②激动昂扬。

如:激扬地欢呼。


激励,使振作起来。

如:激扬士气。

“激昂”则只可作形容词,意思是:(情绪、语调等)激动昂扬。

如:群情激昂。

(4)“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例如:意气风发、意气相投。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
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讲究义气。

(5)“独立”指①不依靠别人②单独地站立。

如经济独立、独立寒秋。

“独力”侧重于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等。

如独力经营。

2.《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走着施耐庵。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诗歌的内容。

【探究活动】
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给几幅图画加小标题。

【教师释疑】
这部分的要点是概括诗歌的内容,首先对诗歌进行大致的分解,然后加标题,标题首先要概括概部分的内容,然后做到尽量有文采。

【讨论明确】
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
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
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1)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试作简要
分析。

【答案】从山上选取了“林”,从江面选取了“舸”,
从天空选取了“鹰”,从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写。


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

“层林”所
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

此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2)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