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典好处: 富有文采, 含蓄深刻 。
关于“用典”
• 4、词人是如何做到熟练灵活地运用典故的,对我
们写作有何启示?
南朝宋:刘裕
战国:廉颇
汉:霍去病
南朝宋:刘义隆 北朝北魏:拓跋焘
三国:孙权
启示:熟读历史,旨: 抒发词人壮心不已的豪情,
报国无门的苦闷。
• 作业:背诵这首词,预习李清照词两首。
铁道。台雄 马寄斜,无 ,奴阳风觅 气曾草
——
永 遇 乐 京 口 北 固 辛亭 弃怀 疾古
思考:词中用了哪几个典故?
典故
典故一:孙权雄才大略 典故二:刘裕北伐完胜 典故三:刘义隆北伐惨败 典故四:拓跋焘修建行宫
典故五:廉颇思国
三、合作探究
小组活动安排:
结合导学案“合作探究”,1、2小 组探究第一题,3、4小组探究第二 题,5、6小组探究第三题,7、8、9 小组探究第四题。
年秋,当时韩侂胄(tuō zhòu)把持朝政,企图通过北伐 中原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于嘉泰三年起用闲居八年的抗 金派代表人物辛弃疾,任命他为绍兴知府,浙东安任使, 次年调任镇江知府。韩侂胄的抗金主张符合辛弃疾复国 的一贯志愿。可是韩侂胄一伙政治腐败奢靡淫乐,只不 过是想借“伐金”来作为政治赌博的筹码。因此对独揽 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 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 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下阕译文:
元嘉年间,刘裕的儿子刘义隆 好大喜功,草率出兵北伐,想要像汉 朝霍去病远征匈奴那样在狼居胥山筑 坛祭天欢庆成功,结果只落得自己回 顾追兵仓皇败逃的下场。我登上山亭, 向北遥望,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扬州 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往事不堪 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拓跋焘 (佛狸)的庙前,竟有百姓在那里祭 祀,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 和社日的鼓声!还有谁会问,廉颇老 了,饭量还好吗?
一、吟诵感知
尚鸦堪望赢 能社回中得 饭鼓首犹仓 元 否!,记皇 嘉 ?凭佛,北 草
谁狸烽顾草 问祠火。, :下扬四封 廉,州十狼 颇一路三居 老片。年胥 矣神可,, ,
吞住 树 流 孙 万。 , 总 仲 里想 寻 被 谋 千 如当 常 雨 处 古 虎年 巷 打 。 江 。, 陌 风 舞 山
金,吹榭, 戈人去歌英 铁道。台雄 马寄斜,无 ,奴阳风觅 气曾草
——
永 遇 乐 京 口 北 固 辛亭 弃怀 疾古
二、自主学习
尚鸦堪望赢 能社回中得 饭鼓首犹仓 元 否!,记皇 嘉 ?凭佛,北 草 译谁狸烽顾 草 文问祠火。 ,
:下扬四封 廉,州十狼 颇一路三居 老片。年胥 矣神可,, ,
吞住 树 流 孙 万。 , 总 仲 里想 寻 被 谋 千 如当 常 雨 处 古 虎年 巷 打 。 江 。, 陌 风 舞 山 译金 , 吹 榭 , 文戈 人 去 歌 英
探究问题3:
• 分析第四个典故。 ①词人写北魏太武帝在长江边的瓜步山上建行宫 (佛狸祠)祭神的热闹景象,是什么心情? ②借用北魏太武帝典故的用意何在?
典故四:拓跋焘修建行宫
①沉重、担忧; ②批评民众忘记国仇家恨。
探究问题4:
• 分析第五个典故。结尾借“廉颇思国”的典故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典故在全词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 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 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
椒桂捣残堪吐。
——辛弃疾
• 辛弃疾作品多抒发:内心的愤慨之思,爱国之情。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写作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登临镇江北固亭所作,时为南宋开禧元
关于“用典”
• 3、阅读改编的不用典故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体会用典的好处。
千古江山,今人寻觅古英雄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中龙凤也住。 或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韩卿草草,急功冒进,当心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王孙黔首,已忘国恨家仇! 仰天叹:稼轩老矣,尚能饭斗!
讨论时间:三分钟
探究问题1
• 分析第一、二个典故。说说前两个典故蕴含了什 么用意?
典故一:孙权雄才大略 典故二:刘裕北伐完胜
表明词人对英雄的仰慕,渴望建功立业的 决心。
探究问题2:
• 分析第三个典故。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 故事目的是什么?
典故三:刘义隆北伐惨败
借古讽今,委婉规劝南宋朝廷韩侂胄,不要 急功冒进,要汲取历史的教训 。
的作用。
典故五:廉颇思国
• 表达:壮心不已的豪情,报国无门的苦闷。
• 作用:使抒情达到高潮,突出主旨,再现词人忧 虑国事,悲愤难抑的精忠形象。
四、拓展延伸
关于“用典”
• 1、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 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 法。
• 2、我们之前学过的用典的诗词有哪些? 《锦瑟》 庄生晓梦 杜鹃啼血 蓝田玉烟 鲛人泣泪 《马嵬》卢家莫愁
再见!
上阕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找不到像孙 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舞榭歌台,繁 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风雨吹打的 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杂草树木的普 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刘寄奴) 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骑战马 披铁甲、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那
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是何等的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