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精选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宵、祭、贴、传、统”,并书写“舟、街”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了解儿歌内容,知道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名称、习俗。
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更多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小齐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做看图猜节日,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一起来看。
1.(PPT出示插图1)师:这是什么节日?咦,你是怎么猜的?
生:图画上的小朋友在贴春联。
表现的是春节。
师:孩子,你很会抓住图画中的关键信息。
这是人们在过春节的热闹场面。
(师贴板书:春节)一起读一遍这个节日的名字。
(生:春节)
2.(PPT出示插图2)师:这一幅图画表现的是什么节日人们在干什么
生:图画表现的是端午节。
人们在赛龙舟。
师:你有一双火眼金睛。
这正好人们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画面。
(师贴板书:端午节)一起读一读这个节日的名字。
3.大家刚才猜的这三个节日,这些我们中国人从古到今,世世代代、祖祖辈辈传承才来的节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叫:“传统节日”,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板书题目:传统节日)。
在传统节日时,我们会做很多不一样的事情,比如你们刚才说的赛龙舟、吃月饼,这种人们世世代代人们都在做的习俗,我们就叫“传统习俗”,像月饼,粽子这种祖祖辈辈的人都爱吃的美食,我们就叫“传统美食”,我们中国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文化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所有中华小儿女都需要学习和发扬的文化就叫中国的传统文化。
4.我们先来学习传统节日。
孩子们,咱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5.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些什么民俗活动
呢让我们翻开课本,共同来学习。
二、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孩子们,请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
遇到难读的词语,可以多读几遍。
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2.听到大家朗朗的读书声,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也跳出来和大家打招呼,你愿意当个小老师带领大家来读一读。
(1)PPT出示习俗双字识记组:
祭扫乞巧赏菊
(2)PPT出示习俗三字识记组:
贴窗花赛龙舟
(3)PPT出示四字识记组:
大街小巷
3.刚才你们都读得很投入。
把这些词放入课文中,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朗读才能。
注意,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指名读前半部分)
4.孩子,你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课文就已经读得正确流利了。
谁还想接着读?请你来!(你也读得有滋有味)请你读!(孩子,
你也很会读书)
5.小结:孩子们,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是最基本的要求。
我们认识了生字词,相信课文会读得更棒!
三、图文结合,了解内容,感悟节日魅力。
(一)图文结合,了解春节,认识“贴”字。
1.春节是一年之岁首,万物之初始,也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家家户户忙里忙外,人们个个喜气洋洋,快看,课文中的一句民谣为我们展示了春节的热闹景象,你找到了吗?
2.在这个喜庆的节日,人们都在干什么?贴窗花、放鞭炮(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1)在这个节日,人们除了贴窗花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还会贴什么?(贴福字、贴春联)
(2)看来呀,贴字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真广泛,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或听到过贴这个字?
(师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
(3)孩子们,你们在过春节的时候,都干什么了?(放烟花、拜大年)
真是一个喜气洋洋的节日,请你也来用自己在春节时做的事情来说一说吧。
“春节到,人欢笑。
,。
”
(二)图文结合,了解元宵节,认识“宵”字,会写“街”字。
1.听了你们的分享,老师不由感叹春节可真是热闹啊,可惜我还想与明月为伴,盼啊盼啊,终于等到了第一个月圆之日,到了元宵节。
在这个节日,人们又会做些什么不一样的习俗呢?
2.看花灯,燃灯祈求天上的神仙赐福,并且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写在花灯上,因而有了另一个习俗活动——猜灯谜。
3.这样的活动吸引了成群结队的人们,大家朝着花灯的方向涌动而来,就好像——(观察这两幅图,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句话?)
4.“街”和“巷”都是路,为什么不说小街大巷呢?
(PPT出示回民街和宽窄巷子,直观了解街和巷,并在此体会“人如潮”)
5.同学们,我们在元宵节还要——吃元宵。
因为正月十五一过,年也就过完了,人们要开始忙碌起来,游子也要背上行囊奔赴他乡,大家格外珍惜这个团圆之日。
6.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热腾腾的元宵,想吃吗?请你先找到合适的馅儿。
(PPT出示宵、霄)
7.课文是一首民谣,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打着拍子同桌之间试着读读这两句民谣吧。
——师生合作读(三)朗读感知,了解清明节,认识“祭”字。
1.同学们,春节和元宵节我们是带着愉悦的心情读过,但也有一些节日,人们可能会感到淡淡的哀伤,比如我们不久前过的——清明节。
(诗句)
2.在这个传统节日,来看看我们的少先队员都做了什么?(出示祭扫),现在我们通常用鲜花去缅怀英雄先烈,也就是祭扫,而古人是用什么来祭祀祖先的呢?
3.有一个字能够为我们揭晓答案。
(讲解“祭”的演变)祈求风调雨顺,少灾多福。
4.不论古代还是现在,不论是鲜花还是肉,都代表了后人对逝去先人的——怀念
(四)图文结合,了解端午节,认识“艾”字,会写“舟”字。
1.同学们,在清明节时,我们缅怀自己逝去的亲人以及一些民族先烈,在另一个节日,全国人民都会纪念一位爱国诗人,他就是——屈原。
而这个节日是——端午节。
人们都做了哪些习俗来纪念他呢?
2.赛龙舟,这里边藏了一个生字,它是?——舟(指导书写“舟”)
3.指导认识“艾”。
四、熟读并背诵全文。
1.课文是一首民谣,民谣的朗读讲究的同样是节奏。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首民谣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打拍子朗读课文。
2.师: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击掌打拍子读一读。
咱们全班一起试一试,好吗?
3.师生打拍子读
4.小结:民谣的朗读要讲究节奏,就像我们歌唱一样,所以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5.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
就让我们一起击掌,把课文美美地背诵一遍吧。
五、总结主题,深化情感,推荐好书。
1.总结:孩子们,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
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我们应不忘初心,弘扬我们的传统节日,让我们传统节日中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继续传承下去。
2.好书推荐:其实真正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可不止这么多。
今天老师为大家推荐《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集》属于中国记忆的绘本,希望孩子们,课下继续去探寻我国传统文化的奥妙。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第【2】篇〗
一、课文简析。
这首儿歌按照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人们的活动,充分展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表达了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与敬重之情。
二、生字及笔画
(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
(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大街小巷:意思是城镇里的街道,形容都市里的各处地方。
先人: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
祭扫:到墓前祭奠亡灵,并打扫坟墓。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
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称为"乞巧"。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民间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织女是天帝的孙女,与牛郎结合后,不再给天帝织云锦,天帝用天河将他们隔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相会时喜鹊在银河上给他们搭桥,称为鹊桥。
现多比喻长期分居两地的夫妻。
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登高:重阳节登山的习俗。
团圆:团圆指的是一家人全部在一起。
五、近义词。
大街小巷——街头巷尾,先人——祖先、团圆——团聚、转眼——瞬间。
六、反义词。
先人——后人、热闹——冷清、欢笑——痛哭、团圆——分离。
七、多音字。
重:
[zhòng]重要、体重。
[chóng]重复、重阳。
传:
[chuán]传统、传说。
[zhuàn]左传、自传。
八、练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
2、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转眼、团圆、热闹。
3、课内阅读。
(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春节到,人欢笑,
贴(),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过端午,赛(),
粽香艾()满堂飘。
七()七,来乞巧,
牛郎()会鹊桥,
过(),吃月饼,
十五圆月()。
1、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人们通过()()()()等方式来欢度中国年。
2、端午节人们()()(),传说为了()。
3、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4、选做: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1)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2)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节日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第【3】篇〗
活动名称:
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能积极用语言描述过节时的特点。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很久以前,我们的爷爷的爷爷,他们小时候不能和我们现在一样过儿童节、圣诞节,不过他们也会过节,那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2、出示PPT,展示传统节日画面。
(1)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2)师: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事情?
幼:贴春联、挂灯笼、拜年、逛庙会……
出示PPT,帮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节日的氛围。
(3)依次出示其他节日。
3、总结。
这些传统节日,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年都会过这些节日,我们回家到日历本上去找找,不要错过下一个节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