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英英学古诗_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英英学古诗
本文是关于3 英英学古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读准一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挂图、诗与文相照应的句子、音乐
教学时间:2
第一教时
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古shi诗。
(认读、学习“诗”字。
)()
2.你学会了哪些古诗?你最喜欢哪一首?背一背古诗。
出示:我学会的古诗有《_____》、《______》、《_____》等,现在我背《_____》给大家听,。
,。
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同学,她叫——“英英”。
(出示卡片,指名读准后鼻音),这是什么ying?(草头英、英雄的英)。
书写课题。
(“英”字下面的“央”一撇要出头。
)伸出右手,我们一起来写写(书空)她的名字。
4.英英在学校里学了一首古诗。
补充板书课题“学”。
齐读课题。
5.英英在课上学古诗很用心,你们敢和她赛一赛吗?我们先看看她是怎样学古诗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课文朗读录音)
2.小朋友,你们能像这样,把课文读好吗?
3.不要添字漏字,看到标点符号要注意停顿。
请小朋友轻声地读一遍课文。
(学生读书。
)
三、再读课文,理理脉络
1.浏览一下课文形式,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这篇课文和一般的课文有不同。
(这是一篇对话。
)
2.英英说了几次话?(三次)奶奶说了几次话?(两次)
3.课文一共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三次对话。
四、三读课文,学会生字。
1、谁来读英英第一次说的话?多音字“背”。
学习“首”“静”“思”(“首”的本义是头、脑袋的意思,下面是“自”。
“首”还可以扩词:首长、首领、首次、自首、一首诗等。
)
1.(思在课文里出现了三次,找找分别在哪里?出示词语,读,相机学习“意”)。
(卡片和小黑板)
2.找到英英和奶奶的第二次对话了吗,谁愿意读?学习“照”“层”。
3.英英和奶奶的第三次对话谁来读?学习“李”。
五、四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男孩子当奶奶,女孩子当英英,对读课文,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边读边想:三次对话,每一次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板书:
第一次诗句
第二次诗意
第三次作者
3.英英学古诗是不是很认真?下节课我们要和她比一比,看谁更会学古诗。
有没有信心?回去好好准备一首。
六、分析字形,写好生字。
2、复习生字,去拼音认读。
3、想不想把字写好看?先找出上下结构的字,再找出上大下小和上小下大的字。
英首思意照李
3、说说想写好看,要注意哪些?
5.教师范写或学生上黑板,学生临写。
(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书写情况,即时矫正或激励。
)
(五)课外作业
1.请小朋友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争取背出李白的另两首古诗。
2.参照教参的作业样式适当补充。
板书设计:
3英英学古诗
第一次诗句
第二次诗意
第三次作者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评读课文
(1)指名读,大家评。
(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2)全班对半读,先互评后教师点评。
(二)逐层领悟,诗文整合
1.学习第一层
(1)谁愿意来读一读英英的第一次说话?先自己读一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静夜思》)
(2)指名读,交流读懂的地方。
(3)读一读,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师巡视指导。
可能会提:“霜”的意思?“疑”是什么意思?“举”的意思?……
(4)小朋友,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说明大家都在动脑筋了。
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2.学习第二层
(1)请同桌的小朋友分读诗句与诗意,你读一句古诗,我读一句诗意,一一对应,想想刚才不懂的地方能不能读懂?(生交流,各抒己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2)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读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齐读。
(3)抽查学困生是不是真的读懂了诗中字词的意思。
3.学习第三层
(1)齐读奶奶说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请学生简要介绍李白,也可教师介绍。
(3)师生接读最后一次对话
(三)引导体会,感悟诗句
1.出示挂图,什么时候天上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
2.每月农历十五的月亮圆又亮。
你们说说中秋节的晚上是怎样度过的?
3.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想呢?
4.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没有电视。
中秋佳节,朋友们、亲人们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吃月饼,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李白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看图说说李白站在窗前,他看到了什么?又想些什么呢?
5.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是这样的冷清。
(引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让诗人李白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
(引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谁愿意当一回李白来朗读这首诗?生加上动作配乐试读。
(四)创设情境,体验角色
1.课文学完了,文中的英英学古诗学得多好呀,你们想不想学着英英和奶奶的样子也来演一演啊!(生在座位上先与同桌练习对话,要求把话说正确、说连贯。
)
2.师也非常想做一做文中的奶奶,谁愿意与老师合作来演一演英英?(师指名一学生与老师角色示范引路。
)
3.指名学生上台来演一演,其余做导演。
4.作为导演,你观看了表演后有什么要对他们说的吗?
(师可以引导从说话的语气是否自然、流利来评价。
)
5、模拟课文对话形式进行对话学古诗,可以是《静夜思》,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其他古诗,如:《悯农》《锄禾》〉等。
(五)学习生字
1.认读“诗、静、层”。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这几个生字?交流。
3.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反馈写字情况。
(六)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3英英学古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收集:
《英英学古诗》教学案例
作者:吴冬梅白沙小学
师:(指插图)小朋友请看,图上有一轮月亮。
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生: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
生:元宵节的时候。
师:是的,中秋节、元宵节的月儿就是这样既圆又亮。
其实,农历的每月十五,月儿都会这么圆,只是有时能看见,有时看不见罢了。
那么,谁来说说,中秋节晚上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呢?
生:中秋节晚上,我会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吃晚饭,有很丰盛的菜。
生:中秋节晚上,我们一家人一边吃月饼一边看月亮,可开心啦!
师:中秋月圆之时正是家人团圆的时候。
所以,每当这时候,我们会相聚在一起玩一玩,乐一乐。
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样想呢?
生:我会感到十分孤单。
生:我会非常想念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生:我会很难过,会非常非常想回家。
师:是啊,别人团聚,自己却却孤单一人,心中肯定很难受。
(指插图)你们看,此时此刻,诗人李白就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
想一想,说一说,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插放马思聪的《思乡曲》)(学生看图)
生:他会想:现在,我的朋友们肯定又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了。
可我呢,只有一个人,没人跟我说话。
师:想到这里,诗人更加觉得——
生:冷清,孤单。
生:诗人会更加想念故乡,觉得故乡的可爱。
生:会更加想念亲人和朋友。
师:小朋友,你们说得多好啊!(深情地)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出示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谁愿意来当一回诗人李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诗?
(学生纷纷举手朗读诗句)
这课字词教学比较成功。
首先是让学生在课文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易理解记忆。
其次是将“静夜思”“思念”“思故乡”和“意思”四个词提出来,让学生在读词读句中明白了意思的不同、读音的变化。